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九仙降凡村人共喜 各展文采天外有天
字數:16550 加入書籤
播經記!
第十一回 九仙降凡村人共喜 各展文采天外有天
偈曰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這是緣起偈。緣起法是佛門之根本教義。佛之所有教義都是從緣起論這個源泉流出來的。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就是一切事物或現象之生起,都是相對之互存與條件,離開關係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因、緣就是關係和條件。佛給“緣起”下之定義是“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照佛之說法,所謂互存,皆是因果。歸納起來,既無造物主,無我,無常,因果相續。故佛之“緣起”深奧無比。
且說這日, 高老莊上一大清早,便就鑼鼓喧天, 鞭炮齊鳴, 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高太公家中更是人們川流不息,門庭若市,人人臉上都掛著歡喜的笑容。今天,全莊的人們就要贏回那些失蹤的女娃,大家都從心裏感激大聖一行為他們找回孩兒,所以都備了禮物上門道謝,高太公更是心中甚興,便在家中擺了幾十桌八八宴席,一來為大聖諸人慶功;二來也是招待莊中鄉親。這宴席可是擺得很排場,屋中大廳擺了整整十桌,院子裏更擺了三十幾桌,大廳的正中首桌上坐了悟空、悟淨、悟能、高太公及莊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下首一桌空著十個位子,不用猜也知是為那蔭瘴山來的九位仙女準備的;那桃木娃、懶憨娃、摩羅娃、修善娃單設了一桌;高太公讓各家來的代表都坐在其餘八桌上,莊中的其他人等就隻能在院中就坐。
看看天已近午,高太公便向悟空詢道“時辰已不早了,這仙女們仍還未到,這宴席是開還是再等等?”
悟空看看天色,見已是紅日當頭,便向高太公說道“我看就不用等了,咱們先開宴,邊吃邊等她們。”
高太公道“這不太好吧?我看還是再等等開宴不遲。”
他二人正在拿不定主意之時,忽聞大門外有人高聲叫道“快來看呀,仙女們來了。”
緊接著便聞鞭炮齊鳴,鑼鼓震天,隻見大門開處,由眾人簇擁著走進來那九位仙女,在她們身後又是一大群女娃,女娃們還抬著兩個大木箱子,不知箱內裝的是甚麽?院中諸人皆都起身迎接,那高老莊的人們何曾見過如此佳麗?都不禁看得張嘴咂舌,驚歎不已,隻見那
盛裝麗人下九天,各逞嬌姿彩雲間。身如春風吹絲柳,笑似霧裏桃花綻。珠環翠繞長裙舞,語婉音柔幽香淡。腳踏祥雲飄飄蕩,體裹瑞藹浮青煙。
此時,高太公起身迎到堂門口,合不攏嘴的笑道:“失迎呀失迎!各位仙女光臨寒舍,真令吾受寵若驚,更令高老莊壁瓦生輝,各位快快請入席。”
那眾仙女中走出娥媓,向高太公一福笑道“老人家客氣了,奴家等今日是來向鄉親們賠禮請罪來了,還望老太公在眾鄉親麵前多多美言,也好恕卻吾等冒犯之罪。”
