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明明天子.授命於天‘.嗟籲小子.罹難所歸

字數:11287   加入書籤

A+A-




    袁承天見傅傳書施展出這陰煞手,雖然生平從未見過,但是見其情形著實險惡,所以便生防備之心,心想:大師兄真不該如此——堂堂昆侖掌門理應心懷天地正氣,以正宗玄門武學為要旨,怎麽可以習練這邪門外道之陰毒之武功,這可真枉費師父趙相承其昔年之諄諄教導:昆侖門人弟子一向要秉承天地正氣,不可因私廢公,以天下蒼生為己念,不以私利為己用,要遵循前代曆代掌門的宿願,光複漢家天下,不可以與清廷有司衙為伍,否則是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不能列於昆侖門牆!——可是這傅傳書功名心重,一經升至掌門,便巴巴地屈從朝廷,以天下反清複明幫派為敵,這顯然是違背了昆侖派的門規宗旨,是為不仁不義;害死掌門人趙相承,迫死白蓮花,也就是其爹爹和娘親,是為不忠不孝,可說是忤逆之子,做下天人共憤的事,離經叛道,是為大逆不道,似乎成了人人可以誅殺的不義之人——他以為迫死爹娘這件事隻有他和小師弟袁承天知道,所以隻要世上沒有袁承天,誰人又會知道,——所以他千方百計要致袁師弟於死地不可,可是總是事與願違,天不遂人願;他也不想想:袁承天是為天煞孤星,命列星宿,一生預示不凡,可與那紫微星座爭光輝,——雖然他一生命運多舛,然而總是逢凶化吉,冥冥之中仿佛有神相助,凡人豈其易與?

    傅傳書要在四阿哥多福安麵前逞能,心想:隻要自己拿下師弟袁承天那麽便是大功一件,不可謂不是件好事,將來攝政王一定加以褒獎,自己那麽便可以光大昆侖派,因為袁承天是這幹反清複明幫派中首惡,——他領導袁門與朝廷為敵,處處製肘,讓攝政王多鐸焦頭爛額,不堪其擾,所以心中著實痛恨這袁門,猶以袁承天為重,欲除之而後快,隻是無有機會,所以隻有暫置一邊,隻待一有機會便自發難,讓他袁門全巢覆滅,這樣便除去心中大患,可以全力對付朝中那些反對他的人,誅殺異己,大權為我一人所用,這是他的宿願,更有甚者要坐擁天下,自己也要君臨天下,隻是前題是將與自己為敵的天下各個門派誅殺殆盡,否則自己將來既使坐擁天下,也不得安寧!他之所以網羅那終南劍派掌門人白一平和這昆侖派傅傳書收為己用,可說心有忤逆篡上之嫌,他以為自己所做所為不為人知,又怎知暗室心虧,神目如電,天地之間無法藏私,更何況他種種異常舉動,又豈能完全掩蓋不為人知?這豈不是欺人之談?

    他欲蒙蔽聖聰,欲行自己私欲,隻是他焉小瞧了嘉慶皇帝,因為嘉慶已從內廷侍衛那裏得知這位三皇叔有不臣之心,王府之中豢養著死士,意圖已然很明顯,隻是現在還不是向這位三皇叔發難的時機,因為他雖也有冒瀆天顏的時候,但是時機未到,不可以魯莽行為,隱忍才是上策,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也!所以他便韜光養晦,以期將來將攝政王隨從逆黨一網打盡,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傅傳書陰煞手已出,向著袁承天頭腦抓去,勢要奪其性命,可見他事在必得,心中根本不念師門同誼,隻想著自己功成名就,千秋大業,別人死活已無關緊要,因為在他看來一將功成萬骨枯,曆代王朝從來如此,也未見那個帝王仁慈,還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行殺人放火之能事?別人做的,為什麽他傅傳書便不可以呢?所以他心魔已種,已然無法從內心根除,隻有愈陷愈深,將來也許大功告成,也許功虧一潰,置身於萬劫不複之地步,然而他卻不知悔改,偏偏要逆天而行,要與老天鬥一鬥,認為這天下也不是一人一姓一族之天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退位,在他認為這嘉慶皇帝雖也救災賑民,懲處貪官酷吏,這樣做也隻不過是故做姿態,收買天下漢人百姓的心,至於人人一律平等,那是不可想像的事。他內心總以為自己德行勝逾旁人,便該有這天下之位。——隻是有一點他不明白,皇帝之位,授命於天,所謂是天命所歸,不是天下人人都可以做皇帝的。傅傳書非但不明白,而且不理解,漢人天下為什麽要滿洲人來坐,而役使天下的百姓,為他驅使所用,所以他心中不服,偏偏要行這在別人看來是忤逆之舉的行為。

