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監國公主上)
字數:4080 加入書籤
京城,皇宮,乾陽殿。
今日朝會,本是個普通朝會,但因為是“監國公主”首次臨朝參政,因此倍受矚目。升平公主一向深居簡出,除了那些重臣或者特殊原因被皇帝召見,而進過內廷的人外,其他人其實是沒有什麽機會見到她的。再加上本朝還從來沒有過“公主臨朝”這樣的先例,因此今日這場特殊的朝會,不僅沒有人缺席,大家的精神還都特別地飽滿,像極了現代社會,知道有美女老師要來上課時,那些精神小夥的狀態。
隻不過,等他們進了乾陽殿時,才發現公主殿下並沒有現出真身。而是在禦座之旁,用屏風和簾幕隔出了一個小房間,隱隱約約可以看到裏麵確實是有個人影坐在那裏,似乎還擺著張桌子,但也看不太清楚。總之,乾陽殿裏的這個場景除了新鮮外,還很有些神秘感,而神秘感往往會引人心生某種敬畏。這讓那些原本對於“公主臨朝”還有些不以為然的官員,也都不由自主的嚴肅認真了起來。
畢竟大家是來這裏開會,處理政務的。因此,盡管心思各異,但在“鳴鞭”之後,朝會還是按照正常的程序開始了。先是禮部匯報了一下今日朝會的參會情況,如今日有多少人參會啊、有什麽地方官員入京述職啊、有哪些官員因故請假之類的;然後,兵部會匯報一下國防狀況,主要就是邊關是否安定如常;然後,就是個別官員的具體奏事環節,而官員們則會對這些事情進行討論,並定下解決方案。當然,事有輕重緩急、難易之分,所以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當場得到解決的。有時候因為事情太複雜或者官員們意見始終無法統一,這種問題若非實在是太過緊急的話,便會暫且擱置,擇日再議。畢竟政務比較多,不能影響到後麵的議程。朝會畢竟是公開的場合,上麵還有皇帝在盯著,一般情況下,大家還是本著“公事公辦”的態度來的,所以氣氛上還是比較嚴肅的,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有什麽人胡攪蠻纏或是故意搗亂的。
其實國家的大部分政務都已經分派給各個部門具體負責了,六部各管一攤,各負其責。一個國家,有那麽多事情,也不可能啥事兒都要上到朝堂裏來決定的,這顯然也是不現實的。隻有那些比較重大的事項,比如涉及到重要的人事變動,波及麵比較廣的事項,需要大量的財政支出的項目,需要多部門協調合作之類的事情,確實是需要大家在一起進行討論及分工,才會上到朝會裏來的。不過,哪怕即使是這些事情,基本上也已經在三省六部裏先研究過了,製定出一套甚至是幾套方案了,朝會上隻是需要決定一下要采用哪一套而已。
今日朝會,頭幾件奏事,大家商量過後,倒是都順利的解決了。將決定好的事情,擬好正式公文後,便呈請“監國公主”蓋上印璽就算是完成了。朝堂上,波瀾不驚,雖然是“監國公主”第一次臨朝參政,但和以往也並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直到一件引發極大爭議的事項,被提了出來。
事情是這樣的:西南地區的許多地方,自前年年中開始,便一直幹旱少雨,造成糧食欠收,饑民不斷增加。本來對於自然災害的處置,朝廷是有一套應對機製的,從中央到地方再到民間都需要積極的響應。隻是,這一場旱災不僅持續了兩年,而且波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大,雖然朝廷一直努力的在救災,然而災情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發的嚴重了。受災的地方政府,並沒有偷懶懈怠,也沒有隱瞞災情,因為受災的地方和百姓都太多了,根本瞞不住。而持續的幹旱,所造成的糧食絕收、草木凋零、飛蝗遍地等等慘況更是被持續不斷的匯報到了京城。幾個月前,甚至於在當地官員發往京城的奏報中,還出現了如“流民塞道”、“人相食”之類的恐怖字眼。
看到這種奏報後,皇帝自然是坐不住了,急令各部門抽調精兵強將趕緊下去災區督導組織救災,也下旨讓各非受災地區盡量籌措糧食運往災區救助饑民。然而又是兩個月過去了,這些措施居然還是收效甚微,災區民生凋敝、饑民變成流民甚至有一些已經開始演變成亂民劫匪了。而隨著地方政府在治理能力上的逐漸喪失,又反過來加重了災情。救災措施再好,若是無法執行到位,那也沒什麽用的。而最可怕的是,這些饑腸轆轆的人正在逐漸的聚集、合流,照這個趨勢,或許用不了多久,一場巨大的反動叛亂,就會在西南大地上演了,形勢嚴峻、岌岌可危啊。
然而,朝廷中對此卻一直在互相推諉扯皮,局勢眼看著就要失控了,可是這個燙手山芋卻沒有誰敢出來接。因為事情實在是太大了,禦史台這段時間以來,幾乎天天上奏彈劾。而被其點名的人,從中央到地方,從各部主腦到基層官員,幾乎被罵了個遍,而其用詞之刻薄難聽,更是猶如狗血淋頭,每每令人破防。
