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是真是假
字數:12312 加入書籤
“誰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殘劍無奈,輕輕推開飛雪。
“我早就說過,每個男人都會騙他心愛的女人。你也很希望我騙你,等你滿頭白發,年老色衰時,你問我你美不美,能不能讓我心動,我想你肯定希望聽到的是假話。”飛雪輕咬下唇,手中長劍又頂上了殘劍的脖子。
“真想一刀捅死你。”
殘劍笑言:“那我可占便宜了。看不到你老的樣子,你也看不到我老的樣子。”真是氣人。
不過飛雪來並不是要取人性命。
“陪我去秦軍大營。”
“你父親和同門已經走了?他們對付不了贏風。”
“可你認識他啊!”
“但我沒那麽大的麵子。”
飛雪又語出驚人。
“我們去,是去收屍!”
“收……哦!”
殘劍恍然大悟。
趙震他們刺秦,其實不是真要贏風的命,而是要看贏風的劍法。
他們想要贏風對他們動手。
這些人雖都不是贏風的對手,但他們甘願冒死,隻求摸清贏風的劍路。
隻有這樣,才能讓己方與贏風實力相當之人,有機會超越贏風。
殘忍,但確實是他們的風格。
“好吧,我陪你去。”
怎麽說,他和贏風也算熟人,總有點交情。
我過去收屍,總不會被當場幹掉吧……
七十五章
劍士們離城後,直奔西麵而去。他們由北門出城,隨後向西行進,繞到西邊後再轉向南方。
這路途雖然曲折,倒也沒驚擾到贏風的安眠。
但他們哪裏知曉,自己一行在諸葛亮的沙盤上已是標記得清清楚楚。
“主公,劍士們出現了,正朝這邊而來。另外,殘劍和飛雪也一同現身了。”
“哦?這是唱的哪一出?”贏風疑惑問道。
“不清楚,微臣這次確實沒能揣摩透。”
劍士們人數不過十幾人。
若說這些人打算襲擊營地,目標還是擁有五百兵力、還有贏風和諸葛亮坐鎮的大本營,那簡直就是瘋了。
這些人即便合在一起,也無法與贏風或諸葛亮中的任意一位相抗衡。
更何況十幾人要在五百人中形成圍攻之勢,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些人究竟意欲何為,贏風心裏還真是沒個譜。
至於殘劍和飛雪的目的,他們同樣摸不著頭腦。
不過,贏風心中有數,自己的營地至少還能容納這些人。
贏風下令:“待劍士們到了,放他們進來,我倒要看看他們有何企圖。”因此,當劍士們抵達贏風的大營時,迎接他們的是敞開的營門和嚴陣以待的秦軍隊伍。武士們左右分列,贏風居中站立,背對著他們等待。氣勢洶洶的劍士們反被贏風的氣勢震懾住了。
“進來吧,來自魏國的朋友,不,應該說是趙國的朋友。盡管趙國已不複存在。”
“但趙國人還在!”趙震回應道。贏風轉身,掀起一陣劍風,眼前劍士們匆忙出劍格擋。
他們萬萬沒想到贏風竟強大至此,一轉身之下,眾人的長劍紛紛折斷。
其實公平來講,贏風的實力並未強至如此。真正折斷這些劍的,乃是湛盧劍器。
湛盧神劍,象征仁道,也是世間屈指可數的神劍之一。
任何長劍在湛盧麵前都會黯然失色,正如任何人在絕對的仁義聖人麵前會自愧弗如。若連這份羞恥心都失去了,便不配成為劍。贏風本人厲害,但手中的劍更為驚人。
唯獨趙震的長劍嗡嗡作響,未遭折損。“看來,隻有你的劍能與我一較高下了。”贏風言道。
“還有我們!”
