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求學
字數:5159 加入書籤
一蛤蟆!
王旭很快就將籌錢送王平上私塾的事通知了全村。
對此,全村六十一戶都表示支持,紛紛縮緊褲腰帶,擠出盡可能多的口糧,來換取上私塾的費用。
如今的朝廷苛捐雜稅眾多,平均下來,百姓每戶每年要交三兩白銀,相當於六石大米價格。
百姓耕種本就不易,每年還要上繳相當於總收成七成的米糧,日子的艱苦可想而知。
溫飽是談不上了。
再遇上天災人禍什麽的,整戶、整村可能都要餓死。
這也是當前各州縣陸續爆發匪亂的原因。
吃飯吃不飽、穿衣穿不暖,連生存都成問題,百姓豈能不反?
徐州轄下的穀雲縣及周邊地區情況還算好了,起碼這裏的百姓還能過活,不會淪為暴民。
王平知道自己給全村人加重了負擔,心裏很過意不去,但事已至此,他也隻能發憤讀書,準備在日後回報對方。
這日一大早,宗主王旭獨自帶著王平前往二十裏外的穀雲縣城,去尋找合適的私塾。
這一老一小腳程慢,足足花了三個時辰,才趕到縣城。
初次來到人群密集的縣城,王平略微興奮,左看看、右瞧瞧,生怕錯過什麽新鮮的事物。
王旭也是第一次見他露出小孩子的神態,便特意帶著他把縣城熱鬧的街道逛了個遍。
直到巳時,一老一少吃了隨身帶著的米餅後,方才開始尋找私塾。
不同的私塾有不同的招收條件,一般說來,隻要繳納一定錢財,就可以進入學習。
私塾的教學水平各有不同,這就取決於是哪位秀才擔任夫子。
越是年輕秀才所停留的私塾,收費就越高,反之,由年老秀才擔任夫子的私塾,收費相對較低。
原因嘛,自然是前途問題。
年輕的秀才有大把的精力和時間,去考取舉人功名,隻要成為舉人,他們的地位會再次升高,有了做官的可能。
這裏所說的官可是真正的官,能入品級,並不是那些胥吏可比。
哪怕是最低品級的從九品官員,對平民百姓也有著生殺予奪的權力。
正因為有可能再近一步,年輕的秀才們才格外受重視。
這既是一種潛在的規則,同樣也是現實。
依王旭的看法,既然要上就要上好的私塾,即便多費點錢銀,那也是值得的。
可王平不這麽認為,在他看來,那些年老的秀才更有教學經驗,可以更全麵地學到東西。
他自己也有一定的信心能考取到功名。
既然結果都是一樣,何不選擇價格更便宜的一方?
在王平的堅持下,王旭無奈選擇了穀雲縣中最便宜、也是由最老秀才主持教學的私塾。
這私塾有個大氣的名字,叫作鴻儒學舍。
擔任夫子的是一名叫作徐文濤的老秀才,其今年六十有二,比老宗主王旭還大上三歲。
詢問了一下,得知進入鴻儒學舍讀書,一月隻需繳納三百文錢,確實是穀雲縣收費最低的。
每月三百文錢看似不多,但對於溫飽都成問題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加上讀書所用的筆墨紙硯,代價就更高了。
因而,王旭先隻交了三個月的費用,剩下的錢則要用來購買筆墨紙硯。
如此忙活半天後,王旭終於為王平辦妥了一切。然後,這一老一少就摸黑趕回了王家村。
第二天天還未亮,王平就起床,帶著昨日花了大價錢購買的筆墨紙硯,趕往縣城。
全村人也不放心他一個七歲孩童獨自上學,特意選了個年齡大點的孩子陪著。
這個大孩子名叫王富,雖隻有十六歲,但身子長得特別壯實,乍看上去,跟成年男子無異。
有了王富的陪伴,七歲的王平放心了不少,倒不是擔心自己,而是害怕珍貴的筆墨紙硯在路上被人搶去。
兩人趕了個急,按時到達。
鴻儒學舍隻準學生進去,王富隻能待在外頭。
這個大個子可沒什麽失望的,比較於田地裏繁重的農活,這樣的日子顯然要舒服得多。
得了空閑,還可以去縣城的大街上逛逛,也算增長見識。
到了辰時,王平才第一次見到學舍的老夫子徐文濤。
這位老夫子跟王平想象中老秀才的形象相差不大,灰白的頭發、蒼老的麵容,再配上幹淨、樸素的長衫,一副儒士模樣。
徐文濤環顧一周後,緩緩坐下身子,隨後對在場學生說道“今日,我們這裏來了位新學生,大家認識一下。”
王平沒想到對方會來這麽一出,他還是站起小身板道“夫子,各位同窗,在下王平,以後要請大家多多指教。”
看到他學著大人一樣作揖行禮,在場眾人覺得甚是可愛,不禁對他產生了好感。
徐文濤也沒料到這位新來的小學童會有如此表現,微微一笑道“好,不用多禮,坐下聽課吧!”
