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反應
字數:11064 加入書籤
他估摸著使者來回的時間,大概就知道楚王會怎麽反應。這天一早,他就起身眺望遠方。他還拉著嬴風一塊看景,曉夢在旁邊伺候著,端茶遞水。
嬴風躺在華麗的車裏,吃著水果,跟諸葛亮聊天。"紫女回來了?"諸葛亮問。
"回來了,她扮的小兵真不錯,最後被‘殺死’的幻象連楚兵都騙過去了。"
"那就好。"
"好啥?一大早拉我起來幹啥?"嬴風問。
"主上,您看那邊的炊煙。"炊煙?
嬴風確實看到遠處有炊煙,而且不少。"這是……齊楚聯軍的炊煙?"
"對,齊楚聯軍通常是五更做飯,天亮練兵。現在遲了一個時辰,主上,這是大軍整裝待發的跡象。"
嬴風本來還有些迷糊,但諸葛亮這麽一說,他頓時精神了!"要開戰了?"他驚喜地問。
“不對,他應該是在等我下挑戰書。”諸葛亮說,“項燕沉穩老練,估計昨晚就已經接到楚王的命令了。現在正等著我的戰書,好製定應對策略呢。”
“那趕緊給他寫一封,這事該有個了結了。”“好的,主公,我這就回去寫。”
諸葛亮的第二份戰書送到了項燕麵前。
沒想到的是,來的秦軍開口就要糧食。項燕一愣,猛然意識到秦軍缺糧的事隻有他們幾個將領知道。
他揮揮手,讓人把那秦軍帶走,說是準備最好的稻米和醃肉幹魚款待。
“父親,秦軍缺糧的事大家都清楚,他們現在故意這樣做,是想讓您投鼠忌器。如果您真這麽做了,可就中了他們的計了!”周圍的將領也紛紛勸說。
“是啊,老將軍,打吧!打敗秦軍,也讓世人看看殘暴的秦朝並非無敵!”
就連一旁的逍遙子也自信滿滿地說:“如果您真打算對抗秦軍,到時候我也能助您一臂之力!”看來各方意見一致,項燕心裏估摸了個“七成把握”,緩緩站起身。
“好,就照秦軍說的來。他們用大盾在前,步兵緊隨其後推進,再是鐵騎,最後是戰車,中間配合使用弓弩。我們就依著他們的陣勢,鐵騎分左右兩邊,戰車先行,步兵隨後包抄!”
眾人聽了大喜,連忙站起響應:“遵命!”項燕便讓各部回去做準備。
另一邊,嬴風這裏,諸葛亮在中間調兵遣將,策劃布局。“大盾當前,步兵緊隨其後推進,鐵騎跟進,最後是戰車。”
“但這樣一來,步兵不是跑到戰車前麵了嗎?這會拖慢戰車和騎兵的速度。”衛莊提出異議。諸葛亮隻是輕輕點頭。
衛莊無奈地望向嬴風。
嬴風隻說了一句:“聽孔明的。”
他自己心裏也納悶,哪有步兵走在騎兵前頭的?
“主公這叫階段衝鋒,步兵雖然速度慢但極堅韌,排成方陣當誘餌。對方不管從兩側進攻還是正麵硬剛,我們都能以一敵三。後麵的騎兵、戰車源源不絕,加上弓弩手的支援,更能重創敵人。”畢竟在箭雨中,我方人數越少,敵人的損失就越大。
我方弱勢的陣型被壓縮在小空間裏,弓弩手反而能發揮作用,隻要別對著我們的小空間放箭就行。然而,諸葛亮的戰術讓大家摸不著頭腦。這不是按信上說的直接打嗎?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老虎進了羊群,不必擔心。我們就按信上的來,明牌出戰。我要讓齊楚兩國明明白白知道,他們的王牌是怎麽輸掉的!”
“另外,約定時間一到,大家出陣,破敵殺敵,一定要在這場戰役中削弱齊楚兩國的實力!”這就是全麵開戰的意思!