高太公聞聽慌忙搖手,正欲說些客氣話,忽聞一旁有人先答了話“俺說各位仙女姐姐既然來了,就別那麽扭扭捏捏,婆婆媽媽的啦,快快入席,也好與我等兄弟暢飲幾杯好酒,講些天宮的趣事。”
眾人一看,原來竟是那憨娃耐不住性子,先叫了起來,這一下倒也引得滿堂眾人開懷大笑不已。
一旁的悟能一見,不禁皺皺眉,開口訓道“我把爾這沒禮貌的狗東西,這裏是長輩在上,哪有你說話的份兒,再者幾位仙人與你父和二位叔父是平輩,你竟敢以姐姐相稱,就是大大的不敬,看為父一會兒如何教訓於你。”
說著悟能又轉向娥媓歉然道“各位仙人恕罪,隻怪悟能教導無方,冒犯各位仙人,還望看在悟能薄麵之上,莫與他小孩兒一般見識。”
一旁的妲巳咯咯笑道“不打緊,不打緊,這位小兄弟與我等姐妹很是投緣,吾們都很喜歡他,不會怪他的。”
此時,悟空起身來到眾女麵前,唱個大諾,正道“眾位仙人降凡間,臨寒舍,高老莊眾鄉親早就盼望已久,等候多時,現終於將你們盼來了,大家都可以了卻心願,真是天大的喜事,高老爺子特設八八筵席迎接眾仙人,以表心意,就請仙人們入席吧。”
娥媓慌忙上前向悟空一福城恐道“大聖所言吾等姐妹實不敢當, 吾等此行實是向眾鄉親賠禮而來,正是由於吾們的緣故,使眾鄉親多日擔驚受怕,生活在失女的痛苦之中,也讓眾女娃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想想隻是為了吾們自己要脫出苦海,竟讓大家如此受累,吾等姐妹深感歉意,這裏還望大聖能代吾等姐妹向眾鄉親表明心意,以求贖罪和諒解,現在吾們已將女娃們給鄉親們送回來了,保證毫發無損的交給鄉親們,而且,為向鄉親們表示一點心意,太上老君還送給每個女娃一顆駐顏仙丹,讓吾等姐妹一並送到眾鄉親手中。”
高太公聞言急忙上前揖道“眾位仙人羞殺我等了,這些娃兒能得太上老君的仙丹妙丸,可說已是因禍得福,鄉親們怎還敢怪罪各位仙人?再說各位仙人能光臨俺們這小小高老莊已是對我們的最大安慰,這也是眾鄉親求之不得的喜事,這件事將永遠記入高老莊的村誌裏,也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這一天――高老莊的輝煌之日。”
此時,悟空在一旁笑道“俺老孫可被你們這些羅哩羅嗦的客氣話說得渾身不舒服,我看咱們還是客氣話少說,先入席再慢慢談也不遲。”
高太公一聽也笑道“還是大聖說得在理,各位仙人就別客氣了,快快入席吧。”
娥皇笑道“那我們姐妹可就不客氣了。”
說著轉向大聖一笑又道“這些娃娃就煩大聖與鄉親們交待一下吧。”
悟空忙道“仙人指示怎敢不從?”
說著向著院中大聲說道“鄉親們聽真,大家趕快把自家的娃兒領回去吧,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每個娃兒還能得到太上老君的一粒仙丹,並且,高太公還給每個娃兒五兩紋銀做為喜錢,也請鄉親們一並領走,不用客氣。”
此時,隻聽院內一陣歡呼,緊接著更是鑼鼓敲響,爆竹齊鳴 ,院中一片忙亂不提。
單說九仙女依次入了座,再看著滿桌宴席,端得是八珍玉食,匠心獨運。高太公向九位仙女先容道“眾位女神仙,這桌宴席是俺們地方特色,稱作八八筵席,請女仙們品嚐,不知合不合眾位的口味?還請多多指教。”
