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月夜深深照明月.明月豈知故人心.

字數:11477   加入書籤

A+A-




    月夜沉沉照明月,不知何處傳來洞簫聲。袁承天心中一動,因為他聽這洞簫所吹的曲子似乎便是《洞仙歌》——當年師父趙相承曾於月夜殺了那殘害無辜百娃的清兵之後,一時性發所作,卻是:腥膻遍地,卻道是人間。一點豪氣胸中來!拔長劍,四顧塵世茫然。人不驚,我看天下英雄?素手把芙蓉,難見佳人?踏破紅塵皆是夢。試問人間客。大地沉沉,夜闌盡,不見紫微,玉清波,蕩盡渾沌。乾坤指,隻手把胡虜!帝京闕,猶思當年督師!

    詞中趙相承訴盡平生願,當時見天下民眾猶在流離中,更見有人貧窮無立錐之地,身染沉屙,無錢醫治,似乎隻有捱死,不由得悲天憫人,他施盡丹藥救濟百姓,奈何也隻是杯水車薪,——但是他想:如果天下人人都有濟世為懷的心,那麽這罪惡淵藪的人間也會鮮花滿路,多些溫暖,少些悲慘!

    鄭蕭蕭見袁承天神情專注,似乎心有所思,不覺問道:“袁大哥這洞簫聲好美!吹的曲子都是《洞仙歌》調。”袁承天道:“這《洞仙歌》調是我已故師父所做,一時英雄豪傑,——而今,隻有夢中神交,世上再不不老仙!”他語聲淒涼,說不出的難過。鄭蕭蕭道:“我先前常聽師父說起這位昆侖派的大掌門,人物出眾,瀟灑出塵世之無人能及,更兼相貌俊逸,世上萬中無一,世人稱他‘不老仙’乃是說他容顏永駐,玉樹臨風之慨。袁大哥,你說你師父當真如此麽?”袁承天道:“師父一生坦蕩無私,相貌俊逸,似乎在世上各大門派掌門人中無出其右,又況且他濟世為懷,有顆愛世人的心,記得每到荒年和瘟疫流行之時,便將山上糧食施舍山下百姓,更將丹藥符水施舍身染瘟疫的災民;鄭姑娘你說天下其它門派有那個所謂名門正派這樣興師動眾過?”鄭蕭蕭道:“趙掌門心中無私,無愧於一派宗師,隻是……”她不再說下去,因為她覺得這位趙相承趙掌門對事太過執著,事事非要黑白對錯,這樣做本來無可厚菲,可是卻給人一種不近人情的感覺;讓有人覺得他處處透著倨傲,讓人難以接近。其實世上每個人的性情皆不相同,有人奸邪無比,有人心胸坦然,有人濟世為懷,有人俠肝義膽,俠義為先,皆是不同。趙相承看天下英雄,名門正派都投靠朝廷門下,隻有他昆侖派獨善其身,再有便是袁門;餘者複明社滅亡,洪武門也煙消雲散,所以放眼天下正能朝廷爭一日長短的似乎隻餘下了他昆侖派和袁門,餘者遊兵散勇皆難成氣候,所以有時他也悲天憫人,覺得自己也無能為力,忍看天下蒼生苦!有時涕泗橫流,不能自己,常常悲歌,恨不能手刃禍國殃民的奸邪之輩,有時想像當年袁督師躍馬遼東,殺盡胡人,不讓胡馬度陰山的千古氣慨,讓人心敬,不覺扼腕長歎英雄時不與我,便想袁督師生前未盡之事業,不知後來袁門能否完成?所謂世間恨事長留: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此聲洞簫之聲時近時遠,讓人捉摸不透,不由疑竇叢生,暗夜之中有人吹簫——而且是這首《洞仙歌》,非是師父親近之人而不會也,——莫非……袁承天心中疑惑,便抬頭向黑暗中看去,似乎影影綽綽有個黑影,向這邊走來。鄭蕭蕭起身而立,長劍已撥劍相向,似乎便要向來人發難。袁承天覺得那裏不對,便起身來到鄭蕭蕭身前,不讓冒然行事。鄭蕭蕭見袁承天擋在自己身前,似乎在衛護那人,心中也不由生疑,自己此次離開白蓮宗一為尋找師父白蓮花行藏,二便是為見上袁大哥一麵,可是想見袁承天的想法更多一些,不知為什麽她心中總是放不下袁承天,對他的想念總是揮之不去,也許是執念在心,無法根除,豈難道這一生都無法舍棄?原來在世間喜歡一個人也難,說放棄似乎誰也做不到!