諸葛亮最後說:“主公,逍遙子可能就混在聯軍裏,就交給你對付了。”“我?”“對。”“好!”
能對付一個陸地神仙,嬴風求之不得。
逍遙子啊逍遙子,你明明已經逃過一劫,怎麽又自己找上門來送死呢?約定的時間到了,雙方在約定的地點布陣對峙。
項燕看著諸葛亮確實按照約定的陣形,心裏滿是疑惑,但也隻能按照原定陣型迎戰。然而,這一戰的結果讓他瞠目結舌。
首先是打頭陣的逍遙子在半空中遇上了一個人,嬴風。他們最擔心的秦公子,嬴風!
接著是技擊軍和大戟士與嬴風的大軍主力正麵碰撞,可謂硬碰硬、強對強。但……將領實力稍遜一籌。
齊楚聯軍聯合進攻聲勢浩大,一上來就把秦軍的方陣圍得像鐵桶一樣。左右兩邊的騎兵並沒有直接與方陣交鋒,而是繞到方陣後方與前方的車陣形成包夾。但秦軍就像鐵桶一樣,根本攻不進去。
這還沒完,左右兩側的秦軍箭矢早已排列整齊。箭雨之下,齊楚聯軍毫無優勢可言。再說方陣之內,嬴風的士兵不是一般的秦軍。
他們最擅長陣地戰,連普通秦軍都害怕,更別說這些齊楚聯軍了。大戟士、技擊軍不是第一次遇到勢均力敵的硬仗,但卻頭一回被反包圍。隻因嬴風的騎兵衝了上來。
騎兵對騎兵,外層的騎兵絞殺了裏麵的騎兵。而裏麵的齊楚騎兵根本衝不出去,也無法發起有效的衝鋒,隻能在一個螺旋形的陣型裏不斷被打散、消耗。
更何況,後麵還有戰車。
秦國的戰車讓列國畏懼,當年白起正是用戰車突襲戰勝趙括,才讓秦軍以四十五萬壓倒趙國四十萬。可見秦軍戰車之厲害。
嬴風手頭雖沒有自己的戰車,卻用的是白起的戰車隊。
戰車如同撕裂布帛,開出一條縫,讓秦國的騎兵和步兵緊密相連。如此一來,齊楚聯軍無法協同作戰,隻能被逐一消耗。這是最原始的陣地戰,也是最耗損兵力的戰鬥,各國都害怕這樣的打法。因為這樣的戰鬥太消耗兵力,雙方很容易造成重大傷亡,到最後無力再戰。
所以,詭異多變的兵法正是為了避免這種大規模的消耗戰,更高效地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諸葛亮特意選用這種老式戰法,正是因為看準了自己這邊的戰鬥力遠超對手。否則,他絕不會采取這種方法。
再說空中,逍遙子怎麽也沒想到自己一動手竟然麵對的是嬴風。這個懶洋洋的秦國公子竟然親自上陣了...
他平時對待那些頂尖高手,就像對待奴仆一樣,隨叫隨到,隨意使喚,看得人心中直冒火。現在逍遙子看到贏風,心中的恨意油然而生,惡念不由自主地泛濫起來。
他突然有了個念頭:要是能把眼前這個小子搞定,是不是這場大戰就宣告結束了?"問題是你有那個本事嗎?"贏風手裏的秦劍輕輕一轉,笑道。"試試才知道!"逍遙子話音剛落,就猛地衝了上來。
這次他直接使出了絕招——逍遙無限!
