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盡所能心懷用人不明事 道不同難有官宣求大同

字數:8689   加入書籤

A+A-


    1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辦公室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申城市委,徐書記 早已坐在他的辦公桌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徐書記身體已經發福,坐姿筆直。

    第一個來到辦公室,這是當年在當縣委書記就形成的習慣。

    和徐書記當縣委書記時候相比,過去那種威嚴和自信,到了省裏後,變得隨和了許多。

    知道徐書記的習慣,身邊工作人員也早早就來了。將一份份文送到了書記的辦公桌上。

    徐書記對身邊人要求並不苛刻,更多的是關心的體貼。

    選拔人材,培養人材,使用人材。徐書記任申城市委書記以來,政府那邊的城市建設,財政收入,招商引資方麵的事情,平日裏並不過多的過問。放開手腳,讓他們大膽的幹。

    “啊,呂市長,你要過來,好好,我在辦公室。今天上午還真有些時間,有幾天沒見麵了,正好還有些事情嘮嘮。”徐書說道。

    打電話的是呂市長。平時兩個見麵,都是在市委常委會上。身為申城市委副書記,市長,更多是把精力放到了政府工作,特別是城建工作上。

    “呂市長,好久沒來我這辦公室了吧!我坐在辦公室裏,天天能收到老百姓對你的表揚信。不用看政府簡報,就知道看到身為市長體查民情,為民辦實事,城市麵貌煥然一新的業績。”徐書記握著呂市長的手說道。

    “哪裏,哪裏,過獎了。這都是市委、市政府的功績。哪敢算到我個人的頭上。”呂市長笑著說。

    “來,坐下說。品嚐一下,這是一個茶社的老板,去南上進茶,特意帶回來的,說一定要讓我自己喝,一會走的時候給你帶一半。哎呀,要說這個禮,本來不應當收。但是,身為市委書記,收個二、三兩茶,這不算過吧!”徐書記笑著說道。

    “哈哈,徐書記一向清廉,兩院上上下下,沒有人不稱讚的。這二、三兩茶,還不夠外辦招待一桌飯。不為過,不為守。徐書記的為人處世,值得我學習啊。”呂市長迎和著說。

    徐書記和呂市長是同一年被調來申城的。兩個人有著同樣的經曆,卻又有不同的過往。兩人都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幾乎連同一年上了大學。隻是呂市長的學曆更高一些。

    後來在縣裏工作時,一個當了縣委書記,一個當上了縣長、縣級市的市長。

    一個在全省最貧困地區,苦守多年,不說經濟發展,也是政通人和。一個把當地經濟搞得蒸蒸日上,由縣變市。

    後來,兩人雙調入了省政府。前者被任命為副省長,後者則是省長助理,兼廳長。

    再後來,二人雙雙被調任省會城市,任一、二把手。

    從人事背景上看,呂市長的背景更加強大。可遠水解不了近渴,現官不如現官。

    徐書記是一個腳步,一個腳步受到委領導的認可的培養。

    呂市長的靠山身居京城,官位顯著,可眼前,畢竟是一個主持市委工作,一個在政府主政。

    2

    “徐書記,你看,我來申城之後,一心的抓城市規劃建設,抓民生工程。這隻幹活不匯報,你可挑我的禮啊。”呂市長客氣的說道。

    “哎呀,你看呂市長,你把話說到哪裏了。你現在在市府主政,把城市發展抓得井井有條,我這想插手都插不上。不過,有你這大手筆的運作。我這個當書的也省了不少心,可以把重心一心的放到政治思想工作,放到人才規劃方麵。你放心大膽的幹,政府的工作,市委全力支持。”徐書記也同樣顯得十分客氣。

