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懸賞

字數:8136   加入書籤

A+A-


    馬車在街道上行進,楊采薇坐在車裏,並沒有佩戴新的首飾。

    “你專程來逛,怎麽一樣東西都不買?”潘樾問。

    “那鹿首步搖冠雖好,卻過於繁複,我總不能每天頂著它當差吧。而且還那麽貴,我替大人省錢不好麽。”

    “你究竟是替我省錢,還是……沒找到你想找的金針?”

    楊采薇內心震蕩,沒想到他已看穿一切。她正想自圓其說,潘樾打斷:

    “你還要編故事嗎?我檢查過楊采薇的屍體,她頭頂有一個傷口,還有你檢查過的痕跡。你問過劉捕快金針凶器,來這裏又隻看金飾,這還不夠明顯嗎?上官芷,藏匿證物,妨礙公務,罪可大可小,你想清楚了。”

    楊采薇知道已經無法抵賴,從懷裏拿出金針,遞給潘樾。

    “大人真是慧眼如炬,什麽都瞞不過你。”

    潘樾審視金針,問:“你是怎麽找到的?”

    “我……以前一心為了變美,常年鑽研骨相、經絡之書,所以對皮相這塊很是了解,看到楊姑娘她麵部僵硬,這才順藤摸瓜找出金針。”

    “那你為什麽不告訴我?你懷疑我?”

    “我沒有,外麵的流言蜚語實在是太多了,我隻是接受不了仰慕多年的人被人說成負心薄幸,我要查清真相,給自己一個交代。”

    潘樾啞然失笑,說:“那你就查個清楚。”

    他收起金針,見楊采薇盯著看,便隨手還給了她。

    “說說吧,今天這一趟你查到什麽了?”

    楊采薇心想,他想幹什麽?真要查案,還是打探我知道多少?事到如今,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便分析道:

    “鹿首步搖冠的簪挺雖然做得很細,但質地較軟,楊姑娘頭頂發現的金針,這家首飾鋪應該做不出來。”

    “華勝可是河陽最好的首飾鋪,這家都做不出,別家就更不行了。”

    “華勝是河陽最大,卻不一定什麽手藝都是河陽最好,那麽多店鋪都能在河陽安身立命,他們肯定都有各自的絕活。”

    “河陽這麽多金鋪,你打算一家家去排查嗎?”

    這時候,馬車外傳來路人敲鑼收購的聲音:“高價求購前朝絕版古書,有意者送去新鄭書院……”

    楊采薇靈機一動:“大人,我有辦法。”

    片刻後,馬車在一個江南茶室門口停下,楊采薇走在前麵,胸有成竹。

    “來這裏做什麽?”

    “大人在這兒稍坐片刻,一個時辰內,我查遍河陽所有金鋪。”

    小二來到潘樾麵前,尊敬問道:“大人,您看看喝點什麽?”

    潘樾望著楊采薇匆匆離去的背影,不知她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隨手指了指一款茶,入座。

    茶室對麵,阿江走進一家酒館,店小二一看是他,把手裏的抹布一扔,麵色不善。

    “這不是昨天耍酒瘋那小子嗎?怎麽著,今天還要來砸東西?”

    幾個小二圍上來,阿江手中劍一抖,在他們麵前劃過。

    眾人一愣,褲子居然齊刷刷滑落,他們趕緊提褲子,但阿江劍一指,他們又隻能舉起手來,褲子又滑落到腳踝,十分滑稽。

    “回答我一個問題。”

    小二戰戰兢兢:“大俠,請說。”

    “昨日我喝醉了,是什麽人把我從這裏帶走的?”

    “一男一女,男的沒看清臉,穿著像公子,女的像大家小姐,但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是什麽人。”

    阿江臉一沉:“就這?”

    “大俠息怒,我知道,那女客替大俠給了銀子,我見那銀子足兩,而隻有京城才鑄造足兩的銀子。大俠隻要查查從京城來禾陽的女子,應該就能找到。”

    阿江若有所思,離開酒館,抱著劍在街邊小攤等著。

    過了半晌,小二氣喘籲籲地跑來報告:“大俠,縣衙裏從京城來的女子有一個上官小姐,但她人現在不在裏麵。”

    阿江翹著二郎腿:“等。”

    茶館裏,潘樾緩緩給自己沏茶,吹了吹熱氣,可還沒喝進嘴,楊采薇就回來了。

    “這麽快就放棄了?”

