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案情分析討論確定方向

字數:3315   加入書籤

A+A-


    小周的眼睛亮起來,“7 月 15 日晚 7 點 12 分,有筆微信支付來自‘隨風’,綁定的身份證是……” 小李的手指懸在回車鍵上,突然停住,“身份證號顯示是‘趙宏偉’,但戶籍係統裏這個人 2015 年就注銷了,顯示‘死亡’。”
    信息中心陷入死一般的寂靜,隻有空調的嗡鳴在回蕩。小周抓起外套,拉鏈卡在第三顆齒上。“查‘趙宏偉’的注銷原因,” 他的聲音沙啞,“是宣告死亡還是實際死亡?有沒有可能是假死?” 小李調出卷宗掃描件,死亡證明上寫著 “2015 年車禍身亡”,但家屬簽名處的筆跡與鋼廠的工資單簽名有細微差異。
    當天邊泛起魚肚白時,第 1243 條記錄的比對宣告失敗。小周把所有排除的檔案摞成整齊的一疊,高度剛好到他的下巴。“通知技術隊,” 他對著對講機說,聲音裏帶著疲憊,“重點查‘趙宏偉’的社會關係,尤其是 2015 年後與鋼廠、宏偉建材有過交集的人。” 他望著窗外漸亮的天色,信息中心的顯示屏還在閃爍,那些未被匹配的名字,像無數個等待被喚醒的靈魂,在數據庫的深海裏沉默著。
    小李打著哈欠收拾東西,不小心碰掉了桌上的咖啡杯,褐色的液體在 “排除名單” 上暈開,剛好遮住劉誌強的名字。“輝哥,你說這死者會不會根本沒在失蹤人員庫裏?” 他擦掉手上的咖啡漬,“說不定是黑戶,或者沒家屬報案。” 小周沒有回答,他的目光落在白板的空白處,那裏即將寫上 “趙宏偉” 三個字 —— 這個注銷了八年的名字,或許就是解開謎團的最後一把鑰匙。
    信息中心的門關上時,鍵盤的餘溫還留在指尖。小周知道,比對工作還要繼續,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被係統錯誤歸類的檔案、被家屬誤報的特征,都可能藏著真相。但至少現在,在這 1243 條信息的海洋裏,死者的身份依舊是個謎,等待著下一輪篩查去揭曉。
    第二天一早。
    會議室的木門被李明推開時,帶著廢舊鋼廠特有的鐵鏽味。長條桌上攤著死者左胸紋身的複原圖,“宏偉” 兩個字的筆觸在日光燈下泛著冷光,與桌角那袋深藍色纖維形成刺目的對比。李明把搪瓷缸重重放在 “鋼廠腐敗屍體案” 卷宗上,茶漬在封皮暈開,像極了現場發現的那攤油汙。“人到齊了,” 他掃過眾人眼下的青黑,“從小楊開始,現場勘查有什麽新結論?”
    小楊掀起投影儀的幕布,鋼廠全景圖瞬間鋪滿整麵牆。“中心現場提取的 43 碼菱形格花紋鞋印,步長 78 厘米,步寬 15 厘米,推算身高 175±3 厘米,” 他的激光筆點在煉鋼車間的拖拽痕跡上,“與死者的骨骼參數完全吻合,說明拖拽者就是凶手本人。但在廢料處理區發現的 42 碼圓形顆粒紋鞋印,步長 65 厘米,步寬 8 厘米,身高約 165 厘米,屬於第二人,可能是共犯。”
    幕布切換到輪胎印的三維模型,橫向鋸齒紋在屏幕上旋轉。“中型貨車胎寬 20 厘米,間距 180 厘米,右前輪有 2 厘米切口,” 小楊的指尖劃過模型上的磨損痕跡,“與鐵道接縫的擦痕形態吻合,這輛車曾在 7 月 15 日晚通過道岔機進入廢料區。輪胎的磨損程度顯示行駛裏程約 8 萬公裏,本地符合該特征的貨車共 127 輛,已排查 32 輛,暫無匹配。”
    他突然點擊鼠標,屏幕上跳出手表的特寫。“在鐵道排水溝發現的不鏽鋼手表,表針停在 11 點 07 分,與報警人聽到的卡車發動時間吻合,” 小楊放大表扣內側的模糊字母,“經增強處理,顯示是‘HW’兩個字母,可能與‘宏偉建材’有關。表帶的磨損程度顯示使用超過兩年,表殼撞擊痕跡與高碳鋼扳手的參數匹配,推測是爭執中掉落的。”
    張林翻開屍檢報告時,紙張發出幹澀的聲響。“死者男性,年齡 3540 歲,死亡時間確認為 7 月 15 日晚 10 點左右,” 他的紅筆圈出顱骨 X 光片,“左顳部 3×4 厘米凹陷性骨折,內板骨折範圍大於外板,呈漏鬥狀變形,符合直徑 5 厘米的高碳鋼鈍器打擊特征,與現場丟失的重型扳手參數完全吻合。”
    他突然提高音量,激光筆點在胃壁穿孔的照片上:“2 厘米銳器創,創角銳利,邊緣無挫傷帶,是死後被刺擊的可能性更大。” 報告附件的組織化學分析顯示,皮下組織脂肪酸敗程度相當於死亡 60 小時,“與直腸溫度推算的時間一致,但需注意腐敗產熱導致的誤差,實際死亡時間可能提前 12 小時。”
    “右股骨陳舊性骨折的愈合形態,與現場 43 碼鞋印的右腿支撐期延長特征完全吻合,” 張林調出骨折線的三維重建圖,“骨痂形成時間超過 18 個月,與鋼廠 2021 年工傷記錄中的‘右股骨骨折’病例特征高度匹配。這提示死者曾是鋼廠職工,且 2021 年後仍在從事重體力勞動。”
    小王的筆錄本上,報警人的證詞被紅筆劃出重點。“乞討人員劉老五確認,7 月 15 日晚 11 點 10 分,聽見鋼廠方向傳來卡車發動聲,持續約十分鍾,” 他的激光筆點在鋼廠門口的監控截圖上,“當晚 11 點 05 分,有輛中型貨車從鋼廠東門駛出,車燈特征與輪胎印所屬車輛一致,但監控像素過低,無法識別車牌號。”
    他突然翻過一頁,露出 “老張麵館” 的消費記錄。“7 月 15 日晚 7 點 12 分,微信名‘隨風’的用戶消費 28 元,點了米飯青菜套餐,” 小王放大支付記錄的身份證號,“綁定的‘趙宏偉’戶籍顯示 2015 年車禍身亡,但死亡證明的家屬簽名筆跡,與鋼廠 2014 年工資單上的‘趙宏偉’簽名有 3 處差異 ——‘宏’字的寶蓋頭角度、‘偉’字的豎彎鉤弧度,還有簽名的收筆力度,都不符合同一人書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