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前程未卜
字數:4284 加入書籤
京城,唐氏莊園。
這幾日,不斷的有官員以私人名義來唐家拜訪唐龍。其實,他們都是受秦王或寧王所遣,過來當說客的。監國之爭,在經過了幾輪明爭暗鬥後,如今局勢倒是又僵持住了,雙方爭奪的動作持續不斷,難分難解。而眼下,京城裏那幾個尚未表明態度的大人物的站隊,在此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在這其中,唐家的態度無疑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雖然之前寧王與唐家因聯姻之事鬧了點不愉快,但在這種情況下,寧王還是放下了那些舊怨,派人來尋求唐家的支持了。不得不說,寧王還是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的,眼下可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啊!不過,唐家卻最終並沒有給予寧王府所希望的回應。不過,寧王倒也並不失望,因為秦王府也和他一樣被禮貌的拒絕了。對於寧王來說,這其實已經算是不錯的結局了,原本他可是抱著對方可能會去支持秦王的想法的,沒想到……。隨後,唐家開始閉門謝客,擺出了一副不想介入“國本之爭”的態度來。唐家地位超然,他們選擇這樣做,別人也真的拿他們沒辦法,秦王和寧王因此便都隻能去另尋它法了。
然而,同樣選擇不站隊的,並不是隻有唐家。隨後,軍方第一人陳慶之也選擇了不見客,更是直接離開了京城,直接搬到了城外的軍營去居住,態度頗為的堅決。不過,對於國家來說,這其實倒是件好事的。畢竟軍方所掌握的力量,是足以以力破巧,直接掀了桌子,徹底改變局勢的。隻不過,這種粗暴的處理方式,對於政治生態來說,顯然是極具破壞性的。若是這種事兒被接受了甚至是成為慣例了,那將成為非常糟糕的示範,於朝政而言更將是遺禍無窮的。曆來,軍方不介入這種事情,雖然並沒有明文規定,但一直以來卻都是有這樣的默契的。在這一點上,陳慶之恪守了本分、遵循了傳統,是值得讚賞的。對此,各方的反應和評價,也都是比較正麵的。某種程度上,陳慶之在此次的“國本之爭”中,實際上扮演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由於有了他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盯著,秦王和寧王無論如何激烈的竟爭,才不會失控。總之一句話,想上位,就拿出真本事來,但不可以打打殺殺的。
幾位重量級大佬,選擇了旁觀,這讓兩位皇子的竟爭再度陷入了僵局。麵對這種狀況,經過多方協商,朝堂上下最終決定,一個月後,召開臨時大朝會,通過集體表決,定下"監國"人選。臨時朝會由陳慶之代天子主持,並邀請唐龍、周衍等舊臣大佬到現場監督,力求做到公正、公開、公平。這個方案已經是目前情況下,最好的處理方式,也獲得了大多數朝廷官員的認可和支持。而之所以要拖這麽多天,是因為要等待那些主政一方的大員入京,參與此次的臨時大朝會。而目前來看,這些從全國各地趕回來的地方大員或許也將決定著最後的結果。離京城比較近的地方大員如今已經已有不少人陸陸續續的趕到京城了。秦王府和寧王府也一直在努力的去對他們公關。不過,在嚐試過後,結果卻是不盡人意的。因為這些人暫時也都選擇了不表態。大家顯然都明白這一次並不僅僅隻是要選一個人來“監國”的,它其實就是“神器”之爭。此事之後,朝廷必然也要經曆一次重新的洗牌,而這顯然關係到大家的未來、地位、權利、利益等等,不由得他們不予以更多的重視及謹慎的對待。
京城的“監國”之爭如火如荼、暗流湧動。而遠在數千裏之外的北軍大營裏,北軍統帥袁煥正與胡不歸、張恪、李如鬆、孫陽、何剛等圍爐煮茶,討論著京城的局勢。
“陳大元帥選擇讓軍方在此事上置身事外,其實還是很高明、也很明智的一步棋的。一來,避免因為軍方的介入,導致局勢升級,事實上這個決策起到了穩定朝局的作用;二來,由於保持中立,兩不相幫,無論到時候是哪個皇子登頂,軍方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的;三來,這樣做,其實也是在保障軍隊內部不會因為這件事情,產生矛盾和分裂,這委實是定海神針般的決策的。”
“這話沒錯,大元帥還是老成持重的。若是軍方選擇站隊,介入這場紛爭的話,無論怎麽選,都很可能出亂子的。陳元帥嚴令軍中將領不得介入,這猶如釜底抽薪一般,給整個局勢降了溫,善莫大焉啊!”
“對了,徐城主出發幾天了?不知道他本人是個什麽主意?”