    “大人別急,我這是學你,守株待兔。”

    潘樾看著楊采薇,楊采薇目光狡黠,神神秘秘。

    沒過多久,就有百姓陸續湧入,都是奔著“江南茶室”來的。他們手裏拿著簪子、步搖等首飾,爭先恐後來到潘樾麵前。

    “潘大人,我帶來了本店最好的長簪。”

    “潘大人,是我先來的!”

    楊采薇趕緊起身,維持秩序:“大家排隊,一個個來。”

    潘樾不禁疑惑,問:“你怎麽做到的?”

    “無利不起早,我不過是重金懸賞。”

    一個富商模樣的人上前獻寶:“大人,你看看我的首飾,郡主一定喜歡。”

    “郡主?”

    那人掏出匣子展示,一張告示隨之落在潘樾麵前的桌上,隻見上麵寫著“縣令潘大人特為郡主遴選首飾,需要金製長簪、步搖,要求做工精細、質地堅韌,一經選中,可受邀進京參加皇族婚禮。”

    潘樾看向楊采薇,咬牙切齒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楊采薇低聲回答:“多謝大人誇獎。”

    眾人排隊展示首飾,最終,一款精致小巧的鳳頭釵脫穎而出,不僅簪挺做到了細如牛毛,連鳳凰身上的羽毛都栩栩如生。紋路絲絲可見。

    潘樾問道:“這件作品是出自哪位匠人之手?”

    “禾陽最有名的工匠,金六郎之絕品。”

    “金六郎,什麽人?”

    “金六郎是可是個奇才,他心靈手巧,論做工之細膩,全禾陽沒有比得過他的。他個性孤僻,隻在自己家鍛造首飾,然後都是我上門去收,代為售賣。”

    “他現在何處?”

    店家搖頭惋惜道:“好好一個匠人,可惜上個月出了意外,死啦。”

    聽聞此言,潘樾和楊采薇驚訝對視。這事必有蹊蹺!

    *

    兩人依據線索,來到山腳下一處簡樸的民居,屋牆破舊,這應該就是金六郎家了。

    楊采薇上前敲門:“有人嗎?”

    金母聽到聲音,顫顫巍巍從屋裏走出來。她眼睛不好,開門對著屋外說:“是誰呀?”

    潘樾問:“請問這裏是金六郎家嗎?”

    金母忽然手一抖,手中拐杖差點落地。她麵露惶恐,問,“你是誰呀?”

    楊采薇說:“婆婆,這位是新任縣令潘樾潘大人,因懷疑您兒子的死有問題,特來查探。”

    “潘大人?”

    “對,我們就是簡單問兩句,問完就走,不會過多打擾。”潘樾語氣溫和。

    “你放心,我們不是壞人。”楊采薇也柔聲道,金母這才放下戒備,讓他們進屋。

    過午不久,房間已然十分昏暗。潘樾觀察著桌上擺放著的各種工具,桌角還放著一個精美的銅製小像,像上是一對母子。

    楊采薇扶婆婆坐下,看見牆上遍布十來個的鐵製燈盞,極為精巧,湊近去看,卻沒有看到點火之處。

    “婆婆,房間這麽暗,怎麽不點燈呀?”

    “這些燈都是六郎打的,他手巧,心更巧,知道我眼睛不好,點蠟燭又不方便,光線不好就什麽都看不到,所以打了這麽多燈,隻要拉一下線,就可以點亮,可是……他死後,燈就壞了,再也沒法用了。”

    金母黯然流淚,楊采薇仔細檢查,通過引線拉開一個小盒子。

    “我知道了,這燈跟火折子一樣,一拉就能點燃,沒法用是因為裏麵沒有燈油了。”

    她觀察附近,見書架高處放著鬆脂,楊采薇取下一塊放在燈裏,一拉,串聯的引線連接,十餘盞燈陸續點亮,房間立馬亮堂起來,沒有一個死角。

    潘樾觀察著楊采薇手腳利落,熱心助人的樣子,愈發覺得她與以前判若兩人。

    “好了婆婆,可以用了!”

    金母黑暗的世界漸漸有了模糊的影像,潸然淚下:“謝謝姑娘,謝謝你……”

    楊采薇等金母情緒稍微平靜,才開始問話:“婆婆,六郎出事是哪一天啊?”