逍遙無極用來抵禦敵人攻擊,逍遙無定轉移敵人力量,
而逍遙無限則是借力打力,利用對手的力量反打回去。
這招堪稱逍遙子戰勝敵人的殺手鐧,
就連武無敵也沒能逼他使出這一招。
他一出手就是這絕招,急於要結果贏風的性命。
遺憾的是,在靠近贏風的那一瞬間,他感到整個世界都變了。
天成了劍,海成了劍,山川河流全化作了劍。風是劍,雨也是劍,世間萬物皆為劍。
他仿佛在一刹那間,置身於劍的宇宙中。
贏風依舊立在那裏,卻成了這天地間唯一的中心,至高無上的存在,
劍要向他臣服,道也要向他低頭,連逍遙子也不例外。
就在這一瞬,逍遙子仿佛看見贏風微笑了一下。
笑容在他眼前一閃而過。
劍的世界轟然崩塌。
逍遙子隻見自己的血噴湧而出。
鮮血從額頭流下,模糊了他的視線。
他張嘴想喊,卻發現隻能半張開,因為贏風已將他斬於劍下。
"可惜了,你那份拚命的道義我會銘記。但也請你就留在我的記憶裏吧,逍遙子,逍遙仙師,道家的陸地神仙,隕滅!"
贏風手腕一轉,長劍揮出,逍遙子身上竟飛濺出片片白雪。劍尖寒冷,竟然將鮮血凝成雪花,紛紛揚揚,灑滿天地。這一幕既是奇觀,也是最為優雅淒美的死亡。逍遙子隕落,道德隨之消散。贏風手中的劍也斷成了兩截。畢竟,這劍早已承受不住贏風的力量了。
不過,這次贏風想錯了。
戰場上還有一個人遲遲不願離去。
這老頭的固執和大膽令人驚訝。
在如此劣勢下,他竟敢孤身斷後,顯然是抱了必死的決心。此人正是楚將項燕。
他手裏沒有武器,隻握著一麵寫有“項”字的大旗。贏風飛身過來時,諸葛亮也急忙駕著諸葛車靠近。殺敵留將,這是他們之前的計劃。
隻有項燕在,楚王才會放心地將剩餘的楚軍交給他。諸葛亮擔心項燕一心尋死,特意過來刺激贏風,以便上前勸解。“你還沒走?”贏風收住身形,來到項燕麵前。
他平靜地站在地上,手裏握著那把斷劍。而項燕則高坐在馬上,大旗在風中飄揚。若非他們二人一個整潔一個狼狽,真讓人難以分辨誰勝誰負。然而,勝即是勝,敗即是敗,項燕心如死灰。
然而...
“我不走,早上得知真理,晚上死去也無憾。即便我要死,也想請公子回答一個問題。”“什麽問題?”贏風笑問。
“古人說,兵不厭詐。你們為何這次偏偏反其道而行,提前送戰書,還透露了戰法?但我們還是敗了。”
項燕望著戰場,心中冰涼。
大戟士、技擊軍,楚齊兩國的精銳就這麽損失殆盡。
“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或許更合適,因為從頭到尾的戰略都是我製定的。”諸葛亮說道。“好,你說吧。”
贏風同意,諸葛亮恭敬地欠身。
項燕拱手:“諸葛先生,請指教。”
“我們用了最樸實無華的戰術,一是迷惑敵人,你們一開始不動,就會以為我們故伎重演,想讓你們保持不動。老將軍,楚王應該已經下達緊急命令讓你進攻了吧?”項燕大驚:“你怎麽知道?”
“你的戰略太過粗糙,與老將軍以往的用兵之道大相徑庭。決戰時你明顯心急,現在又心灰意冷,除了君主的不信任,還有什麽能讓老將軍如此受挫?”項燕苦笑著。
幾十年的列國征戰,彼此心照不宣。
很多事都是擺在明麵上的。
項燕心裏自然清楚。
但此時此刻,他隻能笑,畢竟是軍隊的將領,總不能放聲痛哭吧。
“諸葛先生,我不明白的是,我為何會敗。明明我已經根據你們的戰術製定了應對策略,怎麽會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反被你們團團包圍,損失慘重呢?”