    “對了,今天來有什麽事就直說。現在才剛剛上班,今天上午看樣還沒有才能會。好久沒有這樣清閑了。”徐書記說道。

    “徐書記,這次來確實還真的有件事情。得請書記支持和定舵。”呂市長說道。

    “好好,你說,你說。來先喝杯茶。”徐書記把呂市長讓到了沙發上。回過頭,把電話打給秘書,說呂市長在這,一般的事情,不要打擾。

    “徐書記,申城公交公司這一年來改革步伐邁得很快。不僅解決了公交車老舊報廢的問題,還通過出讓部分國營公交線路,對國營出租車完全改製。現在,公交線路吸收了民間資本,新增了一批小公汽。城市公交線路加入小公汽運營,運營時間短,收車時間晚,極大的緩解了交通緊張狀況。同時城市裏新境一批豪華的公交線路,運營在市區主要街路,成為申城公交的一道風景線。”呂市長說道。

    徐書記聽了,眉頭緊鎖,沒有說話。

    “還有就是通過對公交公司的改製,盤活了市區內的公交公司國有土地,蓋起高檔的住宅小區,增加了財政收。公交公司一大批職工,通過下崗、改製、買斷,也為財政支出減少了很大負擔。”呂市長沒有注意到徐書記的表情,一口氣說道。

    “呂市長,這些情況,政府的簡報都提到了。根據簡報,現在市委政策研究室,正在搞調研。”徐書記說道。

    “市委在搞調研,這是好事啊。看看需要政府那邊參與一下不。今天我來,有件非常重要的事。公交公司總經理侯潤凡,侯總。在交通公交係統已經工作了近三十年。現在正是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從這次改革就可以看出來。我們交通係統確實需要這樣的人才啊。所以,徐書記,今天我特意來,是想提個建議。就是讓侯潤凡出任申城市交通局局長,正局級待遇,當然了做為革命現場,不能先把待遇放到頭前。但是,這些也我們市委,市政府對有貢獻,有魄力,能夠在改革前線,有擔當,有作為的幹部的肯定。我們應當把他們調到更重要的崗位上,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呂市長說道。

    “呂市長,其實你我都是同一年到申城的。要說這城市規劃建設,你我當時都在省裏,申城生活多少年了,對申城的情況了如指掌。老工業 基地,大型廠礦多,人員腦瓜呆板,守舊。但是,遵紀守法,熱愛企業,熱愛生活,容易滿足死守鐵飯碗。從城市規劃建設來講,多少年來,沒有一個象樣的,完整的規劃。開發商本土的居多。哪地方成本低,哪地方好動遷就動哪。不好動的,就通過各種關係,甚至形成了黑惡勢力。搞得申城城市沒有城市樣,小區沒有小區樣。”徐書記說道。

    “但是,要從識人、用人這方麵來講,我們認識和了解的就太少了。俗話說,識人識麵不識心。有些人,當你的麵,對你客客氣氣,見了上級象對待祖宗一樣。但是,轉過身去,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對得起上級的培養,對得起本職工作,對得起人民的事。你我身處要職,是這個城市市委、政府的領導者,帶頭人。在提拔幹部的問題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徐書記語重心長的說話,引起了呂市長的不快。

    心想:你不過比我提拔早幾個月,職務上你是書記,我是市長。但是,級別上,你並不比我高,沒必要和我拿腔做勢。

    呂市長心裏這麽想,嘴上卻說道:“徐書記,你看,這個事兒,我還沒有和政府班子提起。今天是特意到你這來,這也是我們雙雙調入申城之後,第一次私下裏交流一些想法和建議。正象你說的,申城上到領導幹部,下到廠礦工人,呆板,木納,不識進取,追求相安無事,追求事不關已。正因為這樣,改革開發之後,申城無論從經濟,到體製,都落後南方一大截。這個圈圈想要打破,光靠我們兩個不行,要靠,就是善於發現的培養一批象侯潤凡這樣的改革家。我們應當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的機遇,好的平台。今天推薦侯潤凡當交通局長,我想不僅是我個人的意識,更是申城交通業發展的需要。”呂市長說道。

    “呂市長,既然這樣說,這個事情,你特意單獨跑來找我,是對我的尊敬。不就一個交通局長嗎!你等等。。。”徐書記說著,走回到辦公桌前時,拿起桌上厚厚一疊材料,回到沙發前,遞到了呂市長手裏。