眾多劍士上前,持斷劍怒吼。
“即使長劍已斷,我們仍有戰鬥之心!”言畢,眾人竟齊齊圍上,意圖動手。贏風歎了口氣,隻閉目不動。因為這些人全都被定住了,如同雕塑般無法移動。
並非別因,皆因諸葛亮早已在此布下八門金鎖陣。
一旦入陣,修為不及諸葛亮者皆會被牢牢鎮住,動彈不得。就連趙震也隻能握劍僵立,無法動作。
“你們深夜到訪,就是要在我的地盤上出醜不成?抑或是自投羅網當人質?不必了,諸葛,把他們都綁了扔出去!”
贏風轉身返回。
“別走,殺了我們!拔劍,殺了我們!”
“真是丟人現眼。”
懶得與這群人糾纏,贏風徑直離去。他認為享用烤肉美酒遠比這舒心。至於這些人,他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諸葛亮令人上前,將他們五花大綁,一個個丟出了大營。
當殘劍和飛雪趕到時,看到的便是這些人被秦軍悉數扔出的情景。二人上前解救,發現眾人竟然安然無恙。
“你們沒被殺?”飛雪驚訝道。
“這還不夠丟臉嗎?”殘劍苦笑。
見殘劍與另一少女劍士帶走這些人,贏風明白今夜大概不會再有風波。“真不明白,他們唱的是哪出戲?自取其辱,是想讓我放鬆警惕嗎?”“主公太過自信了?”
“我自信什麽!毫無成就感可言。”讓五百人綁了十幾個人扔出去,這有什麽成就感?
“是啊,所以也沒讓士兵們滋生傲氣。臣之前就說過,不明白這些人來此的目的。”贏風苦笑著回去休息,諸葛亮卻發現大梁城中還有另一人悄然靠近。“主公,難道他們上演這場鬧劇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護這個人潛入?”
“誰?”
“逍遙子?”
“逍遙子?他還活著!”
哎,不對!
贏風話音剛落,猛然記起,逍遙子從頭到尾就沒死過。他一直在與武無敵交鋒,至今尚在人間。
“他也來到大梁了?”
“是的,看來,大梁城內的修煉者是一心想阻止主公了。”
如果不是龍陽君在梁囿,對贏風來說,最佳計策便是直闖梁囿,斬殺魏王。然而,如今看來,似乎行不通。
萬一真把龍陽君逼急了,他和諸葛亮還好說,但這五百秦軍恐怕不夠龍陽君應付的。想要解決龍陽君,隻能等魏王命喪黃泉。
真是棘手。
正當贏風為此煩惱之際,遠方卻傳來一陣非凡的劍氣。這劍氣隨風而至,時隱時現,讓人感知到它的存在。
贏風抬眸望去,果然,天地間被一層無形劍氣所籠罩。看來此人劍術已達天人合一之境,贏風從未見識過這樣的修為。
“有趣!”
身形一躍,借氣登雲,贏風順著劍氣探尋,在大梁城外十裏處的一片水潭上找到了劍氣的源頭。一名黑袍老者端坐水麵,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劍氣並非從他身上散發,而是源自他手中的一柄木劍。這木劍雖是木質,卻有著大劍的形態,與市集上小販叫賣的孩童玩具截然不同。贏風一步步踏水而來,水麵泛起層層漣漪,劍氣的韻律也隨之波動。老者睜開眼,望向他。
“攪亂一池春水,煞是破壞風景。”
“若春水本就紛亂,何來攪與不攪之說。畢竟,水下暗流湧動,表麵平靜罷了。”贏風笑道。
老頭子瞅了贏風一眼,對他這答案挺驚訝的。
其實讓他驚訝的並不是這個,而是贏風身上竟然有兩股力量,能同時擋住他和那木劍釋放出的劍氣。這木劍跟了他很多年,說人劍合一也不為過。他一發力,劍上自然就有差不多的能量湧出。普通人根本扛不住這種劍氣,到他跟前連話都說不利索。
但贏風身上偏偏就有這種相同的力量,這無疑說明贏風也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可眼下這家夥身上,半點天人境界的氣息都沒有。真是有意思,算是世間的一個另類了。
不過換個角度看,真能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也就是個異類嗎?“小子,你挺有意思的。”老頭子說道。
“我覺得您老也挺有意思的。”贏風笑著回應。老頭子接著說:“老夫姓司馬,名蒯聵。”
“哦。”
哦?