接著高太公又先容道“這八八大筵席流傳於至今已有幾百年,因其主菜貫穿周易太極“八卦生萬物”和“好事成雙”理念,且主菜為十六道而得名,既八碟八碗。其曆史悠久,風味獨特,是名揚天下的一種古老名宴。八八席葷素交錯,淳正甜美,肥而不膩,入口清爽,碗碗湯中有菜,菜中有湯,味美和諧。八八筵席配料合理、甜鹹有序、湯水適中、色香味俱佳、營養價值高,且原料來源廣、製作工藝精、傳統特色濃、風味獨特,很適合婚嫁壽誕喜慶活動,數百年來經久不衰。
九女仙又聽了高太公一道道的介紹菜肴,那才是
炊金饌玉,炮鳳烹龍。八碗八碟稱奇宴,杯盤更盛百味豐。主筵上,仙佛團聚;相陪者,簇簇擁擁。美器美食佳饌排,葷素搭配顏分明。八個碗喇嘛肉酥而不爛,葷燉菜湯鮮味濃。
燒豬肘軟爛脫骨,幹炸丸金黃澄澄。清蒸雞鮮嫩酥爛,燜排骨飄香滿庭。釀冬瓜肥嫩清香,蜜閽閽甘香味豐。八個碟什錦絲脆嫩爽口,燜幹肉色糯亮紅。釀山藥潤滑鮮美,龍爪菜口味淳正。煙熏肉肥而不膩,白菜卷口味淡清。小酥肉香酥嫩滑,拌雞絲獨特造型。玉簋裝麻辣酸甜,瑤盤盛四熱四冷。果然是膾不厭細,食不厭精。高老莊中大團聚,歡聲笑語蕩晴空。
那悟能又讓自己的夫人高翠蘭到席上陪眾仙女飲酒,且說那九位仙女都自負為天下絕色,可一見高翠蘭都不禁暗吃一驚,真未想到在這偏僻山村竟有如此美色?高翠蘭也暗道一聲慚愧,心道“這曆朝名女確實不凡,個個都稱得上傾國傾城,絕色天下,特別是氣質高雅,舉止大方,自己和人家一比確實遜色不少。
而在這樣的場合可忙壞了懶憨娃,隻見他一會兒給妲巳斟杯酒,一會兒給母親引見王昭君,一會又跑到楊貴妃麵前賣弄首唐詩,可真是讓他露足了臉。
坐在高翠蘭身旁的王昭君看著憨娃的表演,微笑著向高翠蘭道“看你這娃娃真是有趣,別看他好像憨頭憨腦,其實他聰明得很,那麽多的詩詞他竟背得滾瓜爛熟,當真不易,想來他父親定是個文武全才?”
高翠蘭微微一笑“不怕姐姐你見笑,我家夫君要論武藝仙術還有一些,要說這詩文詞句卻是半分不通。”
昭君異道“那高老太公定是深藏不露的文壇高手,憨娃定是他調教出來的嘍?”
高翠蘭又搖搖頭,微微一笑,卻不置可否。
那昭君是何樣才女?早已料定其中奧秘,不禁奇道“真真想不到,看你生的如花似玉,在這偏僻山村已屬罕見,更未想到你還是位才女,今日真是讓昭君大開了眼界,你能把憨娃調教成如此,可見你的文才確是不凡,昭君這裏失敬了。”
高翠蘭聞聽慌忙起身急道“昭君姐姐羞煞小妹了,吾這點能耐怎值得姐姐誇獎,這可真讓妹子我無地自容了,想姐姐美冠群芳,才藝絕倫,且深明大義,以己之弱體,換國之平安,正是
“以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昭君異道“妹子才氣超人,出口成章,雖然吾不敢接受詩中的讚美,但這詩的確作得十分精彩,昭君由衷的佩服。”
翠蘭聞聽,知她還並不知道此詩的來曆,便略帶歉意的說道“姐姐莫怪妹子不恭之罪,其實我哪有如此才氣?能作出如此的詩文,這首詩隻是後人對你的評價,並非出於妹子之手。”
“奧?不知這詩是誰人所作?”昭君很有興趣的問道。
“姐姐的事我也聽孩兒們講了經過,你們眾姐妹如今雖然已如願成了仙道,但在幽冥界的時光,卻不知在凡間發生的事情,昭君姐姐你也如此,敢問姐姐自回凡間後可去過那大漠塞外?”
昭君搖搖頭道“那時我等被困蔭瘴山,哪有機會到那裏去?”
