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聖施法降服雙妖 長安四娃拜見師爺
字數:27910 加入書籤
播經記!
且說木娃四人回到西山寺,將纏鬥惡蛟之經過與淨空大師做了交代。
淨空大師點首道“四位使者辛苦矣!這惡蛟已然修行數百年,道行不淺,魔法甚強,也不是那麽容易鏟除的,除魔也不在一時之功,咱們再謀除他之法也就是了。依老衲所見,這清涼山以石為骨,以黃土為肌,以佛陀為魂,山中的水龍洞非比尋常,你們要多加小心才是!”
木娃聞聽詢道“敢問大師,難道這水龍洞還有甚機關鬼道不成?”
淨空大師搖首道“這水龍洞是清涼山之一景,特別是此洞長有數裏,洞內高低錯落,且分上下兩層。主洞呈東西走向,微有彎屈,伸入山腹之內,像一條沉睡多年的巨龍蟄伏於清涼山內,尤其是洞內還有一大奇觀,即神州第一大裂壑,這也是那清涼和尚救百姓時,讓山頂不住升高,致使地殼滾動,山體中間斷裂留下的痕跡,那段裂壑,隨山就勢,直通天外,到底多長,無人探尋過,堪稱一絕,吾想這惡蛟很可能在那裏布下妖羅魔網,等你們入甕!故而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木娃點首,各自安歇不提。次日,淨空大師拿來一張清涼山的地圖,交與木娃,並將山中情形一一先容,讓四個娃娃心中有個底。一連數日,四個娃娃按著地圖,熟悉那水龍洞中的情況,直到了然於胸,這才選個良辰吉日,四個娃娃出了西山寺,趕往清涼山,因路途不遠,故而很快就到達山前,舉目一望,四人不禁一歎!果然好山!再登上山頂四顧,但見
雄偉壯觀勢險要,秀麗峰韻顯峻峭。時隱時現,立壁景雲霧繚繞;似朦似朧,美女峰煙波縹緲。山間多溶岩古洞,泉流常澆;古木蔥鬆柏蒼勁,傘張雲飄。好山!看那聳雲石林,天門境浩。仰天而臥山神女,栩栩如生確妙肖。殿堂樓閣,依懸絕崖建寺廟;淩空飛架,鬼斧神工禪宗高。俯瞰山下心驚,四周白雲可掏。水蝕鍾乳隨處見,世間奇少;形狀怪異千姿態,禽獸蟲鳥。洞奇石秀, 嵯峨崢嶸形妖嬈;群芳鬥豔,坡穀澗壑花枝俏。清涼勝境獨一處,堪比方壺與仙島。
四個娃娃奔入山中,穿崗越嶺,行彀[u]多時,猛見那岩崖之下,聳出一座洞府,四人定步觀瞻,果然不凡,洞府四周景色靈秀,但見
峰奇石怪,雲煙山崗。林壑深邃幽幽,曲澗溪泉淌淌。岩壁題石刻多多,洞旁有碑立雙雙。層巒擁抱帶水環,古木參天撐陰涼。奇花朵朵,異草芳芳。鬆鼠野兔叢中躥,蜂飛蝶舞潭水旁。洞頂懸掛藤蘿簾,幾隻靈猿崖縫藏。坡上布滿奇石景,栩栩如生天賜賞。
四個娃娃看看這水龍洞,雖然與眾不同,但卻未見有一絲那惡蛟的蛛絲馬跡?
憨娃道“俺說兄弟們,咱們是這就進洞尋那惡蛟,還是等他出來?”
修善娃道“根據地圖所示,這水龍洞裏麵十分複雜,洞長延綿數裏,洞中有洞,犬牙交錯,稍有不慎就會迷路,故而咱們得多加小心,莫要匆忙進洞!”
木娃也表讚同,對憨娃道“你們先在洞外守候,待吾到裏麵探探虛實。”
說著搖身一變,化作個小蜜蜂,抖抖翅膀,飛進洞中,三個娃娃便在洞外等候消息不提。
且說木娃飛進洞裏,四麵觀察,不禁有些吃驚,但見
洞內藏洞,怪石嶙峋。鍾乳垂懸林林,石柱叢立森森。奇觀勝景形千樣,石筍石花石幔真。似雕似塑幻迷離,千姿百態爽宜人。石塔層層,暗流滾滾。水拍擊石如雷劈,濺起珠花織霧雲。洞道蜿蜒如巨龍,幽暗深邃無盡深。上蒼造化水龍洞,神遁三界不染塵。
木娃未見到那惡蛟的身影,便變回原身,隨手掏出水火如意,照亮前進洞道,邊行邊觀賞著洞內的奇異景致,心中讚歎這天造之幻境,不時有洞穴從身邊掠過,大約行有裏許,前麵出現一座巨大的洞廳,木娃發現這座洞廳與眾不同,這洞廳裏充滿了泉水,四周卻是如夢如幻的美景,那才是
別有洞天,奇幻異常。水火如意映下,色彩綺麗瑩芒。幽靜縹渺青霞室,盈盈碧水泛銀光。赤青藍紫鍾乳掛,玲瓏石花盡綻放。筍影百千,幔態萬方。眼前洞壁掛珠簾,舉目廳頂垂晴缸。攀枝嬉戲是石猴,亦步亦趨似大象,如龍似蛇形逼真,洞中天塑驚刹郎。
木娃正驚歎這洞中的奇幻景色,忽見洞廳正麵洞壁上凸出一塊巨石,高有丈於,這巨石之上蹲坐著一隻巨獸,正是那要尋找的惡蛟,此時這惡蛟也發現了木娃,一聲嘶吼,巨尾一甩,從巨石上直撲下來,雙爪猛抓木娃,木娃見他如此凶猛,不敢輕敵,縱身躍起,腳踏浮雲,衝上洞頂,躲過這惡蛟一擊,這惡蛟一撲未中,卻撲進了泉水之中,但見他用巨尾一攪翻起巨浪,頓時奇幻的事情發生了,這洞裏並未有可落腳之地,地麵全是水,且深不可測,這惡蛟一攪,竟把這洞中的水攪成了一條水龍,這巨大的水龍直向木娃衝來,這木娃就是水中的本事欠火候,被這水龍一衝頓時卷入旋渦之中,隨著水龍上下翻滾,不一會就被卷的頭昏腦漲,神誌不清,這惡蛟不住地攪動水龍,木娃漸漸失去知覺,被惡蛟生擒活拿,捆在一根石柱之上。
待木娃醒轉,睜眼觀瞧,見自己被綁在一根鍾乳柱上,全身都泡在水裏,隻有頭在水麵外。
再看那惡蛟,仍然蹲坐在那巨石之上,一手拎著櫻桃寶錘,一手握著水火如意,衝木娃陰笑著,譏道“娃娃!你可知俺的厲害?今日不光爾做了吾的階下囚,這兩件寶物也歸本河主所有,真是天助吾也!四個水靈靈的娃娃其可美餐一頓,還能長生不老,悅哉!悅哉!”
木娃聞聽,又好氣,又好笑,更是暗氣暗憋,這才是虎落平陽被犬欺,隻怪自己太過輕敵,著了他的道。木娃暗運縮骨神技,想擺脫這捆綁,卻是無功而返,不知這捆繩是何寶物?
那惡蛟又譏諷道“娃娃,我聽聞你是那齊天大聖孫悟空之子,本領強得不得了,如今看來也不過如此?你就先在這水中嚐嚐泡澡的滋味,吾這就去將那三個娃娃一並抓來,上鍋蒸煮,飽餐一頓,豈不美哉!”
說著果然騰身躍起,鑽入水中不見蹤影。木娃納罕,難道這水中還有暗道不成?但願三個師弟能逃過一劫!
再說憨娃三人,在洞外等候木娃,左等不來,右等不見,三人便著了急,憨娃要進洞尋找
修善娃攔道“二師兄,你和三師兄還是在這裏等候,吾去洞內尋找,要是吾也沒回來,你們千萬莫要再進洞,趕緊逃出這清涼山,前往花果山水簾洞去請大叔父,前來解救木娃和吾,也能助咱們除了這惡蛟。”
摩羅娃急道“你這進去豈不是自投羅網,大師兄如此本領都著了那惡蛟的道,依吾看你也別進去了,咱們一起去尋大叔父前來助陣。”
憨娃接道“二位師弟,你們都別爭了,咱們不可能見大師兄遇難不管,但憑咱們這點道行都不是這惡蛟的對手,但又不能沒人去解救大師兄,故而你們二人快去求助大叔父,這裏交給俺去尋找大師兄的下落,大不了與大師兄一起被那惡蛟捉住,以俺想憑大師兄的本領絕不會有性命之憂,隻要他在,吾也就沒危險可言!且你們都能騰雲駕霧,吾卻沒這本事,且不拖累了你們的行程?”
