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市長新任連降暴雪 街頭暗訪觸目驚心

字數:11084   加入書籤

A+A-


    1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呂市長和英東副市長引發的政府官員**窩案得以告破,案件涉及政府及多個主要部、委、辦、局一把手,轟動全國。

    隨即,申城市委和政府重新進行了調整。

    呂、英案件後第一個冬天申城接連下了幾場大雪。

    各單位按照義務除雪的劃分,艱難的打掃著道路上的積雪。

    職工下崗、失業、減員,除雪麵積更大了,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來保護除雪效果。

    道路上公交車輛緩緩的在道路上行駛著。

    雪後第三天,各除雪指揮部上報的除雪情況匯報,專項檢查和市民投訴除雪質量問題,不斷上升。

    最近這段時間,由於公交車車隔時間過長,導致乘客們等車時間變長。

    小公汽則漫天要價,這讓市民們怨聲載道。

    客動集團指揮調度中心的電話被打爆了,不斷有乘客打電話來抱怨和投訴這些問題。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市政府外的廣場上聚集了大量的群眾。

    原來,這些群眾都是因為供暖公司供暖不熱而前來投訴的。

    緊接著,更多的投訴接踵而至,其中大部分是針對一些窗口單位機關工作作風的不滿。

    市民們認為這些單位的服務態度不佳、辦事效率低下,不解決問題。

    申城的政府部門就如同政府大樓外行走的公交車一樣,緩慢而吃力。

    “小趙啊,走,和我去街上走走。”說話的是剛上任不久的申城市新任市長於子方。

    “於市長,還是別去了。外麵冰天雪地,到處是除雪的車輛和隊伍,還有上訪的百姓,非常不安全。您非要去,我去把車調來。”說話的是市長秘書趙英倫。

    “不用了,我們就走著去。我剛從濱海城市過來。暴雪、公交、供暖,這北方城市的幾件大事,一來就全讓我遇到了。你看看這外麵,亂成一團,再看看這些情況反映。怪不得人們說,申城這幾年,政風敗壞,不拿錢什麽事都不幹,給了錢什麽事都敢幹。咱們就從這場暴風雪來,殺殺這股著歪風邪氣。”於子方市長拍著桌子說道。

    2

    雪後的天空格外湛藍,陽光灑下來,給人一種溫暖而明亮的感覺。然而,政府廣場上卻到處堆積著尚未被及時清運出去的積雪,像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於子方市長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戴著一頂黑色的帽子,顯得莊重而嚴肅。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心。他的秘書緊緊跟隨著他,手中拿著一份文件,隨時準備回答市長的問題或提供必要的信息。

    他們人從市政府出來,沿著南華大街向南走去。這條街道寬敞而整潔,兩旁種植著高大的樹木,此刻樹枝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冰掛,宛如一串串銀色的珠簾,美不勝收。

    街上行人稀少,隻有幾個環衛工人正在清掃著路麵上的積雪。於子方市長看著這一切,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責任感。這場大雪雖然給城市帶來了美麗,但也給市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作為市長,他有責任確保市民的安全和便利。

    於子方市長停下腳步,與秘書交談起來:“這些積雪要盡快清理掉,不能影響市民的出行。”秘書點點頭,表示已經安排好了相關工作,並會督促環衛部門加快進度。

    接著,於子方市長又詢問起一些其他民生問題,如道路修複、供暖保障等。秘書詳細地向他匯報著情況,於子方市長一邊聽一邊思考著解決方案。

    不知不覺間,他們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於子方市長停下來,環顧四周,對秘書說:“我們去附近的社區看看吧,了解一下居民們的實際需求。”秘書表示同意,並引導著於子方市長走向最近的居民區。

    走進居民區,於子方市長看到居民們正在忙著鏟雪,有的還在門前堆起了雪人。孩子們歡快地在雪地裏玩耍,笑聲回蕩在整個小區裏。於子方市長微笑著與居民們打招呼,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

    居民們對於子方市長的到來感到非常意外,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期望。於子方市長認真傾聽著每一個人的發言,不時地點頭表示理解。

    離開居民區時,於子方市長的心情變得更加沉重。他意識到,盡管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民生,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沉重。他意識到,盡管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民生,但還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