    本來袁承天和傅傳書武功家數相同,本應不分伯仲,然而這陰煞手本是邪門外道之武功,向為中土武林人士所不齒,認為這是下三濫之徒所為,算不得光明正大的武術,所以向為中土少見,所以今次這傅傳書一經施展,在場眾人都是驚詫莫名,便是這攝政王府中的四阿哥多福安也是心中暗驚,隻覺得傅傳書其誌非小,自己回王府之後,要告知阿瑪對這傅傳書多加防備,否則養虎為患。侍衛安引疾見這傅傳書技藝驚人,心中焉不是滋味,可說是五味雜陳,說不出的滋味。

    袁承天心想:大師兄你不念同門之誼,一要殺之後快,既然你不仁,休怪我這個師弟不義。袁承天見傅傳書陰煞手抓來,隻見掌心泛黑,陰陰有煞氣四出,五指如爪向著他的肩臂抓去,如果一擊必中,那麽抓碎琵琶骨,武功盡廢,從此而後餘生都不可以習武,形同廢人,可是最為歹毒,比殺人還惡毒。袁承天不使“乾坤一指”,隻以雙手拆招,他雖實在惱恨這位大師兄,然則到了緊要關心他還要顧念師父的情誼,再者如果自己出手無輕重,重創了傅傳書,於趙碧兒麵上須不好看,所以事到臨頭,心還是軟了下來。

    傅傳書可不念這情誼,隻是想著自己的千秋大業,功名理想,其它什麽仁義道德故且放在一旁不與理會,所以招招毒辣,出手無情。傅傳書手爪眼見落實,便要拿住小師弟的肩臂。袁承天雙手翻出,以手為掌卸去來招,隻是稍微碰撞一下,便覺入體陰冷,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心想:原來這陰煞手如此之歹毒。隻是他不知道的是這陰煞毒氣入體,入體先是陰毒,然後攻入人體奇經八脈,五髒六腑,導致神經錯亂,以致顛狂,行為不受控製,意識糊模,胡言亂言,最後行為放蕩,力脫而死。袁承天先是不以為意,後來漸漸覺得身體仿佛不受控製,意識模糊,眼前之人變得似是而非,既近又遠;見大師兄出招似乎向著自己頭腦拍來,實則是幻覺,意識不清所至。傅傳書見狀,心中大喜,心想:看來今日便是這位同門十載的小師弟魂歸離恨天之時。他雙爪陰颯颯向著袁承天前胸抓去,如果一招入地,那麽袁承天非肚穿腸斷,死於非命。趙謙見少主神情迷離漸至顛狂,便不加思索用力衝出,阻攔於前。傅傳書雙爪已出,本來可以一擊必中,不料這趙謙舍命保護少主,隻聽噗地一聲,傅傳書雙爪洞穿趙謙小腹,一時血流淋漓,不堪入目。趙謙也是英雄了得,也不叫喊,隻是悶哼一聲,反手向這傅傳書的臉頰拍去。傅傳書左爪回旋,一翻一屈一伸正拿住趙謙右手掌,用力一收,喀地一聲手骨碎裂,跟著右腳飛出,結結實實踢到趙謙會陰穴——其為人脈穴位之一,人脈是為奇經八脈之一,總督人體的陰血和陰氣,最為緊要,是為人體之重要穴道——此穴位於前後二陰之間,同時也作為任脈、督脈和衝脈的起點。任脈統攝全身之陰脈,為陰脈之海,因之命名為會陰穴,任脈、督脈和衝脈之會,任脈之別絡。別名:下陰別穴、屏翳穴和神田穴。

