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朝會下)
字數:4080 加入書籤
陳慶之見大家都沒有別的異議了,便即時宣布:“投票開始。”
乾陽殿內外,早就在各處放置了許多筆墨,方便大家取用。因為是不記名投票,因此每個人拿起筆,蘸好墨後,便各自躲到無人處拿出那枚木牌書寫上了,還一直東張西望的,防止其他人看見。之所以如此小心,一是表明自己乃是獨立做出選擇,而非與他人串連的;二是防止因為投票問題,將來被上位者穿小鞋。
寫好後,便可以把木牌藏在袖中,再親手將其投入放在周衍和唐龍身前的兩個木箱中了。一千一百多位官員,紛紛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隨著那一塊塊特製的木牌被投進箱子中,哐哐當當的不絕於耳。一千多雙眼睛看著了,倒是沒有人會懷疑這裏麵會有什麽暗箱操作的。而身在現場的其中兩位候選人,秦王和寧王,盡管看起來都顯得平靜,但實際上心裏麵卻是緊張無比的。他們當然知道,一旦失敗了,那便也意味著他們的政治生涯從今以後就結束了。因為無論是誰贏下了這一局,都不可能再允許另外一個對自己繼續形成威脅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概莫如此。失敗之後的人生結局,殊為難料,失去了主動權便隻能看別人的臉色了。所以,實在是輸不起啊,由不得他們不緊張的。
在大殿的一角,吏部侍郎楊修,眼睛骨碌碌亂轉,在兩位皇子、陳慶之、周勃、韓林等身上瞧個不停。同樣是任職於吏部,對於韓林這位郎中,他自然是認識的,但卻說不上太熟悉。這位韓大人,年不過四十,倒是已經幹到了吏部郎中這樣的要職了,絕對已經算得上是年輕有為了。在楊修的認識裏:這人一向還比較低調,從不拉幫結派,搞小圈子;但業務能力強,做事情兢兢業業的,很讓幾位上官放心,甚至都有心要栽培提拔於他;然而,這人並不溜須拍馬,也不怎麽去刻意的交好上官,一直都是獨來獨往的性子。當然,這倒也沒有什麽好說的,畢竟每個人為官之道不同,人生追求也不同。有些人就是喜歡“潔身自好”,不愛出什麽風頭,這可能隻是性格使然,或者說人各有誌嘛。
隻是,讓楊修沒有想到的是,一向低調做官的韓林,竟然在這麽一個萬眾矚目的時候,跳出來搞了這麽一出,這又是何意啊?這顯然不太符合他之前的人設嘛?而這樣的事兒,是絕對沒有可能隻是因為一時興起,心血來潮的。再想到,韓林的提議是要在監國的候選人中加上升平公主,那麽說,他是公主殿下的人?或者應該說,是有人希望公主出來監國,不過原因則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希望秦王或者寧王上位。
然而,升平公主殿下,她本身並沒有什麽勢力啊。僅僅靠一個韓林給她提名,那有什麽用啊?隻是,韓林難道隻是出來搗搗亂的?楊修搖了搖頭,雖然不太熟,但他還真不覺得這位韓郎中,會去做這麽無聊無腦的事情。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做事時那都是有的放矢的。有些時候,即便是看起來是在亂槍打鳥,但事後便會發現,那不過就是一種戰術,是在放煙霧彈。但他們真實的目的,一定隱藏其中,需要一顆慧眼去撥開雲霧,才能看得清楚明白。
換個思路再想,韓林為何要在臨近投票時,才提起這事兒呢?早上廷議時,他為什麽不早說?難道是故意的?想要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嗯,這倒是有可能的。秦王和寧王互相爭個你死我活的,若要插進來,也確實沒有必要太早進場,以免過早的招來他們兩家的火力攻擊。先來個坐山觀虎鬥,再來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術運用上還是很聰明的。想到這裏,楊修心下也忍不住點了個讚,不由得輕輕點了點頭。
這麽想的話,韓林這般費盡心思,那很明顯就是有備而來的。考慮到他的訴求是推升平公主出來監國,可是成功的可能性大嗎?朝廷中有誰會支持她呢?楊修不由得仰起頭,目光炯炯的,緩緩的在乾陽殿內外掃視起來。當他眼神掃過老神在在周衍和唐龍時,忽然眼神一縮,靈光一閃:咦,對啊,怎麽忘了這兩位大神呢?別看他們坐在那兩個投票箱子後麵,隻是作為公證人,也並不參與投票,但誰說這樣子,他們就影響不了此次投票了?先說周衍,周家本來就是傳承了數百年的世家大族;而他本人不但是帝師,也曾位及人臣,更以太師之銜致仕,雖然遠離朝堂多年了,但門生故舊遍布朝堂,其影響力絕對不可小覷的。而唐龍,作為人朝兩大世家之一,表麵上看,不涉及朝政,但誰還會真當他們家啥也不是嗎?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知道人家的大門上可是寫著“與國同休”四個大字的。
這兩位大佬,若是一起出力的話,那絕對是有可能改變局麵的。問題是,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理由是什麽?楊修又移動目光,望向陳慶之、徐尚、蘇沐、周勃。在看見周勃半眯著眼睛站在那裏時,楊修又很自然的想到他那個學生——張恪。刹那間,楊修忽然、似乎、想通了什麽:張恪、升平公主、寧王、唐芯、拒婚、出逃、轉運司、礬樓、高芝。一係列人、物、事,快速地在楊修腦海之中過了一遍。而後他又想到:張恪與周勃的師生和翁婿關係;張恪與唐家的交情;張恪與兩大城主徐尚、蘇沐的關係;周家與唐家是世交;張恪與礬樓高芝的緋聞;他們這些人和寧王的種種糾葛等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修忽然之間搖頭失笑起來:嗬嗬嗬,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高,實在是高啊!大家剃頭擔子一頭熱的,卻原來人家早就布好了局,今天純粹隻是過來演一場戲的。想必等一會兒,結果出來後,有些人必定要驚掉下巴的。
身邊的幾個人,忽然瞧見這位吏部的楊侍郎無故發笑,不由得好奇的走過去,詢問起來:“楊大人,因何失笑呢?”