    “市長,咱們去哪。”趙英倫問道。

    “嗯,你知道供暖辦在哪嗎?”於子方問題。

    “知道,在南花街十三馬路。不過,這路,走過去得四、五十分鍾。要不我還是去把車調過來吧。”趙英倫說道。

    “不了,小趙啊。走,咱們坐公交去。”於子方說著向前走去。

    看於子方堅定的態度,趙英倫沒有說什麽。心裏想:不知怎麽了,這前後兩任市長,都喜歡往百姓堆裏紮。

    上一任,前半年還好,天天的喊著為往居民小區去。

    結果,後半年,就成了社會名流,江湖道義的座上客。

    不知道這位市長能夠堅持多久。

    從市政府廣場往南三、四百米,就是政府廣場公交車站。

    遠遠望去,車站前已經站滿了停車的人,黑壓壓一片,象個孤島。

    見前邊有公車來,立刻有人往道路中央邁上幾步,看看是不是自己要等的車。

    終於有一輛公交車駛來,車子還沒有站穩,大家一窩蜂的擁上前去,扒車公交車門跟著跑。

    車剛剛停下來,門一開,車下的人也不等上麵乘客下來,緊著緊的就擠上了公交車。

    最後一名在陣陣叫喚聲中,不顧車門夾住了衣服,終於車門好不容易關上,車子開走了。

    那些沒能擠上車的乘客,嘴裏嘟嘟囔囔地抱怨著,一邊罵罵咧咧,一邊悻悻然地又站回了路邊。他們看著遠去的公交車,臉上露出無奈和不滿的神情,仿佛對這一切感到十分不公。有些人還會朝司機或車上的其他乘客投去憤怒的目光,似乎要把自己的怨氣發泄出來。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他們隻能默默地等待下一輛車的到來,希望能夠順利搭上。

    一會,又過來一輛小公汽,看得出裏麵已經擠滿了人。小公汽的售票員已經把座位讓了出來。

    坐在售票員位置的乘客,一臉興奮的,起著哄的幫著售票員敲著車箱板子,嘴裏大聲喊著:“讓一讓,讓一讓,別刮著啊,刮著不負責。讓一讓了。。。”

    車子停下來,車門剛一開,售票員第一個先蹦了下來,衝著大家喊著:“快點,快點,還能上兩位,去菜行的,有去的快走了。五塊錢一位”。

    “有座沒有啊?”一位等車的問道。

    “沒有坐了,今天人多,車少。別等了,後麵沒有公交了。快點,站著不如上車坐著,後麵真的沒有公交了。”小公汽售員仍然不停的喊著。

    “快點走了,後麵的車上來了,不等了,上前麵去壓吧。”司機看沒有人上來,衝著售票員喊著。

    售票員聽了,不再叫喊,轉身擠著上了小公汽,車輛呼的一聲,猛的開了出去。

    車裏一時間前仰後合的,男男女女擠在了一起。有的乘客被擠得受不了了,開始抱怨起來:“怎麽回事啊?這也太擠了吧!”司機則一臉無奈地解釋道:“沒辦法,壓車嘛,大家都想多掙點錢。”

    所謂壓車,其實是小公汽行業的一句行話。意思就是前麵的小公汽會始終壓著後麵的車,保持著差不多一站路的距離,然後再拚命往前跑,這樣就能爭取到更多的乘客。

    對於這種情況,司機們也是有苦難言。他們知道壓車可能會讓乘客感到不舒服,但如果不這麽做,自己就很難賺到足夠的錢。畢竟,小公汽行業競爭激烈,每個人都想多賺一些。而對於那些被壓車的司機來說,他們隻能默默地忍受著,等待著下一個機會。

    如果人多車少,等上兩分鍾沒有人,就開走了。

    如果遇到人少車少,公交一時半會不到,小公汽上又沒有乘客。這個時候小公汽就會一直的等到下一輛公交車,或者小公汽透了頭,再會繼續向前駛去。

    在這個繁華的都市裏,交通擁堵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難題。每天清晨和傍晚,街道上都會擠滿了車輛,喇叭聲此起彼伏,讓人感到煩躁不安。

    然而,在這混亂的交通中,有一種特殊的現象令人咋舌——兩輛小公汽。這些小公汽通常由私人運營,

    它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接送乘客。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規範,這些小公汽往往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

    有時候,當兩輛小公汽同時滿載乘客時,他們就會變得瘋狂起來。司機們似乎忘記了交通規則和安全意識,不顧一切地在城市裏狂飆。

    他們無視行車的順序,隨意變道、插隊,甚至闖紅燈,隻為了盡快將乘客送到目的地。這種瘋狂的飆車行為不僅給其他車輛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也讓行人和騎車人陷入了危險之中。

    市民們對這種亂象深感不滿,但卻無能為力。交通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小公汽的監管力度,製定更嚴格的規章製度,並加大執法力度,嚴懲違規者。隻有這樣,才能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

    取締街頭小公汽的呼聲越來越高了。。。

    3

    於子方市長站在車站等了一會,見半天也沒有自己要等的公交車過來。

    就往人堆裏湊了湊。

    “我說這車輛多長時間來一趟啊?你們等多長時間了?”於子方市長向一個中年百姓問道。他的語氣親切而溫和,仿佛和普通人一樣,沒有絲毫的架子。

    那個中年百姓轉過頭,看了一眼於子方市長,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恢複平靜。他微笑著回答道:“這輛車應該快到了吧。我們已經等了半個多小時了。”