    趙謙受此重創,悶哼一聲,身子一軟,眼見不活了。袁承天見自己袁門中的義氣為先的好兄弟,展眼間飲恨歸西,不由心中氣惱:師兄你歹毒的心腸,你今日施展鬼域伎倆殺人,便是要我好看,隻是你焉小看我了——如果我一味懦弱無能,也就不是袁督師後人,遑論袁門少主;今日你殺了趙謙,決不能善罷幹休,否則我可對不起趙兄弟,更加不配做這袁門少主,將來何以光複天下?

    傅傳書見趙謙氣絕已無,猶有不甘,一腳踢飛屍身,仰天長嘯一聲,瞪眼看著小師弟袁承天道:“袁師弟你的手下已受死,你活得有意味?”袁承天也不說話,身子一躍,欺近一名兵士眼前,劈手奪取其手中雁翎刀,更不答話,揮刀向傅傳書攻去。傅傳書自然知道這位小師弟心中有氣,眼中有恨,手中有刀,誓要殺人為自己袁門中的弟兄報仇,隻見他如中瘋魔,眼睛赤紅,口中嗬嗬喘著粗氣,手中雁翎刀上下翻飛向他身體各處要害攻去,——看來這次這位小師弟是真的急了,心中已然不再容讓這位師兄了。先前他想殺死趙謙,然後再將這神情已自顛狂的小師弟除名,不想事得其反,趙謙的慘死將袁承天從神情迷離恍惚中拉回現實,頭腦清澈,神歸正道,所以出手不再猶疑和遲滯;假如傅傳書不殺趙謙,袁承天所中陰煞手未必能除,這也是傅傳書聰明反被聰明誤,自以為是的下揚。

    傅傳書見袁承天神歸正道,不似方才迷迷茫茫,不知所以,心下駭然:這些時日未見袁師弟,不想他武功又自精進了不少,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他的武功一點也未撂下,反觀自己隻顧在京中逢迎,又去風月之地飲酒唱曲,武功不近反退,似乎猶有不敵袁師弟,看來師父所說:心神守一,不為外物所惑;武功之道,勤於鑽研,苦心孤詣,心有天地,於常人所無法企及之境地而成一派,心不可有私欲,私欲如鬼,壞人心思,亂人心魔;非有慧劍斬心魔之大決心,否則非但走火入魔,而且有經脈俱斷,武功盡廢之虞!

    在傅傳書心中一定以為趙相承為師父,既使在得知他是爹爹之後,私下也不相稱,既便趙相承和白蓮花雙雙被他迫死,便是在他們回歸本來之際也未親口喊上爹娘二字,因為在他心目之中自己從來都是無父無母,所以心中從來都以為自己生來可憐,不要別人溫暖,不要別人憐憫,縱然別人關懷於他,出自內心,他也以為人家是惺惺作態,總以為別人懷著不可告人的惡意,處處提防著別人,仿佛世上皆是惡人,而他自己卻是個正人君子,別人在他眼中不值一哂,是以他養成自視甚高的毛病,全然不把旁人放在眼中,以為天下皆為我所掌控——這是他內心之理想,大有逐鹿中土,敢與皇帝一論短長之氣慨——隻是他忘了,居天下之帝王者,非是愛人及人之輩可與擁有,不是居心叵測之輩可以得有的,縱然得有也不久長,因為天下向來為仁者居之!隻是這道理不知道,隻是內心以為勝者王侯,敗者寇!以此為理想,他便於事無所不用其極,隻要成功,縱使死人無數,也在所不惜!他這樣的人若得有天下,便是天下人之浩劫,生靈塗炭又現人間!隻是袁承天不知這位大師兄心比天高,誌在天下,否則他便要及時阻止,因為大師兄的性格太過偏激,大有一言不合殺人無算的境界!所以如果不及時阻攔,將是天下所有人之夢魘。