王平一點也不敢怠慢,躬身道“是,夫子!”
然後才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徐文濤暗自點頭,心底裏對王平多在意了幾分。
學舍包括王平在內,共有三十七位學生,而他們的年齡都介於七歲到十六歲之間。
也就是說王平是他們中最小的一位。
不僅如此,對比於其他人穿著的錦衣綢緞,滿是補丁的麻衣使得王平更加顯眼,像是窮小子闖進了富人的圈子。
王平並不會在意這些,出生不能由自己決定,未來的路卻可以。
話歸當前,徐文濤已經進入了自己的角色,開始教授眾人學習。
王平認真聽了一會兒,卻是發現其教授的都是自己已會的知識,比如千字文、百家姓,甚至還有三字經。
他不禁有些失落,花了如此大的代價,卻學不到急切想要的知識,就跟冤大頭無異。
到了巳時,上午的講課結束,眾學生飛快散去,都趕著回家吃飯。
隻有王平留了下來,他坐在位子上躊躇了一會兒,站起身向徐文濤走去。
在徐文濤這位老秀才疑惑的目光下,王平張著小口道“夫子,學生想學更深層的知識。”
聞聽此言,徐文濤饒有興趣道“哦?老夫今日講的,你都會了?”
王平點著小頭道“是的。”
徐文濤笑笑道“那你背給老夫聽聽。”
王平卻是搖了一下小頭道“夫子,學生可以給你默寫出來。”
這話當即使徐文濤眼睛一亮,其用手在麵前書案的紙張上輕輕一拂,說道“那你默寫看看。”
王平用著麵前現成的筆墨,在潔白的紙張上書寫文字。
以往練字的時候,王平因買不起筆墨紙硯,便隻能用稻草杆子沾著水在木桌上書寫。
這次,有免費的筆墨紙硯,他自然要寫個痛快。
如此,足足書寫了半個時辰,他才意猶未盡地停下筆,隨後把滿滿的三張紙呈遞給徐文濤。
徐文濤接過紙張,認真審閱了上麵的內容,好一會兒才開口“不錯,內容全對,字跡工整,書寫也快,你平時下了不少苦功。”
王平不敢表露自己的得意,他看著老秀才道“那夫子,可否教授學生新知識?”
徐文濤活了這麽多年歲,從未遇見過像王平這樣既聰慧又好學的孩子,其不由大笑道“你既如此好學,老夫豈有不應之理?這樣,從明日起,老夫就單獨教授你四書五經。”
王平大喜,他連忙躬身道“多謝夫子。”
徐文濤再次大笑“你隻要認真學就好。”
王平種種表現已經感染了這位老秀才,似乎,後者在剩下不多的時光中又找到了一項追求。
接下來的日子,就像老秀才承諾的那樣,王平開始接觸更深一層的知識,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這些就是讀書人常提及的四書五經。
如此,三年時間過去,王平不負眾望,在學業上取得了驚人成績。
剛滿十歲的他,已然是穀雲縣的一名正式童生,擁有了參加科舉的資格。
隻要再付出些時間與努力,相信那底層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秀才功名也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