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梟龍原型機

字數:3903   加入書籤

A+A-


    說起中以關係,很多人以為之前兩國的關係不錯來著。
    從最早的就有唐山大地震捐款、汶川捐款等等子虛烏有的傳言開始,幾乎每年都要換著新花樣來上幾波。
    很多人甚至還記得小時候經常會聽說過什麽小以將沙漠滴灌技術教給了老鍾,直接促進了老鍾農業技術的進步;還有的說小以曾經提供給老鍾軍事技術與裝備,甚至“殲十”也是來自於小以的技術支持等等。
    因為上述小以給老鍾提供的“支持”讓很多國人對小以以及猶太民族心生好感,甚至在內心深處對他們有很深的認同感。那麽真實的中以關係是怎麽樣的呢?
    其實在外交關係上,老鍾官方一共劃分了11個級別。第一級是最親密的,屬於“全天候戰關係”,而小以隻屬於第九級,也就是說在外交上和老鍾是比較冷淡的關係。就連經常搞事的土澳與老鍾的國際外交關係都在第五級,小以是否與我國外交關係友好那就不用多說了吧。
    至於上麵剛才說的那幾個謠言,我就不水字數給大家科普了,隻需要知道全都是捏造的就行了。
    而還有不少人說小以支援了老鍾的軍事建設,其實那也是天方夜譚。
    而1996年中以在“費爾康”預警機的交易上,被小以狠狠地坑了一回。中以雙方約定,小以向老鍾出售預警機,但是需要中方先支付預付款,而以方則在4年內交付成品。
    然而到了1999年,距離交貨截止日僅剩7個多月了。此時的小以突然反悔,單方麵撕毀了貿易協定。並且將之前的定金退回,賠償了1.5億美金了事。然而合約上約定的是,如果一方違約,需要賠償10億美金。小以哭窮,說自己沒有那麽多錢賠,中方才做出了讓步。
    在“費爾康”預警機這件事上,中方投入了基礎建設、人員培訓等將近30億人民幣,等來的確是一場空。還耽誤了自己研發預警機的時機。
    更過分的是,在2004年,老鍾將20世紀90年代在小以購買的“哈比”無人機送回維修。以方再一次違背了合同約定,拒絕對無人機進行檢修,並且妄圖扣押。最後雖然將無人機送回國,但是白白耗費了中方大量的資源。
    時間更早的80年代初期,由於中美關係解凍,兩國日益交好。小以在米方的授權下向老鍾提供了“怪蛇”3號導彈和相關技術,當然這是要用錢買的。也夠不上援助這一說。
    瞧,壓根就沒有所謂的中以友好,都隻不過是普通的交易罷了,我付錢,你給貨。
    就這,這群猶大還坑了咱們好幾次。
    那,話都說到這裏了,為什麽方想還瞄準了小以呢?
    還不是如今的無人機技術,還就人家獨一份。
    說起來80年代開放後,老鍾也是在國際上到處撒幣買買買,可那時候國家窮,買不起多少東西。
    但這一世,有了方想,不說上交的那一千億,二汽、廣汽每年給國家帶回來的外匯就是幾十億打底。
    自從有了新滬汽後,每年的外匯直接奔著百億去了。
    再加上其他行業貢獻的,已經比原先提前數年有了百億外匯的年收入。
    因此這些年老鍾也遠比上一世在國際上買到的東西多。
    因為有了中米友好的基礎在,不少西方國家對於老鍾這個客戶那伺候的叫一個帶勁啊。
    相比較原先摳摳搜搜計較半天性價比的土老帽形象,如今的老鍾可是國際上頗受關注的大客戶。
    不敢說你要什麽我就賣什麽,可起碼不少好東西還真的讓老鍾給挑走了更多。
    因此去小以那裏買點技術和成品,還是不難的。
    在方想的無人電子偵察機方案遞交上去後,空軍馬上就聯係了外交部,向以方下了訂單。
    至於花了多少錢,什麽時候運回來,方想就暫時管不著了。
    因為他正忙著測試梟龍的原型機呢。
    沒錯,梟龍的進度進行的非常快,相比較上一世曆經磨難走了十幾年,如今的梟龍從年初圖紙出來,到年底原型機造好,也就過去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畢竟如今的132廠是國內唯一一個研產合一的航空廠。
    說起這個,其實蘇國和米國好多公司都是產研合一的航空廠。
    但國內卻不是,研究所是研究所,生產廠家是生產廠家。
    各管各的事,互不摻攪。
    聽起來各自獨立是個不錯的事情,可其實麻煩和問題也大。
    就還舉大家最熟悉的六爺為例。
        就因為j6型到j6ii型過渡的時候,很多技術沒吃透,研究所卻隻顧著研究j8和j9,導致沒有給予生產廠家技術上的支持,導致有幾年生產出來了近千架飛機全部淪為了地麵展示機,飛行員都不敢飛的那種。
    估計有不少人還記得小時候去逛過公園吧,回憶一下,是不是就擺著一架飛機,風吹日曬也不耽誤不少小朋友們爬上爬下的玩,有些大膽的甚至爬進機艙裏,裝作自己是飛行員,握著操縱杆突突突玩的開心不已?
    甚至不少人立誌未來要成為一名飛行員,也是從那架公園裏的飛機開始的吧?
    沒錯,那些就是當初的那批六爺。
    而132廠卻不一樣,還記得前些年方想從東北整體打包回來的999所嗎?
    三百多名研究所的工程師們,搭配著132廠的數百名工程師,以j7、j11分成了好幾個小組,各自搭配工作、攻克相應的課題,讓原本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推進的項目,直接把時間縮短到了兩年甚至一年。
    方想自從畫出了梟龍的設計圖後,又從廠裏和所裏抽調了幾十名工程師,負責梟龍的原型機項目。
    先搭個木頭架子去風洞裏吹一吹,驗證一下空氣動力是否符合實際需求,順便獲取一些數據的同時,再對設計失誤以及不符合當下材料、工藝的地方進行一下調整和優化。
    這個階段聽起來很麻煩,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正常的理論階段和風洞模型實驗階段,怎麽也要走個一兩年,甚至三五年的都很常見和正常。
    但方想畢竟拿出的是後世成熟的機體,因此這個階段就能夠以非常快的速度過了這個階段。
    至於發動機、雷達、航電、電控什麽的,直接照搬j11的就行。
    而且,說起來j11的原型f16,其實也是個 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來著。
    兩者的體型相差並不算太大,因此組裝調試的過程,也被大大縮短了。
    這就導致梟龍以超出所有人的預想,直接就跟拚積木一樣組出了一台原型機。
    在經過了地麵台架實驗後,就這麽水靈靈地進入到了首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