    四阿哥多福安先前見這傅傳書勝券在握,本擬一舉拿下這袁門首惡——少主袁承天,誰想事變突然,這袁承天本已中陰煞手之毒,神情迷離,迷迷茫茫,不知所以,孰料這趙謙一死,立時驚醒他元神,以致元神歸位,神情好轉,反而欺近一名兵士麵前,劈手奪取雁翎刀,刀走輕靈,不失犀利直迫得傅傳書一時手忙腳亂,有些難以應付之嫌。他不知道傅傳書自入京都,眼見這萬丈紅塵,富貴之地,溫柔鄉裏,便自迷失自我,酒色荒廢了武功,雖也習練,隻是不如先前用功,反而懈怠了;今日之與袁師弟交手,才心下驚醒,幡然醒悟,自己再也不可以得過且過,因為天下還要自己去爭,別人都在那虎視眈眈:有袁門伺機而動;更有那位攝政王多鐸意謀篡上,他們都在暗中秣馬厲兵,而自己卻荒廢時光,豈不是可恥,雖自己孤身而戰,可是也毫無畏懼——因為他身後有昆侖派,又怕者何來?

    多鐸不待傅傳書說話,從一名兵士手中拿過長槍,擲於傅傳書,接著大聲說道:“傅掌門,今日可是你立功領賞的好時候,你要全力以赴啊!”傅傳書見多福安此舉,不由得心頭一暖,接過長槍,與袁師弟槍來刀去,一時陰風颯颯,砭人肌膚,頗有遍體生寒的感激。

    安引疾此時走來,護佑這四阿哥身側,以防袁承天暴起攻擊。多福安低聲道:“安侍衛你看是傅掌門勝算多些,還是這袁承天多些?”安引疾道:“四阿哥,以屬下之見,似乎這袁承天猶有勝算,——因為這傅傳書心術不正,為人行事不堪大用,隻能利用,不能負於他重大職責,否則是成事不足,壞事有餘之輩。”多福安見他說的中肯,並不因這傅傳書歸順攝政王而言語偏頗,心中深以為是,因為他老早看出這傅傳書非是池中之物,隻待來日,時來運轉,便自飛騰之舉;所以他也時常勸告阿瑪要處處提防於這傅傳書,不可委以重任;而多鐸則一笑置之,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否則難成大事,凡世間成大事者,則應不拘小節,心有天地,手握乾坤,氣吞山河之誌,否則難以成功?多福安見阿瑪既然如此說話,自然心有城府,自己再行多說也是無益,便不再進言,心想:阿瑪眼界之見識可比自己見的多,所以他不會任由這傅傳書胡來,如果他敢有非分之想,阿瑪有一萬種法子治他,所以自己這想法未免是多餘的,再者阿瑪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這區區一傅傳書又何足道哉!想到此處也便心平氣靜了,再看場中爭鬥,已是發生變化,隻見傅傳書竟將那北宋年間楊繼業之楊家將法舞得風雨不透,水潑難進,而且且攻且守,兩不耽誤,可說是得心應手,隻看得在場清兵連連咂舌,先前不知道楊家槍法之無敵,今日得睹仿佛見到那楊繼業其人之槍法,讓人驚詫這槍法出神入化,世人所不能也!