    “呂市長,你看看吧!這是近一時期,關於侯潤凡的告狀材料。有公交公司職工的,老幹部的,在職幹部的,還有市民的。”徐書記說道。

    呂市長接過材料。材料足有百八十頁。目錄將告狀內容一一標注、分類。

    來信包括公交公司改製,公交線路被賣,公交公司土地資產被賣後,下崗職工生活困難。

    接下來是老幹部圍繞著福利待遇差,演變成為狀告侯潤凡非法出售國有土地的問題。

    還有在職幹部,狀告侯潤凡在出售公交線路,出售國有出租車車標,從中收受賄賂,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告狀信中,還有申城市市民反映,公交線路車隔時間長,收車早。小公司野蠻運營,高價收費。。。

    3

    “啪”的一聲,呂市長將材料摔到了桌子上。

    “這純粹是造謠、誹謗、誣告。徐書記,每一次改革,我們難免要損害一些人的利益。咱就拿這些下崗職工,看看他們在單位的表現。出車嫌累,幹活怕髒,光知道拿工資,不知道搞奉獻。

    再看看那些老幹部,年年吵著要提高待遇。退休了依老賣老。自己照鏡子看看,當初就是他們在位的時候,把三親二大爺他都弄到了企業。企業搞成不得不賣公交線路,賣公司地破,全都是他們留下的禍根。要我說,什麽待遇都不該給他們保留。還有這些寫信告狀的百姓,想想過去,公交車到了八點就沒了,現在十一點小公汽還在路上跑。

    徐書記,我們政府的改革,其難處和阻礙,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還有什麽貪汙、受賄,他們有證據嗎?有講亂講。回過頭去,我看看是誰誣告的,回去馬上下崗。這樣的幹部,蹲著茅房不阿屎,整天告狀一個比一個強。”呂市長越說越氣。

    “老呂,你消消氣。你說你為了侯潤凡的事,特意跑來一趟,單獨征求我的意見。按理說,你也是市委副書記,你的意見,我應當尊敬。我本應當答應,何況將來他是要到政府部門去工作。可是,身為市委書記,我得對幹部的提拔負責啊。這些材料你也看了,我看這樣,這些材料你也別拿回去,這不符合原則。”徐書記說道。

    “嗯,徐書記,我剛才是氣過頭了。我們發現一個人才,選定一下幹部多不容易啊。所以,我今天來找徐書記,也是想破例,和你單獨溝通一下,達成一致。回過頭來,組織部門和市委幾個常委,我再去溝通一下。當然,你是市委一把手,這組織人事的問題,還得你說了算。”呂市長說道。

    “哈哈,呂市長,可別這麽說,從組織原則上來講,我們已經有些超越了一些權限。這樣,這件事情你也別急,畢竟,事情不是由你我兩個人就能決定的。你看這樣好不好,既然是政府部門選人、用人、推薦人,履行個程序,由政府部門拿個意見,報道組織部門考核。程序上的問題,咱們不能馬虎啊!”徐書記說道。

    “嗯,這也好。回頭政府班子幾個成員,我再溝通一下。你放心,我們都是組織上培養、信任的幹部,我們兩個能夠在申城搭班子,我們一定給上級組織一個滿意的答案。”呂市長見徐書記這樣說,想想也隻能這樣。客氣幾句,就告辭了。

    呂市長離開後,徐書記坐在沙發上沉思良久。他明白呂市長的決心,但也清楚這些告狀材料決不是穴來風。

    從心而論,如果侯潤凡真的像呂市長認同的那樣,在申城的公共交通體係改革中,做出了一番成績,幹出了一番事業,他倒是真的希望,能夠多出幾個什麽張潤凡,李潤凡。

    可是此時此刻出現在眼前的,卻是來自於企業內部和社會各個層麵源源不斷的上訪者以及告狀之人。

    上訪告狀者,或麵色凝重、或義憤填膺、或淚眼婆娑地訴說著自己所遭遇的不公與冤屈。

    這些上訪者們如潮水般湧來讓人應接不暇;而那一紙紙告狀書更是如雪片般飛來堆積如山。

    麵對如此繁雜混亂的局麵徐書記感到前所未有的煩惱。

    徐書記打電話讓秘書過來一下。秘書到了之後,看到表情嚴肅的徐書記,感到有些詫異。

    “小馬啊,我問件事兒。看看你能不能在半個小時內,向交通局業內人士谘詢一下:一,象申城這樣的公交改製,拿出部分公交線路,出售給個人運營。二,還有國有出租車車標,全部麵向社會出租公司出售。三,公交公司的公交汽車場地,全部出售,用於地產開發。公交車輛停放在馬路上。在全國,是否有這樣的典型事例。

