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古今醫學(八)

字數:7705   加入書籤

A+A-




    【而唐朝時期的醫藥防疫,也有了多種手段。

    比如用雄黃作為消毒劑,投入井水中預防消化道疾病。

    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也有記載:“辟疫氣,令人不染……歲旦屠蘇酒。”

    宋代的王安石就在《元日》提到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相傳農曆正月初一飲屠蘇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而屠蘇酒的成分是大黃、白術、桔梗、蜀椒、桂心、烏頭、菝葜等,主要的功效就是防疫。

    用屠蘇酒來防疫病,然後把藥物的渣放在井水中浸泡消除水中的病毒。

    還有燒藥材煙熏空氣來消毒,用懸掛、攜帶藥材來辟疫,這些藥方中都含有雄黃、雌黃、朱砂、鬼箭羽等藥物,焚燒起來對多種病菌都有殺滅或者抑製的作用。

    房舍,畜圈的消毒和殺蟲大多使用此法。

    還有經曆過禽流感的朋友會覺得眼熟的醋熏法,把一顆石頭燒熱,然後把醋點在石頭上,一直熏到醋的氣味遍布整個屋子,用醋的蒸汽消毒空氣。】

    隨著講解的聲音,天幕上出現了各種防疫的方法和具體的藥方,古人們抄寫的更快了,這可都是智慧的結晶啊!

    就連明清這樣醫術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朝代,人們也在抄寫這些方子,畢竟醫術高明的是宮中的禦醫,再好一些也不過是京中能為貴人診脈的大夫,像他們這種偏僻的小城大夫,醫術真不一定比前朝的太醫高明在哪裏。

    【先秦時期醫家雖然不如儒家墨家法家那樣是當世顯學,但也是自成一係的。

    到了漢朝時期,獨尊儒家,儒生將兵家、醫家這些與方術、房中術並列。

    雖然醫術一直都在發展,但是地位很明顯是不高的,但是在海外,大唐的醫術是被各國追捧的呢?

    唐末到五代又起戰亂,而經過戰亂的醫學製度被戰爭衝擊再度失落,直到宋朝一統。

    宋這個朝代吧,雖然又慫又送的,但這個朝代在科技、商業方麵的發展已經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而醫學也被宋朝重新發展起來。

    宋朝的帝王也很是開明,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都很是倡導醫學發展。】

    趙匡胤笑容漸漸消失:“……”

    不是,什麽叫又是慫又是送啊?真的大宋怎麽了啊?

    而且宋太宗趙光義?

    趙匡胤臉上帶著和煦的笑意,活動著手腕緩緩起身,“趙光義?你給我解釋解釋你怎麽成了宋太宗如何?”

    趙光義連連後退,“大哥大哥,弟弟不敢有別的心思啊,沒準是……沒準是侄子們出了什麽事啊!”

    趙匡胤沒有說信與不信,隻是虎視眈眈地看著他。

    趙光義提心吊膽的看著天幕,生怕天幕多說了什麽,他大哥抽死他,畢竟他的野望他自己心裏清楚。

    【因為時代的需求以及藥物種類的增加,趙匡胤曾令劉翰、馬誌等編寫《開寶本草》,翌年又進行重修增加品種,訂正分類,收載新舊藥物983種,共21卷。

    趙匡胤的態度也影響了後麵的皇帝,比如他弟弟趙光義,趙光義登基後,同樣很是注重求醫和弘揚醫學。

    他命翰林醫官王懷隱等人耗費14年,編纂了方書巨著《太平聖惠方》。這本書以門統方,每門之前以《諸病源候論》有關理論冠其首,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藥完整體係的醫書,對後世方劑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此外,趙光義也很注重向民間傳醫,在皇帝都要節衣縮食的宋初,依舊耗費巨資雕刻印版,供百姓學習和傳播醫學知識。

    因為趙光義的表率,宋朝往後的皇帝刊印醫書發給民間成為了普遍現象。】

    各朝的百姓羨慕的眼睛都紅了,激動的討論起來,也不知道他們的皇上看到天幕後會不會也給他們發醫書。

    “宋朝的百姓也太幸福了,皇帝老爺居然發免費的醫書!”

    “每個皇帝都給發!宋朝的皇帝真是好皇帝啊!”

