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三家小作坊
字數:2388 加入書籤
與小周奔赴西坡煤礦的同時,小王正拿著技術科出具的纖維檢測報告,站在柳林村東頭的第一家小作坊——“紅星製衣”門口。作坊的鐵門虛掩著,裏麵傳來縫紉機“噠噠噠”的聲響,混雜著布料摩擦的沙沙聲。“西城刑偵支隊的,了解點情況。”小王推開鐵門,亮證件的動作剛做完,就被一股濃烈的布料味和機油味包裹住。
作坊主叫劉紅星,四十多歲,穿著件沾著線頭的藍色工裝,手裏還捏著一把剪刀。聽說小王是來查工裝的,他連忙把人往辦公室引,桌上堆著幾摞半成品的工裝,顏色清一色是深藍色。“警官,我們這兒隻做兩種工裝,一種是工地的深藍色勞動布,一種是工廠的藏青色滌棉,從來沒做過灰色的,更別提什麽米白色襯裏了。”劉紅星說著,掀開桌下的布料堆,露出一卷卷整齊的布料,“你看,都是正規廠家進的貨,有進貨單。”
小王讓隊員小李核對進貨單,自己則跟著劉紅星走進生產車間。車間裏擺著八台縫紉機,四個工人正埋頭幹活,地上散落著一些裁剪下來的邊角料。小王撿起一塊灰色的邊角料,劉紅星立刻解釋:“這是前幾天給附近家具廠做套袖剩下的,純棉的,不是你說的聚酯纖維。”小王拿出紫外線筆,對著邊角料照射,果然沒有熒光反應。他又仔細檢查了每台縫紉機旁的布料,摸了摸半成品工裝的襯裏,都是純棉材質,和死者衣物的纖維完全不符。
“最近半年,有沒有人來定製過灰色粗布上衣?要米白色聚酯纖維襯裏的,小作坊做的劣質貨。”小王蹲在工人旁邊,看著她縫製工裝袖口,“或者有沒有陌生人來買過類似的衣服?”工人搖了搖頭:“我們都是接批量訂單,不做散活。附近村裏的人都知道我們隻做深藍和藏青的,沒人來買灰色的。”
離開“紅星製衣”時,小李把核對好的進貨單遞給小王:“劉紅星的進貨單都是真的,半年內沒進過米白色聚酯纖維,也沒賣過灰色工裝。車間的邊角料和半成品,我們都取樣了,和死者的纖維不符。”小王點點頭,拿出地圖,在“紅星製衣”旁邊畫了個叉:“去下一家,‘利民勞保’,在王坡村路口。”
“利民勞保”比“紅星製衣”小一些,隻有三間平房,門口堆著幾箱待發貨的勞保鞋。作坊主趙利民是個瘸子,聽說小王的來意後,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警官,我這兒是賣勞保用品的,工裝都是從批發市場進的,自己不生產。你說的灰色粗布上衣,我這兒倒是進過一批,不過半年前就賣完了。”
“在哪進的貨?賣給誰了?有銷售記錄嗎?”小王立刻追問,心裏泛起一絲希望。趙利民一瘸一拐地走進裏屋,翻出一本破舊的賬本:“從西城批發市場進的,一共五十件,賣給了周邊的工地和磚窯廠,都是批量走的,沒記具體買主。”他指著賬本上的記錄,“你看,3月15號最後一批,賣給了西坡煤礦的外包隊,二十件,深藍色的,不是灰色的。”
小王讓小李聯係西城批發市場,核實趙利民的進貨渠道,自己則仔細翻看賬本。賬本上的記錄很淩亂,隻記著進貨數量和金額,沒有買主的具體信息。他又檢查了貨架上的工裝,都是深藍色和藏青色,襯裏有純棉的,也有滌棉的,就是沒有聚酯纖維的。“外包隊的人經常來買工裝嗎?他們穿的是什麽顏色的?”小王問。“偶爾來,都是買深藍色的,和煤礦發的差不多。”趙利民想了想,“不過去年冬天礦關了,他們就再也沒來過。”
從“利民勞保”出來,小李接到了批發市場的反饋:“趙利民確實在半年前進過一批灰色粗布上衣,不過是純棉的,襯裏也是純棉的,不是聚酯纖維,而且顏色比死者的深很多,不是同一個批次。”小王的希望又落了空,他看了看表,已經下午一點多了:“先去吃點東西,下午去最後一家,‘誠信小作坊’,在李家莊最裏麵。”
“誠信小作坊”藏在李家莊的胡同裏,沒有招牌,隻有一扇斑駁的木門。敲了半天門,才出來一個老太太,說作坊主是她兒子,叫孫誠信,出去送貨了。“你們是來查工裝的吧?”老太太突然開口,“前幾天也有警察來問過,說什麽灰色衣服,我兒子從來沒做過。”
小王和隊員坐在院子裏等孫誠信,老太太端來幾碗水:“我兒子做這行五年了,都是接附近村裏的小訂單,做的都是孩子們穿的外套,偶爾做幾件大人的夾克,沒做過什麽工裝。你們說的米白色聚酯纖維,我聽都沒聽過。”小王環顧院子,看到牆角堆著一些兒童外套的半成品,顏色都是鮮豔的紅色和黃色,沒有灰色的。
下午兩點,孫誠信回來了,看道小王後,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警官,你們怎麽來了?前幾天張警官剛來過,問的也是灰色工裝的事。我真沒做過,我這兒的布料都是純棉和滌棉的,你看。”他掀開屋裏的布料櫃,裏麵果然都是兒童服裝用的布料,沒有工裝布料。小王拿出死者衣物的照片,孫誠信仔細看了看:“這種灰色粗布,我們這兒叫‘老粗布’,現在很少有人用了,隻有一些老人做床單被罩才用,做衣服的話,不耐磨,沒人買。”
“有沒有可能是你認識的人,在別的地方做了這種工裝,托你幫忙賣?或者你見過誰穿這種衣服?”小王追問。孫誠信搖了搖頭:“我們村的人都穿我做的外套,附近村裏的也都是,沒見過穿這種灰色工裝的。張警官上次來,把我這兒的布料和半成品都取樣了,結果應該和你們要的不一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