    忽然黑暗中傳來一聲“你是袁師弟。”袁承天聽了這聲音,怔在當地,因為這不是碧兒又是誰?星月微光之下,隻見趙碧兒神情說不出哀傷,手有洞簫,似乎眼神迷離,說不出的戚戚神傷,再無當年的容華絕代,也許經曆太多苦難便會消磨人的誌氣。她見袁承天走來,已是悲泣。袁承天道:“碧兒,你又何必如此?”趙碧兒再也禁受不住,大哭起來。袁承天隻有安慰於她。不料這樣一來,趙碧兒更是淚如雨下,心中萬千委屈一時不知如何開口訴說。

    鄭蕭蕭見他們同門似乎有話要說,便悄悄地走遠。趙碧兒這才哭訴自從傅傳書接任新任掌門,便將本派師兄弟囚禁,有事也不得外出,私下昆侖派,對她更是百般禁忌,全然沒把放在眼中——其實她知道大師兄心底裏惱恨當初她和袁承天同門親近,而罔顧他這個大師兄;在他看來同門都不把他當作大師兄來尊敬,人人與這位袁師弟有說有言,似無禁忌,把他這個大師兄排斥在外,所以心中惱恨自不待言。有時她要去祭拜爹娘的墓塚,卻被傅傳書攔下。當時趙碧兒自是氣不過,便與掌門大師兄爭吵,吵到激烈處,傅傳書控製不住一掌拍了趙碧兒。當時趙碧兒怔在那兒——這是從來未有之時,爹爹在時她便是掌上明珠,同門都對她恭敬有加,仿佛公主一般,何曾受過這種委屈。傅傳書打了趙碧兒一掌,也覺不對,但是要他承認錯誤,卻又不能——因為現在他是掌門大師兄,怎麽可以低頭認錯?從來都是別人的錯,所以他轉身而去,不去理會碧兒。當事之時隻有趙碧兒一個人在風中零亂,不知所以。

    自此而後,他們之間便生了嫌隙,隻是對她看管更重,以懲當初她和袁承天的交好,碧兒自是明白這位大師兄向來是個有仇必報的人,在他從來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隻因他這偏執暴躁的性格,讓同門都暗中對他敬而遠之,知道一個不對,他便會廝機傷人,所以人人都抱著敬畏的心;反之袁師弟從來是仁義待人,從無心機,所以同門都喜歡與他交往,——而且師父也對他讚賞有加,私底下有意將掌門之位傳於他,是以傅傳書心中有氣,所以他對掌門之位誌在必得,而且不惜任何手段,所以後來他接任掌門,心中猶有恚怒,又自迫死爹娘,這樣似乎心願已了,可是內心卻感到茫然無助,仿佛失落也多,內心深處對袁師弟的憎恨與日俱增,所以便進京廝機除之而後快,全然忘卻了同門之義。也便是如此看守碧兒的昆侖派弟子懈怠,碧兒得已出逃,仿佛掙脫囚籠的小鳥,覺得心中暢快,一路北上,多見有流民失所,這才得知河北諸地發生了洪災,衝毀良田,毀人家園,一路悲慘的現狀讓她心生感慨,世人苦難方深,何日方得太平?今日行到此處又見有清兵慘害鄉民,強征暴斂,讓人苦不堪言,不由得血脈賁張,心想古有郭解,荊軻之流排難解紛,義所當為,豈難道我輩不如他?當下拔劍相向斬惡人頭,方自出了胸中惡氣。眾鄉民見碧兒斬殺清兵,人人都驚駭莫名,他們都是安分守己的人,何曾見過這種殺人場景,是以人人謝過,便自紛紛離去,害怕惹火上身。趙碧兒則將他們踢入溝壑讓野狼殘食——因為趙相承曾教導他們對惡人的放縱不管,便是對好人的殘忍,殺惡人既是行善念,是我輩俠義當所為之事,否則天下又複倒懸之中,何來太平之時?