    至於得位不正……那關百姓們什麽事,不管皇帝怎麽上位,他們都是一樣交稅的。

    【宋朝的皇帝都是學醫懂醫的,宋真宗時期會釀藥酒,宋仁宗還研究過藥方,在古方“甘橘湯”中加入荊芥、防風、連翹製成治療咽喉口舌疾病的“三聖湯”,醫療作用顯著。

    宋仁宗感覺地方缺少良醫,讓醫官周應從《太平聖惠方》中摘取切要方劑成書,編成《簡要濟眾方》。

    慶曆六年,何希彭又對《太平聖惠方》進行認真篩選,輯為《聖惠選方》,這本書精簡的質量更高,此後被選為醫學教科書沿用數百年。

    王安石變法後,創造的“三舍升試法”也是宋朝醫學教育最具特色的成就之一,通過實施嚴格的考試評價方案,建立分級教學、分級管理、逐級升學的管理製度,這已經接近了現代的年級教學年級升學製度。

    王安石可真是個全才,不僅僅懂文學懂政治懂經濟,還懂教育!真是了不得!】

    而被誇的王安石,感受著同僚們幽怨的目光,表麵上沒什麽表情,其實心裏樂開了花。

    哎呀,我可真是優秀啊!

    被天幕誇讚懂政治懂經濟,帝王的心終於放下,而身邊的大臣們也終於願意認真研究一下他的改製政策。

    【後來範仲淹提出“不為良相,願為良醫”,對宋朝的文人學醫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不少有識之士都因此選擇棄政從醫。

    而北宋末年,社會上也出現了一批以往朝代沒有的特殊人群——儒醫,大家可能想不到,儒醫是出現在宋徽宗時期。

    宋徽宗趙佶這一生能拿得出手的功績就兩個,一個是瘦金體,一個是他親自撰寫了醫學著作《聖濟總錄》。

    是的,沒錯,這本書是他親自撰寫的,這本書的藥理醫法方劑非常詳細,而宋徽宗趙佶也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親自編纂醫學著作的皇帝。

    之後花費大力氣,把書刊印後發放給民間,因為通俗易懂,病例選取的接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流傳性很廣。】

    趙匡胤:“……”末年的皇帝,拿得出手的是書法和醫術,大宋要完

    趙光義:“……”北宋末年,看來大宋也像大漢那樣分成兩截了。

    金占區的漢人也很是唏噓,這位皇帝在某一方麵講也算是個好人。

    他設置了官藥局,收購民間藥材,然後經官府的大夫炮製或直接製成藥,再出售時會比藥商便宜許多,遇到了災荒疫情,還會發放免費的湯藥給百姓,以預防疫情。

    可是好人有什麽用!他是皇帝啊!

    天幕之前說平庸之人做亂世君主是很災難的事,可是皇帝陛下又何嚐不是呢?

    想起過去的日子,就想起了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大宋怎麽就那麽無能!皇帝的腰杆子怎麽就那麽軟!

    【宋徽宗設置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醫學校,從各儒學中選拔通曉醫術或者對醫術感興趣的人員入學,既教授專門的醫學知識,又學習儒學經典並進行考試。

    還按照儒生科舉的官階,設立了22階醫官,將“大夫”、“郎”等不同品秩的官階授予醫官,大大提高了醫官的地位。

    後世稱醫者為“大夫”,就是始於宋徽宗這一政令。

    整個社會的醫生,素質大大提高,這樣的環境與氛圍,也為宋朝後來名醫輩出醞釀好了足夠好的條件。

    在宋朝從上到下的醫學倡導下,醫學分科有了更加細化的分科:大方脈科、小方脈科、眼科、風科、正骨科、瘡腫兼折瘍科、產科、口齒咽喉科、針灸科、金鏃兼書禁科九科,而後世沿用的十三科也是以宋朝九科做原型的。

    宋朝的錢乙是華夏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也是華夏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係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

    後人把《小兒藥證直訣》當做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錢乙愣住了,這“兒科之聖”說的該不會得是他吧?可他沒寫過什麽《小兒藥證直訣》啊,難道是他之後寫的?

    因為兒童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病痛,在加上體質柔弱,藥物的選擇有限,很多大夫都不願意醫治小兒,錢乙憐惜小兒的痛苦,走上了這條別人不願意走的路,現在在家鄉也以擅長治療兒科小有名氣。

    “恭喜錢大夫,名垂青史!”