老頭子瞪大了眼睛,一臉震驚。
司馬蒯聵這個名字,在很多人耳朵裏那就是絕世劍神的代名詞。老頭子更相信,聽到這個名字的人,都會恍然大悟似的。
沒想到,這小子麵前,司馬蒯聵的大名就換來一個點頭加一個“哦”。“在下贏風。”
“知道。”老頭子說。
“那您找我來幹啥?”
“挑戰書是你下的?”
“對啊。”
“老夫應戰。半月後,咱們大梁河堤上見高低。”
“我可是說了三天後。”
“半月時間足夠人逃跑,三天哪裏夠他們逃遠的。”
“行吧,就依你半月。就衝您這心係百姓,不惜違約失麵子的份上,我答應了。”
一代劍神不是為自己求情,而是為了讓魏國的百姓多點時間逃得更遠。
這算得上有慈悲心了。
“所以我今天不跟你動手。”
“戰,不在今日。我今天來,一是告訴你我接下了挑戰,二是為今日之事毫不知情,給我的弟子丟臉向你道歉。”好大的氣度!
贏風感慨:“就憑你這氣度,若敗在我手,定會讓你死得有尊嚴。”
“可惜,你若輸了,我會鞭屍示眾,讓天下看看暴秦的下場!”
“好。”
贏風點點頭。
反正這事兒對他來說無所謂。
他要是把眼前這位當對手,這世上也就沒幾個劍神了。“隻希望你能管束好你的弟子,不然,我未必每次都有這份閑情。”
老人走了。
贏風也回去了。
“主公,那是誰?”諸葛亮問。
“司馬蒯聵,他一是告訴我他來應戰,二是表示他對今天的事毫不知情,感到很愧疚。”“到底是宗師級別的人物。”
諸葛亮點頭。
是啊,畢竟人家身後還有千年的氣運呢。
司馬家直至後來稱帝,一直都是大富大貴,運勢不衰。
絕對是頂級的世家了。
三天時間,大梁城內外發生了巨大變化。
先是城內人心惶惶,幾乎都走空了。城裏基本隻剩軍隊,家家戶戶都拖家帶口離開了。
除非家裏有人在大梁城的軍隊裏任職,這些人是沒法走的。城外,二十多座城同時行動起來,如今也都陷入了僵持。
信陵君領著魏軍主力,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盡辦法回援大梁,卻被蒙恬帶領的秦軍牢牢壓製。
雙方都清楚對方將領的能力,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信陵君知道司馬蒯聵要和贏風決戰,也知道這三天是大梁城最安全的日子。
他拚盡全力指揮調度,隻可惜到最後也沒能衝破防線。
最近的一次,離大梁城隻有三十裏,卻怎麽也前進不了。
蒙恬緊追不舍,信陵君隻能遠遠望著大梁城的方向,含淚作了一揖。
他實在無計可施了。
到了第三天,秦國不再攻城,魏國也沒再出戰。
雙方都在等待河堤上的決鬥。
這一戰,將決定魏國的命運——大梁城是否會被水淹,公子天是重傷還是喪命。
如果是前者,大家不必再戰。大梁城一旦淪陷,魏人自然會成為秦人,投降即可。
如果是後者,同樣不必再戰。秦軍或是為公子天收屍,或是送他回國療傷。威震天下的大秦戰神,將從此隕落。
一戰,定江山!
大梁河堤,自魏惠王時期便存在的河堤。
這一天,諸葛亮帶著
五百秦軍駐守堤壩上方,對麵則是一群劍士準備就緒。在大梁城中,太子增也在做準備。他心裏還抱著些不切實際的念頭。萬一司馬蒯聵贏了,但場麵悲壯,贏風會不會不破壞河堤?
