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劉懿的選擇

字數:3290   加入書籤

A+A-


    人的一輩子需要麵對很多的抉擇。
    有的抉擇影響很小,比如中飯吃什麽,上下班的時候帶不帶傘之類的。但有的時候麵臨的選擇很大,高考如何填誌願,選不選土木,還有潘金蓮要不要打開窗子。
    而劉懿麵臨著人生最大的選擇。
    如果他閉著眼睛在文書上蓋上一個印,認可了涼州人“研究”的成果,甚至他做的更進一步,主動提出要順應天命,那麽他的結局不僅僅是一個富家翁,說不定還能夠獲得一個封國,在封國之中,他依然可以做大漢的皇帝。
    但是劉懿想到了大漢的高祖,想到了自己的列祖列宗,雖然他知道,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
    他同時又想到了和自己同名的先祖劉懿。他的同名先祖在安帝去世,閻太後為久專國政,迎立他同名的先祖為帝。同時提拔並重用閻家人,以專斷朝政。他的同名先祖看不過去這樣的局麵,想要反抗,就突發重疾,病因無人能解,繼而駕崩。
    就連死後的體麵都沒有保住,以登基不合法,不合理為由,被降為侯。
    劉懿知道,比起自己的先祖,他更為的不合法,不合理。如果被追究起來,說不定他還會背上一個篡逆的名聲。
    但是如果他什麽都不做,他又有何麵目麵對大漢的列祖列宗呢?
    他有些恨楊阜,如果楊阜在那封文書上寫再多一些,他就直接在文書上蓋上大印,或者讓身邊的人替他蓋上大印。
    如果那封文書上有著秦王的大印,他就絕對裝作沒有看到文書的內容。
    楊阜也有同樣的疑問,他之所以這樣的做的原因是賈詡的建議。
    他不明白,如果這封文書上蓋著秦王的大印或者有著楊阜的簽批,那麽劉懿絕對沒有膽子去拖延。
    如果不是賈詡得到了秦王的同意,他絕對不會允許這麽做。
    等著劉懿將這封文書壓了幾天之後,楊阜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想要去見秦王。
    結果得到的消息是秦王有事,要過一陣子才能見他。
    楊阜馬上反應過來,自己的行為不妥,因為這樣的事情怎麽可能請教秦王。
    於是,他將自己的目標轉換到了賈詡的身上。
    “你看你又急,你先不要急。”看到楊阜的來訪,賈詡就猜到了楊阜想要問什麽事情。
    “現在陛下扣下了我們的文書,又沒有說同意,又沒有說不同意,我的心中實在是難安。”楊阜說道,“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在文書上用印,或者我寫了一筆,那麽事情就不一樣了。”
    楊阜繼續說道“這樣陛下就根本沒有拒絕的餘地。”
    賈詡哈哈大笑道“如果這樣做那麽就麻煩了,這也是秦王同意我的做法的原因。”
    他停了一停對楊阜說道“如果按照你的做法,陛下的心中一定會有別樣的想法。”
    “或許陛下會忍著在這樣的文書上用印。然後呢?不要忘記了,這隻是一封學術研究的文書,而不是什麽退位的詔書。”
    “之後,不甘心的陛下必然會做出一些事情,比如一些小動作,如果他頭腦發熱,親自揮舞著寶劍,想要殺死秦王那該怎麽辦?”賈詡反問道。
    “秦王天縱奇才,老於戰場,豈是一個小兒可以撼動的?”楊阜的聲音越來越低,他也發現了其中不妥的地方。
    當劉懿拿出武器攻擊秦王的時候,劉懿就贏了,到了那個時候不管董仲穎做出什麽,董仲穎一定是輸家。
    “雖然這樣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們一定要杜絕這樣的情況發生。”賈詡說道,“我們絕對不能小看陛下。”
    “陛下是一個德厚之人。”楊阜想了一想,將老實換了一個更為委婉一些的說法。“我們將他從一個根本沒有可能獲得高位的普通宗親,推舉成了大漢的皇帝,該有的禮數和待遇從來不缺,對於他來說這一切是他過去從來都想不到的,他應該不會為了大漢辜負秦王給他的恩遇。”
    賈詡道“陛下的確是一個德厚之人,但是你不要忘記了,他是漢室宗親,他的身上留著高祖的血。劉玄德這樣過去編草販履之輩都能夠成就一方的霸業,你怎麽能夠肯定陛下不會為了大漢而奮起反抗呢?即使這樣的可能性再小,這也是我們需要防備的。”
    “這就是我這麽做的原因,對於我們的‘解讀’,陛下必然是不滿的,他必然需要一個宣泄的途徑,而他壓著不用印,就是他宣泄的途徑。”
    楊阜聽到賈詡的話語沒有說話,他在思考著賈詡剛才的話語。
    “溫水煮座魚,這可是過去秦王告訴過我們的故事。我們隻要慢慢讓陛下將自己心中的積鬱之氣宣泄出來,那麽將來秦王的這一步才能夠走的穩,才有當年三皇五帝之間禪讓的風采,這樣在史書上也可以留下不錯的記載。”
    到了現在,楊阜才知道,雖然賈詡在政務上的才能優秀,但是在人心的把握上更是驚人。
    他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比如這一次,楊阜就完全沒有考慮到陛下的問題。
    “人非聖賢,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賈詡說道,“陛下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脾氣,有時候這些會讓人失去理智,導致選擇一個錯誤的想法。我過去自詡看人很準,但是秦王看人的水準更在我之上,這也是我同意想法的原因。”
    楊阜又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一次曹孟德好不容易破了高句麗,也獲得了這樣的一份啟示,天命所歸於秦王之上,如果我們不能夠抓住這一次的機會,那麽下一次的機會從何而來呢?”
    聽到楊阜的問題,賈詡哈哈大笑,他笑著說道“很多事情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也有很多事情人人都想做,但是卻沒有人做第一個。曹孟德發現了一片戰果帛書,那麽其他人發現其他的成果還會遠嗎?”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陛下反對了第一次,陛下又反對了第二次,那麽陛下還會反對第三次嗎?”
    喜歡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不會點兵,但我依然是大漢戰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