    夜深沉,她一路行來,想起適才自己手刃惡人的情形,不覺心中悲涼叢生,想起爹爹趙相承昔年所作的這《洞仙歌》,不覺性之所至,便吹奏而出,覺得一消心中塊磊,方不負平生所願,正如“腥膻遍地,卻道是人間。一點豪氣胸中來,拔長劍,四顧塵世茫然!……大地沉沉,夜闌盡,不見紫微,玉清波,蕩盡渾沌。”卻不料在這山崖盡頭,卻見袁大哥,真是喜出望外,不覺心中萬千愁苦和委屈一處迸發,以至戚戚慘慘,又如梨花帶雨,我見猶憐。袁承天見碧兒這傷慘的模樣,不由覺得胸中一痛,憶起當初二人不顧昆侖派禁忌,偷上昆侖之巔——那時節碧兒明眸皓齒,仿佛天上仙子,非複人間,兩人同行是一生不可忘卻的時光,尤以在昆侖之巔,花樹之旁,莊夫人夢蝶之香塚前,月華之下,心境是何等的迷離!那時節但覺世間一切都美好,那有相思之苦?那有人世間憂患叢生?那有離別淚?那有家國之念?那有民族大義之想?有的隻是兒女情長,無憂無慮,不知世間愁苦;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隻是無法回首,往事如煙,讓那萬千愁緒飄之海之涯,天之角!

    鄭蕭蕭遠遠見袁承天和師姊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衷腸,不知為何心中煩惱,有一種惱人的愁緒,心想:袁大哥還是喜歡趙姑娘的,我又算什麽?隻不過和袁大哥素昧平生,也許萍水相逢!不由想到,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此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袁承天聽碧兒說完這一路所經曆風波,便好言安慰於她,讓她莫再自悲自苦,現在自己不是好好地在她眼前麽?趙碧兒忽見袁師弟鬢角多了幾絲白發,心中一痛,知道他這些年奔走於道路,為了反清複明而不辭辛勞,雖無所成,但依舊初衷不改,隻會心中理想去爭取,那怕滿路風霜,虎豹豺狼也在所不惜——因為誰教他是袁門少主——袁督師之後人?

    夜間風吹過,世間一切景物複又迷離,讓人不可見,仿佛人生浮遊其間,不知何處是定所?忽地袁承天倒地,意識渾濁,似乎是魂魄出竅,不在體內。遠處鄭蕭蕭見狀再也顧不得別的,慌忙奔來,握住了袁承天的手,悲苦道:“袁大哥,你千萬不可以有意外?”她說完這話,又覺得不對,待要改口已是不及。趙碧兒看時隻見袁承天氣息俱無,似乎已返魂乏術——原來他經此一役,身心俱廢,氣息散去,元神不在,隻有軀殼一具,仿佛日月隻有表象,而無底蘊。鄭蕭蕭不由撫在他身上哭泣起來。

    趙碧兒見狀也是愁苦,忽地腦海靈光一現,想起古籍《十洲記》中所載東海之外有一祖洲,方五百裏,中有不死之草,人若死之,以其覆麵或食之則可活之,雖然聽起來荒誕不經,然而總是要試一試,否則袁大哥真的無救了。趙碧兒見這鄭蕭蕭這關心則亂的情形,心中不由想到原來鄭姑娘也心儀袁大哥。