    於子方市長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理解的表情。他環顧四周,看著其他等待的人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慨。這些普通市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公共交通上,他們的生活雖然平凡,但卻充滿了包容。

    於子方市長再次開口說道:“大家辛苦啦!我知道等車很辛苦,不過相信我們城市的公交係統會越來越好的。有什麽問題可以跟我說哦。”他的聲音中透露出對市民們的關心和承諾,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真誠。

    “要說這公交車啊,按理說,現在這個時間,應當十五分鍾一趟。可我們這等了四十分鍾了,也沒有見車的影 子。”中年人說道。

    “哎,我說你是外地來的吧。還戴著眼鏡。就別等了,看你也不差啥,有錢打車走吧。就是來了,我看你也上不去。”中年人說道。

    “打車,打車怎麽收費。我要去供暖辦。好象不太遠吧。“於子方市長問題。

    ”打車多少錢。沒準。正常咱們本地的,到那也得管你要十塊二十塊的,你這外地來的,不宰你個三十、四十的就不錯了。”中年人說道。

    “亂收費沒有人管嗎?”於子方市長問道。

    “管,管啥。你去問問,這哪個車輛後麵,沒有點啥門路的。沒有門路,你還象在街上跑。你看那小公汽,為什麽他那車裝的滿滿的,後麵的公交車就是上不來。那些線路好的,哪天不得晚間給公交車甩個二十、三十的。至於背後給交管的人多少,這咱可就不知道了。”中年人說道。

    於子方市長回過頭來,目光落在趙英倫身上,然後又移到了他身後的其他人身上,隨後再次看向趙英倫,最後又把目光放在了趙英倫身後的其他人身上。

    趙英倫看到於子方市長投過來的眼神,露出一絲無奈的笑容,輕輕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沒有辦法。這個動作似乎是在告訴於子方市長:“這件事情就是這樣,我也無能為力啊!”

    於子方市長明白了趙英倫的意思,微微點頭,表示理解和接受。他知道,既然趙英倫都無法改變現狀,那麽這件事情恐怕也就隻能如此了。於是,他轉過身去,繼續向前走去。

    4

    “走吧,小趙,看來我們今天隻好走著過去了。”於子方看著趙英倫說道。

    “市長,您那鞋子能行吧。又是第一次來申城過冬,路滑,不安全。”趙英倫一邊說著,一邊和於子方向前走去。

    南華大街是申城最主要的景觀街路。

    原本是申城古城區外的郊區。

    最早時期,因為老皇帝在這建了都城,修建了很多寺廟,就漸漸的有了人家。

    後來,大帥又在這周圍修建了商業區、使館區,逐漸的人就多了起來。

    再後來,偽滿洲國時期,在現在市政府的位置上,建起了偽政府大樓,就是政府原來的三層建築。

    作為申城老城區前後建設的分界線,就形成了南華大街。

    南華大街南北走向,原來是雙向兩車道,東西比較開闊,建有民國時期的胡同和四合院。

    南花街十一路兩側是東西走向的商業區、娛樂區。

    清末民初風格的二層建築,雕梁畫柱,外設走廊,屋頂挑簷,非常好看。

    1878年,大批五七幹部回城,南華街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道路東側普通民宅較多,就規劃建設了五七樓。

    五七樓高六層至七層,是當時申城老區內最高的建築,最高樓處,望眼可以看到老皇宮的綠瓦金頂,可以看見遠處機場飛機起降。

    五七樓前,順著南花街建有花海綠地,鋪設人行步道。路西則是參天大樹。

    再後來,城市建設走入一種樓房求高,道路求寬的怪圈,大樹被砍,綠地被毀,道路拓寬了,匯水麵積擴大了,地下管網又不行了。

    於是,又有了被老百姓戲稱,南華街雨路觀海的“景觀”。

    5

    從市政府延沿著南華街向南走六、七百米,就是市委大院。再往前走,過了十一路,就是十三路。

    南華街路過之處,道路積雪清理得非常幹淨。路邊運送積雪的車輛忙個不停。

    “小趙啊,你看這南華街的除雪工作做得非常好啊。其它地方的除雪是怎麽搞的。有的地方不僅雪這場雪沒有人去除,就是上一場下雪的積雪,現在還沒有除掉。“於子方問道。

    ”於市長,這不奇怪,一到下雪的時候,市裏的環衛工人幾乎都調到這幾條主要的街路來除雪。其它的地方,社會力量,也是就是機關單位,還算可以。那些企業、廠礦,這幾年,下崗的下崗,失業的失業。剩下的,開始企業還願意出點錢,雇人除雪。再後來,這個錢也沒有人願意出了。“趙英倫說道。