    多福安看到情動處,不覺喝彩起來;先前雖人人見其精彩絕倫,但礙於四阿哥不說話,誰也不敢稱讚,現在這四阿哥起了頭,餘眾紛紛附和。傅傳書心中甚是自得,心想:看來大家還是認可我這昆侖掌門人的武功。

    袁承天見師兄傅傳書將這世不相傳的楊家槍法舞得風雨不透,咄咄逼人,心中非但不惱恨,反而生出敬佩的心思——師父先前苦心孤詣的教導總算沒有白費——隻是他未將這心思用在正途,反而一門思要什麽功名利祿,以至走入魔道,心為拘使,不走正途,雖然他武功有成,此時已是一派掌門,隻是……袁承天心中隻有歎息,昔日情交莫逆的師兄弟,今日仇讎相見,師父有知不知作何想?

    槍來,如風而至,帶著砭人肌腹的寒冷。袁承天刀走平和,隻要師兄不再步步緊迫,知難而退,而自己又不能要他十分難堪,否則他以後如何領袖昆侖一派,——所以自己也不能過為己甚。可是傅傳書未必領他這情,手中攥槍,槍出如龍,招招點刺其要害,已然忘卻了同門十載之情誼,隻是一門心思要殺人。袁承天隻有全力以赴,否則不是他死便是我亡的境地。

    傅傳書見一時不能取勝,心中煩惱,手中長槍便自一變,忽然槍頭幻化成十數個槍頭,讓人分不清虛實,不知那真那假。袁承天手中雁翎刀走中宮,向著其中一個槍頭奮力砍去。不料卻是虛空,不是真實的,即是虛勢,所以袁承天心下一驚,心想:事情要糟。果不出所料,傅傳書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噗地一槍刺中袁承天肩頭,長槍一挑,將小師弟真挑飛出去。

    場中眾人誰也未料到倏忽萬變,禍起旋踵之間。袁承天以身犯險,本來在眾人眼中不會便敗下來,不想事情就是變化如此之快,不以人的意誌為改變。傅傳書見自己得手,躍身而前,手中長槍倏出,惡狠狠刺向倒地的袁承天,心想:袁師弟休怪師兄手下無情,這一切全怪你奪我所愛,壞我好事,你不得不死,否則我寢食難安!

    多福安傅傳書要殺人,本來要喝止,可是後來一想:自己何苦自尋苦惱?這是他們師兄間之仇隙,自己如果不讓他殺,將來或有一日留虎為患,反而留下遺恨,自己可不能做這害人不利己的事;所以他張張口又自將那要說的話咽了下去。他身旁的安引疾見四阿哥本欲喝止,不知為何又未喝止,心中不由一動:這袁少俠為人俠義為懷,不想今日便要命殞此間,心中不免感傷。

    傅傳書一槍刺去,本擬取了袁師弟之性命,可說是手到擒來之事。長槍將刺未刺之時,忽地一道罡氣射來——正是那“乾坤一指”中“又見玄黃”,正中他大拇指處的陽溪穴。傅傳書怎麽也未料到這袁師弟竟會這已失傳很久的昆侖派絕學“乾坤一指”,是他所未想到的。他手腕先是一麻接著便是巨痛,手中紅纓長槍自是把持不住,落在地上。袁了天雖肩臂流血,然而都無大礙,翻身而起,手中猶有雁翎刀,隻要往前一送這傅傳書便立斃當場。隻是他不能夠,縱使師兄千萬過錯,他都可以原宥,如果他當真殺了傅傳書,那麽他將碧兒置於何地?所以大師兄屢次對自己謀害,自己不念舊惡,隻為了師父和師姊趙碧兒兩人之情麵,否則……

    傅傳書槍拋於地上,見袁師弟手抄雁翎刀走近,心中一時萬念俱灰,隻一個念頭:死則死矣!什麽千秋大業,功名利祿全作隨風而去,想起爹娘,心生悔恨,當時之事全怪自己一時入了魔道,迫死了爹娘,從此自己又歸無依無靠的可憐人,周遭之人盡生嫌隙,師兄弟們各自為政,心底裏從未瞧的起他這位大師兄,人人都向往袁師弟,以為他才堪任昆侖派掌門人,