    小船行於大海波濤之中,——此時她們已駕船出天津右衛的海口,直向大海深處而去。趙碧兒和鄭蕭蕭兩個人從來都是久居中土,何曾出海,見過這浩渺無涯的大海,幾曾身臨這波濤凶悍的場景,不覺得神馳目眩,幾乎把持小船舵把不住,偏離了方向。袁承天這時又從迷離中醒轉,隻因他是天煞孤星,豈是那樣容易便死。他心中總有浩然正氣,充塞其間,雖心神遲滯,然後命機總不會死去,所以雖神情懵懂,然而見到這兩個女孩子甘心為自己而死,不覺得心下愧疚之極,心想:我堂堂七尺男兒,奔走於路途,皆是一事無成,不能効力於民族大義,又不見反清複明的曙光,自己可不是個莫大的罪人?今日又行海上,累及這兩個女孩子,自己何其心不忍,然而卻又無法,難道自己還要餘生在憂患中度過?忍看天下蒼生苦,似乎又無可奈何,隻有盡其所能,努力前行!

    又一個披頭蓋臉的大風浪打來,袁承天再也顧不得自身元神虛弱,精力不濟,奮起把控住舵把,不讓船行失了方向。現在正是北鬥鬥柄西指,正是秋時,涼風送爽,不再有夏夜的燥熱。他不由得口中喃喃道:“人生世間,憂患其中!誰人解脫,無求無欲?我欲乘風上雲天,叩見祖師不叩首。請問人間苦難多,為何不是降凡間?叩得心靈百竅開,眼前便見大羅仙!去往東海覓仙丹,我自昆侖笑天下。此中自有神仙在,為何不度人間難?”趙碧兒聽他所說,不知何意,便問端的。袁承天氣息微弱,似乎一息尚存,說道:“碧兒,人生於世,其實如這世間之四季,春生夏長、秋實冬亡,四季更替,從不間隙,仿佛人之生老病死,不可逃脫,有人起事於蒼黃之間,以至得有天下,不知愛惜民眾,一至於得而複失,是人為不是天意;有時庸庸者得有天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從……所以禍患叢生,以至失了天下,——當年孝烈皇帝皇帝朱由檢便是政令不出,以至亡天下,是為大悲哀,以至讓後人悲後人,天下衣冠變色。”

    趙碧兒見袁承天氣息微弱,雖然一時未必便死,可是見他也是神情委頓之極,不可以再運真力,否則大有氣息逆轉之嫌,以至經脈崩潰,身體癱瘓,以後雖生猶死,不能習練本門武功心法,可說形同廢人,所以當務之急,是不要再運動氣息,還是潛心修習內力,否則未到那祖洲,他便已……她著實不敢想下去,隻有以目示意。袁承天見趙碧兒關懷心切,便不再強橫,靜下心來,回看身後茫茫海水湧來,已然離開大陸千裏之遙,此時此地孤海飄零有一種與天地生死隔絕的況味,不知將來如何?似乎隻有盡人事聽天命,其它再無辦法?所謂世上將相王侯,寧有種乎?從來天下英雄起蒼黃,拔劍四顧心茫然,不知何處是歸宿?

    鄭蕭蕭走到船尾,坐看天下北鬥七星,仿佛指引前程的路,心中一時想起師父,一時又念及這袁大哥當年救己脫困的情形,一時有萬種難言之隱,覺得自己身事可憐,不知哪裏是家?一時又生萬念俱灰的念頭,隻想舍棄這白蓮宗,從此漂蓬江海漫嗟籲,不再過問世間之事,生也由他,死也由他,從此不再是世間是非人!管他什麽萬事蒼桑,興亡過手也不問,一生盡在塵緣中,不願醒來看世間,徒生無盡的煩惱,讓人牽腸掛肚,不知何處去銷愁?