修善娃想想道“二師兄所言有理,吾也知憑吾的本事難以助大師兄一臂之力,那就有勞二師兄受些苦難,吾與三師兄馬上趕去搬請大叔父!”
四人商量已定,各奔東西,修善娃二人暫且不表。
且說憨娃,看著兩個師弟下了山,心中琢磨著怎樣進洞去尋木娃,正在拿不定主意時,忽聞水龍洞旁的一處深潭卷起滔天水浪,隨即從深潭中躥出一怪獸,憨娃不禁大驚,隻見這怪獸身長數丈,張著巨口,口中吐著紅信,你道他怎生模樣?
體長數丈,身粗如桶。全身覆蓋鱗甲,無爪無足尾弓。巨口伸張紅顎,好似那赤煞煞無底焰洞。長信嘴裏射出,恰如同探尋者物掠囊中。炯炯凸睛露凶光,利利尖齒勝刀鋒。潔白鱗片閃閃亮,粗脖鼓脹直挺挺。嘶聲刺耳穿山外,蛇身一卷是巒形。百獸一遇四奔逃,惡象一展鬼神驚。
憨娃識得這是一隻巨蟒,急忙躲到一塊巨石後麵,偷偷觀察這巨蟒衝出深潭要做甚事?隻見這巨蟒來到水龍洞前,盤踞在洞前,伸著巨頭直愣愣的注視著洞口,正在此時,從水龍洞中一陣狂風,竄出了那惡蛟,這惡蛟一看洞門外盤踞的巨蟒,頓時身鱗皆炸,一陣撼天動地的嘯吼,遂即猛撲這巨蟒,雙爪齊出,那巨蟒也不示弱,張開巨口,上下顎已成直角,那才是一張血盆大口,恨不得將惡蛟吞下肚去,一場驚心動魄的廝殺在水龍洞前上演,憨娃竟成了觀者,這一場好殺
惡蛟嘯吼震山回,巨蟒嘶嚎顯凶威。這蛟精一對爪,撕皮裂肺;那蛇王張巨口,可吞惡鬼。延河兩岸咱一統,清涼洞潭俺首魁。一魔怪,一獸鬼,翻翻滾滾把命催。這個說“因何無故犯吾境!”那個懟“誰說清涼屬你歸?”這個凶,龍尾攪起沙塵暴;那個彪,長信卷得岩石墜。蛟要蟒命占龍潭,蟒欲除蛟護山威。
這蛟蟒惡鬥,殺得昏天黑地,日月無光,但那巨蟒終不是惡蛟的對手,纏鬥多時,一個疏忽,被惡蛟尖牙叼住七寸,巨蟒掙紮,用蟒身緊緊纏繞惡蛟,想將它纏死,但惡蛟咬住它要害,漸漸巨蟒渾身鬆軟,最終氣絕身亡,惡蛟並未放過它,一陣撕扯,用利爪將這巨蟒撕碎,又吞食下肚,這血淋淋的場麵。讓一旁觀戰的憨娃膽戰心驚,不住默念“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且說這惡蛟,吞吃了巨蟒,張目四處尋覓,未見到三個娃娃,又用鼻子四處嗅聞,猛然嗅到憨娃的藏身處。
便衝憨娃道“俺說石頭後麵的娃娃莫要躲藏,快快出來,這般膽小還稱得甚麽佛祖的傳經使者?”
憨娃見已然藏身不住,便大咧咧從石頭後麵走出,掌中拎著大鐵勺,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對這惡蛟點指道“俺說爾這囊康,鬥個小蛇都費這麽大力氣,爾有何資格對吾老人家這般講話,趕緊給小爺吾陪理道歉,恐還能給爾留條活路,如若不然,定讓爾勺下做鬼,到那酆都城報道。”
惡蛟被憨娃的話氣樂了,調侃道“爾這醜娃子就是嘴大,其實是個酒囊飯袋,在吾麵前還想豬鼻子插大蔥裝相?別說爾這沒甚本事的,就是你那大師兄,號稱神通廣大,又是甚麽齊天大聖之嗣,多了不起!還不是做了俺的階下囚,被俺的“捆身索”綁在石柱上,小命也在吾的掌握之中!更何況爾這無能的東西。”
憨娃聞聽心中暗驚道“我的乖乖,大師兄果然著了這惡蛟的道,這可如何是好?憑自己的這點本事絕非這惡蛟的對手,下場恐與大師兄一般無二,看來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先逃得性命,才有機會救大師兄。”
想至此,憨娃對那惡蛟哈哈笑道“俺說爾這不知死活的囊康貨,今日爾見到吾憨娃,那才是碰到了黴頭,一會俺就讓爾把吃進去的蟒蛇給吾吐出來,爾信也不信?”
惡蛟聞聽狂笑道“爾這娃娃大話說的烏丟烏丟的,吾倒要看看你怎樣讓吾吐出那美餐?”
憨娃眼珠滴溜溜打轉,心中暗自琢磨,突然對惡蛟道“咱們公平鬥法,吾剛才說了,要讓你把吃進的東西吐出來,因為吾有一種靈丹妙藥,你要是敢吃,就一定會讓你吐個幹淨,當然如果你不敢吃,那隻能說你道行不夠,也就沒資格與吾鬥法,爾認輸就是。”
惡蛟聞聽狂笑道“娃娃,休要在這裏故弄玄虛,本大王已經數百年修煉。道行不說爐火純青,也可鬥得天上諸仙,地下鬼神,就爾這區區靈藥,能奈吾何?”
憨娃見他如此輕狂,心中暗喜“看看待會兒定讓爾栽個大跟頭,也可解解吾心中悶氣!”
想至此憨娃對惡蛟道“爾莫要把大話說的這般篤定,如你要賭輸了,可任憑我處置?不會反悔吧!”
惡蛟瞪眼道“爾這娃娃怎這般囉嗦!快快拿出你那寶貝,讓吾看看怎麽個靈丹妙藥?”
憨娃道“這可不行!吾這靈丹妙藥不能被你看到,到時你看了後悔怎生了斷?”
惡蛟氣道“少囉嗦啦!你要怎樣?”
憨娃道“這靈藥得臨時配製,所以吾要到這附近的樹林裏配藥,你卻不能看,當然你要小肚雞腸怕我逃了,咱不賭就是!俺憨娃是光明磊落,怎會做這下作之事?”
這惡蛟被憨娃糊弄的頭腦發脹,也就沒了主見,不耐煩道“好了!好了!別囉嗦了,你去配藥吧!不過咱可醜話說在前麵,你要是騙我,想逃之夭夭,可是沒好果子吃,到時俺要抓回你,定把爾碎屍萬段!”
憨娃哈哈笑道“爾盡管放心,俺憨娃是要臉麵的人,絕不會偷跑的!那我就去配藥了?”
惡蛟點點頭,憨娃頭也不回的跑進了樹林,看看惡蛟沒跟來,這才舒了口氣,四處尋覓,抬頭一看,一棵古鬆樹上有個被棄的燕窩,憨娃三下兩下攀爬上樹,摘下燕窩,隨即跳下鬆樹,又尋個隱蔽處,出了個恭,把出的恭裝進燕窩,又尋個小溪,洗幹淨手,便托著燕窩,回到水龍洞前。
這惡蛟見憨娃托著個燕窩回來,有些詫異,不知憨娃這葫蘆裏賣的甚麽藥?便對憨娃喊道“嗨!俺說爾這醜娃子,你托個燕窩是何意?難道這就你的靈丹妙藥不成?”
憨娃笑道“這燕窩隻是個包裝,這裏麵的東西才是靈丹妙藥,你剛才吞吃了那巨蟒,你不想想連骨頭帶肉,確是頓美餐,可你也連他的一肚子下水還有糞便,也一同吞吃,豈不肮髒,你難道不想清理清理你這大腸小腸麽?”
惡蛟聞憨娃一番嘲弄,也覺腹中不適,似有些欲嘔之感。便對憨娃道“娃兒,難道你這靈丹妙藥真能讓吾吐出那些汙穢之物麽?”
憨娃裝做一本正經道“吾還能騙你不成?既然說能讓你吐出這些穢物,那是自然,如有半點虛假,你可要了我的小命!”
