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碳纖維

字數:5179   加入書籤

A+A-


    “高強度的。
    從目前咱們掌握的技術來看,普通的合金材料已經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了。
    按照我的設想,這款機型未來超音速巡航也隻是基本條件。
    更別提配備了f110這款更加先進的發動機後,高強度的機動會給機身帶來更大強度的拉扯。
    或許,碳纖維是個不錯的選擇。”
    方想從資料堆裏翻出一些關於材料的資料文件,擺在了王晉陽的麵前。
    “我之前做過測算,原本搭載渦噴9發動機,也就16噸的起飛最大重量,換了f110後,可以提升到接近22噸。
    載荷航程也因此會表現得非常優異,掛載數量在其他設備重量不變的情況下,輕鬆翻上一倍。
    原先不足兩千公裏的航程,現在也能達到兩千五百公裏左右。作戰半徑大了有三分之一。
    因為f110的加力推力超過了12噸,在不進行任何改變的情況下,爬升率可以輕易超過300米\秒。
    如果加大了掛載,按照最大起飛重量計算,爬升率也能超過240米\秒。
    這些都還是沒有在做機動的情況下。
    這是碳纖維的數據,比同等強度合金更輕,比同等重量的合金強度更高。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貴了。。。
    也就是說,新式隱身飛機的造價,可能數倍於j11,甚至可能超過8000萬。”
    方想將數據一一分開,擺在桌子上的同時,還將各項數據直接背了出來。
    “嘶。。。
    這麽貴。。。”
    王晉陽的眼睛瞬間就瞪大了。
    在f15的售價達到了一億美刀的背景下,新式隱身機型造價即便達到了8000萬,那也是超值啊!
    要知道,現在空軍聯合商務部和外交部,已經在商談f15的進口事宜了。
    雖然在方想看來,估計這個單子未必能落地。
    因為距離惠宗訪華,也就幾個月時間了,而惠宗一旦踏上華夏的土地,基本上就宣告了蜜月期的結束。
    而這時候所談的f15\c戰機,就算是老米出口,那不用想,也肯定是閹割款。
    價格貴的要死的同時,性能上還會大幅度被閹割。
    眾所周知,f15機身上麵設置了非常多的反拆卸設計,非製造廠家的工程師,一般人壓根就不知道如何無損拆卸f15。
    對的,你可以暴力拆解,但想拚回去,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老米也肯定不會給你發因為硬拆而被破壞掉的零件。
    “嗯,確實挺貴的。
    你那邊j10的成本,最近有沒有做過新的測算?”
    方想點了點頭。
    這也是阻礙新機型開發的重要阻力之一。
    “算過,現款正在生產的機型成本不到兩千萬,也就一千八百多萬吧。
    頂兩台半j7、一台半j8。
    要是換上這次進口的新設備,我估摸著成本怎麽也要到兩千五百萬左右。
    j11呢?能貴出一半不?”
    王晉陽一聽就知道方想的意思,將j10的成本說出來後,才拿起茶杯一口喝完。
    “差不多,j11現在的成本就已經接近兩千五百萬了。
    換上新設備,怎麽也要超過三千萬。
    所以這新機型的成本,我還是按照全部國產的價格來預測的。
    如果碳纖維不能資產,全靠進口的話,成本怕是分分鍾超過一個億。”
    方想拿起茶壺,給王晉陽麵前的茶杯續上茶水。
    “碳纖維。。。”
    王晉陽拿起一份資料,開始研究了起來。
    其實碳纖維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被發明了出來,而國內也在62年就對這種高新材料展開了研究。
    72年的時候,吉省化工研究所就在實驗室裏突破了相關的生產工藝。
    可是畢竟是在特殊歲月,國外還在大規模的封鎖中,導致雖然在實驗室裏有所突破,可卻無法進行產業的工業化。
    說白了,就是實驗室裏研究出來了,可缺乏相關的技術工人、相關的設備,壓根就沒辦法進入到生產階段。
    即便是到了80年代,國際關係緩和了之後,也曾經嚐試購買相關的生產設備,可國外卻依舊對該項該科技技術嚴防死守。
    想要產品,可以,高價賣給你。
    想要技術和生產設備?
    不好意思,想都不要想。
    畢竟,碳纖維最早就是應用於航空航天技術上的。
    飛機、導彈、火箭、航天飛機上,都有碳纖維的影子。
    後來逐漸開始拓展到了風能、汽車上。
    但為了保證高利潤,國外的生產廠家一直對碳纖維進行嚴格的數量把控。
    所以為什麽發達國家那麽有錢?
    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相關的高新技術,基本上躺著就夠吃了。
    而後來華夏為什麽又被稱為發達國家粉碎機?
    還不是因為攻克了這些讓發達國家敝帚自珍,藏著掖著發大財的技術嗎?
    “對,據我所知,現在吉省的化工研究所有一個專項的研究小組。
    他們提供的數據我也看了,差點意思,而且還沒辦法量產。
    這次回去,你幫我去瞅瞅看看。
    順便問問他們願不願意搬到蓉城132廠這邊來。
    我提供資金。”
    方想又抽出一份資料,推到王晉陽麵前。
    “你是想要那個小組?”
    王晉陽看完了資料後,抬起頭看向方想。
    “嗯。
    我總不能要人家整個所吧。
    雖然化工研究所好幾個省都有,但能研究碳纖維的,國內還就他們進度最快。
    但很明顯,缺乏資金、缺乏設備,甚至環境可能都不理想。
    與其搞合作,將主動權交到他們手裏,還不如我自己掌握主動權。
    如果他們願意來,工作關係我來幫他們解決,在原有的級別上,上調一個級別待遇。
    住宿、醫療、教育什麽的,這邊的條件肯定要比那邊強一些的。”
    方想端起茶杯繼續抿著茶。
    不是他不相信那個研究所,而是把人都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他才安心。
    國內很多環境。。。他可是很清楚的。
    很多時候明明可以拿出不亞於國際上的技術,但就是這樣那樣的人為障礙,沒辦法落實下去。
    與其在那邊磋磨,還不如拉過來。
    就像現在的909所一樣,原先在東北雖然也屬於核心位置,但能夠做出的貢獻,卻遠遠比不上搬過來之後。
    “你這等於從人家嘴裏挖肉吃啊。。。”
    王晉陽皺起了眉頭。
    “我可以給他們一千萬資金上的補貼。
    隻要他們所裏願意放人。”
    聽到王晉陽的話,方想直接表態。
    如今的一千萬,依舊是很值錢的,雖然比不上五年前。
    可有了這一千萬,足夠化工研究所翻新一遍的同時,還夠他們重新采購一批全新最尖端的設備了。
    方想的誠意不可謂不足。
    “我幫你問問吧。。。”
    王晉陽搖了搖頭,知道方想財大氣粗,卻也沒這麽拿錢砸人了。
    沒想到自己跑來看個熱鬧,居然還被方想當個槍使了。
    可他樂意啊。
    別的不提,圖紙上的那款機型,如果交給他,雖然最終還是要署上方想的名字,但他能夠參與進來,就讓他覺得自己距離理想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