    以為他才是忠義千秋,俠肝義膽的人;而自己則被他們排斥於外,暗中處處製肘於己,好像自己是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更加是個不近人情的人;隻是他們哪裏知道自己也有不為外人道的苦衷,隻是不想對他們說起,因為那樣他們會更加瞧他不起,所以他以前隱忍,後來心中積怨也多,尤其見師父對袁師弟恩情有加,師妹趙碧兒也處處衛護這位俊逸不凡的小師弟,這一切不由得讓他怒火中燒,心想:豈難道我處處不如這位小師弟?這真是豈有此理,是以將這怨懟埋於心中,隻待時機一到便欲發作,讓他們人人都後悔——輕視他的後果有多嚴重!

    袁承天見大師兄閉目不言,似乎待死,頭腦之中不由閃現那年他和碧兒還有大師兄三人在雪山之巔滑動雪犁去追那雪地中山雞,隻是為了好玩,不想自己那時初來乍到,路徑不熟,劃動雪犁失了方向,一頭撞翻在一株鬆樹上,以致臉上和額頭都是血流。那時大師兄不柏前麵是臨崖萬丈,隻要風吹樹動,便會引起後麵雪山的積雪一起雪崩——那樣一來,後果不堪設想,他

    們三人恐怕都要埋葬在這雪山之上——先前便有先例,有人不顧後果,私上這大雪山上,劃動雪犁,結果一不小心撞上一塊積雪,引發連慣性雪崩,將其埋葬,多年之後雪漸漸融化,才現出其遺骸,——那時已然隻剩白骨森森,讓人心生恐怖。傅傳書以長為先,因為他是大師兄,所以要為眾同門師弟們表率,義無反顧闖到其近,抱起袁承天,又自喊上師妹趙碧兒一起劃動雪犁,快速離開這是非之地,便在他們離開不久,雪山便自發生雪崩,甚是駭人,那撲天蓋地,從天而降的雪塊和雪花一起湧來,仿佛天地呼嘯,勢不可擋,摧枯拉朽之千鈞之勢。袁承天見大師兄神情凜然,透著無畏生死的義氣,再回頭看那雪崩的駭人情形,不覺心中一暖,覺得那一刻,大師兄是為英雄好漢。那時他們從來沒有猜忌,都是傾心相談,是一生中最難忘和美好的時光,而今再也回不去了,人人心中都藏著害人的伎倆,透著殘酷無情,是人心不古,抑或世道變了?不得而知?

    傅傳書久久不見袁師弟手中雁翎刀落下,心中納罕,微睜雙眼隻見袁師弟佇立當場,似有所思。他心中一動,不加思索,右手入懷,扣動一枚毒菱,心中暗想:小師弟休怪師兄無情,這都是你們迫我的,這可怨不得我了。——其實這都是他自己一意孤行,全沒把旁人放在眼中所至,可是又怨作旁人,可說是無可救藥。袁承天怎麽也未料到大師兄會如此對他——在他心目之中大師兄雖也心術不正,但是至於殺人放火的無恥勾當似乎還至於——可是他誠然低估了人性惡,有時人的私欲可以吞噬一切,遑論什麽同門之誼,皆不足論。

    隻見毒菱閃著藍光射入袁承天前胸,畢竟他們隻是咫尺距離。袁承天發覺不對時已然中了毒菱,不由低吭一聲。傅傳書害怕袁師弟一時氣惱,暴起殺手,忽然身子後躍,然後長身而立。袁承天心中一涼,不由想到:我從來忠義待人,可是旁人卻視我為無物,是不是我太過仁慈,沒有別殺人謀命的伎倆?抑或這世道容不下正直的人,因為你若正直別人便拿捏住你的把柄,你隻有一直忠義下去,不可以稍有反抗,否則別人視你為忤逆不可原宥。