    ”小趙啊,如果我們到了冬天,都用環衛工人除雪,你看怎麽樣,能不能行得通。“於子方市長問道。

    ”那當然好。不用說別的,就拿我們政府機關來說,一到下雪,什麽工作都得放下,全上街除雪了。浪費時間不說,這除雪效果也越來越不好。不過,這除雪,說到底,就是需要錢。”趙英倫說道。

    “你看看,我們政府的財政支出,很大部分是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城市建得再好,就家一樣,房子建得再好,家裏沒有人收拾也不行。政府機關,企業廠礦,他們的本職工作,是服務城市,做好生產。下一天雪,幾天都泡在掃雪工作中。一個冬天,浪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於子方市長說道。

    ”再說了,我們總在喊失業失業,如果把環衛工人調動起來,把環衛工人隊伍壯大起來,這也是推動了再就業。也解決了一大批下崗職工的生活困難問題。“於子方市長說道。

    ”市長,如果能夠實現的話,全市人民和在崗職工都得感謝您。可是,就是眼的問題怎麽解決。市裏這些年財政實在是太困難了。”趙英倫說道。

    “唉,小趙,現在你是我的秘書,有些事情,你得清楚。我來的時候做過對比。大型企業的情況咱們先不說。就說這土地出讓,僅過去兩年。同樣麵積,同樣地理位置的土地。在別的城市,賣出了17億元。可在申城,僅僅8000多萬,就出讓了。相差一倍。而這些被低價賣出的土地,很多沒有直接用於規劃建設,是被人家轉來倒去,倒出了一大堆問題,想開發建設都難。我這麽一對比,不是沒有錢。而是這錢,沒有進入到財政。”於子方市長說著,心裏對申城的狀況,也是充滿的憂慮。

    他知道,這次調任申城,首先是要對多年形成的政府部門的頑症開刀,得罪一些官場上的人,是在所難免的。

    6

    申城市供暖辦位於南華街十三馬路一處三層小樓。

    供暖辦隸屬於申城市房產局,又有自己獨立的權屬辦公。

    除了在房產大廈裏有辦公區域,更多的業務工作,單獨在這個小樓內開展。

    於子方市長來到供暖辦,院外門前站滿了前來上訪的百姓。

    百姓老年人居多,藍色、土黃色的棉褲、棉襖。

    常年的挨冬,平日裏站在室外的院子裏,曬太陽,取暖,養成了抄手的習慣,站在陽光下,將手相互著放在棉襖袖子裏,一副可憐惜惜的樣子。

    也有一些中年男子,穿著皮夾克,皮大衣,房舍三盡寒不管,出來非要牛氣朝天。

    於子方市長不作聲的走到人群邊上。身著整齊,氣度不凡,立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看看不認識,轉身就開始發起牢騷來。

    ”哎,你家屋裏怎麽樣。我家裏,最高8度,朝陽那麵。北麵窗戶全是冰。找誰誰也不管。開始吧,鍋爐房的還來看看。再後來,打電話人家來都不來了。“一位瘦高的男人說道。

    ”天天打電話有啥用啊。人家理都不理。給供暖辦打電話,現在你看看,電話根本沒有人接。“

    ”找他們也沒有用。都一夥的。“

    ”要我說啊,他們不是燒不好,就是根本不給燒。早上起來,七點了才上水,暖氣管子一熱乎,就不燒了。你說咱們六點起來,他七點才開始燒,泡人玩呢。“

    ”“早上晚點燒,晚上不給燒,這不怨咱們不繳費啊!”

    “就是嘛,人家又不是故意欠費的!”

    “再說了,企業都黃了,我們都下崗了,要繳費也得去找企業和政府吧?總不能讓我們自己掏腰包吧?”

    “對呀,我們哪兒有錢交啊?我都墊了兩年了,到現在還沒報銷呢!”

    “那也不能怪別人啊,誰讓你們下崗的?”

    “人領導都能報銷,怎麽就差咱們這些下崗的工人呢?”

    大家一時間說什麽的都有。

    於子方市長聽了一會,也基本上明白了怎麽回事,轉過身來,往供暖辦的小樓裏走去。

    趙英倫緊隨著攆了兩步,跟在後麵,往裏走去。

    見二人衣著整齊,看象政府的工作人員。值班的一愣神間,於子方市長已經走進了辦公區。

    見一樓一個房間房門虛掩。於子方推門走了進去。

    裏麵兩名女同誌守在電暖器前,聊著天。

    電暖器上放著兩個飯盒,冒著熱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