    趙碧兒忽然道:“師弟,故老相傳中土之東,茫茫大海之東有一島嶼,名叫祖洲,中有不死之草,不知是真是假?”袁承天道:“世間之事,虛無漂渺,盡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人之生死之道,原無可避免,世人多是畏死,不知生之艱辛,那有歡樂可言,死之安穩,勝似在世間苦苦奔波,終是一事無成!”趙碧兒見他說得傷感,大概觸及他內心深處的痛楚。袁承天道:“今次,你和鄭姑娘不辭生死,是要帶我去那祖島尋那不死之草,可是萬裏海疆,茫茫渺渺之中,仙島終究難尋,何不讓我……”趙碧兒忽然目中有悲,落淚道:“師弟你為什麽總是這樣?難道你忍看萬千袁門弟兄又複分崩離析,都在逃亡路上?九泉之下袁督師又複何想?天下重回倒懸之中?”袁承天無以回答,隻是看那蒼穹之中的星辰運行,忽然想到聖人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自己隻是稍遇挫折,便自灰心喪氣,實在不該,不覺又複豪氣又升,目中閃著光芒,心想:自己怎麽可以為了兒女私情,誤了天下蒼生!

    夜黑天明,周而複始,白日間有海鷗相隨,小船在大海之間雖渺小如無物,起起伏伏,讓人心難安;尤其鄭蕭蕭和趙碧兒兩個女孩子,盡力掌舵,隻為了袁承天。兩個人目光中一樣有他,唯願他不死,可以長生——隻是這隻是一廂情願——試問世間誰人不死,長生不死隻是世人心中一個永恒的願望,終究漂渺不可實現!

    這日正自在海中搖曳行駛,不意遠處傳來鯨魚的嘯聲,隻見海水中分,中有一水柱噴有幾丈之高,那是鯨魚所噴。袁承天見狀大叫道:“碧兒,鄭姑娘掌舵左行,躲開了去,否則……”他話音未盡,隻見一條幾達數十丈大鯨魚翻身撲來,一陣巨浪披頭蓋臉直打下來,將這隻小船掀翻在海水中。三個人全落於茫茫海水中,因之碧兒和鄭蕭蕭二個女孩子從未涉身於這茫茫無涯的大海中,所以口中不由灌入海水,不覺身子下沉。袁承天雖內息不足,然而於生死一線之間還要救她們兩饣女孩子,於是奮力遊去,左右各挾持兩人,足下踏水而上,伸頭露出海麵,借助那鯨魚適才排山倒海之勢向左邊遊去。此時鯨魚又自張開大嘴,向著他們追去。一股巨浪直推得他們身子隨著巨大海水撲向前方。

    袁承天但覺胸中煩惡異常,五髒六腑似乎翻江倒海便要吐出來,頭腦一眩便自暈過去。不知過了多久,覺得身體發膚有些生痛,睜開眼隻見一眾身穿明朝服飾的人正在那祭拜一神主牌位,神牌之後高空懸掛一太陽旗——是為明朝之旗——海外商船當時之事皆懸掛這明朝之旗——代表大明商船,威加海內,四夷賓服,所謂天朝上國,無人敢犯。袁承天睜眼細看那木主神位卻是寫著:大明毅宗烈皇帝之神主牌位。袁承天心中一動,這些人難道是琉球國人——他們先祖曾世世代代奉大明為宗主國,年年納貢,奉天朝上國為主人,其國語言皆為漢語,隻是明亡之後,不得已屈於清國之下,然而他們心中依舊懷念以前那個仁孝忠義的大明,而不是而今的清國,在他們看來清國蠻夷,是為披皮左衽,而大明則是正朔,所以每到大明這位崇禎剛烈皇帝祭日便於祭拜,以示不忘故國,這也是仁德布於天下所致!

    他目光四下找尋鄭蕭蕭和趙碧兒的行蹤,因為他實在擔心她們的安危——因為此次海外求藥之行——全是為了給他續命,否則她們兩個女孩子盡可以拍拍手走人,——可是她們雖為女子,有時剛勇之氣猶勝男兒,隻因她們心中一樣有著民族大義,家國情懷,知道世間有些事但知非死不可還要前行去爭取,有些事是寧死不可為,這也是世間之所以正義長存的所在!今日他醒轉,第一要務卻是關心碧兒和鄭姑娘,卻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也是他從來如此,仿佛別人的生死大於自己,而他卻是悲天憫人,對蒼生的苦難感同身受,總是覺得老天不公,為何將人強分三六九等,而不是一視同仁,一律平等?可是他又無能為力,眼見淒風苦雨中掙紮求活的民眾,隻有深深歎息,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雖然力不能及,但是有時微光也可以愈來愈大,照亮整個世間的路!