    正接受診治的病人的父母也是開心極了,自家小兒能被兒科之聖診治啊,這個“聖”的名頭太大了

    【此外,錢乙還創製了許多有效的方劑,比如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湯,治小兒心熱的導赤散,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的瀉白散,治肝腎陰虛、目鳴、囟門不合的地黃丸,治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異功散,治肺寒咳嗽的百部丸,治療寄生蟲病的安蟲散,迄今還是臨床常用的名方。】

    偏遠的山村裏,百姓記著天幕上出現的藥方,他們不會寫字,隻能用腦子去記,或者將天幕中出現的藥材照樣子畫個大概,這樣日後自家孩子生病,也可以自己找方子喝藥了,畢竟他們是看不起大夫的。

    【錢乙著有《傷寒論指微》五卷,《嬰孺論》百篇等書,但皆散失不傳。現存《小兒藥證直訣》,或叫《小兒藥證真訣》是錢乙逝世後,他的學生閻季忠將他的醫學理論,醫案和驗方加以整理而成。

    《小兒藥證直訣》是最早記載辨認麻疹法和記百日咳的證治,也是最早從皮疹的特征來鑒別天花、麻疹和水痘,創立了我國最早的兒科病曆。

    它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係統完整的兒科專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兒科專著。

    不過我個人覺得錢乙也得感謝一下徒弟閻季忠,畢竟沒有他也沒有自己名傳後世的醫書。】

    錢乙感激地起身向自己身旁的年輕弟子行禮:“為師要多謝你。”

    閻季忠趕緊扶住錢乙,師徒二人你來我往的客氣一番,氣氛融洽無比。

    【比如倒黴蛋許叔微,雖然他著作了《傷寒百證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類證普濟本事方》《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等醫書,但均未見行世。

    他但凡有一位弟子能幫著保存或者傳播醫學理念,也不至於在度娘裏出現“著書存世較少”“因久已失傳,無從稽考”這種介紹了。】

    聞言許叔微如遭重創,他寫了那麽多本書,竟然都沒有傳到後世?這可不行,辛辛苦苦寫書,可不是為了給自己欣賞的!

    許叔微起身往外跑,他現在就去書局,一定得多刊印一些才行!

    【宋朝在抗疫藥物與抗疫方法上也出現了新的進展。

    天花,古稱為“痘疫”,原本是一種隻存在與動物身上的病毒,然而隨著人類向農耕文明轉化,畜牧業的發展壯大讓天花病毒成為了一種威脅人類生命長達千年的病毒,並且從西方傳到了東方,隨著鮮卑族建立政權,天花又從西域傳到了江南。

    到宋朝時期,天花已經成為了奪去幼童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民間甚至有說法“生娃隻一半,出花才算全”。

    直到有了人痘法的出現,才有了對天花的免疫方法。

    據說在北宋真宗年間,宰相王旦為防老來子王素再遭天花,召集天下名醫商議防治方法,峨眉山上的一位名醫將毒性減弱的人痘痘苗通過鼻腔粘膜為王素接種,以人痘法來進行水痘的防治。

    王素的這次人痘接種,是華夏曆史上最早有關人痘接種的記載,而人痘法從宋朝發展到明清,已經成為了主流的防治天花的方法。】

    天幕下的王旦已經是老淚縱橫了。

    他的幾個兒女都是因為得了天花夭折,忙忙碌碌了大半輩子,結果到了現在府中一個血脈都不剩。

    還好,上天還算眷顧於他,他未來還是有一個孩子的,這個小兒子還出了花。

    【大家對宋朝的印象除了“軟”應該就是“保守”,但那其實是在靖康之後的事了,靖康之前的風氣還算正常的。

    而有記載的人體解剖就是宋朝時出現的。】

    北宋年間的風氣雖然說不上開放,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保守,像改嫁什麽的上麵的態度是雖然不提倡,但是也可以改。包括朱熹,他是支持絕對忠貞的,他認同程頤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他同樣認為如果你自己活不下去,改嫁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靖康之後,那些人越缺什麽就越強調什麽,越是膽小怕事就越壓迫弱小,女人和底層階級都被規矩牢牢束縛住,風氣也就愈發保守了。

    像是李清照,前半生是意氣風發受人追捧的女詞人,後半生想教女孩讀書都被拒絕了。

    【宋仁宗慶曆年間,廣西地方政府處死歐希範等五十六名反叛者,並且解剖了死者的胸腹,宜州推官吳簡與畫工仔細觀察了這些屍體的內髒器官,並且由畫工宋景描繪成圖,這便是《歐希範五髒圖。》

    宋徽宗崇寧年間,朝廷再次處決反叛者後剖開反叛者的胸腹內髒,由醫生楊介和畫工繪製《存真圖》,這一幅圖的內容更為真實細致,對後世的影響也更大。

    雖然《歐希範五髒圖》和《存真圖》的出現是出於政治目的,但這兩幅圖對醫學發展的貢獻確實不可磨滅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