這惡蛟見憨娃一本正經,便不再懷疑。張口欲叼燕窩。
憨娃避開道“這靈丹妙藥豈能這般給你服食?那豈不泄露了俺的秘密?你閉上眼睛,張開嘴,吾把藥直接放到你口中,你在品味,到時管保你把那汙穢之物全都吐出。”
惡蛟按著憨娃的示意,閉目張口,憨娃乘機將手中的燕窩,直接拋進惡蛟的嘴裏,這惡蛟隻覺得一團軟綿綿的東西入了口,急忙閉口咀嚼,哪知這一口咬下,頓覺滿口噴出一股大糞的惡臭,且直衝鼻腔,惡心的這惡蛟連連甩口擺頭,將口中的糞便吐出,果如憨娃所說,這惡蛟便不住的嘔吐,直把腹中的東西吐個幹淨,連黃疸水都吐出來,直吐得惡蛟昏頭昏腦,可滿口仍是臭氣熏天,無奈之下,惡蛟一騰身,撲入潭水之中,又漱口,又洗身,折騰了半天,才把自己弄幹淨,此時才想起中了憨娃的煙泡鬼吹燈,再看岸上的憨娃,又蹦又跳,拍手歡笑,直氣得惡蛟一聲嘯吼,衝上岸來,直撲憨娃。
憨娃一見唬得魂飛天外,一個驢打滾,躲過惡蛟一擊,口中卻連連叫道“呔!俺說爾這惡蛟怎麽說話不算數?俺的靈丹妙藥已經讓你把汙穢之物都吐出來了,爾卻不講信用,要殺俺性命,真真豈有此理!”
惡蛟罵道“我把爾這醜八怪的娃仔,竟敢欺騙本河主,說是甚麽靈丹妙藥,卻拿一團狗屎來糊弄我,我豈能容兒?”
憨娃急道“俺說你真是冤枉我也!那不是甚麽狗屎?那是俺親自拉的藥屎,俺可是憋了一整天才拉出來的!十分珍貴!讓你吃了,不但不感激,還要吾的小命,天下哪有這般道理?”
這下更把惡蛟氣得七竅生煙,不容的分說,又向憨娃撲來。這下憨娃可真害了怕,知道憑本事鬥不過他,可這裏又無人能救他,無奈之下,隻好硬著頭皮掄動大鐵勺,與惡蛟鬥在一處。但憨娃終不是這惡蛟的對手,幾個回合被人家巨尾掃中,跌出兩丈多遠,磕得鼻青臉腫,幸得憨娃皮糙肉厚,才沒受重傷,可也已經摔得不輕,趴在那裏一個勁的叫痛,就這般慘狀憨娃也沒忘口中大罵這惡蛟。這惡蛟受了憨娃一番戲弄,早把他恨之入骨,見他仍舊肉爛嘴不爛,罵出些汙言穢語,便想結果了他性命,伸出尖爪直抓憨娃脖頸,這要是抓個正著,憨娃那有命在?
正在此時,忽聞頭頂有聲斷喝“呔!吾把爾這孬饢糠的夯貨,欺負個娃娃算甚本事?讓吾來教訓於爾!”
惡蛟抬首觀看,隻見半雲半霧裏有個模糊影子,再細細觀瞧,並非是人?竟也是個怪獸,但見它
身體細長,圓筒模樣。皮表覆著鱗片,剛毛突出齒狀。巨口大張如盆,好似要胡嚕嚕吞
吃四方。長舌寬大肥厚,恰如同蛇信吐卷回寶藏。眸大轉動閃凶光,頸部鼓出是氣囊。遍體
鱗片可變色,忽暗忽明更色樣。四肢四腳指尖利,背有突起刺如鋼。一條長尾脫身後,頭頂
生角似矛槍。
見到這怪獸,惡蛟十分訝異,罵道“爾這妖獸,從何而來?竟敢管吾的閑事!”
那怪獸嘿嘿笑道“爾這不識廉恥的蛟精,不在你的一畝三分地,竟跑到俺們的地盤稱凶,剛才被你吞吃的巨蟒乃是吾的好友,俺們都是這清涼山中的霸主,他是這水龍洞深潭之主,吾乃是那定痂泉主,是爾這蛟精的祖宗!”
惡蛟聞聽大怒,罵道“爾這妖獸,竟敢占俺的便宜,吾豈能融爾!”
那怪獸卻不以為然道“俺說爾這蛟精莫急,聽吾把話說完,你可聽聞一句古話“虺(hui)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所以,你還是由虺幻化而來,而你修煉數百年也隻為幻化成龍,隻不過你還修煉的未到火候,吾就是那水虺,爾的前世,難道還不是你的祖宗麽?”
惡蛟聞聽啞然,看來他也是聽說過這句古話的,但隨即突然哈哈狂笑道“爾這騙子,休拿這話唬我,我怎知爾是不是那水虺,爾說是那定痂泉主,這定痂泉又是何方地界?”
那水虺聞聽得意道“看來爾真是孤陋寡聞,吾就給爾上一課,爾且聽真俺這清涼山,以石為骨,以黃土為肌,以佛陀為魂。山上多樹,一棵樹一眼泉,納青疊翠,滌汙蕩垢;山中多石窟,窟窟有神仙,佛光普照,鑠(shuo)骨滌塵;山下多巨石,堅壁利盾,頂山立地。其西南麓為丁泉砭(biān),丁泉砭有石窠(kē),石窠有定痂泉,定痂泉揚名天下。此泉源於石罅(xià),離地五尺,筷子粗細。其石也,青中泛白,白中透黃;其狀也,如巨龕臨地,若雲霧升騰;其石罅(xià)也,酷似少婦黛眉,恰如處女淚目,青苔著其上,珍珠泛其間;其泉也,旱季大珠小珠、淅淅瀝瀝,雨季玉鏈墜地、叮咚作響。定痂泉泉出山根,一巨槐蔭其上,如華蓋之張。泉亦不大,一年四季,湧流如常。環泉皆石林,泉下為一石窠(kē),清流溢其中,約一席之地。水在石上流,魚在井中遊。泉水清澈如明鏡,清涼如冰雪。夏秋樹葉撒落一池陽光,水波陸離五光十色;冬春冰清玉潔,水霧氤氳y 綣繾(ǎn qiǎn)。天逢大旱,焚香三炷,於此求雨,屢有應驗。人遭疾病,取水一罐,洗心濯腸,困頓立消。跌打損傷,以水而滌,血流立止,次日結痂,三日搞定,此定痂泉之由來也。”
憨娃在一旁聽得真真,不禁心中暗讚,未想到這水虺還頗通人性,對這定痂泉了如指掌,說得如數家珍。再說那惡蛟聞後也不住點首,對這水虺也有些忌憚,但卻收不起那狂傲的姿態。
遂對這水虺道“吾也不管爾是甚麽定痂泉主,今日既然來趟這渾水,算爾倒黴,恐也得做吾的腹中之物。”
這水虺也不堪示弱,他們各擺架勢,遂即往上一衝,鬥在一處,攪在一起,一場大戰,比那巨蟒鬥惡蛟,還來的慘烈。
憨娃邊觀戰邊暗中琢磨,突然心中一動,暗道“憨娃呀憨娃!你好糊塗,還不趁此良機去救大師兄更待何時?”
想至此憨娃抽個機會離開打鬥場,偷偷摸進洞裏,便在洞中四處尋覓木娃蹤跡,終於在那個水洞中尋到了木娃,見木娃被捆在一根石柱上,憨娃很是納罕,便遊到木娃近前,木娃也看到了憨娃,衝他無奈的笑笑。
憨娃詢道“俺說大師兄,憑你的縮骨法,怎麽不掙脫這“捆身索”?”
木娃苦笑道“不是吾不想,是做不到,這條“捆身索”不知是甚麽寶物,可隨吾的身形變化而動,吾縮它也縮,吾長它也長,真是無奈爾!”
憨娃沉吟半晌,突對木娃道“看來得知曉破解這“捆身索”的咒語,大師兄,不如掬來此地山神詢上一詢?”
木娃點首道“真是情急頭發昏,吾怎就了忘這事?”
木娃立即閉目默念咒語,果然不多時此地山神便來到木娃麵前。
躬身道“佛祖使者,不知招小神來有何吩咐?”
木娃身子被捆綁無法還禮,隻得對山神笑笑道“山神爺爺,不必多禮,俺們是晚輩,怎敢受老人家之禮,如今俺們有事請教您老人家,望能如實相告。”
山神手捋白髯點首道“好個知書達理的娃兒,身居佛祖特使之職,還能對吾這小小山神如此恭敬,實屬難得!好吧,你有何事情盡管講來,小神當知無不盡。”
憨娃接過話頭道“老人家,俺這大師兄被惡蛟的“捆身索”所縛,難以掙脫,不知您老人家可知這“捆身索”的破解之道麽?”