    多福安見這傅傳書以不義之手段傷害袁承天,嘴上未說,心中總是有些鄙視,認為其人不堪大用。他回頭之際正見到安引疾也是一臉不屑,心中一定在想:這人行為著實不堪,終究不可以委以重任,否則便成禍國殃民之賊!兩個人一般心思,眾清兵見袁承天身中毒菱,也著實為他擔心——因為天下有擔當,正直的人都敬佩英雄好漢,而厭惡亂臣賊子,禍國殃民之輩。

    傅傳書見眾人表情顯現,知道都瞧他不起,心想:這又有什麽?隻要將來擁有天下,還不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否則一個個殺之;看你們誰人敢說半個不字?

    袁承天雖中毒菱,卻是無礙,因為他早己將昆侖派的玄門正宗的內功心法練至第九重,已臻化境,所以當肌膚受外來之物侵犯,周身氣脈便自由然生出護體神功,不讓外物侵犯,比之當年師父趙相承傳給傅傳書的“三花蓋頂,五氣朝元”的神功猶有勝之,因為他心地純良,所以武功便比師兄傅傳書精進較多;而反觀傅傳書心有雜念,雖然武功不落人後,但是終究是意念入了外道,不入正途,武功難至化境。他見袁師弟身中毒菱,以為他要死,但是不見他神情有異,心中疑惑。袁承天此時周天穴道布滿內功心法,竟將這毒菱之毒拒之體外,所以神情自若,不異於常人。傅傳書那能知道這其中竅要,隻是心有不甘,心想:今日袁師弟不死,隻怕將來難有善終,所以今日無論如何也不能夠讓他縱虎歸山。他打定主意,又自持槍再來。袁承天見他又來,知他心有不死,隻要自己斃命當場他才甘心,否則大師兄決然不會善罷幹休,隻是這大師兄這想法未免歹毒,非要致人於死地才甘心,未免不近人情。傅傳書麵無愧色,見袁師弟仿佛未中毒菱,說道:“袁師弟那日我見你與清心格格同在攝政王府,想來必有所為,——是不是那軒轅神劍中所藏的寶藏便在王府之中?”袁承天神情倏變,心中暗暗心驚,沒想到當日自己易容化妝和清心同行,在王府中還是被他窺見,隻是他怎麽知道之傳國寶藏的秘密所在?又自一想,幌然大悟,他這時故意為之,隻要自己神情有變,他便會猜到這秘密。——原來當日袁承天雖也易容化妝,怎耐他的眼神和步法終究一時難以改變,旁人不知就裏也就罷了,而他卻和袁承天在昆侖派朝夕相處十載,自然一眼便看出來不對,再看眼神,便明白是袁師弟。他當時本擬留下來,但是因為攝政王多鐸要他去辦理一件極為緊要之事,所以隻有離開王府,才他回轉王府,四下巡視已然不見二人行蹤,隻見假山之山有山石異動,便猜想是袁師弟所為,他們潛入王府看來不是為了刺探多鐸王爺的不軌行為,那麽便是為著軒轅神劍中所藏傳國寶藏而來,隻是不知道他們找到沒有?這個疑問在他心中一直是揮之不去的夢魘,今日他自是要問個明白。——此時他們距離多福安甚遠,又加之語聲輕微,隻有他兩人可聞聽,旁人自然不知道他們說些什麽?

