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3)脈象與氣血:麵部變化的健康預警信號

字數:2853   加入書籤

A+A-




    “脈是血液匯聚之所在,而血液的循環要依賴氣的統帥”。在中醫理論中,確實存在“血要依賴氣的統帥”這一說法。這不僅僅是一個形象的比喻,而是基於中醫對人體生理機能的深入理解和觀察。

    我們要明確“氣”在中醫中的概念。在中醫理論中,“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包括了人體的生命力、活力以及髒腑器官的功能狀態等。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具有推動、溫煦、防禦、固攝等作用。

    而“血”則是人體內的液態物質,它包含了營養物質和氧氣,通過血液循環係統輸送到全身各處,滋養著人體的髒腑器官和組織。

    那麽,為什麽說“血要依賴氣的統帥”呢?這是因為氣的推動作用使得血液能夠在血管中正常流動,將營養物質和氧氣輸送到全身各處。如果氣虛或者氣滯,就會影響到血液的流動,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出現各種疾病。

    此外,氣還具有溫煦作用,能夠保持血液的溫度,防止血液凝固。如果氣虛,血液的溫度就會下降,容易出現血液凝固、堵塞血管的情況。

    因此,可以說“血要依賴氣的統帥”是中醫對人體生理機能深刻理解的一種體現。這也提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養氣血,保持氣血的平衡和暢通,從而維護身體的健康。

    長脈通常被認為是氣血流暢平和,反映出氣在體內的調和統攝功能良好。而短脈則表明氣不足,可能是由於氣虛或氣機不暢導致的,表現為氣的統攝功能減弱。

    數脈則多與心火亢盛或陰虛內熱有關,反映出內心煩熱的狀態。大脈則可能意味著邪氣正在擴張,病情正在向嚴重的方向發展,此時正氣與邪氣之間的鬥爭較為激烈。

    上部脈盛,通常是指寸口脈(手腕部橈動脈處)的脈象較為亢進,這往往與氣逆於上、肝陽上亢、氣逆衝胸等病理狀態有關。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若肝陽過亢,氣機上升過度,便可能導致上部脈盛。這種脈象往往表現為脈來急促而有力,患者可能伴有頭痛、眩暈、麵紅目赤等症狀。

    而下部脈盛,則是指尺部脈(手腕部尺側)的脈象較為亢進,這通常與濕邪下注、水飲內停等因素有關。濕邪是中醫理論中的一種致病因素,它具有重濁、黏滯的特性,容易阻滯氣機,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當濕邪下注於下焦時,便可能引起下部脈盛。這種脈象往往表現為脈來濡滑而有力,患者可能伴有下肢浮腫、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狀。

    在中醫脈診中,通過觀察脈象的變化,可以了解患者體內的氣血運行和髒腑功能狀態,從而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也需要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征、舌象等其他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以得出更為準確的診斷。

    細脈,顧名思義,是指脈象細如線,多表現為正氣衰少。這種脈象往往是由於氣血兩虛或髒腑功能衰退導致的。氣血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礎,當氣血不足或髒腑功能衰退時,就無法滋養和推動血脈,從而導致脈象變得細弱無力。患者可能伴有麵色蒼白、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等症狀。

    而澀脈,我理解你可能是指那種脈搏往來艱澀、不暢快的脈象。這種脈象通常與血少氣滯有關,反映出血液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的病理狀態。在中醫理論中,氣滯是指氣機不暢,運行受阻的狀態,而血瘀則是指血液在脈中運行不暢,甚至停滯凝聚的病理現象。當氣滯血瘀時,血脈就會受到阻礙,從而表現出澀脈的特點。患者可能伴有胸脅脹滿、疼痛拒按、舌質紫暗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脈診是一種複雜的診斷方法,需要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征、舌象等多方麵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當脈來時大而極速,如泉水上湧,這通常被稱為“洪脈”或“實脈”。它表明病勢正在發展,氣血充盛而湧動,可能是體內熱邪熾盛或正氣未衰,與病邪激烈鬥爭的表現。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感覺身體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以防病情進一步惡化。

    而脈來時若有若無,微細無力,或是像弓弦一般,猝然斷絕而去,這通常被稱為“散脈”或“絕脈”。它表明氣血已絕,生機已斷,是死亡的征兆。這種脈象的出現,往往意味著患者體內的氣血已經極度衰竭,髒腑功能已經喪失,無法再維持生命活動。

    接下來 我們來看看健康和不健康麵部顏色的對比。

    在中醫理論中,人體的外在表現,如眼睛的神采和麵部的色澤,常常被看作是內髒健康狀況的反映。兩目的精明和麵部的五色,確實被視為內髒精氣外顯的窗口。

    關於赤色,它應該像白布包裹朱砂一樣,紅潤而不顯露,這種紅色是健康而富有生機的。而不健康的紅色,則像赭石那樣色赤帶紫,缺乏光滑的白色,這往往是體內有熱邪或氣血不暢的表現。

    白色,它應該像鵝的羽毛一樣,白而有光澤,這種白色是純淨而富有生機的。而不健康的白色,則像鹽那樣白而帶灰,這往往是體內氣血虛弱或陽氣不足的表現。

    青色,健康的青色應該清而明潤,如碧玉一般,這是肝氣疏泄、氣血流通的表現。而不健康的青色,則像青湛那樣青而帶沉,這往往是肝氣鬱結或寒邪內盛的表現。

    黃色,健康的黃色應該像絲苞中的雄黃一樣,黃而明潤,這是脾胃健運、氣血充足的表現。而不健康的黃色,則像黃土那樣枯暗無華,這往往是脾胃功能失調或濕邪內蘊的表現。

    通過觀察和分辨這些色澤的微妙變化,中醫能夠初步判斷內髒的健康狀況,從而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當然,這隻是一個大致的判斷方法,具體的診斷和治療還需要結合患者的整體情況和病史來進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