    “上月十七。”

    是婚禮的前一天!楊采薇心想,繼續問:“那事情的經過,您可以跟我們說說嗎?”

    “唉,旦夕禍福,人無法預料……”金母回憶起來,“那天六郎趕工了一整天,打出首飾,便去給主顧送去,走之前他說這筆銀子夠我們花一年的,得喝點酒慶祝一下。我還替他高興呢,但是,直到半夜,他還沒回來。河邊的漁夫說,在河裏發現了一具淹死的屍體,那竟然是六郎!”

    金母的眼淚流在溝壑縱橫的臉上,兩鬢銀絲更顯滄桑。

    楊采薇動容沉默,潘樾繼續問:“六郎他打的是什麽首飾?”

    “我沒看清。”

    金母似乎並不願意潘樾多說,楊采薇便開口:“那婆婆你知道六郎的新主顧是什麽人嗎?”

    金母想了想,回答:“不知道,新主顧沒來過家裏。”

    “有報官嗎?當時的縣令有沒有查出什麽?”

    “唉,查了,就說是醉酒溺水而死,我一個瞎眼老嫗,也隻能接受。”

    潘樾麵有不忍,緩聲問道:“六郎如今安葬何處?”

    金母似有顧慮,楊采薇說:“婆婆,六郎死得蹊蹺,我們想查看一下,還希望婆婆同意。”

    “……那好吧。”

    金母眯著眼認路,帶領二人穿過山路,來到一片蔥鬱的竹林。

    一座孤墳矗立,墳前已經長了野花,插著木牌,上寫:愛子金六郎之墓。

    金母扶著木牌哭泣,楊采薇站在一旁,低聲對潘樾說:“金婆婆似乎對大人有些敵意。”

    “對我有敵意的又何止她一個?”

    “那大人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

    兩人對視,真心難測。

    潘樾讓楊采薇一會兒送金婆婆回去,自己去縣衙找仵作,等到他離開走遠,楊采薇來到痛哭的金母身邊。

    “六郎啊六郎,閻王為什麽要把你收走,讓你變成孤魂野鬼,有家難回!”

    楊采薇柔聲道:“婆婆,其實人死了既不會變成神,也不會變成鬼,而是會變成食物,給花鳥魚蟲提供養分,這就是為什麽通常埋死人的地方,野花都開得特別好。其實死去的人並沒有遠去,他們隻是換了一種形式,依然陪在我們身邊。”

    此時,一陣風吹過,墳頭的野花花瓣紛飛。

    金母喃喃重複:“他沒有遠去,還陪在身邊……”

    “婆婆,這裏風大,我送您回去吧。”

    金母點頭,被楊采薇攙扶起身,突然呆了一會,仿佛做出決定。

    “姑娘,你跟潘大人是什麽關係?我方才聽到你們說話,你似乎並不全然相信他?”

    楊采薇說:“我隻信真憑實據。”

    “姑娘,你是個好人,有一件事,我想單獨告訴你。”

    楊采薇點頭,金母低聲說:“其實,六郎的那個新主顧來過家裏。”

    她回憶起當時發生的事,自己正在家摸索著縫衣服,突然有人敲門,說,請問這裏是金六郎家嗎?

    金六郎出門迎接,主顧說他要定做一個物件,明日就要。六郎為難,說自己這裏還有活兒沒做完,明日怕是不行。

    主顧卻說,自己出一百兩銀子。

    楊采薇聞之驚訝,金母緩緩道:“我兒子從不貪杯,那條路他也走過幾百遍幾千遍,絕不會掉進水裏!我懷疑就是那人不想給銀子,這才殺了六郎,拋屍湖中。可是前任縣令懶得費心,竟說若我有線索,就自己找到嫌疑人了再去報官。茫茫人海,我去哪裏找啊,沒想到今天我又聽到了那個聲音……”

    “婆婆說的是……”

    “就是方才那位——潘大人!”

    楊采薇難以確信:“婆婆,你會不會弄錯了?”

    “我看不清的,但我耳朵好。潘大人和那人都說了同樣一句話:請問這裏是金六郎家嗎?他們的聲調、語氣都很像,我死都不會忘記這個聲音。”

    果然是他!

    得趕緊查驗屍體,離開這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