山神看看木娃身上的繩索,點點頭道“這“捆繩索”的來曆,本神略知一二,但如何破解卻完全不知?”
木娃道“那老人家就說說這“捆身索”的來曆。”
山神應道“這“捆身索”乃是那金鼇島秦天君秦完的法寶“擒仙玄妙索”,隻因這秦完被文殊廣法天尊破了他的“十絕陣”,又用“遁龍樁”縛住秦完天君,並斬其首。當時秦完的“擒仙玄妙索”脫手從天而降,落到了這清涼山中,被這蛟精所獲,他深知這法寶的厲害,但又不知其咒語,無法操控,便到了金鼇島用千金買通了秦完天君的徒弟,從而獲得了咒語,故而能夠掌控這“擒仙玄妙索”,他怕被人知曉這寶貝落在他手,故而另起了個名字,稱作‘捆身索’,以掩人耳目。”
憨娃又詢道“敢問山神爺爺,這金鼇島在甚麽地方?離此多遠?”
山神回道“這金鼇島遠在東洋大海,且那裏是通天教主的道場,其座下弟子常常由精怪變化而來,十分難惹!”
憨娃聞聽伸了伸舌頭,有些畏懼,不再答言。木娃想一想對山神道“多謝山神爺爺指教,吾的問題已問完,就請您老回吧!”山神諾諾而去。
木娃對憨娃詢道“二師弟,怎就你一人進洞?那兩位師弟在哪裏?你進洞時難道未與那蛟精碰麵麽?”
憨娃就把兩個師弟去請大叔父以及自己在洞外所遇之事對木娃做個先容。木娃聞聽十分驚訝,再詢道“真未想到這裏還有兩個怪獸存在,雖然那巨蟒已然命喪惡蛟之口,但這水虺也是個厲害角色,吾看你還是尋個隱蔽之處躲上一躲,等兩個師弟回轉再做道理。”
憨娃搖首道“大師兄你可不知,在這裏躲藏是無用之舉,這蛟精十分了厲害,他隻憑嗅覺就能找到吾的藏身之處,故而躲也無用,隻能聽天由命了。”
他兄弟二人在這洞中焦急等待暫且不提。再說那洞外仍舊是激戰正酣,蛟虺二怪一場苦鬥,當真是棋逢對手,旗鼓相當,難分勝負,且各自身上也都帶了傷,正在難分難解之時,忽見一道金光從天而降,遂即一人站在他們當中,唬得二怪大驚失色,各自跳出戰圈,抬眼觀瞧,隻見麵前站立一個似人非人,似仙非仙的怪人,你看他怎生模樣
尖嘴猴腮凹麵、黃發谘牙火眼。身披王袍金冠、身材瘦小五短。後腚兩塊紅股,露出短尾一段。手提金箍鐵棒,足踏祥雲一片。身罩金光耀眼,威風撼動坤乾。
蛟虺二魔,一見此人皆大大的不悅,蛟精點指道“呔!哪裏來的雷公,竟敢在這裏多管閑事,識相的趕緊逃命去吧!”
這怪人聞聽哈哈大笑道“吾把爾這不知天高地厚小小蛟精,連你家孫祖宗都不識得,真是井底之蛙,還有臉在這裏賣狂,爾且站穩聽真,讓爾知道知道俺是誰?吾本是
靈石孕育吾身誕,棲身就在花果山。水簾洞中建猴國,靈台拜師成妖仙。十萬天兵難敵吾,還曾大鬧淩霄殿。不服如來佛法寬,卻未逃出五指山。幸得觀音發慈善,讓吾護僧取經篇。拜得玄奘為尊師,跋山涉水去西天。一路蕩平魔妖怪,鐵棒除去萬般險。十四寒暑到雷音,取得真經十萬卷。佛祖封吾鬥戰佛,陪同唐僧返長安。如今辭佛歸水簾,逍遙自在坐王殿。別無他事遊四方,四娃安危吾承擔。要問吾的名和姓,齊天大聖就是咱!
這二魔聞聽,大吃一驚,也難怪,普天之下不知道齊天大聖孫悟空者,恐是寥寥無幾,他們也不例外,早聞聽過他的名頭,沒想到如今在這清涼山中遇到他,不禁唬得渾身發軟,豪氣盡失,鬥誌全無。本來他們已然鬥得筋疲力盡,如今又遇上孫行者,都知沒得好結果。但求生之欲望,又不能就此俯首就擒。
這蛟精還是狡猾,他對那水虺低聲道“俺說夥計,如今咱們隻能合力對付他了,如若不然,咱們誰也別想逃得性命!”
這水虺也不傻,便點頭表示讚同,不成想他們的舉動早被孫大聖看破。
遂嘻嘻笑道“吾說二位,俺老孫向來都是光明磊落,你們不是想合力來鬥俺嗎?再好不過,吾已好長時間沒抻抻筋骨了,今天就拿你們練練手,你們一起上就是!”
二怪聞聽,十分尷尬,但事到當前也顧不得臉麵,便一左一右夾攻悟空。
悟空笑道“爾這二賊!真是不知深淺,見到吾老人家不說跪倒行禮,倒要合夥傷本老爺!休要走!看棒!”說著劈手相迎,兩家這場好殺
前麵蛟精一對爪,後麵水虺巨口張。兩隻獸尾足下掃,一雙毒信卷如浪。大聖氣定神閑樣,足踏祥雲飄四方。見招拆招叟戲童,金箍鐵棍扛肩上。那惡蛟呲尖牙,專咬脖項;水虺精吐長舌,纏足裹襠;這悟空掄鐵棒,直砸頂梁。二魔怪,一猴王,來來往往戰瘋狂。這個說“爾這猢猻不自量!”那個罵“齊天大聖是糟糠?”行者懟“口中無德定遭殃!”
殺得天昏地也暗,飛沙走石日無光。
且說悟空與二怪一番好殺,悟空並未使出真本領,二怪隻不過都是低等的妖怪,那點妖術怎與悟空相比,漸漸不敵,露出敗相,情急之下,蛟精一聲嘶吼,將個身形急速長大,竟身如山峰般高大,那水虺也不堪示弱,也將身形長得如蛟精一般,這下悟空竟小的隻到他們的腳脖之處,二怪一看不禁哈哈大笑。
低頭對悟空道“弼馬溫,你就這點道行還敢來清涼山撒野,待俺們用腳將爾踩死也就是了!”
說著二怪抬腳便踩腳下的悟空,哪知悟空在他們腳下左晃右穿,哪裏踩得到,急的他倆連連跺腳,直把個清涼山震得地動山搖,禽鳥驚飛,走獸狂逃。
這下把個孫大聖激怒,隻聽他道聲“長!”隻見悟空那瘦小的身形,迅速長高,很快就長得比二怪高出一倍,這下輪到悟空低頭看他們了!這可把二怪唬得魂飛天外,他們的道行隻能長到此高度,無法再長高,未想到悟空竟有如此神通,此時悟空伸出雙手,一手一個掐住兩怪的脖頸,將他們捉住,二怪四腿亂蹬,被掐的雙睛都快冒了泡,便苦苦哀求悟空饒命,悟空對他們吹口仙氣,叫聲“小”,他們的身形很快就變得很小,直到隻有鬆鼠一般大小,悟空也收回身形,從懷裏掏出個口袋,將這二怪裝入袋中,紮緊袋口,遂即叫道“娃娃們出來吧。”
隻見從一旁的山石後麵走出兩個娃娃,非是旁人,正是摩羅娃與修善娃。悟空將手中的口袋交給摩羅娃。
吩咐道“這袋子你先保管,到時可將它送到東海金鼇島,交給通天教主發落!”
摩羅娃詢道“敢問大叔父,這口袋是個甚麽法寶,怎就能裝這兩個怪獸,不怕被他們逃走麽?”
悟空笑道“此寶是那通天教主的三代弟子聞仲的‘如意乾坤袋’,是俺專門拜訪了通天教主,經他允許借來了這件法寶,就為裝這兩個孽畜,當然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到時即可將這二怪交於通天教主發落,又可還他寶物!”
修善娃對悟空道“大叔父,俺們去請您老人家時與憨娃說好,他會進洞探查木娃下落,此時他不在這裏,恐怕是已然進了水龍洞,但不知他尋到木娃沒有?咱們還是趕緊進洞尋他二人下落才是!”
悟空點首,便領著兩個娃娃進入洞中,查詢良久,才終於在水洞大廳找到憨娃與木娃,憨娃一見他們激動不已,急忙跑上前來給悟空磕頭行禮!
口中連叫“大叔父您老人家可來了,俺們可是受了不少委屈!”