    袁承天見大師兄如此心思縝密,心中不由暗歎,將來大師兄得勢,未始不是天下人之夢魘,自己如何使他幡然醒悟,導入正途?隻怕自己力有未逮,因為這位大師兄為人桀驁不馴,自視甚高,從來不把別人放在眼中,自以為是天之驕子,要與上天勢比高,隻有讓他知難而退,否則將來隻怕他要萬劫不複,身入九重地獄,永不得翻身。

    傅傳書見小師弟不言不語,便手中長槍真點他前胸氣海、神闕、關元諸穴,這些都是控製人體腑髒的重要穴道,長槍隻要刺中其中,那麽中者便經脈受損,於性命有危。袁承天見大師兄猶有不悔改,還要一意孤行,奪人性命,心想:上天好生之德,奈何世上有人心不古,為名利私欲所惑,以至入了魔道,看來隻有慧劍斬心魔,別無他法。所謂慧劍暗指道袍鈕扣處有兩處長條成劍形,是為慧劍,因為在道家一派注重修持,慧劍斬心魔,方有大成!純陽子道長更是將慧劍斬心魔釋意為,一斷煩惱、二斷**、三斷貪慎。袁承天見大師兄無意於正途,自己要助他斬斷心魔,一時半刻也未必成功,隻有循序漸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當務之急是讓大師兄明白他的理想末如能成功,讓他有自知之明,然而再與開導,也許有成功的機會。

    槍來,槍頭三點。袁承天見這長槍槍尖隻點向自己的氣海、神闕和關元三處最為緊要的穴道,也無暇再多想,手中雁翎刀婉轉劈出,一溜火星,當當真響。傅傳書隻覺得自己虎口發麻,知袁師弟動了真怒,不再一味容讓。他一時把持不住,幾乎手中長槍要脫手而出,臉上不由一紅,心中惱恨,卻又說不得,因為凜冽的罡風隻迫得他心中發慌,說話不得,結果是他連連後退,似乎大有捉襟見肘,應付不來。這下變化來得突然,多福安隻看得莫名其妙,心想:看來這袁承天要反敗為勝!連他身旁的安引疾也作這番想法。

    傅傳書心中豈甘,心想:我偏不信今個兒勝不了小師弟,那麽我這昆侖派掌門也不用做了。忽地他拖槍倒走,似乎猶有不敵。多福安見他敗下陣來,長長歎了口氣,心想:原來他終究是浪得虛名。可是安引疾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兵不厭詐,這非但可以用在沙場兩敵交戰之上,而且也可以用在武學之上,看這傅傳書未有敗跡,便自拖槍而走,其情形便頗為可疑,再者這傅傳書可是個機謀百出的人物,豈肯輕易認輸?

    袁承天雁翎刀出,向著傅傳書後背斫去,隻是他一時情迷,忘了窮寇勿敵的道理。傅傳書瞥見袁師弟追來,心中暗喜,今日你著了我的道,教你有死無回!他忽地右手一振,本來拖槍而走的手,忽地張起,手攥長槍,氣勢如嶽,大吼一聲,右手中長槍槍出如龍,直貫長虹,一槍刺向袁承天哽嗓咽喉——正是那名揚天下的楊家槍法——回馬槍——這槍法端地天下無敵,北宋年間,宋遼交戰,沙場之上不知殺死了多少遼國契丹的大將,以至後來讓敵酋聞聲喪膽,宋有楊家將,讓遼國契丹人不敢越境而犯,是以這槍法威震天下,從此天下但知有楊家槍,而不知餘者槍法,可說影響甚遠,絕非徒有虛名。今傅傳書盡其所能,將這回馬槍使得隨心所欲,隻看得眾人目眩神馳,神為之奪。袁承天見槍來,直刺向眉心,心下也不由得大駭,待要躲避,似乎猶有不能,因為這槍法旨在出人意料,讓人避無可避,躲無可躲,隻有受戮的份!

    袁承天於這百忙之中,仰頭後倒,才免了眉心中槍之虞,不料傅傳書手中長槍一刺未中,手自一抖,回旋而來,忽地槍尖下挑,嗤嗤聲響,將他衣服刺穿,傷到肌腹,血染破衣。傅傳書見一招得勢,腳下一撐,身子躍至半空,以高臨下,倏地一槍刺中袁承天前胸,他長笑聲中將袁師弟直挑飛出去。

    眾人見狀都驚呼出聲,心中隻是想:這袁承天在劫難逃,隻怕要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