    忽然有幾個琉球兵士押解著趙碧兒和鄭蕭蕭,正向這邊走來。這時一位身著帝王之衣的王者出現——正是琉球國的中山王尚溫——嘉慶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受嘉慶皇帝所派遣的使臣——趙文楷和李鼎元所攜天朝上國皇帝——嘉慶皇帝之冊封之詔書,世襲中山王,以享萬年,朝供於清國大皇帝,永沐天恩,以世世襲,國祚永長!隻是這尚溫雖年紀頗輕,但是行為頗有城府,不動聲色,隻是心中懷念前明——雖然明亡於今已是百多年,但是他們人人心目之中隻有那個大明王朝,雖也受清國冊封,然而內心深處卻眷戀著故國明月,這是何種的英雄相惜,世間榮辱莫以成敗論英雄!花開花落自有時,一切世間萬事隨風,隻有心中那份情愁忘不了前塵往事,是以每年每逢清明時節天下民眾一樣會去鍾山明孝陵祭拜於洪武大帝——隻因人人心目之中有個故國明月,雖然而今在清國夷人製下,可是人人心目之中偏偏有個不滅的信念——那便是漢人天下衣冠,百多年間反清複明的事件此起彼伏從未斷絕,雖然清廷四下出擊,總是顧此失彼,有時他們不明白這些人為什麽不懼生死,前仆後繼,似乎悍不畏死?

    他們更加不明白當年的袁督師為何死不降滿洲人,雖被他們的皇帝冤殺也不覺得委屈,反而在臨死前寫下了那首氣貫長虹,遺留後世的以死名誌的詩: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可見他滿腔愛國的豪情,雖死猶榮,他隻想以死喚醒天下萬千民眾,可惜偏偏有漢奸投身滿洲人,反而替他們攻城略地,殺起人來比滿洲人還狠,可說全然忘了自己的本來麵目和父母邦國,雖生前榮華富貴,死後卻要受萬人唾棄,便如那殺害嶽武穆的秦檜,為萬人所鄙視,便是後來的乾隆皇帝也看不起那些人,編撰史書將之一幹眾人寫進“二臣傳”以為他們不忠不仁不義不孝,不知恥辱,未能臨危受命,更加不能為主上盡忠,是為大節有虧,所以是為二臣,其意不言而明。

    這時中山王尚溫看了一眼正全身束縛的袁承天,見他身著清國衣冠,便心中不快,對幾名侍衛道:“他是清國的人,殺之。”幾名侍衛持刀便向他前進,來到這剛烈皇帝崇禎皇帝神主牌位之前,便要手起刀落殺之。忽然有人大聲道:“大王不可?”中山王尚溫看了一眼,卻見是臣下朱長溫,見他如此行為頗為不解,不知他出於何意,用疑惑的目光看他。朱長溫道:“大王你怎麽可忘了天朝上國的恩惠,要殺清國的人,如果此間的事傳到清國,那麽事必招來亡國之災難?又況且這每年祭祀之事得知,隻怕後果更加不堪?所以大王三思而後行,不可意氣用事,自毀長城,到那時悔之晚矣!”尚溫看了一眼朱長溫,意似不屑,不慍不怒說道:“你想忤逆本王之意?”朱長溫卻不下跪,說道:“臣下隻知世間識時務者為乎俊傑,大王何必自討苦吃,逆天行事?”