悟空笑著讓憨娃起身,遂即看到木娃被困在石柱上,心中不是滋味,過來摸摸木娃頭頂,安慰道“孩兒莫要心急,爹爹吾這就趕往東海金鼇島,找那通天教主討得咒語,很快就能解你這‘擒仙玄妙索’之困,這蛟精已被吾降服,吾把他裝進了‘如意乾坤袋’,爹爹吾急切之間有些疏忽,在向聞仲借這‘如意乾坤袋’時,隻詢得使用之法,卻未得到解脫之法,故而已無法將這蛟精放出尋到咒語,隻得再跑趟金鼇島了!你耐心等待,爹爹吾去去就回。”
說著向摩羅娃示意,讓隨他走,摩羅娃裝好‘如意乾坤袋’,與悟空一同出了水龍洞駕雲趕往金鼇島。話不多敘,沒用個把時辰,悟空與摩羅娃返回,順利的解了木娃的捆綁,木娃這才起身拜見父王,悟空見這裏諸事已畢,也不願多留,免得四個娃娃拘束,便告辭踏祥雲而去,四個娃娃恭送至悟空沒了蹤影,方才下了清涼山,返回西山寺。
聞聽惡蛟已除,淨空大師早早地帶領全寺僧眾在大門外迎候,四個娃娃被眾人簇擁著進了寺門,並在大雄寶殿為他們做了一場佛事,晚上又舉行了盛大的寺宴,宴畢眾人在住持靜室品茶。
木娃對淨空大師道“多謝大師款待,吾們還有傳經事宜不能久留,故而明日就告辭登程,至於此地傳經之事就要仰仗大師相助。”
淨空大師頻頻點首道“慧空使者哪裏話來,這傳經之事乃是咱們佛門的大事,不光你們有職責,本寺也有一份擔當,請把真經請來,老衲讓僧眾抄錄。”
木娃讓修善娃與寺中執事辦理此事。一夜無話,次日清晨,四個娃娃用過早膳,此時那執事僧送還了真經,木娃再到大雄寶殿觀瞧,不禁驚訝,隻一夜光景,大殿中已然擺滿了抄好的真經副本,看來當地百姓都有幸能得到一份經文。木娃這才放心,便向淨空大師告辭,四個娃娃,三隻神獸一同登程上路。
這一日,來到一座山前,仰望山巒,給人一種肅穆莊嚴之感,但見
巒形似橋,煙雲籠罩。水潛其底湧湧,一條清溪繞繞。滿山古柏蔥蔥,鬆挺枝葉茂茂。蒼龍橫跨碧水間,飛虹古樸連階道。九五石級通高處,登臨峰頂見寺廟。紅牆碧瓦,殿頂光耀。山門赫赫朝天下,威嚴尊氣顯帝豪。廟後蜿蜒見徑梯,直通峰端有奇妙。一座宏塚聳巔頂,祥雲瑞靄護龍驕。
憨娃一見這山之氣勢,忽的趴地就磕頭如搗蒜,口中不住念叨“聖祖皇陵在上,後輩子孫憨娃前來拜祭,望祖宗爺爺保佑憨娃與吾三個兄弟傳經順利!功成正果!憨娃這裏給祖宗爺爺磕頭了!”
木娃三人都被憨娃這一舉動弄愣了,不知所以?憨娃磕完頭。
趕緊對木娃三人道“三位兄弟,快來給咱們的祖宗爺爺叩頭,不得失禮!”
三個娃娃不明所以,但都是佛家弟子,更知尊長之道,三人也都朝著山頂跪倒叩頭,叩頭完畢起身。
摩羅娃詢道“俺說二師兄,你這是拜的甚麽人?竟如此正經?”
憨娃正色道“你們久在天庭,不知凡塵之事,吾常聽俺的爺爺提起,咱這南瞻部洲號稱佛國,有四座名山,這四座山就是九華山,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管領這四座山的就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四位大士;而這四座名山也就代表了華夏的廣袤之界,而古華夏部落聯盟之首領,遠古時代華夏民族之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的是軒轅黃帝。咱們麵前這座山稱作橋山,這裏是他的陵塚,也是華夏子孫祭祖的地方,怎能不神聖莊嚴?木娃三人這才恍然,更對這神山敬慕不已。
此時四人已然到了山根前,一座石橋就在眼前,橋旁有碑,上刻“軒轅橋”,過了此橋是一條形似龍尾的上山道。
憨娃對木娃道“此山乃是聖山,三隻神獸不宜踏入,咱們先給它們詢個地方,然後咱們再登山拜祭。”
四人尋找了半個時辰,才尋到一片柏樹林,這裏少有人光臨,便將三獸安置在此處,木娃施法,畫出一片禁地,三隻神獸既無法越出,外麵也難以侵入。四個娃娃這才放下心來,遂即順著龍尾道向上行去,共登臨了九十五節台階。
憨娃先容道“這九十五節台階象征軒轅皇帝的九五之尊。”
此時來到了一座寺廟前,果然是宏偉壯觀的寺廟,廟前是寬闊的廣場,廟院山門為仿漢之石質建築,五開間布局,十八根柱子為花崗岩整條石,廟門台基比廟前廣場高出丈於,廟門正上方石匾,上書“軒轅廟”三個大字。四個娃娃虔誠的合掌步入山門,見山門西側有棵高大的古柏,但見它
樹高八丈挺巍,幹粗七人難圍。冠蓋蔽陽層密,綠葉四季不頹。枝叉虯龍盤繞,堅忍不拔怎摧?鬥寒傲雪凜然,曆經百煉千錘。軒轅黃帝手植,群柏之冠無愧。
古柏旁有碑文,上書軒轅黃帝親手栽種此樹之傳說。四個娃娃又來到廟中大殿近前,仰望殿堂,橫匾上有“軒轅殿”字樣,使人倍感莊嚴敬慕,但見
殿宇端坐高台,冠冕堂皇氣派。屋頂雕透花脊,簷頂琉璃覆蓋。門前八根紅柱,拱衛
禪堂帝脈。台階正中浮雕,二龍戲珠悠哉!爐中香煙嫋嫋,空中祥雲霧靄。
此時院中香客如雲,摩肩接踵,四個娃娃隨著人流進了大殿,見大殿內麵闊七間,進深三間,大殿正中牆上有彩繪的軒轅皇帝浮雕像,栩栩如生,那才是
軒轅黃帝傲立,步東首西抬臂。冠裝簡樸無華,氣質蕭疏軒舉。龍威燕頷之貌,赫斯神威之氣。俯視天下眾生,勢可開天辟地。華夏人文初祖,九五之尊稱帝。
四個娃娃燃香參拜了黃帝像,便轉過軒轅廟,順著一條陵道,登上橋山,來拜祭黃帝陵墓。這黃帝陵深藏在橋山巔的古柏中,這裏是古柏之林、柏樹之海,數萬株的古柏鋪滿山間,這些古柏種類齊全,有扁柏、圓柏、刺柏等,它們采擷日月精華,參天蔽地,森森然然,數千年昂然聳立,從容淡定,雄視天下。更神奇的是黃帝陵的“龍柏”如一柱擎天,直刺蒼穹,樹幹螺旋上升,彰顯龍的氣度與神韻。且黃帝陵古柏多有“龍化之象”,古老的柏樹枝幹好似龍頭,像龍身,如龍爪,若龍須,關於龍的所有意象,在黃帝陵古柏樹上皆可尋其蹤跡。這般神奇看得四個娃娃讚歎不已,來到墓塚前,見這軒轅黃帝陵,果然氣派,但見
陵塚前麵設祭亭,八根立柱做支撐。飛簷起翹歇山頂,上部四角係風鈴。地麵鋪以花崗石,純淨清亮更莊重。亭中神龜馱石碑,鐫刻三字“黃帝陵”。碑後矗立陵墓塚,軒轅黃帝古橋陵。“天圓地方”顯神聖,“天地相合”示像征。炎黃子孫之初祖,俯瞰蒼生在巔峰。
此時,四個娃娃發現陵塚前已然聚集了眾多的朝拜者,似乎在舉行甚麽儀式?憨娃好奇,看到身旁有一位老者。
便向他詢道“這位老人家,這裏在舉行甚麽儀式?”
這老者看看憨娃,有些詫異,可能覺得憨娃的長相很是特殊,但還是鄭重地應道“娃娃,這裏現正舉行軒轅廟的祭祖儀式,所有前來拜祭的人眾都會有幸參與其中,你們也可以參加嘔!”
憨娃謝過老者,轉身對木娃道“大師兄,咱們也參與儀式如何?”
木娃點首道“那是自然,哪有不參與的道理?”
