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不再逃避
字數:5193 加入書籤
也先之名,對朱瞻墉而言,猶如隔世之音,卻又耳熟能詳。
陌生緣於未曾一睹其真容,直至此刻。而熟悉,蓋因自北疆之戰以來,此名常伴耳邊,未曾消散。彼時,他視也先如微塵,未置一詞。其能安然逃離龍騎軍之手,方引他初次留意此名。
西北戰事烽煙四起,大明與帖木兒交鋒。也先之名再度浮現,此名似不斷為其設障,然朱瞻墉依舊輕視。直至他洞悉聯軍如何合縱連橫,共伐撒馬爾罕,他始真正重視也先。
朱瞻墉確信,雲成之死與此人脫不了幹係。是以聞也先率軍侵襲天竺,他不再顧及其他,徑令雲興領軍直指天竺。更遣五萬突擊營與十萬夜戰營南下,劍指敵巢。
對也先,朱瞻墉已懷必殺之誌。故此次絕不容其逃遁。
十萬南軍夜戰營與五萬突擊營協同作戰,大明南軍踏足天竺。雲興大軍緊隨其後,麵對大明數十萬雄師,天竺各地皆俯首稱臣,無有抵抗。
也先不願硬撼明軍,步步收縮兵力,聚精會神於德裏。德裏乃德裏蘇丹王國之都,百年之前,為抵禦蒙古鐵騎,城池壯麗無比。也先在此集結軍隊,做最後的頑抗。
聯軍敗績後,也先察覺不妙,早有覬覦天竺之意,卻不敢輕舉妄動。撒馬爾罕距哈烈不遠,若貿然行動引起朱瞻墉警惕,實為不智。也先本欲暫避鋒芒,待朱瞻墉怒氣稍平,再行圖謀。孰料大明攻勢如疾風驟雨,僅五個月,雲興率騎兵先後掃滅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席卷阿拉伯諸部,更有埃及在望。
如此駭人聽聞的滅國速度,令也先瞠目結舌。他萬萬不曾料想,大明軍力竟強至此境。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阿拉伯諸部,均在月餘間灰飛煙滅。以此速度,大明軍隊欲滅埃及,亦指日可待。
也先坐立不安,再拖延下去,待大明軍掃平埃及,回過頭對付他,將毫無招架之力。無可奈何,他隻能冒險暴露,對天竺施展最強攻擊。
幸虧他在哈烈養精蓄銳已久,燧發槍與越王炮鑄造頗豐,又征召哈烈精兵,入侵天竺之際,攻勢如行雲流水。僅月餘,便占據天竺半壁江山。
然他未料大明反應如此迅疾,他攻下德裏不久,朱瞻墉即刻醒悟,旋即數十萬大軍南下,揮師天竺。
麵對大明軍隊,也先深知非敵手,然此刻逃無可逃。自大明軍踏入天竺那一刻起,他已無退路。南行之外,再無去處,南下則是浩渺大海。他欲逃亡海上,然天竺船艦不興,攜帶大軍渡海,實屬無稽之談。
即便有大軍支持,逃亡海外又有何用?無兵,他重振旗鼓尚需時日,何況海外之地,也先一無所知。一旦出海,能否重返故土?思前想後,也先決意留在德裏,與明軍決一死戰。
父戰死,他逃;族人被俘,他逃;帖木兒隕落,他再逃。北疆之戰後,他一直在逃亡的路上漸行漸遠。如今,他不再逃避。
以往他堅信東山再起,然而目睹大明軍隊之強盛,逃亡之心已消。即便再逃,他逃向何處?何時才能崛起,向大明複仇?如此逃亡,何時是盡頭?也先疲倦了,他決定在德裏與大明決一死戰,即便粉身碎骨,也不再如懦夫般逃竄。
他於德裏布防二十萬大軍,二十萬燧發槍,五百門越王炮,此乃他所有家當。他誓死於此,即使魂歸長生天,也要令朱瞻墉付出代價。
也先之計雖雄心壯誌,現實卻殘酷無情。麵對大明數十萬大軍,越王炮無用武之地,因大明天軍在空中持續打擊其炮兵陣地。城牆上二十萬守軍,也無法抵擋天軍轟擊。加之大明軍隊槍矢射程超乎他所製燧發槍,三日之內,德裏全麵崩塌。
也先絕望步入王宮,隨後引火**,葬身火海。也先身死,德裏陷落,大明軍隊占領此地。此役標誌著大明首次西征正式落幕。
此次西討,自朱瞻墉調遣南軍踏入中亞之地,至也先伏誅,曆時足足七個月。
這七個月間,朱瞻墉蕩平了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阿拉伯各部,乃至天竺大半疆域。
滅國之後,實則開始了真正的占領。也先身故後,朱瞻墉將三十萬南軍,盡數駐紮於占領區各處。
隨著中亞連番勝績,朝廷兵馬也紛紛踏入中亞,掌控全局。此番西征,朱瞻墉不僅收服了原本的帖木兒帝國全境,還一舉掃除了其幾大宿敵,為大明疆域拓土至極。
如今的大明領土,已非昔日蒙古帝國所能比擬。大明的文化,也因此戰真正踏入了中亞之地。
隻是這一戰,朱瞻墉打得過於狠辣,殺伐過甚。西征一路,他麾下南軍屠戮將近五百萬人,不論軍人百姓,皆在其波及之下。他的威勢在中亞之地,足以令孩童聞風而泣。
西方各國,大明的西征也成功引起廣泛關注,甚至激起恐慌。在西方世界,大明的入侵被視作第二次災難的降臨。於是,以神聖羅馬帝國為核心的西方國度,開始積極備戰。