“這也就難怪姐姐不知真相了,就在你離世之後,被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並被後人起名“青家”,之所以叫此名,據說入秋後塞外草色枯黃,唯有姐姐的墓上草色青青,蔥綠一片。而關於“青家”往後的曆朝曆代都有另番解釋,《筠廓偶筆》曰“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雲青家。”《塞北紀遊》也講“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裏外,故曰青家。”曆來提到“青家”的詩句也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家上,行人為澆酒。”又有杜牧的“青家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也是姐姐一生受人敬佩,故後人在姐姐墓碑上刻上了我吟的那首詩。”
昭君聞後驚詫不已,感慨道“想不到我昭君死後還能有那麽多人想著我、念著我,看來昭君一番苦心,為國為家所做的一切沒有白費,吾心足矣,翠蘭妹子,你一番點化昭君深謝不已,但昭君還有些未知之情望妹妹給姐姐個答案。”
翠蘭應道“姐姐盡管問,翠蘭當知無不言。”
昭君微微一笑“剛才聽妹妹所講好像多是對姐姐的讚美和肯定,但姐姐心中十分明白,對姐姐的一生恐怕不一定都是如此評價吧?”
翠蘭聞聽卻也微微一笑“姐姐絕世才女,妹子自當把後人對你的評說一一道來,以姐姐的聰明才智,當可自解其意,妹子隻當個傳音之人。姐姐說的不錯,對你的出塞,你的千載琵琶作胡語,曆來評價頗多,評價也各異,妹子就選些頗有影響的大人物的詩讀給姐姐聽,可好?”
“這太好了,昭君願聞其詳。”
“那咱就先聽聽杜甫怎麽說。”翠蘭正欲開口吟誦。
突然,就覺身旁突然冒出個人來,嚇了翠蘭一大跳,定睛一看,原來竟是自己的孩兒懶憨娃,隻聽憨娃急急的高聲叫道“娘先勿誦,這個事就交與孩兒完成如何?”
翠蘭把臉一繃“好個不懂禮數的東西,大人在這裏說正經事,小孩子搗得甚麽亂,還不快快退下。”
憨娃一見母親生了氣,便不再出聲,把頭一低悻悻的向一旁退去,可嘴裏卻不知小聲嘟囔著甚麽?
昭君一見,忙招手叫道“憨娃快快回來,我就喜歡聽你讀的詩。”
憨娃本已走回自己的座位前,聽昭君要他朗誦,馬上就興奮起來,可沒有母親的允許又不敢過去,便僵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了。
那高翠蘭何等聰明,馬上換了笑臉,對憨娃道“你這個死木頭疙瘩,仙姑都允你讀詩,你還愣著幹啥?”
憨娃一聽母親答應了,便樂不得的跑到昭君麵前,把手一背,將身子前後一晃,口中便吟誦起來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翠蘭接道“憨娃,還有李白的那兩首吟來聽聽。”
憨娃應道“孩兒遵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下一首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昭君聞聽,雙眼微閉,不禁頻頻點頭,口中評道“語言精煉,賦予無限憐惜和感歎。”
憨娃見昭君閉目不語,不知還要不要再往下吟誦,便小聲向母親詢道“那王安石的一首還讀不讀?”
高翠蘭還沒來及回答,隻聽昭君那裏先發了話“憨娃別停呀,接著往下吟,我聽著呢。”
憨娃笑道“遵命!”說著大嘴一鼓,便又吟出一首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室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另有新意,不落俗套,深明吾心,似遇知音矣。”昭君似已陶醉於詩中。
此時,翠蘭接道“姐姐莫笑話,憨兒也就會這幾首了,接下來還有些都是些散亂的詩句,是翠蘭從一些詩中摘錄下來的,十分零散,不成整詩,隻是它們與姐姐有關聯,象甚麽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家使人嗟。”
“合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
昭君聽罷,不禁深深歎息一聲:“想不到王昭君之事,竟能得到代代相傳,婦孺皆知,還有那麽多名人評判,吾心足矣,即便不能成仙得道,昭君不枉當生矣。”說著兩行清淚湧出眼眶。
翠蘭忙道“姐姐今日已成仙人,這都是你用善行修來的,你當可心安理得,何又傷感?”
昭君擦幹淚水,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卻向憨娃詢道“娃兒滿腹詩篇,真是了不起,卻不知其她幾位仙姑的事可有詩吟?”