四個娃娃因身材不高,又不能在這裏使用仙術,故而四人尋個高坡,居高臨下觀看儀式,雖離得稍遠,但也還能看到儀式的細節,並也隨著主持僧人的動作進行祭拜,整個祭拜儀式十分壯觀,但見
全體肅立,祭人就位。旌旗展嗩號吹,花籃敬花圈圍。眾行三躬之禮,擊鼓鳴鍾蕩回。主持僧恭讀祭文,陵周肅靜軒轅歸。祭民列隊繞塚行,鞭炮齊鳴築陵威。掃塵掛影,酒敬三杯。醒捧納香叩拜禮,五穀果錢墓上堆。黃龍旗打儀仗隊,祭祀樂舞龍騰飛。陵周靉靆(ài dài)朦朧飄,祥雲蕩浮煙霞瑞。
四個娃娃隨著儀式參畢了祭祖大典,心中充滿敬慕感,待儀式結束,四個娃娃看看天色已晚,便下山到林中解了禁錮,與三獸會和,因這軒轅廟接待的朝拜之人甚眾,故而四個娃娃也就不願再打擾寺中僧眾,便尋個農家化些緣食,草草歇息一晚,次日便早早登程上路,一路傳經不敢懈怠,這一日又遠遠望見一座城池,十分雄偉壯觀,待到近前,更是讓四個娃娃咂舌不已,但見
崇墉(yong)百雉(zhi),龍臥於陸。城門橫列五庯bu,奇式罕見今古。牆上閣樓高聳,飛簷璃瓦紅柱。道洞寬闊卻無門,貫通城內連大路。中洞聳立一石龜,意寓江山永牢固。城頭高懸石牌匾,上書“長安”示帝都。雄厚方正,巍然立矗。垛口串串掛紅籠,樓頂燕鴿翻飛舞。兩側挾屋也雄闊,城外河壕擋萬夫。當年隋唐之雄風,肇始綿延永不枯。
憨娃正欲感慨,身後的修善娃卻一聲歎息,悠悠道“故地重遊,不知恩師如今怎生狀況?”
木娃三人皆感詫異!
憨娃詢道“四弟,你來過這長安城麽?難道這裏還有你的恩師不成?他現在何處?”
修善娃憂憂道“吾一直未告知你們,是吾不敢想此事,其實俺的恩師就是咱們的師爺爺,也就是咱們父親所保西天取經的唐三藏。”
三個娃娃聞聽更是吃驚非小,便都催著修善娃講講他的過往,修善娃望著長安城那高聳的城樓,眼中含淚。
遂道“三位師兄,俺從一出世便被遺棄,據師父對吾講,他有一日在去其他寺廟講經的路上,看到吾被遺棄在路旁,正在哇哇哭叫,師父不忍,便將吾帶回了他的寺廟,並將吾收養,以親生看待,在吾五歲時,正式收吾為徒,傳授佛學經典,吾也沒讓他老人家失望,憑著還算聰明的腦袋瓜,經文背的滾瓜爛熟,並可很快理解其中奧妙,師父對吾十分讚賞。但後來觀音菩薩從這裏經過,與師父會麵,發現了吾,覺得吾是很好的佛家傳人,今後必有大用,故而將吾帶上了雷音寺,交於佛祖栽培。有一次佛祖應玉帝之請,到天宮作客,玉帝看吾聰明伶俐,便向佛祖討要吾做書童,佛祖礙於情麵,便答應吾暫留天宮,侍奉玉帝,吾雖身在天庭,但心裏一直掛念吾的救命恩人與恩師唐三藏,但身不由己,一直無有機會來看望吾的恩師,沒想到今日竟能隨了吾願,阿彌陀佛,感謝佛祖恩典!”
木娃詢道“敢問四弟,如今咱這師爺爺身在何處?咱們得去拜見他老人家,盡到徒孫孫之禮!”
修善娃道“吾在這長安城時,曾與師父住在‘翠微寺’,如今卻不知恩師在哪座寺廟?”
憨娃道“這有何難?咱們到城中探訪,定能尋到師爺爺的下落。”
四個娃娃便來到城門洞前,這一排五個城門洞,中間三個都被障礙物攔著,不能通過,隻有兩邊的城洞可通行,看來設計的十分合理,出城的走左邊,進城的走右邊,四個娃娃在城洞前讓守城兵士查驗了度牒,順利進了城,來到大街上,但見城中車水馬龍,熱鬧非凡,道路十分寬闊,果然是帝都之像,憨娃向路人打聽師爺爺三藏的下落,果然十分順利,路人告知,這三藏法師如今在大慈恩寺,是那裏的住持,好似無人不知這唐三藏的大名,且都每每現出敬慕之色。
四人穿過幾條街,前麵現出一座巨大的石塔。四個娃娃來到石塔近前,卻發現這石塔竟是坐落在一座寺廟的大牆內,看來它是這寺廟中的石塔,四個娃娃圍著廟牆轉到正門,抬頭觀瞧,廟門上懸匾,上書“大慈恩寺”,此時寺廟門前,香客如雲,出出進進,摩肩接踵,木娃讓摩羅娃與憨娃在寺外看守三隻神獸,他與修善娃先進廟探看情形。
二人隨著人流進入寺中,見這大慈恩寺果然氣派,共有十幾座庭院、屋宇千間,重樓複殿、雲閣蟬房,並有塑像;寺中山門、鍾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藏經樓、寮房等俱全,且都建的宏偉壯觀。二人來到那座石塔的庭院,仰望石塔,見塔門上方刻有“大雁塔”三字,再看這塔
樓閣式磚塔,四方角錐形。青磚砌就塔身,磨磚嚴絲對縫。賞格調古樸雄渾,觀造型簡潔穩重。莊嚴雄偉真氣勢,頂天立地顯恢宏。底門兩側,石碑高聳。碑側雕蔓草花紋,圖案美栩栩如生。縹縹緲緲罩煙雲,絲絲縷縷祥瑞騰。塔頂陽下燦金光,飛角風吹響叮鈴。
木娃二人穿過塔院,繼續往後麵庭院探訪,終於來到了法堂,頓聞鍾鼓木魚聲,還聽到法堂內僧人的誦經聲,隨後一片安靜,從法堂內傳出一洪鍾般的聲音。
修善娃聞聽,興奮地對木娃道“大師兄你聽,這就是俺的恩師唐三藏在講經弘法,咱們也去聽聽,等他講完咱們再去給他老人家行禮參拜!”
木娃點點頭,二人便悄悄地穿過聽經的人群,來到法堂門外,找個能看到殿內情形的地方跪倒合掌聽經,隻聞法堂內三藏法師宣道
地藏菩薩本願經曰“人生如夢,沒有一樣是真,何必去計較!起心動念還有人吾是非,吾們被煩惱纏縛,弗有能力除障。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告之吾們,煩惱乃是虛妄,非是真實,既是虛妄,定可斷除。自性真心是本有,既是本有,定可證得。如何消除煩惱,證得真如,皆在一念之間,這一念之間定要當事人自己做功夫,誰也幫忙不上。所以佛祖他能夠助吾們,隻是把這些事實真相說之清楚、說之明白,把他斷煩惱、證入自性之經驗、方法,供吾們參考,隻能做到此,其他確幫不上矣。此理吾們定要懂,此乃真話。真正能幫自己的,還是自己,所謂自己悟、自己修、自己證,莫要靠別人。吾們聽佛菩薩、聽祖師大德講經說法,自己覺悟了,覺悟之後自己肯修,修什麽?修正一切錯誤。從前吾們對人、對事、對物,想錯看錯,說錯做錯,才叫造業,錯誤就是造業,感得六道三途之苦報,這是凡夫。所謂輪回心造輪回業,吾們幹的是這個。一生中吾們遇緣殊勝,希有難逢,真正明白才生起感恩之心,知恩報恩。佛法對吾們之恩德太大太大也!如果這一生遇不到,你怎能有機脫離輪回?沒有機會,決定還是造業。所以有這個緣分遇到醒悟過來,悟過來之後要真修,修什麽?決定不造業。今日講經弘法到此,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吾佛弟子謹記謹記!”