    尚溫聞言震怒,嗆地一聲,拔劍相向,直指朱長溫的麵頰道:“朱長溫你想以下犯上,行忤逆之事不成?”朱長溫道:“如果大王一味忠言逆耳,那麽臣下也隻有便宜行事了。”他說這話顯然是要與尚溫分庭抗禮。尚溫身為一國之王,今時竟受臣下挑釁,不由得怒火中燒,長劍刷地一聲刺向這朱長溫的哽嗓咽喉。朱長溫長袖一撩,躲過這尚溫的長劍,忽地左掌從右掌下穿出,啪地一聲結結實實擊打在這中山王尚溫胸懷之上,不得他反應過來,右手已出,伸二指點他穴道,讓這中山王不能動彈,隻憤怒地睜著雙眼,忽然他似乎明白了什麽,斥道:“你不是朱長溫,你……”不待他說下去,這朱長溫已是二指點他啞穴,不得言語,走近前來,低聲道:“現在知道隻怕晚了,誰教你背叛清國……,你也不想想以嘉慶皇帝之英明天縱,睿智過人,豈有不知爾等心懷二心,你們世受皇恩,冊封其王,不思效力於天朝上國,私下竟懷異心,做出此等忤逆之事,你想天子會答應麽?——其實先前皇上亦有耳聞,隻是不信,可是聽得多了,不免心中生疑,因為世間人心多變,是不可以相信任何人的,所以今次派我等以海船商客的身份潛到此處,果不其然,竟膽大至極,拜祭前明,心中分明不把天子放在眼中,心有二誌,亦有不臣之心;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事莫過如此。”

    尚溫聽這朱長溫一番說話,隻是心中長歎,自己一時不智,以至有今日之禍,看來天滅我也。

    這時朱長溫向餘下軍兵和臣下斥道:“咱們琉球國世受皇恩,永朝清國,不可嫌生二心,否則天必誅之。”眾人麵麵相覷,誰也不敢言語。朱長溫命人將中山王尚溫押解下去,聽候命令,再作裁處。他又轉頭看了看袁承天和趙碧兒、鄭蕭蕭,命人押到他的帳下再處區處。袁承天見這朱長溫貌似中土之人,隻覺神情有些熟悉,至於像什麽人一時半刻卻又想不起來,心中納罕之極。

    當袁承天被帶入一座帳篷之中,隻見這朱長溫冷冷一笑,仿佛帶著不屑的神情,轉頭看了看鄭蕭蕭和趙碧兒,麵色不少變。忽地抽刀在手,刷地一聲直刺向袁承天的眉間。鄭蕭蕭和趙碧兒齊呼“不要。”這朱長溫收刀在手,並不前刺,冷冷道:“頻得美人顧。”言罷,倏地出手啪地一聲將袁承天擊倒,又複上前點他穴道,讓他知覺全無。他又抄刀來到鄭蕭蕭麵前,見她目中有情,關懷看著倒地失去知覺的袁承天。他又自嗬嗬冷笑道:“他氣息微弱,中氣不足,雖一時不死,可是也是大限將至,世上隻有不死之草才可以救他性命,你們巴巴地萬裏之遙,大約便是去尋那虛無漂渺之間的祖州之海島吧?”鄭蕭蕭和趙碧兒聽他說中她們此行目地也是驚異。

    隻見他緩緩取下人皮麵具,對這她們笑道:“你們二人對我袁師弟傾心如此,真讓人羨煞!”卻見這人不是旁人卻是傅傳書——這真是讓人意想不到的事,萬裏之遙的琉球國竟然邂逅這傅傳書——其實她們哪裏知道傅傳書此次之行是奉皇帝詔旨偷偷出海,潛入琉球國查察這中山王尚溫的忤逆之舉——因為先前他對這中山王陰奉陽違,暗中心念大明,便是厭惡之感,心想你小小琉球國居於茫茫大海之中,世受皇恩,不念我大清隆恩,反而祭祀於大明皇帝神主牌位,這分明是紆尊降貴,與下人之交,蔑視尊上,這真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以便擬派人前去查察,伺機拿下這中山王尚溫,以期問罪。攝政王多鐸得知,便力薦傅傳書和四阿哥多福安前來,他自然有他的打算,讓多福安行走江湖,多所曆練,將來可以獨擋一麵,為其逐鹿天下鋪平道路。其它朝臣不明所以,私下讚賞這位攝政王有大擔當,不惜讓四阿哥去冒風險,為皇帝排憂解難,可說是位忠臣,其實他們那裏知道這位王爺別有心機,意在天下!