昭君這一說,正好把其他人想說又不好意思說的話給提出來了,馬上就有妲己湊過來,向憨娃急道對對對!娃娃快把後人對妲己姑姑的評價說上一說。”
憨娃一聽,可樂了,便馬上把胸脯一挺,晃著那圓滾滾的大腦袋,裝模作樣的說道“各位仙姑不用著急,聽我慢慢道來。既然妲己姑姑先給憨娃這個機會,那就先聽聽後人寫給妲己姑姑的詩:
“鹿台高聳透雲霄,斷送成湯根與苗。
土木工興人失望,黎民怨起鬼應妖。
食人無厭崇侯惡,獻媚逢迎費仲梟。
勾引狐狸歌夜月,商朝一似水中漂。 ”
憨娃的詩一吟畢,眾人麵上具都更顏變色,暗道:這孩子真是不曉事,這哪裏是甚麽讚美詩,卻是地地道道的辱罵詩,大家都怕妲己一時受不了再鬧出甚麽事來,便都把目光集中到妲己身上。
高翠蘭更是心驚,便把臉一蹦,衝著憨娃怒道“我把你這不知深淺的東西,也不知從哪聽來得糟詩爛句,敢在各位仙姑麵前胡說八道,看我不撕爛你的嘴。”
說著翠蘭站起身就奔憨娃衝去。突然,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響起,接著有一人攔住了高翠蘭,翠蘭抬頭一看,原來正是妲己。
便臉含歉意道“妲己姐姐請原諒,怪我管教不夠,他小孩子不懂深淺,得罪姐姐之處還請姐姐原諒。”
“咯咯咯!翠蘭妹子你太也小看妲己的心胸了,至於後人對妲己的評價,我從來就沒放在心上,我也知道不會有好的評價,所以,隻當耳邊風了,憨娃侄兒一番好意肯先讓我一聞為快,我很是感動,怎麽會怪他那,你們都多慮了”
此時,昭君起身來到翠蘭跟前,拉著她手回到座位上,對大家說道“要說妲己能有這樣的心胸,我深感敬佩,可用這樣的詩來描繪妲己是不公平的,那魅惑紂王的是狐妖,並不是真正的妲己,我也不知這詩的作者是誰,但我斷定他絕不是個好詩人,我看這首詩應改一改,才能真正的體現出妲己的形象,我現在就即興作一首請大家斟酌
鹿台始建在朝歌,子辛稱帝惡名播。
掠來美顏芙蓉妾,酒色聲樂迫不得。
吟到這裏,昭君突然停了下來,忽見高翠蘭站起身來,臉紅紅的麵向昭君羞道“姐姐能否停一下,這後兩句妹子想獻醜接下來,不知昭君姐姐同意否?”
昭君聞言笑道“姐姐這裏正好沒詞了,難得妹子解圍,姐姐正要聽聽妹子的好詩文。”
高翠蘭又向妲己一福道“翠蘭這裏獻醜,作的不妥之處,還請姐姐見諒。”言畢,稍加思索便吟道
紂王剛愎又自用,怎憑弱女影政苛?
姬昌貶紂醜妲己,方使商朝遭亡國。
“好詩好句,端得絲絲入扣,入木三分,這才是咱妲己的真實寫照,精彩精彩。”昭君不禁鼓掌喝彩。
此時,妲己的臉上也泛起滿意的微笑,感激的向昭君和翠蘭一瞥,便坐回自己的椅上。
憨娃見眾人都已平靜下來,便說道“剛才是吟給妲己姑姑的詩,現在我要吟誦一首給西施姑姑的詩,請聽好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怎樣?西施姑姑,這首寫你的詩還滿意嗎?”憨娃吟畢向西施問道。
西施微微一笑,未置可否,卻問道“憨娃侄兒,不知此詩為何人所寫?可否告知?”
