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1)如何精準掌握用針技術?方法與準則全揭秘

字數:3403   加入書籤

A+A-




    黃帝問道:用針的技術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準則,究竟什麽方法,什麽準則呢?

    岐伯回答說:取法於天地陰陽,並結合日月星辰之光來研究”。其實是在強調中醫理論中的“天人合一”和“順應自然”的思想。

    我們來看“取法於天地陰陽”。在中醫理論中,天地陰陽被視為構成世界萬物的根本要素,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關係,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健康和疾病。因此,中醫強調要從自然界中尋找規律,理解人體與自然的聯係,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結合日月星辰之光來研究,則進一步強調了中醫理論的宇宙觀。在中醫看來,日月星辰不僅是天空中的物體,更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日月星辰的運行和變化,與人體內的氣血運行、髒腑功能等密切相關。通過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可以進一步了解人體與自然的聯係。

    黃帝說:希望能詳盡的了解一下。

    岐伯說:針灸強調“天人合一”的理念。這意味著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與自然環境中的日月星辰、四時八正等自然現象是緊密相連的。日月星辰的盈虧消長,反映了天地間陰陽的消長變化;而四時八正的氣候變化,則體現了自然界中四季更迭、陰陽轉換的規律。

    在針灸治療中,醫者需要密切觀察這些自然現象的變化,以此來判斷人體氣血的盛衰、陰陽的失衡等情況。例如,在春季陽氣生發之時,人體的肝氣也隨之旺盛,此時針灸治療應注重疏肝理氣;而在冬季陰氣收藏之際,人體的腎氣則需要得到充分的滋養,此時針灸治療則應側重於補腎溫陽。

    當氣候溫和、天色晴朗時,自然界中的陽氣相對旺盛,這種外界環境有利於人體陽氣的生發和升騰。在中醫理論中,人體的血液和氣(這裏指的是衛氣,一種主要負責保護人體、抵禦外邪的氣)會受到這種外部陽氣的影響,表現為血液流行華潤,衛氣上浮於表。

    具體來說,血液流行華潤意味著血液循環暢通無阻,能夠順暢地滋養全身各組織器官。而衛氣上浮於表,則是指衛氣主要集中在人體的表層,起到抵禦外邪、保護機體的作用。此時,人體的氣血運行順暢,身體感覺舒適,不易生病。

    然而,當氣候寒冷、天氣陰霾時,自然界中的陽氣相對不足,陰氣較重。這種外部環境會抑製人體陽氣的生發和升騰,導致血行滯澀不暢,衛氣沉浮於裏。

    血行滯澀不暢意味著血液循環受到阻礙,無法順暢地滋養全身各組織器官。這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如手腳冰涼、麵色蒼白、乏力等。而衛氣沉浮於裏,則是指衛氣主要聚集在人體的內部,無法有效地抵禦外邪、保護機體。此時,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容易生病。

    月亮出生的時候,人體的血氣開始流利,為其開始暢行,月亮正圓的時候,人體的血氣充實,肌肉堅實,月黑無光的時候,人體的肌肉消瘦,經絡空虛,衛氣衰竭,形體獨居就是所謂順應天時調止氣血的法則。要按照天時推移的次序,結合人體血氣的盛衰來確定氣的所在,並聚精會神的等待治療的最佳時機。

    月牙出生時用瀉法”在中醫中,月牙(通常指月亮的初期階段,即新月期)被視為一種自然現象,其變化被認為與人體內的陰陽氣血等變化有著密切的聯係。

    “瀉法”是中醫中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治療實證或熱證等病狀,通過排除體內的邪氣或毒素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瀉法如果使用不當或過度使用,可能會導致患者體內的正氣(即生命力、免疫力等)受損,從而造成內髒功能的虛弱。這種情況被稱為“重虛”,意味著患者原本就虛弱的身體狀況因瀉法的使用而進一步惡化。

    因此,在中醫治療中,使用瀉法需要非常謹慎,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病情來綜合考慮。對於體質虛弱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避免使用瀉法或采用其他更為溫和的治療方法。同時,醫生在施治過程中也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和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當月亮正圓時,中醫認為這是陽氣最盛、陰氣相對較弱的時候,此時人體的氣血也會相應受到影響。

    “補法”在中醫中是一種治療原則,主要用於治療因氣血虛弱而引發的各種疾病。補法通過補充人體的氣血,以增強人體的正氣,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然而,補法的使用也需要因時、因地、因人製宜,否則可能會產生不良後果。

    當月亮正圓時,如果盲目使用補法,特別是對於那些體內氣血已經充溢的人來說,可能會導致血氣進一步充溢於皮表,使得絡脈中的血液滯留。這種情況在中醫中被稱為“重實”,意味著體內的邪氣或病邪過於強盛,而正氣相對較弱,從而導致病情的加重。

    “月黑無光”通常指的是夜晚或者陰暗的天氣,此時陽光不足,天地間的陰陽平衡發生變化,可能會影響到人體的氣血運行。

    具體來說,當月黑無光時,人體的陽氣相對較弱,陰氣較盛。這種陰陽失衡的狀態可能會導致經氣運行不暢,出現氣滯、血瘀等情況。氣滯表現為氣血流通不暢,局部出現疼痛、麻木等症狀;血瘀則表現為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出現瘀血、腫塊等症狀。這些症狀都可能與“亂經”的概念相關聯。

    岐伯接著說:在中醫理論中,陰陽平衡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基石。當談及“以上的治法必然會引起陰陽相錯,真氣與邪氣不分使病邪得以深入,致使絡脈外虛,經脈內亂,所以病邪就會乘之而起”。

    “陰陽相錯”指的是人體內陰陽失衡,原本相互協調、相互製約的陰陽二氣出現了紊亂。這可能是由於治療方法不當,或者患者本身的體質、病情等因素導致的。

    “真氣與邪氣不分”意味著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未能有效地將人體內的正氣(真氣)與邪氣區分開來,導致治療時誤傷了正氣,或者未能有效地驅逐邪氣。這種情況下,邪氣可能會趁機深入體內,進一步破壞人體的陰陽平衡。

    “絡脈外虛,經脈內亂”則是陰陽失衡、真氣與邪氣不分的具體表現。絡脈是連接經脈的細小血管,當絡脈空虛時,意味著氣血流通不暢,局部組織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和能量支持;而經脈內亂則表現為氣血在經脈中的運行紊亂,可能出現氣滯、血瘀等病理變化。

    “病邪就會乘之而起”是指在上述病理狀態下,病邪(即致病因素)會趁機侵入人體,進一步破壞人體的陰陽平衡和髒腑功能,導致疾病的發生或加重。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的體質、病情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並嚴格掌握治療時機和劑量,以避免引起陰陽相錯、真氣與邪氣不分等不良反應。同時,患者也需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以促進身體的康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