    傅傳書之所以不讓中山王尚溫殺害袁承天,自然不是出自好心,而是別有用途,他要看這位小師弟慢慢死去,受那無窮的苦楚——因為他實在痛恨這位小師弟處處勝過自己,而且清心格格和碧兒都對他心心念念,有時念茲在茲,不能忘懷,能不讓他怒火中燒,心想:我為什麽偏偏不如他?豈難道我這堂堂正派昆侖掌門還不如一個朝廷緝拿的袁門少主?這真是豈有此理?我偏偏要他受盡天下無盡的苦楚,無盡的磨難,否則我可不枉為昆侖掌門大師兄?所以傅傳書以處處製肘於袁承天為能事,看他痛苦,看他受難,他心中便歡喜的緊。似乎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似乎他心中容不下別人,尤其袁師弟,先前師父在世,一眾同門師兄似乎唯他這個小師弟馬首是瞻,處處衛護於他,尤其趙碧兒,更為親近,那時他便暗中發誓今生若得機會,決不讓小師弟好過,否則難出胸中惡氣。

    趙碧兒見掌門師兄擊倒袁承天,似乎已有殺心,便大聲質問於他道:“掌門大師兄,你意欲何為?”傅傳書見趙碧兒說話咄咄逼人,全然沒有把他這個掌門大師兄放在眼中,你說氣人不氣人,心想:死丫頭,今日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也不知道馬王爺三隻眼,——先前我處處容讓於你,那是因為我師父,否則我早對你不客氣了……你也不想想我傅傳書幾曾對人低聲下氣過,偏偏你自命清,一向不把我放在眼中,卻對小師弟嗬護有加,你讓我情何以堪?

    趙碧兒見傅傳書並不言語,隻是目中有火,見他步步走向袁承天,而且已悄然抽刀在手,似乎要殺小師弟,心想是不是我言語激怒了掌門大師兄,他一時性起便要殺人,這豈不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那麽我豈不罪莫大焉?傅傳書對趙碧兒非但不加理會而且無視,他步步走向袁承天,手中刀閃著噬人魂魄的寒光,似乎一刀下去便要結果這位袁師弟。趙碧兒一時竟呆呆乜乜無有言語,忘了出言阻止掌門大師兄這惡行。

    鄭蕭蕭神誌清醒,見傅傳書再要殺人,斥責道:“你趁人之危,算什麽英雄好漢,——分明卑鄙無恥之徒!”她說得義正辭嚴,倘若她不受枷鎖,便要與他分個明白,警死也要衛護袁承天周全,而將自己性命安危置之度外。傅傳書聽了鄭蕭蕭這番言語,仿佛聽到了天下最為可笑之事,冷冷道:“在下從未自認什麽英雄好漢?所以你不必以言語要挾於我?便是卑鄙小人如何,天下人人如此,豈但是我一個人。”鄭蕭蕭聽他言下之意是要殺袁承天的樣子,不由顫聲道:“你莫殺袁大哥好不好?”傅傳書見她哀哀求懇的樣子,不由得仰天哈哈,神情之間透著無比得愜意,說不出的誌得意滿,好久好久才收住笑聲:“鄭姑娘你身為白蓮宗掌門,怎麽可以有私心,豈難道你喜歡上我這位袁師弟不成?”

    鄭蕭蕭見他問的突兀,臉上不由得發紅,欲嗔發怒,隻是礙於情麵卻又不便發作,隻有低頭不知所以。

    傅傳書走近袁承天眼前,隻見他氣息微弱似有還無,仿佛一時半刻便魂歸離恨天,心中竟有種莫名傷感,不知為何又想起這位小師弟幾次三番放過自己,而自己卻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可是又想起在昆侖派習武那些年,同門師兄弟盡與他相好,而置自己於無物,仿佛他這個昆侖派大師兄是多餘的,沒有人去憐惜他,反而是不屑的目光,雖然他們人人都隱藏著這詭異的行為,以為他不知道,可是他都隱忍,隻待有一日他有出人頭地之一日,要讓曾經傷害過他的人付出代價!(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