殿內聽講的眾僧及殿外的聽經普眾,皆都雙掌合十稱頌不已,口誦“南無阿彌陀佛!”恭送三藏法師,這時那三藏法師被眾僧簇擁著走出法堂,去往禪室。兩個娃娃也跟在其後,不多時已來到寺廟後麵的院落,這個庭院坐落在大雁塔後方,是一處仿古建築,盡顯皇家風範,但見
廟院幽靜,階柳花庭。殿堂飛簷碧瓦,花草菩提簇擁。微風拂過“叮當”,飛簷掛著銅鈴。鏡明秀麗有清池,水中映出雁塔影。岸邊見蓼(liǎo)花葦葉,池內浮翠荇(xg)香菱。假山怪石花盆景,藤蘿翠竹飾涼亭。朦霧繚繞,禪盛清榮。望天空祥雲飄蕩,觀身前爐鼎煙騰。檀香滿襲禪宗殿,清馨輕撫誦經庭。好一處佛門聖地,釋經弘法棲聖僧。
木娃二人眼見三藏法師來到一處禪房,兩個娃娃竟被眼前的情形所震撼,隻見這處禪室門前站立三隊武僧。左邊一隊身著黃色僧衣,個個手中持著一根金箍鐵棒;中間一隊身著灰色僧衣,竟是尼姑,人人手中擎著降魔寶杖;再看右邊一隊身著青色僧袍,肩上扛著九齒釘耙。兩隊武僧個個生龍活虎,精力健旺;比丘一隊,更是颯爽英姿,神采飛揚。兩個娃娃不知這是甚麽陣仗?見到三藏法師到來,三隊武僧便分開左右讓出通道,三藏法師在幾位老僧的陪同下步入禪室,很快武僧們又排好隊形守護禪堂。木娃二人不明所以,但無論如何都得拜見師爺,修善娃衝木娃點點頭,示意他在這裏等候,自己便朝禪堂走來,離得禪堂將近。
那守護比丘尼有一人上前一步,攔住修善娃詢道“這位小施主,請留步!你到這禪堂禁地有何事?如無正事就請到別處參觀拜香,這裏不得擅入。”
修善娃聞聽不禁心中有些不悅,心道“俺的師父從來都是和善待人,從不對人如此拒之,難道這麽多年恩師也變了性情不成?”
他心中雖疑,但麵上並未帶出,仍舊和顏悅色道“請問這位比丘,這裏可是三藏大法師的禪室麽?”
這比丘尼上下打量修善娃,遂即應道“不錯!這裏就是三藏大法師的禪堂靜室,不知小施主此問何意?難道是想見吾們的三藏法師不成?如果真是如此,你得報上名來,更要說明見三藏法師的理由,如果不是甚麽正經事,休要打擾大師清修。”
修善娃聞聽更感心中不悅,暗道“吾在恩師身邊時,哪有這麽多麻煩?恩師是個平易近人之人,如今不但弄了這麽多武僧保護,就連這些僧人都那麽麻煩。”
想至此便無好氣道“俺說這位比丘,多餘的閑話吾也不說了,就請你去到裏麵稟告三藏大師,就說如來佛祖的傳經使者到了大慈恩寺,前來拜見三藏大法師!”
修善娃本是句氣話,哪知這比丘尼聞聽卻大驚,又細細查看修善娃一番。
遂即詢道“小施主,玩笑可不是這般開的,佛祖怎會讓你個小娃娃做傳經使者?佛門淨地休打妄語!你還是說實話。否則休怪俺們捉你到官府治罪!”
修善娃聞聽又好氣又好笑,便從身上拿出度牒,遞給這比丘尼,這比丘尼看過度牒馬上換了一副笑臉。
向修善娃道“果然是佛祖使者,貧尼不識真相,還望使者海涵,吾這就稟報大師。”
說著轉身進了禪室,不多時便聽到禪室內傳來三藏法師高聲道“吾佛垂愛,傳經使者駕臨本寺,老衲迎接來遲,望使者見諒!”
隨著聲音,三藏法師從禪室內迎出,此時那些武僧也讓開了道路,修善娃一見三藏,頓時心中激動,往前緊跑幾步,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嗚咽道“恩師在上,不孝弟子修善拜見恩師!”
三藏法師聞聽不禁一愣,看著地上跪著的娃娃,半晌方醒過神來,不禁眼中放光,顫聲道“難道,難道是修兒回來了麽?”
修善娃抬起頭,眼中淚如泉湧,上前抱住三藏法師雙腿,不禁嗚嗚大哭起來,頓時把周圍的僧人都弄得不知所措。三藏法師終是得道高僧,早已心情平靜如水,摸摸修善娃的頭。
安慰道“修兒,莫要如此,今日能與師父相見,乃是高興之事,哭得甚麽?快快起來隨為師進房中敘話。”
修善娃這才站起身來,對三藏道“師父,吾還有三個師兄也是傳經使者,如今都來到您的慈恩寺。”
遂即用手一指遠處的木娃道“師父您看,那個就是吾的大師兄,法名慧空,俗稱桃木娃。”
三藏舉目觀瞧。果然遠處站立一玉麵朱唇的娃娃,生的十分惹人喜愛,便對木娃招招手。
喚道“慧空使者,請到這邊來,咱們房中敘話!”
木娃緊走幾步來到三藏近前跪倒參拜“師爺爺在上,徒孫孫慧空給您老人家磕頭了!”
三藏急忙相攙道“慧空請起,你是佛祖的使者,老衲本應以禮相待,怎能讓你給老衲施禮,三藏誠恐,再說修兒原是吾的徒兒,給吾施禮情有可原,你自稱徒孫老衲怎敢領受?這是從何論起的輩分?”
修善娃道“師父,您老人家可是堂堂正正的是他的師爺爺,您可知吾這大師兄是誰的孩兒?他就是您的大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孩兒,叫您一聲師爺爺那是正當然!”
三藏聞聽大驚,俯身扶起木娃細細打量,不禁又驚又喜,抓著木娃的手不放道“原來你是吾那大徒弟悟空的孩兒,真是蒼天有眼,佛緣始成!今天老衲太高興也!”
看看天色漸晚,三藏法師吩咐執事僧,快去準備廟宴,吾要給俺的徒孫孫們接風洗塵。”
執事僧下去操辦,三藏見到了木娃心中舒暢,便又轉身問修善娃道“修兒,你不是說還有兩個師兄嗎?他們在哪兒?”
修善娃笑道“師父,如今見了吾大師兄看把您老高興的,其實後麵還有驚喜呢?吾那二師兄和三師兄您猜猜看是哪兩個?”
三藏眯著眼睛想了一想,對修善娃道“修兒,你這鬼精靈,如今學會調侃師父了!別給吾打啞謎,快些說出是哪兩個?”
修善娃笑道“他們也不是外人,一個是吾二叔父的孩兒,法號慧能,俗稱懶憨娃;另一個是吾三叔父的孩兒,法號慧淨,俗稱摩羅娃!”
三藏聞聽更是驚喜非常,催著修善娃趕緊把那兩孩兒帶來,吾要見他們,修善娃便到寺外去尋那兩個師兄,木娃隨三藏進到禪室,品茗閑談,等待憨娃他們的到來,不多時修善娃帶著摩羅娃與憨娃來到禪室,兩個娃娃向三藏遍禮三匝,憨娃更是師爺爺長,師爺爺短,把個三藏哄得合不攏嘴,看著憨娃的模樣更是喜愛,雖生得醜,但討人心歡,又頗通詩詞歌賦,三藏很是讚賞。
三藏詢問了他們傳經的經曆,不禁慨然道“想當年,你們的父親辭佛班,歸故裏,曾到吾這裏,再次救了師父一命,除了那通背猿猴和赤尻馬猴兩個妖孽,臨行時吾曾交代悟空到雷音寺給佛祖送去一封信,乃是吾的一點心求,既如今這世上眾生善惡,遍布四方。有好殺生者;有貪淫樂禍者;更見有口舌凶場,是非惡海。吾佛以勸人為善,但眾生愚鈍不識吾法門之旨要,故急需吾佛有一本真經,闡述善惡之根本及得失因果,求佛陀能將這樣的經文傳於世間。如今看來佛祖是采納了吾的奏請,但讓老衲未想到是,佛祖竟讓你們四個娃娃擔任傳經使者,確是出乎吾的意料之外,看來還是佛祖法力無邊,知前因,曉後果,由你們四個娃娃傳經,恐效果更理想!”
修善娃詢道“師父,這麽多年您老人家一直在這大慈恩寺麽?不知又翻譯了多少經卷?”
三藏平靜道“師父一直在這裏做住持,其實主要是翻譯經卷,給僧眾及普眾講解經文,弘揚佛法。這些年來共譯經文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
憨娃好奇道“俺說師爺爺,您老人家這“唐三藏”怎個說法?”
