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重要線索發現,推進案件偵辦

字數:2859   加入書籤

A+A-


    “口唇左側的表皮剝脫,鼻腔黏膜出血,結合肺組織點狀出血、眼瞼結膜出血,這些都是悶壓口鼻導致機械性窒息的典型特征!” 張林的語氣帶著一絲興奮,“嫌疑人應該是用柔軟的物體比如衣物、布料捂住死者口鼻,持續壓迫導致其窒息死亡,這種方式不會在頸部留下明顯痕跡,也能解釋體表為何沒有劇烈反抗傷 —— 死者可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襲擊。”
    小林恍然大悟,立即補充記錄:“那現場提取的藍色布料,會不會就是嫌疑人用來悶壓口鼻的工具?布料上的暗紅色汙漬雖然不是血跡,但說不定是死者的唾液或分泌物?”
    “有這個可能,後續讓技術科對布料汙漬進行分泌物檢測。” 張林點頭認可,隨後繼續解剖,在死者的氣管和支氣管內發現了少量細小的藍色纖維和泥沙顆粒,“氣管內的藍色纖維與體表創口提取的纖維一致,泥沙顆粒與現場土壤成分相同,這進一步證明死者是在案發現場被襲擊的 —— 嫌疑人用藍色布料悶壓口鼻致其窒息後,再用鐵鍬挖坑掩埋,過程中磚石和泥沙進入氣管,藍色纖維也隨之殘留。”
    為了更精準地判斷死亡時間,張林取下死者的胃壁組織和肝髒組織,放在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細胞自溶程度是判斷死亡時間的重要補充依據。胃壁細胞自溶通常在死亡後 46 小時開始,肝髒細胞自溶在 612 小時開始,結合之前的屍僵、屍斑、腐敗特征,再考慮拆遷現場低溫環境對腐敗的延緩作用,綜合修正死亡時間為 12 天左右,也就是上周日前後。”
    他又檢查了死者的牙齒和骨骼,牙齒磨損程度中等,符合 4050 歲男性的特征;骨骼無骨質疏鬆或異常病變,排除長期疾病史。“死者生前身體健康,無基礎疾病,死亡原因明確為機械性窒息悶壓口鼻,死亡時間約 12 天前上周日前後,死前 16 小時未進食,體表損傷為非致命性抵抗傷,與現場發現的鐵鍬、藍色布料存在關聯。” 張林總結道,將解剖結論逐條記錄在報告中。
    周三淩晨 1 點,解剖工作基本結束,張林和小林將解剖後的器官逐一放回屍體腹腔,開始縫合。小林一邊協助縫合,一邊梳理案情:“張老師,結合解剖發現和技術科的鑒定結果,嫌疑人的作案過程是不是可以還原成 —— 上周日前後的深夜,嫌疑人與死者在棚戶區空置小樓相遇,因某種原因發生衝突,嫌疑人用藍色布料悶壓死者口鼻致其窒息死亡,隨後用鐵鍬在樓內挖坑掩埋,過程中死者反抗時被鐵鍬或磚石劃傷手掌、頭頂,藍色纖維脫落留在創口和氣管內;後來可能因拆遷施工臨近,嫌疑人又將屍體轉移至一樓牆體後,最終被鏟車施工時意外發現?”
    “這個還原基本符合所有線索。” 張林縫合完最後一針,摘下防護麵罩,臉上帶著疲憊卻堅定的神色,“現在需要進一步確認的是:藍色布料的具體來源、鐵鍬的使用者,以及死者的身份 —— 我們在死者衣物口袋裏沒有發現任何身份證明,隻能通過 DNA 比對鎖定身份。之前技術科從現場毛發提取到線粒體 DNA,我們現在提取死者的 DNA 樣本,送去與那組線粒體 DNA 比對,確認是否來自同一人,同時錄入失蹤人員數據庫,盡快找到死者家屬。”
    淩晨 1 點半,張林將提取的血液、肝髒、腎髒樣本及死者 DNA 樣本交給技術科,特別叮囑:“重點檢測血液樣本中是否有鎮靜類藥物成分,排除嫌疑人先用藥迷暈死者的可能;優先比對死者 DNA 與現場毛發的線粒體 DNA,確認關聯性;同時對藍色布料汙漬進行分泌物檢測,驗證是否為死者唾液。”
    走出解剖室,張林看著窗外漸亮的天色,拿起手機撥通李明的電話:“李隊,解剖結果出來了。死者男性,4050 歲,身高 168 厘米,死因是機械性窒息悶壓口鼻,死亡時間約 12 天前上周日前後,死前 16 小時未進食;體表抵抗傷與現場鐵鍬、藍色布料關聯,氣管內發現現場纖維和泥沙,證明案發現場就是第一現場;已提取死者 DNA 樣本,正在與現場毛發 DNA 比對,同步錄入失蹤人員數據庫。”
    電話那頭,李明的聲音帶著欣慰:“太好了,張林,這個結果太關鍵了!它把技術科的物證、現場勘查的痕跡和解剖發現串聯起來,給後續偵查指明了方向。我馬上讓小王調整走訪重點,圍繞‘上周日前後在棚戶區活動、有藍色化纖布料、使用過鐵鍬’的人員排查;讓小周加快失蹤人員 DNA 比對,盡快確認死者身份。”
    掛了電話,張林走到解剖室的窗邊,看著遠處逐漸亮起的街燈,心中清晰地知道,雖然死者身份尚未確認,嫌疑人仍在逃,但解剖發現的每一個細節,都在為案件偵破搭建關鍵橋梁。他相信,隻要各部門協同推進,順著 “窒息方式、作暗工具、死亡時間” 這三條線索追查下去,很快就能找到嫌疑人,讓埋在瓦礫下的無名死者沉冤得雪。
    周三上午 8 點,技術科傳來初步消息:死者 DNA 與現場毛發的線粒體 DNA 完全匹配,確認現場毛發來自死者;藍色布料汙漬檢測出少量唾液成分,DNA 與死者一致,證明布料確實是悶壓口鼻的工具;血液樣本中未檢測到任何毒物成分,排除藥物輔助作案的可能。這些結果進一步夯實了解剖結論,也讓偵查方向更加明確 —— 圍繞作案工具和死亡時間,聚焦棚戶區周邊有相關物品、且在案發時間段有異常行蹤的人員,成為接下來的核心任務。
    周二晚上 8 點,刑偵支隊信息核查室的燈光與法醫解剖室的冷光遙相呼應。小周帶著四名隊員圍坐在長桌前,麵前的電腦屏幕上滾動著失蹤人員信息庫的條目,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模糊的照片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