“老將軍,你知道齊楚聯軍的優勢在哪裏?秦軍的優勢又在哪裏?我來到這個世界以來,一直在疑惑,各國為何都認為自己的軍隊能和秦國平起平坐?你們的信心從何而來?!”秦國戰士的陣地戰殘酷無情,不是敵死就是我亡。基本上都是拚上性命,換取對方的首級。
一顆人頭換一級爵位,秦國將領哪個不是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秦軍的廝殺令列國畏懼。
“齊楚兩國都自認為精銳,以為可以直接和秦國士兵勢均力敵。但在我看來,你們大錯特錯,你們應當遠遠避開秦國重裝步兵,發展遠程弓箭,用強弓硬弩壓製秦軍,避免與秦軍進行陣地肉搏。”
第十六章
這一計謀裏頭有我們的訣竅,讓你們相信秦軍缺糧,公子不在營地,甚至讓你們覺得留守的秦軍都是嚇得發抖、等著救援的餓鬼。可你們琢磨琢磨,如果你們不是一心要正麵交鋒,而是用弓箭遠攻消耗,我的計劃還能成功嗎?所謂的大力士、技巧兵,是你們國內的頂尖部隊,但不一定比我們厲害。最直接的作戰方式,通常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方的力量遠超另一方。
項燕歎了口氣。
“諸葛先生,我問你,如果咱們用弓箭對抗,不讓秦軍靠近,這場戰鬥會怎樣結束呢?”
“那可難說了,畢竟真到那時候,我還會根據戰場實際情況分析。老將軍也該想想,萬一你們的箭矢穿不透秦軍騎兵的鎧甲,該怎麽辦?”
項燕無言以對。
是的,這是兩國間的較量。
兩國實力早已不在同一水平,秦軍裝備精良,若非楚軍有獨特的製勝招數,根本難以取勝。
“好了,我沒什麽問題了。你們可以行動了。”項燕仰天長歎。
“行動?誰說要殺你了?孔明,把他趕走!”嬴風沒忘這場戰鬥的策略。
放兵逐將。
“趕走?公子,你怎麽能這樣對我!我是大楚的將軍!”
“我既是楚國封君,又有實權,更是齊楚聯軍的統帥!我二十萬大軍,硬是被你削減到隻剩下兩萬殘兵敗將。我若今日不死,有何顏麵麵對天下,麵對兩國君王!”
項燕說著就要抽出腰間的長劍自刎。
諸葛亮輕搖羽扇,斬斷了他的劍,隻在他的脖子上留下了一絲擦傷。
羽扇再一揮,項燕就被送到了百裏之外。
戰馬嘶鳴,老馬識途,他會被楚軍發現的。
“公子,我們可以回去了。”諸葛亮說。
“好!”
嬴風如今可以專心對付魏國了。
再說到項燕。
這老將軍被楚軍找到時,已近乎奄奄一息。
脖子雖然隻是擦破了點皮,卻因出血不止,被從馬上扶下時臉色蒼白,嚇壞了項梁、項羽等人,連忙施救。
回到楚都後,項燕派人把虎符獻給了楚王,散盡家財,然後把自己關在府中絕食。楚王本是震怒,見項燕散盡家財以死明誌,反而不惱了。
畢竟項燕如同廉頗,是楚國最後的屏障。他若死了,楚軍相當於全軍覆沒。楚王隻好親自前往,與項燕深談一番。項燕這才放棄尋死的念頭,向楚王保證三年內訓練出新軍,保楚國不受秦國威脅。
但這些都是後話了。
言歸正傳,說回嬴風和諸葛亮。魏王得知齊楚聯軍慘敗,嚇得魂飛魄散。當時,魏王正在梁囿欣賞美景,與龍陽君歌舞升平。
國內大小事務都交給了魏公子無忌。
魏無忌聽說,嬴風竟然一戰擊敗了齊楚聯軍,且是以屠軍的殘酷方式。他也感到非常驚訝!齊楚聯軍這次精銳出戰,無論如何計算也不該敗得如此慘重。遺憾的是,他們的確輸了,嬴風的大軍已兵臨大梁城下。
嬴風幹脆采用諸葛亮的計策,將武無敵置於梁囿通往大梁城的官道上。公子無忌幾次派兵前去,都被武無敵擊潰。這武癡似乎意猶未盡,一天之內連闖魏國八道關卡,單槍匹馬攻占魏國四大營寨,直打到大梁城下才收手。
一日闖八關,一夜奪四寨,如此勇猛讓魏國人心驚膽戰,幾乎不敢動彈。然而,魏無忌並不擔心梁囿那邊。
他看出,嬴風此番其實是想圍城打援,徹底消滅魏國的所有有生力量。不僅武無敵在梁囿殺得暢快,嬴風手下的許多人也在多處戰線大殺四方,尤其是衛莊,帶領流沙眾人攻無不克。
至於嬴風,他索性躺在床上,等待援助魏國的高手出現。他數著日子,如果五天內無人支援就攻破大梁。這一次,又到了第五天。
嬴風正微閉著眼休息,卻沒料到半空突然起風,響聲驟起。半空中兩人淩空而立。“是荀子和黃石公!”諸葛亮說。“他們啊。”
竟是儒家、道家或是兵家的兩位世外高人!
