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選種與魔法磚的改良

字數:4331   加入書籤

A+A-




    部落中人力資源充足,分配好任務,每個人都能有條不紊地展開工作。每個環節都有專家監督,讓蘇曉倍感安心。

    挖掘三個巨大的方形坑穴耗去了獸獵隊兩天光陰。洞穴內的土壤比外界更為堅硬,尤其是表層,即便是部落最偏遠的角落也不例外。為了保護糧食,他們不能如捕野豬時般用水衝刷,隻能靠人力一寸寸敲鑿。不過,眾人齊心協力,如期完成了挖掘。

    挖掘完畢當天,陶和瓷用精心調製的陶土覆蓋坑壁,中央堆滿炭火,足足燃燒了一日一夜,才達到蘇曉的要求。

    後續的建造工作迅速推進,幾天忙碌下來,所需材料早已備齊,隻需逐一鋪設。地窖的表層由黃土魔法磚圍砌,內部完成後,部落的磚塊所剩無幾,可能連一圈都圍不滿。然而,黃土磚的耐用性彌補了這一不足,它們厚重不易滲透,吸水性能優於普通磚石。蘇曉相信,除非整個山洞沉入水底,否則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四日光陰,初晾的那批麥穗已然徹底風幹,內部無一絲水分存留,眾人一簍一簍從山洞邊的曬場搬運至地窖深處珍藏。

    首批僅是試探,僅裝滿了些許,蘇曉僅令部族裝滿一處地窖,餘下的則以巨陶罐單獨存放,日常食用更為便捷。八口碩大陶罐已足以容納,至少千斤之重,看似豐盈,實則消耗無幾,畢竟這隻是未碾的麥穗,磨成米後還會有所損耗,最終所得大約僅剩七十斤左右。

    成人每日至少需食半斤米,若伴有肉食,否則部落裏的壯士們,一日一斤米隻怕難以滿足。

    如此計算,部族每日至少消耗三四十斤米,幹麥穗的千斤存量恐怕隻能維持二十日的口糧,不算充裕,但能支撐如此時日,此番辛勞也算值得。

    後續麥穗因先前略有晾曬,此刻隻需再曝於陽光下一兩日,待入庫前,蘇曉皆細心檢視,數十粒麥穗逐一查驗,均無瑕疵。

    首批麥穗封窖之際,部族便開始以白米為主食。有了米,即使鮮肉匱乏亦非大患,畢竟主食以米為主,肉類轉而變為佐餐,需求瞬間驟減。

    香醇的白米飯,每餐能有兩碗相伴,何等的幸福之事。搭配醃製的肉與魚,更是下飯佳品,若能添一碗魚湯在旁,生活頓時愜意無比。

    這些日子裏,米飯無限供應,畢竟目前唯有米是最佳主食。以前無米,尚可用魚暫代,如今有了白米,誰願以魚肉充饑?魚肉要飽腹實屬不易,遠不及其他肉類暢快。

    隨著部族狩獵逐漸恢複,米的供應自會適當收縮。照此食用速度,今年的收成怕是勉強溫飽冬季,畢竟每人尚不足一畝田地,全年以米為主食頗為艱難。

    然而來年境況將大大改善,今年稻穀豐收,明年的種子自然綽綽有餘。如全作種子,兩千畝之地不在話下,而部族的土地尚不及此數。

    至於明年的種子,蘇曉已有妥善籌備,自收割起就開始規劃。今年豐收,不必如去年般對每一顆麥穗珍而重之,不論大小胖瘦,凡麥穗皆可作種。然豐饒之際,種子亦需精心篩選,畢竟優良的種子方能孕育出更高的產量......

    豐收之際,蘇曉吩咐眾人留意那些格外茁壯的稻穗,尤其那些身高稈粗、結穗繁茂的種類。在相同的培育環境下,這些神奇稻穀展現出超凡的生命力,除非某些是奇異力量催生的例外,多數依然歸功於其內在的神秘基因。

    這樣的稻穀正是蘇曉夢寐以求的,每一代都精挑細選出最優者作為種子,未來的產量必然持續攀升,當然,增長也有其極限,然而即便每年每片田地僅多出三四斤,也是極具價值的。一畝地三五斤,百畝便增產三百五十斤,如今一畝產量不超過兩百斤,這相當於憑空多出了兩畝肥沃的土地。

    選種的意義深遠,代代相傳,甄選最卓越的種子,確保未來無論口感還是風味都將不斷提升。如今部落種植的稻穀,其葉片並非蘇曉熟悉的糯米或粳米,而是兩者特質的奇妙融合,這意味著部落的稻種仍有無盡的演化潛力。選種之舉一舉多得,不容忽視。

    每當發現優秀的稻穗,人們便會將其單獨放置,每日勞作結束後統一收集。第一天收獲雖少,但品質出眾,明顯優於普通稻穗。然而僅憑一天的努力,顯然不足以儲備明年的種子,七八十斤僅夠播種寥寥幾畝地。