三藏笑道“問得好!娃兒們,吾之所以被稱為三藏,其一是吾生於唐朝,其二吾是通曉‘佛法三藏’的法師。三藏即佛法經、律、論,又稱大藏經,是佛教典籍集成。這些精深奇妙的佛法,是巨大慈善的佛陀,為後世弟子修學擺脫懊惱,不再沉淪於苦海,證得涅盤的寶藏。隻有通曉經律論的法師才能稱為三藏法師。但是三藏十二部總經,深奧晦澀,浩如煙海。古往今來,可以通曉經律論三藏的法師沒有幾個,大約有如下幾位,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流支三藏、安世高法師,有幸吾玄奘也是其中之一。”
憨娃點點頭,表示明了。卻又發一問“師爺爺,吾看這大慈恩寺,十分氣派,您老人家自從取回真經就一直在這裏譯經弘法麽?”
三藏道“剛回長安時,乘陛下抬愛,曾在弘福寺譯經,後也在其他的寺中居住,最後才來到這大慈恩寺,其實這裏也稱作鐵塔寺,那大雁塔就是為師監工建造,是為存放吾從西域所取經像舍利而建造,裏麵存有六百五十七部經卷和一百五十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乃是鎮寺之寶。”
修善娃又詢道“師父,修兒還有一事不明,想向師父請教。”
三藏聞聽點點頭道“有何事不明盡管詢來。”
修善娃指著門外的武僧詢道“師父,當年修兒跟隨在師父身旁,從未見師父用人保護,難道師父如今地位不同以往,身邊就有了護衛,普眾不能再近您老人家身前麽?修兒對這些武僧沒有好感,他們實在很勢力,也很麻煩。”
三藏聞聽微微一笑道“修兒,看來這些年在佛祖和玉帝身邊,長進不少,但你是誤會了為師。這些武僧確是護衛為師的,隻因這些年來,不斷地有妖魔鬼怪前來騷擾為師,也有一些不法之徒要盜取大雁塔中的佛寶,故而為師不得不防,這才訓練了三座武僧大陣,而且使用的乃是你們三位父親的兵器,你們有所不知,這三座大陣你們的父親都曾見識過,也幫助訓練過,如今吾這禪室周圍已都被悟空施了法術,尋常妖怪近不得吾身,這些武僧主要是保護大雁塔中的佛寶,當然尋常盜賊要想傷害老衲,他們也能護佑,如今這些武僧已是第十五茬,那些老的武僧早已作古,隻因為師乃是旃檀功德佛,得乘功果,可長生不老,所以模樣沒有變化。”
此時有執事僧前來稟報,說廟宴已然備好,請四位使者入席。三藏帶著四個娃娃出了禪室,來到院中的一座大殿,四個娃娃一看,隻見這座大殿修建得十分華麗,燈燭輝煌,殿中設有塑像,四牆都排放著梨花木書架,上麵放著卷卷經書,大殿正當中擺放一張雕花硬木八仙桌,圍桌擺放著五把硬木椅,此時桌上已經擺好了一桌盛宴,三藏招呼四個娃娃就坐。
遂即指著桌上的宴席先容道“娃娃們,這一桌盛宴乃是皇帝陛下每次到這寺中禮佛時,老衲招待陛下的極品廟宴,一般人等是無福享受的,就是老衲平時也隻是粗茶淡飯,不敢忘卻苦之修行,今日你們是佛祖使者,陛下對佛祖十分敬仰,所以你們才有幸品嚐這席廟宴。故而咱們在開席之前,要先謝過皇上陛下恩典。”
說著先自起身,四個娃娃也都站起身來,三藏向著皇宮方向合掌躬身施禮三匝,四個娃娃也照葫蘆畫瓢施了禮!這才又都入座,再看桌上的菜肴,果然與眾不同,但見那
皇家廟宴,獨特精湛。葷菜素製,味醇色鮮。現創意新穎,顯禪趣盎然。宮廷肴形式講
究,應供膳素品清淡。禪宗技燜煨焗燴燉熬煮,龍鳳廚炒爆溜炸烹烤煎。百味皆呈香,色秀又可餐。傳承素經典,甘甜跳舌尖。細中有細忌宜間,回味再三忘卻難。慈悲之心調味道,歡喜之心結善緣。
這般宴席,四個娃娃還從未所見,皆感十分驚豔。
憨娃感歎道“宮廷之地果然豪奢,隻這一堪堪廟宴就如此豪華,更可知那皇宮內當何等場麵?”
三藏對憨娃正色道“娃兒!咱們佛門淨地,不妄論國事,莫再多言!”
憨娃急忙閉嘴,這時執事僧接過話頭,一道道的介紹菜肴,那才是
三鮮瑤柱,延年鶴壽。珍素燕窩長春羹,鳳眼秋波豆膳粥。芙蓉糕,火煉銀身;炒金絲,萃黃汁稠。魔芋百葉鮮嫩嫩,棠花吐蕊色柔柔。燒百合,釀果藕,甜中帶酸;熗蘆筍,溜白蘑,清爽可口。鐵板澆汁炸茄盒,茄幹鹽焗曬鹵肉。什錦蘇盤,水晶素肘。群蝦戲荷玉滿塘,雕壺盛滿八仙酒。芙蓉燕菜、拔絲鮮桃、糖溜荸薺、玻璃素魷。百花九孔鬆茸圓,魚香三炒素鵝頭。說不盡白莧紫茄,珍珠翡翠,千絲萬縷,禒玉繡球。道不完一清二白,馬蹄三色,幹燒四素,素烹獅頭。金玉滿堂鬆仁米,海參蝦麵歲長久。道道菜肴皆精品,玉盤宮碗盛珍饈。
四個娃娃這頓廟宴吃得津津有味,憨娃更是讚不絕口。席畢,三藏讓撤下殘席,沏上香茗,在殿上敘話,此時已是星空萬裏,明月高照,三藏法師邀請四娃逛一逛長安城,賞一賞城中夜景,四個娃娃早聞長安城的豪華,當然是欣然領受,便在三藏法師的帶領下步出寺廟,來到寺外街上,四個娃娃不禁被這長安城的夜景所驚歎,所經之處繁華喧鬧,盡顯泱泱盛世的得意其樂,但見那
一輪國月掛晴乾,星光閃閃布滿天。繁華街市燈光燦,熙熙攘攘人流緩。往來穿梭車
輔轎,茶坊酒肆聲管弦。大道兩邊宮燈掛,流光溢彩耀眼炫。花枝招展青樓女,濃妝豔抹媚嬌纏。王孫公子霍金銀,燈紅酒綠舞榭軒。登臨古城四下望,彎彎八水繞長安。水中倒映樓台閣,舟推浪花拍兩岸。舟上琴簫音悠揚,歌聲飄蕩粼波泛(fàn)。空中時有焰花爆,姹紫嫣紅百色鮮。唐皇貴妃興慶宮,火樹銀花好璀璨。樓閣聳峙花木蔥,依山傍水湖光船。歸途反觀大雁塔,滿掛黃籠金一片。倒映漣漪印池塘,猶如水墨畫一卷。鍾聲悠悠蕩幽藍,伴隨朦朧夜闌珊。西都堪稱不夜城!如入仙境似夢幻 。
賞了長安夜景,回到寺中,此時夜色深沉,已然很晚,三藏便安排四個娃娃到後麵客室歇息,一夜無話。
翌日,四個娃娃到禪堂給師爺爺請安,並與三藏商議在長安傳經之事,三藏法師馬上叫來執事僧,讓他協助修善娃辦理此事,並決定明日舉行請經儀式。看看諸事安排妥當,四個娃娃便陪著三藏在禪室閑談,憨娃纏著三藏講些西天取經的逸事,修善娃又向師父請教,怎樣才能做到靜心向佛,得乘功果?
三藏法師雙掌合十,對四個娃娃諄諄善誘道“看遍人世繁華,方覺平淡最真。一方靜室,亦能修養心性;一杯淡茶,亦能恬淡生香,一卷在手,安之若素;一方天地,兩點燭火。三生緣,四世情,五更拂曉天,六合盡不現。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四個娃娃聽得似懂非懂,但師爺爺的教誨都是默記在心 。
這一日,慈恩寺舉行了請經大典,在大雄寶殿,三藏親臨將因果真經供放在佛祖像前,遍禮三匝,焚香禱告,儀式舉行後,三藏法師讓將真經在大殿供奉三日,隨後再多多抄錄,在長安城中傳播。就在儀式舉行後的第三日清晨,三藏法師正與四個娃娃商議傳經之事,忽有執事僧慌慌張張跑進禪堂。
對三藏道“稟住持,大事不好!”
三藏大驚,詢問發生甚事?執事僧說出一番話,讓在座眾人大驚失色。這才是
身在寺中享安然,豈料禍事降身前。
鳳城自古稱長安,如今竟遇凶與險。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