這下憨娃可傻了眼,不禁麵紅耳赤的看著母親,不知如何是好,你別看他詩背得滾瓜爛熟,可真問到根上確實不知其所以然。
正在憨娃無法下台之時,高翠蘭說話了“西施姐姐莫怪憨娃,這孩子總是不求上進,其實每首詩我都給他講詩意和故事背景以及作者之情況,可他總是不愛聽,今天正好給他個教訓,讓他也知道知道,半瓶子醋就得丟人現眼,我這裏可以告訴西施姐姐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字摩潔,原籍唐朝祁人,開元進士,詩藝上極見功力,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
眾人聞聽不禁頻頻點頭,都被高翠蘭的博學多才而折服。西施也投去敬佩的目光,昭君更是在心裏驚歎這民間女子的才華。
正在此時,忽有貂蟬起身向翠蘭道“翠蘭妹子可有後人評述貂蟬的詩句?貂蟬耐不得性子,想早知道,可否?”
高翠蘭聞聽一愣,沒有馬上回答,沉思良久,方答道“不瞞貂蟬姐姐,至於寫姐姐的詩詞,還真是比較難尋,至今我還未找到一首出自名人筆下的詩是寫姐姐你的,可是姐姐的大名確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寫你故事的戲曲文章確也不少,並廣為流傳,但不管怎樣還是被我找到了一首寫你的詞,隻是不知何人所作?我這就讀給你聽
“空有傾國之貌,命似飄萍無依,妾本有情,怎奈無緣。春花秋月隨風逝,多情自古空餘恨。”
貂蟬聽畢,向翠蘭一幅,深情道“謝謝翠蘭妹子為我做的一切,有此一詩,吾心足矣。”
這時卻急壞了一旁的懶漢娃,衝著高翠蘭急道:“娘,您就別讀了,還是讓給孩兒來讀吧,剛才是孩兒平時不聽您的教訓,不用心讀書,才當眾出醜,給您丟臉了,可孩兒背詩的能耐還不錯,總還可以給娘爭點臉吧?”
憨娃這一堆話,把在座的人都逗樂了,虞姬笑著對憨娃道“憨娃你說的不對,大家不但不覺得你給你娘丟臉,倒是覺得你娘能有你這樣的孩兒真是太福氣了,你小小年紀能背那麽多詩詞,實在很了不起,你這些姑姑們都很佩服你,你看虞姬姑姑就很想讓你來讀寫我的詩,現在就開始吧?”
憨娃一聽可樂了,馬上又開始搖頭晃腦的吟誦起來
“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
三軍已散佳人在,六國空亡烈女誰。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濕胭脂。
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
憨娃語聲剛落,眾人不禁鼓掌稱妙,這憨娃更得意了,不禁提高聲音叫道“別急!別急!別急著鼓掌,還有一首沒讀呢,聽著哦
“遺恨江東應為消,芳魂零亂任風飄。
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軍恩是楚腰。”
虞姬聞後,點頭稱道“果然好詩,真想不到,虞姬能得後人如此評價,我不枉此生矣。”
卻說憨娃的一番表現,讓在座諸人無不刮目相看,特別是那三個娃娃,更是興奮,摩羅娃就一直在為憨娃叫好,木娃也是心中讚歎,而那修善娃更是躍躍欲試,不知要做甚麽?此時就剩楊玉環、阿房和娥媓、女英未曾表示要憨娃讀詩。
憨娃等了片刻,見她們還沒表示,就急急來到楊玉環身邊,迫不及待的問道“玉環姑姑你怎麽不要憨娃吟詩呢?是不是你不喜歡人家為你作的詩呀?
楊玉環輕輕歎口氣“憨娃說得不錯,對於前生的一切,楊玉環都不願再提,更不願回憶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所以也就不想聽甚麽詩,可憨娃你滿腔熱情,我又不好給你潑冷水,你就還是讀吧,我洗耳恭聽。”
憨娃一聽當然十分高興,可突然又紅著臉,嘿嘿的笑著對楊玉環道“憨娃還請姑姑恕罪,其實姑姑不知,這寫給你的詩,是最長的一首詩,有好幾百字,娘教了我許多遍,可憨娃腦子太笨,實在是背不下來,我隻記得幾句,讀給姑姑聽如何?”
楊玉環一聽到覺得很詫異,問道“這麽說這寫詩之人還真下了一番功夫,不知此人是個甚麽樣的人?是不是很有名氣呀?”