    這件事情半個小時,你盡最大可能,向我匯報。如果時間緊,可以選做口頭匯報,再形成文字材料給我。記住:第這件事情不能你去給交通局打電話,也不要讓人知道是我安排的。你可以找熟人或者朋友,谘詢一下。”徐書記知道,官場平時看起來,風平浪靜,稍有風吹,就會浪花如山。

    很快,秘書匆匆回來。

    “徐書記,這件事情,我通過北京交通部方麵,谘詢一下。近兩年,全國還沒有一個象申城這樣城市公交出租運營改革的。但據說,前幾年京城也搞過一兩條線路試點,很快被叫停了。其它城市幾年前有過,非常不理想。”馬秘書說道。

    “怎麽不理想。”徐書記問道。

    “首先,據說前些年,南方個別城市有這樣的先例。但是,沒有我們這樣搞得徹底,隻是部分線路進行了嚐試。結果被反映到了上麵。上麵的批示突出一點是,‘城市公共交通是政府滿足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這是它的基本屬性。"。還有批示說:‘在保證城市基礎公共交通基礎上,適當引進民營資本,滿足城際交通需要。’據說批示之後,這些城市已經把出賣的公交線路收了回來。收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多阻力。說政府不講誠信,還賠償了很多錢。”馬秘書說道。

    “好了,我知道了。這件事情,你不要和別人說。”徐書記囑咐道。

    “對了,侯潤凡公交公司改革的事,接到不少舉報信。當初改革的時候,交通局那邊有什麽反應。是支持,還是反對。”徐書記又問道。

    “公交公司改革的事情,根本就沒有通過交通局。交通局曲局長雖然是從其它局調過來的。但是,對公交和出租運營的情況也非常了解。既然沒有通過交通局,知道了也詳裝不知道。”馬秘書說道。

    “聽說,呂市長來之前,這個侯潤凡在公交係統裏,已經不簡單了。公交出租公司,基本不受交通局掌控了。基本上是獨立於交通局了。”徐書記說道。

    “是,徐書記。因為有前任書記的支持,侯潤凡的公交公司,城市裏的管理、運營、經營,基本上是獨立於交通局之外了。這一點交通局也很有意見。

    所以,政府應當下拔的公交車輛補貼,莫名其妙的被卡住了。

    雖然侯總很有活動能力,可畢竟交通局是政府機構。這一點,侯總還是低估了政府的職能。”秘書說道。

    “好,一會你把剛才了解的情況,形成一個材料給我。不用形成公文。以專家建議形式寫。”徐書記說道。

    秘書走後,徐書記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徐書記不想因為一個交通局長的人選問題,與呂市長發生爭執。

    可眼下,公交體製改革的一切,用這種已經被否定,未來前景難以預料的成績。

    讓倍受爭議的侯潤凡,來取代一個同樣是組織部門剛剛調任的,申城市交通局局長人員,這樣的組織人員作用安排,本身就不符合常理。

    呂市長帶著滿臉的不愉快轉身離去,緊繃的嘴唇。

    馬秘書的調查匯報,讓徐書記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祥預感。

    上任申城市委書記以來,徐書記一直致力於推動城市的發展和改革。

    但如今卻陷入了與呂市長的矛盾之中。

    與呂市長之間,對於一些政策製定和經濟發展中,持有不同的看法,雙方到任以來,並沒有取得一致和默契,回避問題倒成為心照不宣必然。

    麵對這種局麵,徐書記深知自己必須要小心謹慎地處理。他明白,一旦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政治生涯,更可能對整個城市的穩定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然而,要化解這場矛盾絕非易事。

    而一切都是在向著不可挽回的方向前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