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寒熱症全攻略

字數:2666   加入書籤

A+A-




    黃帝問道:有的病人並沒有穿的太暖或太熱,卻會出現發熱煩悶的症狀,這是為什麽呢?

    岐伯回答說:“陰氣少陽氣盛,所以病人會發熱,煩悶”。

    中醫強調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礎。陰氣代表著寒涼、沉靜、內斂的力量,而陽氣則代表著溫熱、活躍、外散的力量。當人體內陰氣偏少,而陽氣偏盛時,這種陰陽失衡的狀態就會導致一係列病理變化。

    具體到“發熱,煩悶”的症狀,我們可以理解為:由於陽氣過於旺盛,它失去了陰氣的製約與平衡,就像烈日炎炎之下,缺乏了涼風的吹拂,自然會感到燥熱難耐。這種陽氣的亢盛,不僅使得體表溫度升高,出現發熱的症狀,還會影響到人的心理狀態,導致情緒煩躁、心神不寧,即所謂的“煩悶”。

    在中醫的治療原則中,針對這種陰氣少陽氣盛的病理狀態,通常會采用“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方法,旨在通過藥物或其他治療手段,來降低體內過盛的陽氣,同時補充不足的陰氣,從而恢複陰陽的平衡狀態,緩解或消除發熱、煩悶等症狀。

    我給大家解釋一下“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清熱瀉火”。在中醫看來,火有生理之火與病理之火之分。生理之火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而病理之火則是指因各種內外因素導致的體內陽氣過亢、熱邪內生的狀態。當人體出現這種病理之火時,就會表現為發熱、口渴、煩躁、便秘、舌紅苔黃等症狀。此時,就需要采用清熱瀉火的治療方法,通過藥物或其他手段來降低體內過盛的陽氣,消除熱邪,恢複陰陽平衡。

    “滋陰潤燥”。滋陰,顧名思義,就是滋養陰液,使之充盈。潤燥,則是針對因陰液不足而導致的幹燥症狀進行治療。在中醫理論中,陰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它具有滋潤、濡養的作用。當陰液不足時,就會出現口幹咽燥、皮膚幹燥、大便幹結等幹燥症狀。此時,就需要采用滋陰潤燥的治療方法,通過補充陰液來滋潤身體,緩解或消除幹燥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清熱瀉火”與“滋陰潤燥”往往不是孤立的治療原則,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係和相互作用。在許多情況下,清熱瀉火的同時也需要滋陰潤燥,以防止熱邪過盛而耗傷陰液;同樣,滋陰潤燥的過程中也需要適當清熱瀉火,以消除體內可能存在的熱邪。

    黃帝問有的人穿的並不單薄,也沒有感受寒邪,卻總覺得寒冷從體內生出,這是什麽原因呢?

    岐伯說:“這種人多痹氣,陽氣少而陰氣多,所以經常感覺身體發冷,像從冷水出來一樣”。

    我們來看看“痹氣”一詞。在中醫理論中,“痹”通常指的是因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關節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狀的一種病理狀態。而“痹氣”則可能是指這種因外邪入侵而形成的阻滯氣血運行的邪氣。當人體內痹氣較多時,往往意味著經絡不通,氣血難以暢達全身,進而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我們再看“陽氣少而陰氣多”這一描述。在陽氣代表著溫暖、活躍、外散的力量,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而陰氣則相對較為寒涼、沉靜、內斂。當人體內陽氣偏少,而陰氣偏多時,就會導致身體的整體溫度下降,出現畏寒肢冷、麵色蒼白等症狀。患者會經常感覺身體發冷,就像剛從冷水中出來一樣。

    針對這種病理狀態,中醫通常會采用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治療方法。通過補充人體內的陽氣,驅散體內的寒邪和痹氣,恢複經絡的暢通和氣血的正常運行,從而緩解或消除患者的畏寒肢冷、關節疼痛等症狀。

    我們談及“溫陽散寒、通絡止痛”時,這不僅是中醫理論中針對因寒邪入侵、陽氣不足所致病症的一種重要治療原則,也是中醫臨床實踐中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溫陽”,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藥物或其他治療手段來提升和增強人體的陽氣。陽氣在中醫理論中代表著溫暖、活力、防禦等正麵屬性,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基礎。當人體陽氣不足時,就會出現畏寒肢冷、麵色蒼白、精神不振等症狀。此時,通過溫陽的方法,可以激發和調動人體的陽氣,使其重新煥發活力,從而驅散寒邪,恢複身體的溫暖和舒適。

    “散寒”,則是指針對寒邪入侵所致的病症進行治療。寒邪是中醫理論中的一種致病因素,具有收引、凝滯的特性,能夠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出現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散寒的治療方法旨在通過藥物或其他手段來驅散體內的寒邪,恢複氣血的正常運行,從而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

    “通絡止痛”,則是對治療目標的具體描述。通絡,即疏通經絡,是中醫治療中常用的一種手段。經絡是中醫理論中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當經絡不通時,就會出現疼痛、麻木等症狀。通過通絡的方法,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得以順暢運行,從而緩解或消除疼痛等症狀。止痛,則是針對疼痛症狀進行的治療,旨在通過藥物或其他手段來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綜上所述,“溫陽散寒、通絡止痛”是中醫理論中針對因寒邪入侵、陽氣不足所致病症的一種重要治療原則。在實際應用中,中醫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體質等因素進行個性化的辨證施治,選用適當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來達到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目的。同時,患者也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以增強身體的陽氣和抵抗力,預防和治療因寒邪入侵所致的病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