憨娃一聽又愣住了,眾人暗道這憨娃肯定是不知道,就都把目光投向了高翠蘭,等她來解釋,可那高翠蘭還沒來得及張口。
卻有人在一旁搭了腔“這個我知道,這寫詩之人可是鼎鼎大名,他是唐朝的大詩人,姓白名居易,字樂天,當時的下邽人,這首詩的名字稱作《長恨歌》。”
眾人注目觀瞧,都不禁大吃一驚,卻原來竟是那不顯山,不露水的修善娃說出的這一番話,這可讓眾人都大惑不解了,想這娃娃久居天宮,怎知這凡間的事情?
憨娃更是驚異,也不相信他真會背那《長恨歌》,便急急搶道“四弟,那你就背給我們聽聽,我還真有點不信,你要是騙我們,看我怎樣收拾你?”
隻見修善娃不慌不忙的站起身來,認真的說道“那我可就獻醜了,可這《長恨歌》實在寫的太長,我就選其中最精彩的句子吟誦幾句如何?”
昭君帶頭鼓起掌來,眾人這一來可就把憨娃的感受全給忘了,憨娃老大的不高興。
嘴裏嘟囔著“我看那,他也背不全,倒還在這裏逞能。”
且說憨娃滿肚子不高興,可此時眾人都沒注意他,全都想聽修善娃吟誦《長恨歌》。隻見修善娃學著憨娃的樣子,背起雙手,搖頭晃腦的吟道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高翠蘭聞罷異道“不錯,這正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你這娃娃久居在天宮,又不曾到過凡間,是怎麽知道這《長恨歌》和玉環姐姐故事的?娃娃可否講給我們聽聽?”
修善娃窘道“不瞞各位仙姑,俺修善娃自從做了玉帝的執筆童子,就一直在陛下身邊為陛下整理和準備文房四寶及一應用品,陛下非常喜歡塵世間的詩詞歌賦,也就時常差遣遊弋靈官下凡間尋覓佳作,而尋回的詩歌辭賦都由靈官交代給我,再由我轉呈陛下,所以,我也能讀到許多人間的佳作和傳奇佳話,這首《長恨歌》是陛下非常喜愛的一首詩,所以我也就非常熟悉,事情就是這樣,各位仙姑不會再驚奇了吧?”
高翠蘭喜道“想不到這娃娃也有如此才華,真是了不起,憨娃呀,以後要與你這四弟多多探討探討,你再學詩可就有了伴兒了。”
那修善娃聞聽,急忙搖手道“嬸嬸快別這樣說,比起憨娃哥我可是差得遠呢,比如像阿房姑姑和娥媓、女英姑姑的故事及寫她們的詩我就不知道,這就隻能聽憨娃哥的了。
憨娃一聽那精神勁兒就又來了,馬上接道“四弟說得不錯,這剩下的詩,我敢打保票就隻有我一人會吟,這其中原尾等我讀完之後再講給你們聽,先聽這首寫阿房姑姑的詩
風吹漫漫長路斷,回首情深人已散。
把酒一杯問青天,阿女是否在人間?
誰至英雄落氣短,隻因紅顏逝宇寰。
日夜背負相思苦,既掌江山又何歡?”