“該來的,終究來了。”嬴風嘿嘿一笑,翻身站起。他腳尖一點,旋轉而上,躍至半空。雙臂展開,衣袖生風,他準備獨自麵對這場戰鬥。世外高人…嗬,這種程度已不足以成為他的對手了。(得了的)不過,就算天人降臨,也無法阻擋他。畢竟大秦得天時,得天下也是順應天命。
天人之境,多半不會逆天而行,自找麻煩。“秦公子,聽說你大破齊楚聯軍,我們二人特來詢問情況。”“少來這套客套話!”嬴風嘿嘿一笑,絲毫不給麵子。真是連客套也不想有了。
他笑道:“你們倆就是來挑戰我的,看看聯手能否把我殺掉。來吧,既然早晚要打,就別囉嗦了,放馬過來吧。”
荀子和黃石公怎麽也沒想到,嬴風竟如此坦率直接!他們隻能苦笑說:
“秦公子啊,你知道為何天下都不願秦國崛起嗎?就是因為你們這般粗魯,不講禮節和仁義!”
“你們跟我扯什麽淡!因為粗魯不講禮節而不願秦國得天下的,是你們那些貴族,還有你們教育出來的所謂讀書人。”
第十七章
真正的拉車賣貨的小販們,做夢都想像大秦國那樣,種田殺敵就能得到貴族頭銜!再瞧瞧你們誇耀的六國,裏麵埋頭苦幹的百姓有多少?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們大秦再沒有奴隸,人人都是國家的一分子!
這話一出,如同晴天霹靂,震得他們心神俱顫。他們一輩子圍繞著君主轉,聽慣了王侯將相的談論,嬴風竟然說,大秦統一是街頭小販的心願,這讓眾人瞠目結舌。他們從沒思考過百姓的意願,更沒想到,這天下的歸屬竟是由這些地位卑微、介於奴隸與平民之間的人來影響。
也不能全怪他們不懂,往往越有能力的人,越容易仰望星空,卻忘了腳下的大地才是立足之本。否則,再怎麽飄在雲端的人,終歸要落地。
荀子和黃石公不再言語。黃石公退後一步,荀子則猛然騰空而起。
他輕輕一擺衣袖,長劍出鞘,竟是儒家聖道之劍——湛盧神劍!湛盧,不僅是仁義之劍,傳說中歐冶子的劍爐曾鍛造出三柄烏黑長劍,合稱湛盧三劍,專為仁人誌士所持。
第一柄劍,曾為孔子所佩,孔子逝世後,此劍隨其子孔鯉一同入土。第二柄劍,則由孔鯉傳給了孟子,助孟子周遊列國。
至於孟子的那一柄劍如今何在,無人知曉,隻知道孟子的弟子中無人擁有,想必是與孟子同眠地下了。
荀子手中的,正是第三柄劍。
劍的來曆無人知曉,但從那深沉內斂的劍氣來看,確實是不折不扣的湛盧神劍。
劍光一閃,劍影竟已先至,直逼嬴風麵門。嬴風側旁的衣擺被劍氣撕裂,這才領略到湛盧的鋒芒。
然而,嬴風僅是微微一笑,舉手以劍指引架。
喜歡高武大秦:收獲美女,修為就收獲美女,修為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