或者兩敗俱傷,勝者傷、敗者亡,也算劍士們為魏國擋下一場劫難。但他現在不知道結果會怎樣。實際上,戰鬥雙方的兩個人都不知道結果會是怎樣。
時間一到,天邊升起一股巨大的劍氣。
這劍氣像極了撐天的柱子,劍氣東南壓向西北,轟然落下時,司馬蒯聵立於大堤之上。萬斤之力化為輕點,水麵隻泛起一圈漣漪。另一邊,贏風如約而至,踏水而來。他身上沒有那麽沉重的劍氣,但湛盧神劍卻不甘示弱。
若非司馬蒯聵長劍出鞘,眾人都以為湛盧神劍的光芒已讓贏風勝券在握!“巨闕!”諸葛亮一愣,忍不住喊出了這劍的名字。沒錯,這就是與湛盧神劍齊名的巨闕。湛盧本為儒門三劍之一,世上僅此三把…
巨闕劍,舉世無雙,出自鑄劍大師歐冶子之手,與它並列的還有純鈞、龍淵、魚腸、勝邪,每一把都是萬裏挑一的寶劍。而在這些劍中,唯有巨闕屬於重劍,被譽為劍中之王。巨闕與湛盧,就好比是贏風與司馬蒯聵,兩者都是頂尖高手,勢均力敵。
兩人眼神交匯,橫劍胸前,互相行禮。
突然間,司馬蒯聵搶先發起攻擊,身形騰空,一劍刺來,猶如攜帶彩虹劃破長空。兩人對彼此的修為了如指掌,甫一交手,便是驚心動魄,毫不容情。司馬蒯聵的劍尖前指,贏風則舉手格擋,兩人同時將內力貫注劍身,轟鳴聲中,河水激蕩起巨大的浪花,河底留下了深深的掌印,天空仿佛也被一掌按在雲層之上。這一招,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若非司馬蒯聵手中的是巨闕,這劍早該斷為兩截;同樣,贏風若不是握著湛盧,劍也必被削半。兩人實力相當,劍術不相上下。
然而,司馬蒯聵卻略感吃力,因為他感到自己的力量被贏風硬生生擋了回去。
一擊未中,贏風單腳輕點水麵,麵容平靜,心無旁騖。
司馬蒯聵則淩空點水,空中轉身,橫立於水麵之上。
贏風緩緩抬起長劍,黑白劍氣繚繞其上。手腕輕旋,長劍如同車輪,一揮之間,一道巨大的劍影橫掃而出。司馬蒯聵剛完成翻轉立足,便見劍影撲麵而來,橫劍一擋,以劍為掌,掌劍並用,反擊而出。
這一來一回的交鋒,讓人們意識到戰鬥才真正開始。之前的驚天動地,不過是雙方的熱身,真正的戰鬥此刻才拉開序幕。劍氣交織後,贏風旋轉劍身背於身後,黑劍影左右展開,宛如孔雀開屏。他以“七四三”步法移形換位,劍光流轉,劍氣柱自下而上展開。司馬蒯聵的劍氣相撞,攻勢雖猛,卻未能占得上風。
瞬息之間,贏風與司馬蒯聵身影交錯,隻留下水麵的幻影與漣漪,速度成為了新的較量焦點。風鈴急響,環佩叮咚,各種聲音混雜,唯獨劍鳴聲與快速劍擊聲清晰可聞。兩人進退間,劍法如江河奔騰,氣勢磅礴。
猛然間,兩人騰空旋轉,大河中湧起漩渦,但隨著水流掠過,二人又恢複了平靜,依舊點水對峙。贏風的劍尖貼近司馬蒯聵咽喉,而司馬蒯聵的劍也同樣指向贏風。雙方依然不分勝負。
此時局勢緊繃,如同拉滿的弓弦,難以預測勝負。
諸葛亮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這二人的對決,稍有不慎便是生死之別。在這生死邊緣,兩人劍法已臻化境,眼神堅定,劍鋒相接卻隨即各自退避。劍上的激鬥膠著,腳下卻步伐穩健,互不糾纏。