憨娃吟到此處頓得一頓,接道“下一首是吟給娥媓和女英姑姑的
一奶同胞竟雙嬌,同侍明君棲皇巢。
梧桐引來金鳳凰,天下蒼生獲良宵。
操守賢德娥媓理,尊長憐幼女英道。
群臣欣佩百姓讚,千載佳話至今朝。
“好詩!好詩!但不知這詩是誰人所作?看來此人對我們姐妹懷有深深的同情之心,我們當好好感謝於他才是。”阿房麵帶激動的說道。
“哈哈哈!三位姑姑肯定猜不到這些詩是誰作的?”憨娃得意的笑道。
“憨娃莫再調笑,快快說出那作者是誰,也好讓我們能知恩圖報。”阿房急道。
憨娃卻擺出一幅十分正經的樣子,裝模作樣的說道“那我可就鄭重宣布,這兩首詩的作者是……”憨娃說到此處,突然又停了下來,看看眾人都把目光集中到自己身上,才突然說出一句話“就是俺娘……高、翠、蘭。”
此話一出語驚四座。一時廳堂一片安靜,緊接著突然爆發出一片掌聲,眾人都為高翠蘭這普通鄉村女子有如此才華而敬佩,要知這些在座的女子個個都非等閑之輩,哪個不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他們能如此佩服高翠蘭,也就證明高翠蘭的才氣果然不同一般。
且說他們這一桌,又是吟詩又是鼓掌,鬧得滿大廳的客人都把目光投到了她們這裏,娥媓一見,便湊到昭君和妲己跟前,和她們商量著甚麽?隻見昭君與妲己不住的點頭,隨即妲己起身來到悟空近前,俯耳低語一番,悟空微笑的點頭。
即站起身來高聲叫道“呀呔!眾位鄉親快快禁聲,這幾位仙人有幾句話要與你們講。”
本來是挺好的幾句話,可經悟空一講可就變了味,讓眾人聽得十分不舒服,可這也難怪,他悟空說話一貫如此,又怎改得了?可眾人也倒沒特別的注意他,倒是很快的就安靜下來,等著下文。
此時,那娥媓慢慢站起身來,先衝眾人一福,微笑道“眾位鄉親,吾等姐妹今日來到高老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負荊請罪,我現在就代吾九姐妹給鄉親們製造的痛苦和麻煩道一聲歉意,還望眾鄉親原諒,還有一事也要和眾鄉親說的,大家知道這裏坐著的四個娃娃,奉如來佛旨,要去傳布《因果真經》,他們已經將高老莊選為第一站,所以,一會兒他們要送給每戶人家一本手抄本的《因果真經》,願這本經文能使大家永遠行善事,做善人,獲善果,得善終。這裏一共有八十一本《因果真經》,這是我等九姐妹用了三天時間,每人親手抄錄九本而成,正好高老莊的八十一戶人家每戶一冊,這也算我們對大聖、悟能、悟淨及四個娃娃救我等出苦海的一種答謝吧,這裏也望眾鄉親能多多助四個娃娃傳經,多多抄錄發放四鄉八鎮,使更多的人能得到這本《因果真經》,而使天下太平,百姓平安,娥媓在這裏再次謝謝眾位鄉親。”
且說這筵席直至天色將黑方才散席,莊裏人家都得到了一本《因果真經》,高高興興各自回轉,高太公讓家人將後院的廂房騰出來招待九位仙女。
那娥媓向悟空道“我們姐妹已完成王母的旨意,明日就要返回天宮,我們就不與眾鄉親告辭了,明日不要驚動他們,我們天不亮就起身,也就不與高太公和你們見麵了,先在這裏道一聲後會有期,也再次謝過大聖的救難之恩,如大聖及四個娃娃有要吾等姐妹效力之事,可到天宮尋我們。”
說到這裏,娥皇又轉向高太公和高翠蘭道“感謝太公和翠蘭妹子的款待,希望今日一別能再有相見之日。”
翠蘭眼含淚水道“今日能與眾位姐姐相見,是翠蘭一生中最大之幸事,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但願我們還有相見之日,這裏就先祝姐姐們一路平安。”
次日天曉, 九位仙女,四個娃娃都早早便起了床,用過早飯。那悟空,悟能,悟淨及高太公,高翠蘭等先將仙女們送走,便催著四個娃娃趕緊上路,且不說他們各有一番離別不舍之情,眾人依依不舍,各訴衷腸,有詩為證
千載光陰為尋真,修仙成道煉女神。
前生緣使後世聚,歲月無痕塑今身。
惺惜惺惺才戀才,雀鶴相慕豔明君。
塵凡天宮隔九重,卻有彩虹傳心音。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且說四個娃娃離了高老莊,正式踏上傳經之路,引出許多奇事佳話,供後人傳說。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