    於是蘇曉隻好放寬標準,稍遜一籌的也可接受,隻要精心挑選,畢竟遠勝於隨意選取的種子。如此一來,每日約可收獲一百五十至六十斤,數日積累,足以播種七八十畝。若仍不足,還可從儲存的稻穀中揀選補充。總的來說,基本能滿足需求。

    種子被單獨保存,因其數量有限,沿用了去年有效的儲藏法:既能防潮,又能避免小動物的覬覦。盡管部落平日未見其他生物出沒,但防患於未然總是上策。今年糧食豐饒,洞穴的富饒可能已引起周邊小動物的注意,最令人頭疼的無疑是老鼠。若幾隻老鼠潛入山洞,恐怕難以捉捕。

    幸運的是,部落入口有旺財這位守護神坐鎮,尋常生物難越雷池半步。隻要適當加強防護,應無大礙。

    明年的稻種晾曬時間最長,直至最後一天才收入部落。今年播種時,總覺得濕度略高,因此今年必須曬得更幹燥... ...

    當神秘的迷霧漸漸消散,部落的生活悄然歸於奇異的秩序,人們開始相信那位神使的神奇應許,原來不需狩獵也能滿足肚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寬慰。

    如今,狩獵已不再拚盡全力,蘇曉早先就暗示過森林之外的世界無需如此狂熱。然而生存的本能曾讓他們不敢有絲毫鬆懈,放過一隻獵物可能意味著嚴冬缺少那份寶貴的溫暖。

    如今,他們對獵物的品質愈發挑剔。連日的稻米雖美味,卻也暴露了單調的缺點,缺少鮮美的菜肴搭配,總覺得少了些什麽。醃肉固然可口,但與新鮮獵物相比,總是略遜一籌,多吃幾頓,便覺膩味。

    因此,大家開始設法捕捉活物,盡管獵獲量驟減,但每天仍有鮮活的生命踏入部落,牲畜圍欄眼看又要擴建。盡管獵物稀少,但有了稻米,每人每日所需的肉食僅及往昔一半,如此一來,儲備的肉並未大幅減少。

    重大的變革已順利完成,蘇曉多了許多閑暇。從籌備收割到稻穀全數運回部落,這一個多月他費盡心思,無論是收割、運輸還是儲存,每一步都精心策劃。

    部落眾人雖有些經驗,麵對如此浩大的工程仍顯生疏。蘇曉早已預見到這一點,提前為每個人分配了任務,各盡其責,才使得稻穀順利入庫,期間雖有小波折,總體堪稱完美。

    此事告一段落後,蘇曉著手建造磚窯。未來,部落生活的重心將轉回村內,良好的居住環境至關重要。然而,大部分積存的磚塊已被用來儲藏稻穀,如要燒製足夠之磚,若不擴大規模,隻能待到來年。然而,距離寒冬尚有兩月有餘,若此刻連一座磚窯都無法建成,實為遺憾。

    部落全力運作,一天能燒製百來塊磚。陶和瓷調整了磚料比例,竭力提高窯爐的承載量,即便小窯,若滿載磚坯,也能容納七八十塊,然而成品往往不盡人意,唯有找到最佳平衡點,兼顧磚質與數量。

    全力燒製兩三個月,或許綽綽有餘,但部落的窯不能全用於磚燒,日常生活所需的陶器不說,陶丸的練習也需要定期燒製,陶和瓷平均每十日就得出爐一批。要提前備足磚塊,唯有增建土窯......

    煉土之爐依舊沿用舊法,隻是鑒於此番之後,料想這傳統之爐將逐漸退位,故而製作略顯粗糙。蘇曉用它燒製日常陶器,對熾熱之境的要求並無苛刻,稍作粗獷處理便已足矣。

    昔日三爐已專司燒磚之職,每日皆有百枚磚石誕生,形態亦與往昔大異。如今蘇曉尚無尋得穩固粘合之秘,欲令磚石更為堅實,唯有改變其形。磚塊由初時的矩形轉為類似日後樂高模塊,頂部生出雙圓柱,底部則凹陷兩穴,圓柱之長約為舊磚半尺,約莫三四寸許。燒成後,磚質之堅並未受損。

    塑造此等磚石頗費眾人心血。因需逐層堆砌,圓柱必求吻合,將來定需粘合劑,宜細不宜粗。手工塑造,精度難以臻至完美,瓷提議預先以陶土燒製一批模板。

    製磚時,兩模填滿陶土,隨後合並剔除餘泥。陶土濕度調適,脫模易如反掌,稍加修整即可使用。主要尺寸無虞,其餘厚薄之差無傷大雅,然陶與瓷素來嚴謹,成型磚石尺寸幾無偏差,肉眼難辨。

    每片陶磚拚接自如,僅塗抹些許泥漿即貼合緊密。然而,以泥漿築爐實非長久之計,高溫之下,泥土無法承重。即便磚石充足,尋找適宜的粘合物仍需蘇曉費心鑽研。(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