兩人的較量,當劍法難分高低時,便是修為、經驗乃至性格的比拚,看誰能保持冷靜,確保劍法不失。交錯之間,氣流湧動,麵對麵的二人變為背對背。
第一輪,結束。
武藝、修為、劍法、氣度、經驗,乃至性格,兩人皆不分伯仲。
“你的劍法不錯,年輕一輩中有此修為者寥寥。”
“你的體力充沛,年長者能有如此體力,實在難得。”
平局之下,一些事情悄然發生。
“聽說你在匈奴那裏頗有作為。”
贏風微蹙眉頭,笑道。
“你迷失了方向。”
此言一出,如石投水,激起波瀾。
司馬蒯聵再度飛躍而至,贏風迎接挑戰。
鬥,再次鬥。
兩人互不相讓,但在對抗中,不約而同想起了各自征途中遭遇的強敵。實戰中的劍交鋒,也是心靈上的較量。
劍意的自由揮灑,比起真實的劍鬥,更加淋漓盡致,因為這裏能吐露真言:“你確實迷失了。”
贏風躍起揮劍,招式變幻莫測。
“哦?”
司馬蒯聵攻勢不斷,劍意卻漸漸達到極限...
他渴望聽到贏風的聲音。
這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念頭一閃,思緒萬千。
“你若勝了,我將失去天下的道路。因為一場戰爭之後,又是另一場戰爭。你心裏清楚,若我消失,各國間必將再起戰亂。趙國雖滅,但趙人尚存,不是那些被帶入秦國的貴族,而是最平凡的趙民,他們安然生活,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財富,耕作即可獲得爵位,榮耀家族。這一切,趙國無法給予。”
交手之間,無論是在精神世界還是現實戰場,二人已過數百招。
司馬蒯聵眼前的贏風,仿佛變成了那些曾倒在他劍下的亡魂,他們一次次歸來,又一次次與他對決。在他的視野裏,贏風不再隻是贏風,而是他劍下亡魂的集合體,是他偶遇的趙人,或是連名字都記不清的普通人。
他對抗的不僅是贏風一人,而是與紛擾塵世、天下大局的鬥爭。
八百年周朝,四百年戰亂,世間苦戰已久。
戰爭的苦難,不隻是他們這些遊俠知曉,普天之下的百姓同樣感受深刻。即便今日擊敗贏風,也隻是除掉了一個秦國公子,秦國還有秦始皇,還有無數將領...
要是殺了秦始皇,說不定又輪到哪個公子登基,難道就不能統一六國了嗎?這個一直盤旋在心裏的疑問,再次湧上心頭,困擾著司馬蒯聵。
他到底還得殺多少人,才能擺脫這種血腥的循環!
生來習武,並非為了殺戮而練。
他天生練武,目的是鋤強扶弱,為了國家繁榮昌盛。可惜,俠士難以強國,除去暴行不一定能帶來安寧。單靠破壞,單靠殺戮,什麽也辦不成。他曾想投軍,但前線的軍隊卻屢戰屢敗。
先是長平四十萬戰友喪命,接著是趙國滅亡,無數人流離失所……他們都成了秦民。
然而,他們並未受苦,反而在大秦國的管理下逐漸安定下來。
街道上隨處可見巡邏的士兵。如果有人遭遇劫掠,或是失竊,他們不再求助俠士,不再尋找像他們這樣的人。
遵循秦律治理的趙國士兵就能將犯罪者繩之以法。酒館雖沒了,烏煙瘴氣也沒了,風氣得到了淨化。
喜歡高武大秦:收獲美女,修為就收獲美女,修為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