“已經走了三天了。這事兒來得太突然,也太急迫,徐尚一接到消息,便輕裝簡從的上京了,本帥也都沒來得及見他一麵。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他的想法。不過,倒是沒聽說過他和那兩位之間,有什麽瓜葛的。”
“唉,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事兒還不知道會如何影響朝局呢?若是陛下有個萬一的話,那……,唉!”
“別想那麽多了,咱們離著京城幾千裏了,擔心又有什麽用呢?對了,何剛,我讓你去加強對邊境的巡查力度,你做的怎麽樣了,有什麽發現沒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袁帥,未將已經都布置好了,暫時沒有發現什麽異常。”
“嗯,那就好,不過,不可放鬆警惕。此時的京城朝堂有些混亂,咱們這裏必須要更加的小心謹慎。嚴防某些內外勢力在這當口渾水摸魚或是趁機搗亂。必要時,本帥準許你便宜行事,無論是誰,都可以給他們一次狠狠的教訓,殺雞儆猴!”
“是,未將遵令!”
“總之,咱們還是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靜等京城的消息吧!”
從袁煥的中軍營帳出來,張恪和胡不歸一起坐上了馬車,回黑龍互市去。望著車窗外黑龍大道上,絡繹不絕的車馬,一派生機勃勃的。然而張恪卻是心情沉重,因為這一切,有可能會因為數千裏之外的某個變故,戛然而止。沒想到,老皇帝竟然會突遭疾病,這讓本來順風順水的北方局勢,平添了變數和陰影。
胡不歸看了看他的神色,勸慰道:“你也不必這麽擔心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再說,那個家夥也未見得就能登上大位的嘛。再怎麽說,那個秦王畢竟是嫡長子啊!”
張恪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並不隻是擔心寧王,而是即便是秦王登上大位,其實也未見得好的。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但政局有變,其影響便很難預測。我們辛辛苦苦把互市和牧場弄起來了,隻要再給我們安安穩穩地發展幾年,我有信心,絕對都會出成績,出效益的。但是如今,這一切還能不能照著我們所希望的方向去發展,可就不好說了。寧王自不必提,若他一朝得勢,很難想像,他不會給我穿小鞋。至於秦王……,我和他素無往來,互市和牧場就像兩塊肥肉,難保他不會想要伸手過來的。總之,無論是誰最終上位,對我們來說,都不會是什麽好事的。唉,時不利兮啊!若是能再給個幾年時間就好了。本來以為搞定了北境那兩大族,便有了難得的窗口期,可以放心地發展了,沒想到,如今又……,唉!前程未卜啊!”
胡不歸聞言,張了張嘴後,又閉上了。這事兒已經不在他們的掌控範圍內了,再說什麽安慰的話,又有什麽用呢?張恪疲憊的閉上眼睛,腦子卻不受控製的胡思亂想著。一會兒想著老皇帝的病情,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機會好轉。隻不過,中風這種事兒,太複雜了,個體之間差異很大。別說如今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了,就算是現代醫學,對於它的研究和治療也都不算太理想。人腦係統及血管係統的複雜性,遠超人們的想像,張恪對此心知肚明,這也是他如此憂心忡忡的原因,因為太難測了,根本無從把握。
一會兒又想著老皇帝一直以來對他都很不錯的,如今他生病了,要不要回去看看呢?隻是,朝廷並沒有召他回京,在如今這樣的敏感時期,好不好不召而回啊?
張恪又想到那位可憐的升平公主,老皇帝是她最親的人了,如今卻……。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
在胡思亂想中,不知不覺的便回到了黑龍互市。皇帝病重的事情,自然是不可能到處宣揚的。畢竟隔著幾千裏了,民間的消息傳播暫時還到不了這裏來。因此,互市暫時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依舊是熱火朝天的場麵。往日裏,看見這一幕時,總是讓人心情舒暢的,但今天張恪顯然是高興不起來的。不過,他倒不是在擔心滬市的交易會受什麽影響。說白了,人朝哪怕真是要換個人做皇帝了,大家難道就因此不做生意了?尤其是那些異族,他們有的可是千裏迢迢、跋山涉水而來的,該交易自然還是要去交易的。至於你們換不換皇帝,那和我們有關係嗎?
張恪隨即便又離開了互市,和胡不歸去往了牧場。如今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牧場的。這裏畢竟是完全屬於自己的地方,更加的自在。路過“至善學堂”時,從裏麵傳來了朗朗讀書: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聽到這些後,張恪猶如醍醐灌頂般醒悟過來:人生嘛,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考驗和困難的,矛盾和問題也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無非就是去積極麵對罷了。至於結果,無非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喜歡小族長的奮鬥請大家收藏:()小族長的奮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