“說你們屍位素餐,你們還不服氣嗎?兩年了,西南的情況不僅沒有絲毫的好轉,反而每況愈下。當地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這些難道還是假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沒說這是假的。自災情發生以來,我戶部上下一直都在全力以赴的調運各種物資進入災區去救災,從未有過懈怠。隻是天災無情,我們實在是……,總之,我部問心無愧。”
“哼哼,天災無情?焉知道是不是‘人禍’?凡事都隻曉得怪到天上去,豈不知‘禍福惟人’乎?照你所言,那不如什麽都不做,坐等老天爺發善心吧。”
禦史們的工作,本來就是給官員們挑毛病的,雖然他們級別低,但就是可以逮誰咬誰,不這樣還不行。而就今次的事情而言,災情持續地惡化,眼看著就要失控了,禦史們自然更是火力全開,不僅僅是戶部,其他的部門也是有一個算一個,基本上全都被噴了個遍,那真叫一個體無完膚,七竅生煙啊。當然,也不能說這幫人就純粹隻是愛罵人,畢竟災情也確實是不容樂觀的,但凡有點惻隱之心和責任感的,都不免要為此著急上火的。他們之中自然也有不少人是希望通過罵罵人,鞭策朝廷裏的這些官員們更加努力、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應對災情,救萬民於水火的。奈何,此次災情委實過於凶猛了,朝廷事實上已經投入很多了,卻依舊沒能挽回頹勢。
正事幹不成,那就隻剩下耍嘴皮子了,於是乎,朝堂淪為了菜市場,大家吵了個忘乎所以!就在大家專注於互相噴口水,都已經快忘了上麵還有個“監國公主”的時候。忽然間,眾大臣的耳朵裏傳來了“叮嚀嚀”的聲響,聲音雖然不大,卻極為悅耳,清脆動聽且極具穿透力。突然在殿堂上聽到這個,不免有些奇怪的,於是眾人連忙閉嘴的閉嘴,抬頭的抬頭,紛紛望向來聲處。卻發現,原來在公主殿下的簾幕上掛著一個金色的小鈴鐺,很多人剛才都沒注意看,或者看到了也不知道那個是用來幹嘛的。
一直站在簾幕旁的汪直也是一臉恍然的樣子,隨即便反應過來,趕緊繞到屏風後麵。一眾大臣也是麵麵相覷,有些不明白這是個什麽情況。不過,沒一會兒,汪直又從屏風後麵恭敬著後退出來,雙手還捧著一張紙。重新站回原位後,汪直先是咳嗽了一聲,表示有話要說,隨即便攤開了那張紙,目視紙張,口中大聲地念道:
本宮聽你們吵吵了半天,有用的話卻是一句都沒有。既如此,那你們就暫且歇歇,聽聽本宮的意見吧!現在戶部馬上去把所有受災地區的人口重新統計核算一下。去年災情剛報上來時,受災人口是六百萬,隻是如今受災範圍擴大了許多,這兩年也死了不少百姓,需要重新核算。本宮知道太具體和準確的數字很難得到,不過沒關係,有個大概的數字讓我們能先做個參考就行。災情如火,沒功夫再耽擱了,速去!
官員們靜靜地聽汪直念完了這般直白的話。聽肯定是聽懂了的,隻不過,大家卻是突然有點懵圈的,總覺得這個開會節奏有點奇怪啊。所以,就連被直接點名了的戶部,也一時間呆愣住了。倒是陳慶之和周勃等人饒有興致的看了看簾幕後,臉上露出了莫名的笑容來,其中包含著驚訝、欣賞、意外、喜悅等等。陳慶之更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兩聲後,才轉頭對另一邊的一個胖老頭說道:“劉尚書,監國公主殿下的話沒聽到嗎?還不趕緊去?嗯?”
那胖老頭這才反應過來,趕緊朝著簾幕後頭深施一禮:“微臣謹遵殿下令旨,這就讓人速去查實,請殿下稍待。”隨後,這位戶部的劉大人便朝身後的兩個下屬使了個眼色,那兩人遂立即出班,朝著簾幕施禮後,告退著出了乾陽殿。
“叮嚀嚀”的響聲又傳來了,這一次,汪直反應迅速,立即就三步並作兩步地跑到簾幕後了。沒一會兒,當他再度回到原位時,果不其然又捧著張紙,開始念了起來。能站在乾陽殿的,都是朝廷大員,對於升平公主不能說話的事情,自然是清楚的。因此,對於其用這樣的方式下達令諭,並不感到奇怪。隻是,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新選出來的監國公主,第一次上朝參政議事,竟然意料之外的頗有些令人刮目相看呢。由於陳慶之等幾位重臣是支持升平公主的,所以倒也沒有誰敢明目張膽的對其陽奉陰違的。然而,這位公主殿下,雖然是第一次出現在這裏,卻似乎並不隻是打算來此當個擺設的呢?許多人倒是開始對於她接下來還會有什麽樣的表現,有了更多的期待了!
喜歡小族長的奮鬥請大家收藏:()小族長的奮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