蒙古人的惡夢雖已過去百年,他們仍未曾忘懷。如今東方又崛起一個恐怖帝國,他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以應對。尤其是與大明疆界相鄰的拜占庭帝國、波蘭,以及極北的莫斯科大公國,緊張之情無以複加。邊境大軍嚴陣以待,隻要大明有絲毫侵犯之意,他們便會拚盡全力反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更多西方國家組成聯軍,隨時準備抵禦大明的侵犯。埃及這曾經輝煌的國度,此刻猶如驚弓之鳥,急切尋求西方援助。
此刻,朱瞻墉之名真正步入各國視野。在西方人眼中,朱瞻墉已是惡魔化身,撒旦在人間的使者。朱瞻墉的恐怖,連底層百姓談及皆色變。
雲興同樣名聲大噪,他在西方人眼中,甚至比朱瞻墉更可怕。因西征一戰,直接或間接死於雲興之手者,竟達二百萬之眾。在西方人看來,如果說朱瞻墉是地獄魔王撒旦,那雲興便是撒旦手下的第一惡魔。雲興的形象在西方世界已然惡魔化。
對於這些,朱瞻墉與雲興並不知曉,即便知情,他們亦不會在意。對朱瞻墉而言,此番西征隻有一件事確定無疑,那便是他的名聲值終於破五億。隨著係統升級,老爺子的神藥終現世。而此時,距離老爺子壽元耗盡,僅剩一月。
朱瞻墉留下雲興坐鎮撒馬爾罕,統領整個中亞,帶著五百親衛,匆忙踏上歸京之路。他要在老爺子壽元耗盡前趕回。
朱瞻墉未知的是,京城中,堆積如山的奏章已關乎他。京城,禦書房。
“咳咳咳!”
朱棣坐在禦書房,連連咳嗽。自寒冬以來,他的身體日見虛弱。原本老當益壯的朱棣,如今已是疲憊老人。短短半年,他從須發斑白的老者,變成了滿頭白發,眼神略顯呆滯的老人。
此刻,京城已飄起鵝毛大雪,整個京城一片銀裝素裹。朱棣披著厚重裘衣,坐在爐火旁,顫抖的手仍握著奏折仔細閱讀。
“陛下,您還是早點休息吧,您的身子……”
朱棣身旁,鄭和憂心忡忡地看著他,小心翼翼地開口勸誡道:"陛下,您龍體欠安,還是多加保重啊!"朱棣卻隻是搖了搖頭,聲音中透露出一股罕見的虛弱:"無妨,朕的身體狀況,朕自己心裏有數。"
"三保啊,跟朕說說小皇子那邊現在怎麽樣了。"朱棣的目光轉向鄭和,眼中帶著一絲關切和期待。
鄭和望向朱棣,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焦慮之情。他深知朱棣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這些日子以來,盡管太醫們不斷診治,卻始終未見任何成效。每當詢問那些太醫時,他們隻是無奈地搖搖頭,不敢多說一個字。而朱棣卻依舊堅持每天親自批閱奏章,對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要親自過問,這種敬業精神讓鄭和既敬佩又心疼。
"陛下,您還是早點歇息吧,越王那邊並無大事發生。"鄭和輕聲回答道,希望能夠說服朱棣放下政務,好好休養身體。
然而,朱棣似乎並未把鄭和的話放在心上,他微微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說道:"朕知道你是擔心朕的身體,但國家大事為重,朕不能有絲毫懈怠。況且,小皇子年幼無知,需要有人悉心教導和照顧。朕相信你一定會盡心盡力輔佐他,確保江山社稷的穩定和繁榮。"
鄭和聽了朱棣的話,心中感動不已。他明白朱棣對國家和子民的責任感,也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於是,他恭敬地躬身行禮,表示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朱棣所托。
"陛下放心,臣一定會謹遵聖命,全心全意輔佐越王,守護好這片江山。"鄭和堅定地說道。
朱棣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鄭和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信任:"朕相信你的能力和忠誠。若有什麽困難,隨時來找朕商議。現在,朕也該去休息了。"說完,朱棣緩緩站起身來,在侍衛的攙扶下離開了宮殿。
“咳咳咳,無大事,但奏章已堆滿朕的禦書房,這小子做事怎如此急躁,殺人過多,名聲恐在士林中毀了。文人之口,比刀斧更銳利,萬一遺臭萬年呢。”
朱棣輕咳幾聲,疲憊地抱怨。鄭和不以為然道:“陛下何必憂慮,越王畢竟為我大明開疆拓土,看殿下這次西征,為我大明開拓多少倍疆域?”
“我大明領土恐怕不止原先的兩倍吧,殺些異族人,算得了什麽?打仗總是有生死,無可非議,多死幾人又如何?當年蒙古人西征,殺了多少人?我看,這些文官就是矯情。”
鄭和身為征戰之人,眼中行軍打仗死亡乃常事,這些文官不過是小題大做。朱棣微微搖頭:“你不懂,朕在位一日,文官在朝廷掀不起風浪,朕擔心朕不在了,太子耳根軟,性子仁厚,不懂得開疆擴土問題上一味懷柔無法解決問題。”
“朕這身子,不知哪日便過去了。若朕不在,我怕那些大臣會拿這小子的事做文章啊!”
喜歡大明:被迫登基登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