楊修聞言收斂起笑容,卻又忍不住再度搖了搖頭,輕歎了口氣。隨後,他抓起一支筆來,蘸上墨汁,也不避著身邊的人了,直接在木牌上寫下了四個字:升平公主。隨後,便去往投票箱將木牌投了進去。
那幾個人自然是看到了他寫的是什麽了,臉上全都是錯愕不解的神色。對於楊修,他們還是比較佩服的,因此見他居然投票給了升平公主,不免讓他們浮想聯翩了。可是,他們怎麽也想不明白,楊修為什麽要這麽選?他們又拿出自己的木牌看了看,一時間,猶豫不決起來。望著前方楊修義無反顧去投票的背影,最終他們咬了咬牙,擦掉了自己那塊木牌本來已經寫好的字,重新寫了起來。
投票箱雖然一直在哐哐哐的響著,但畢竟有一千多號人了,因此整個投票時間也花了將近兩個時辰。當汪直連喊了三次:“請尚未投票的趕緊投票,過時作廢。”眼見,再也沒有人出來了,汪直便宣布道:“投票結束,下麵開始計票。請周太師、唐宗師移步上前。”
此時,宮中侍衛從外麵搬進來了三張桌子,放在周唐兩人麵前,這三張桌子分別代表著三位候選人。侍衛們提起投票箱,輪流從兩個箱子裏抓取出一個木牌,遞給兩位公證人唱名後,並將木牌上的字跡示之於眾人後,再分別放置在其中一張桌子上。這般做法,在眾目睽睽之下,自然是做不得假的。隨著計票的進行,每一張桌子上,木牌逐漸的疊高起來,十個木牌為一組,然後再另起一組。如此,哪怕是在殿外的人,也能大致的看清計票的結果。
計票的過程裏,代表三個候選人的桌子上,木牌的數量肉眼可見的交替領先著。雖然,看起來並沒有誰能取得較為明顯的優勢,勝負一時之間還不大看得出來。然而,秦王和寧王卻是開始感覺到不對勁兒了,因為他們沒有想到他們那位話都說不了的公主妹妹在票數上居然和他們不相上下,這不科學啊!為什麽突然間有這麽些人出來支持她呢?原本以為那個吏部郎中的提議,不過就是他個人為博取眼球的個人行為的。然而如今看來,莫非這並不是什麽臨時起意,而是一場處心積慮的布局?
隨著計票的持續進行,秦王和寧王赫然發現升平公主的票數居然已經開始小幅領先了,這個時候他們也終於意識到,他們確實是被算計了。臨時起意的話,怎麽可能拿到比他們還多的票數?要知道,為了今天,他們兩方都是早早的布局,四處的活動的,無論是他倆之中的哪一個領先,都不奇怪的,然而偏偏領先的是那個臨時增補進來的升平公主?這怎麽看都不符合常理的。聯想到,那個姓韓的郎中,非要在投票前一刻,拋出來那個提議,這不僅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令得他們都無法仔細地思考和評估,更將他們一段時間以來的苦心布置,瞬間擊破了。因為他們之前根本就沒有想到會有升平公主這個變數,自然也沒有對此做任何的應對方案。大意了,大意了啊!這到底是誰設下的這個局啊?
就在秦王和寧王紛紛感覺到不妙,六神無主時,抬頭一看,升平公主桌子上的木牌已經又多了好幾摞了。秦王和寧王有心想要叫停,然而,他們最終還是強行控製住了自己。他們沒有在投票前第一時間就堅決提出反對,如今眼看著人家就要贏了,這個時候叫停,顯然是非常跌份兒的,這臉還真的是拉不下來啊!堂堂皇子,這種事兒還真的是做不出來啊!兩位皇子,一時間都仿佛失去了魂魄般陷入了呆滯之中。最終,此次的競選結果出來了,許多人在驚掉了下巴的同時,也深切體會到了朝堂上的風雲變幻,波瀾詭譎。
喜歡小族長的奮鬥請大家收藏:()小族長的奮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