第433章 有人走在了前麵?!
字數:5331 加入書籤
“對。
電動車,顧名思義,就是以電能來驅動的車。
混動呢,就是混合動力。
油電混合汽車將內燃機和電動機兩種動力係統結合起來,通過內燃機驅動,也能通過電動機助力。
增程式呢,是通過燃燒燃料產生電能,從而為電池充電,延長電動車的續航裏程。當電池電量充足時,增程式電動汽車由電動機驅動;當電池電量不足時,發動機啟動並發電,繼續為電動機提供電力。”
方想知道霍振庭對這種未來的技術並不了解,便簡單的為其介紹了一下。
“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
霍振庭聽的是一頭霧水。
“哈哈哈,其實不難理解。
你聽說過電動自行車嗎?”
方想笑了笑,其實早在60年代,京城就研發出來了了第一台電動自行車。
隻不過那時候並沒有大麵積的推廣開來。
一直到了新世紀後,才逐漸成為了千家萬戶的主要選擇。
在80年代的眼下和未來的90年代,油車、小摩托其實還是最為普遍的交通工具。
尤其是小排量的摩托車,基本上是城市裏走街串巷,上下班通勤最為便利的交通工具了。
也就是後來在羊城多年持續發生飛車搶劫的事件,才開始大規模的禁摩。
當然,也跟同期起飛的汽車工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至於是不是陰謀論,那就不在咱們的討論範圍之內了。
“電動自行車?”
常年在港島和國外來回跑的霍振庭,自然對這種低級的交通工具知之甚少。
估計他平時連自行車都沒騎過幾回吧。
“嗯,一種用電能驅動的自行車,非常節省體力的同時,續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能夠大大延長人們的活動範圍。
汽車很貴,其實大部分人都買不起,但電動自行車就不一樣了,便宜、實用。
未來市場很有可能比汽車還要廣泛。”
方想點了點頭,想起了後世的電動車大軍。
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滿大街亂竄的電動車,也屬實是國內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了。
“這東西也能賺到錢?”
霍振庭對於他沒見過、沒有任何認知的領域,發出了靈魂拷問。
“能,你瞧不上罷了。
不過不打緊,我也隻是這麽個設想。
能不能實現,還不好說。”
方想知道跟他說再多也沒用,最好的辦法,就是指使他幹活就完事了。
“方先生,你說的電車,是這種嗎?”
沒想到,就在沒多久,已經離開蓉城的霍振庭,突然拿著一份報紙再一次上門了。截圖技術不行,漏了點文字 “還真讓你找到了,怎麽樣?覺得如何?”
方想接過報紙一看,當即就笑了。
逝去的記憶開始攻擊他。
他自己都已經記不清是什麽時候在抖陽上刷到過這份報紙的照片了。
沒想到,前幾天剛跟霍振庭提起過,這邊居然就上了報紙。
而且,這位能人,還把車造成了超跑的樣子來吸引眼球。
“你覺得這件事情真的有搞頭?
他可是要兩千萬的研發費用的啊。。。”
霍振庭捏著下巴,還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
要知道,這可是88年的兩千萬,比起後世兩個億都值錢!
“為什麽沒有有搞頭呢?
搞發明創造的,一開始不都是要麵對流言蜚語嗎?
就像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一樣,一開始不也嚇到了很多人。”
方想將報紙放在了桌子上。
最近一年他一直在蓉城的132廠,參與著戰機以及與老米交易的工作,忽略了汽車這方麵的事情。
原以為自己已經算早的了,卻忘記了這位能人造車的時間。
看來,電車還真的可以提上日程了。
“那,把他請過來?”
霍振庭覺得自己可以不信任何人,但唯獨不能不信方想。
自從他父親第一次把他帶到方想麵前後,霍家的身家早就破圖了百億美刀。
靠的不就是方想嗎?
看方想上心,他自然覺得方想是對的。
畢竟,他還從來沒見過方想失手。
雖然上次來的時候,方想拒絕了他擴建滬汽的決策。
但頂多也隻是背後吐槽幾句罷了。
“請到滬汽吧,溫州離滬汽也近。
專門給他組建一個團隊。
等我這邊忙完,就去滬汽見見他。
看看咱們這位牛人。”
方想自然不會拒絕。
有人牽頭幫他搞,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要是什麽事情都得自己上手來,他可忙不過來。
聊完了這件事,霍振庭便再次離開。
至於後續這位葉姓的牛人會不會改變前世的命運,方想並不在意。
因為電車的出現,讓他想起了另外一件未來的科技。
無人機。
是的,既然電車都已經出現,雖然還不知道有沒有生存環境,那無人機想來,也應該可以的吧?
別的不說,起碼無人偵察機是可以搞一搞的了。
沒錯,方想現在沒打算搞那種多軸無人機。
現在即便去搞,也有些得不償失。
雖然電池基本上可以滿足多軸無人機的初步技能點,但遙控、回傳技術還不算成熟。
反倒是搞uav大型無人機,比小型無人機更有搞頭。
畢竟,現在還不具備電子設備小型化的可能性。
很多電子設備的體積都非常的大,就像老米早期的無人機一樣,都挺大的。
不過在此之前,方想原本還想把手頭的事情忙完再回滬汽。
沒錯,f35和j20的設計圖,他已經在做了。
但沒多久,滬汽那邊就傳來了消息,打斷了方想設計工作。
那位葉姓的牛人,已經被滬汽聘用了。
在曹天偉的關注下,電車也經過了滬汽的檢測,發現其實遠遠沒有這位牛人吹噓的那般厲害。
很多參數都是注過水的。
不過也能理解,現在才88年,你說造出來一台成熟的電車,就跟說現在有人能造出來奔騰cpu一樣可笑。
科技可以領先,也可以提前突破,但脫離了實際的成果,那麽必然是有美化的成分在內。
可即便如此,滬汽也發現了不少驚喜和敗筆。
首先是電池組的充放電,雖然遠遠沒有達到當初報紙上說的200公裏裏程那麽遠。
可其實主要也是電池組的設計不科學,以及電池的成分和控製單元的問題。
這一塊隻要下心思、投入資金研究,就能逐步解決。
而最大的問題,也正是方想猜測中的,電控方麵。
幾乎可以說是簡陋到了極點。
首先是沒有多少安全措施,隻要電流稍微不穩定一些,就容易燒毀電池和電控。
然後是電機驅動的控製模塊,經常如同神經質一樣的無法精準控製放電的功率,時不時的就電門全開,導致試車人員經常嚇出一身冷汗。
緊接著是動力總成,效率低到有些不可置信。
要知道,電車最大的優勢就是動力總成了,用最低的技術成本,做到了頂級跑車的動力和加速。
但這台車,卻也隻能是理論上跑到109公裏也就算了,加速度也無法穩定。
所有的信息匯總起來,讓曹天偉對這台車失望至極,認為不過是個嘩眾取寵的東西,沒有一點實用價值。
這番結論,馬上讓葉問貴就跟曹天偉鬧翻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