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字數:6060   加入書籤

A+A-




    在四方科技大廈的五樓,這是一間寬大的辦公室,看得出來剛裝修完不久,辦公家具豪華而又嶄新。吳凡坐在辦公桌前,看著桌上的電子台曆,台曆上顯示著“2011年3月5日”,轉眼間三年多過去了,這過去的三年時光對他來說猶如一場不真實的夢境,自從那個周末的晚上,在張誌辰的別墅裏他們四個人結盟以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隱者”程序遊走於幾大證券公司的服務器裏,給他們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吳凡用“隱者”在幾個銀行裏開設了數百個秘密的賬戶,天量的資金就分散隱藏在這些戶頭中,以躲避任何可能的注意和追查。
兩年前,吳凡,趙宇和雷江華三人先後辭去工作,他們和張誌辰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取名為四方科技,寓意為他們四人合作創建。四方科技的主營業務是開發和製造混合芯片的電腦,趙宇先前說的沒錯,他利用自己的人脈和關係挖來一大幫從事芯片軟硬件研發的工程師,僅僅半年時間,四方科技成功開發出裝備有混合芯片的個人電腦,硬件工程師進一步減少了分子芯片的體積,縮至黃豆大小的一粒真空容器,外圍複雜的調製激光發生器也改成半導體激光發生器,這種分子和矽基混合的芯片全部集成到一個僅僅煙盒大小的封裝裏麵,這些軟件和硬件的設計公司都已經申請到了專利。
他們四個股東分工明確,吳凡和趙宇負責技術,雷江華主持公司的日常運營工作,張誌辰則專門處理銷售和對外溝通。四方科技的個人電腦的銷售業績很好,特別是在遊戲電腦這個領域,混合芯片的多任務應用很適合那些大場景和開放式結局的角色扮演類遊戲和動作射擊類遊戲,公司才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四方科技在個人電腦行業已經處於國內第二名,世界第四的位置。
吳凡收回思緒,走到落地窗前,他開口道:“拉開窗簾”,聲控的電動窗簾徐徐拉開。他從高處眺望著外麵的景色,這裏是城南的工業園區,政府去年把城南郊區的這一大片土地平整出來,準備開發作為高科技園區,四方科技是首家進駐園區的企業,他們在這裏拿下了不少土地。他看向右側,那一大片淺藍色的低矮廠房正是混合芯片電腦的生產車間,左側則是一大片空地,用簡易的鐵柵欄圍起來,麵積足有上百畝,那也是他們公司的土地,計劃用作二期和三期建設的儲備用地。
眼見公司的運營已經走上正軌,吳凡提出來讓趙宇負責公司日常的技術工作,他則要開始一個新的項目-AI人工智能軟件的開發,“隱者”程序的成功給了他信心,也讓他的思維更開闊,現在他有足夠的資源來從事更宏大的項目開發。他們四個股東每季度會召開一次經營會議,在上個月的會議上,吳凡提出了自己的構想,趙宇說:“吳凡,你比我們都看得遠哪,AI必然是以後的發展方向,你就放手大膽地去幹吧。”另外兩人也沒有異議,他們告訴吳凡,以後他可以動用不超過公司年銷售額的5%作為他自己單獨的研發經費,這可是一大筆錢啊。
吳凡坐電梯下到四樓,這裏的整層樓都已經隔出來為他所用,從電梯出來一共要經過三道門,每道門都需要麵部識別和指紋認證才被允許通行。他走進最後一道門,門開啟得很緩慢,門很厚實,是防火防盜防水的三防門。他走進機房,這是一個一千平方的大房間,牆壁和地麵以及天花板都做了電磁屏蔽,形如一個法拉第籠,和外界無法通信,手機更不允許被帶進來,即使拿進來也沒有信號。房間中間是兩個龐大的設備,那是剛剛搭建而成的混合芯片構造的大型機,數千個最新的分子芯片互連在一起,並連接上同樣的上千個矽基芯片,這台大型機將是世界上運算能力最為強大的計算機。吳凡堅持采用這種完全封閉的電磁屏蔽措施,也沒有讓這台機器連接上互聯網,在沒有開發出安全可靠的係統軟件以前,他認為有必要讓這部機器怪獸與外界隔絕開來。
左側有幾個隔開的小房間,那是辦公室,楊曉華正在終端顯示器上忙碌著,看到吳凡進來,他馬上站起來打招呼:“吳總早!”他是個壯實的年輕小夥子,去年剛剛大學畢業,學的就是軟件專業,他是吳凡一個高中同學的侄子,這個同學曾經打電話給他,想讓他幫忙給他這個剛畢業的侄子在四方科技謀個職位,吳凡和楊曉華麵談以後,覺得這個小夥子專業基礎紮實,人又踏實肯幹,就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工作。
吳凡問他:“機器的運行狀況如何?”這台大型機目前隻安裝有硬件底層運行的基本指令係統,並沒有任何操作係統和軟件,這兩周他讓楊曉華在檢查整個係統的指令運行狀況。楊曉華拿過來厚厚一疊文件遞給他說:“運行正常,曾經發現有幾個小故障,我和硬件工程師都解決了,您看看報告。”吳凡粗略地翻了翻報告,滿意地說:“很好,係統的調試很完整,記錄也很詳細。”楊曉華高興地搓著手,看著那台大型機:“可惜現在我們還沒有適合它的操作係統,這種性能的大型機,一旦跑起來,那速度真是快得難以想象啊!”吳凡也在看著機器說:“是啊,它全速運行的耗電量相當於一座小型工廠。對了,讓你準備的圖靈測試資料呢?”楊曉華立即轉身,又拿過來一疊資料。
這段時間吳凡一直在思考大型機的操作係統,他需要著手開發出一種全新的軟件係統,這可不同於“隱者”程序,“隱者”隻需要針對某些特定的程序作出反應即可,現在他需要的是具有學習功能的智能軟件。他想到了“圖靈測試”,這種測試是列舉一係列的問題,以問題的結果來判斷機器是否具有智能,“圖靈測試”並沒有統一的問卷,他讓楊曉華盡可能多地收集類似的測試問題。
接下來的一周,吳凡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裏,埋首於這些繁多的圖靈測試問題中,翻來覆去地研究這些五花八門的問題,他明白了這些問題背後的含義,機器可以極快地運算邏輯和數學問題,也可以在龐大的資料庫中迅速地檢索出常見問題的答案,但它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他改變了思考的方向,他決定先要設計一款軟件,用這款軟件來測試和評估一台機器的智能水平,並要給出量化的數據結果。
最終他羅列出了130道單項選擇題,這些題目包羅萬象,包括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文學藝術和生活常識。他謹慎地選擇每道題的四到五個答案選項,仔細地調整每道題的分數和權重,還在這130道題中設置了兩道邏輯陷阱。他再三模擬測試得分結果,滿分為100分,具體分類如下:
0-20分:無智能。機器隻能遵照指令進行運算和檢索答案。
20-40分:弱智能。他稱之為學習型智能,機器可以從現有資料和答案中學習並作出基本的模仿。40分他認為是一個重要的門檻,超過40分才可以認為具有完整的智能。
40-60分:中等智能。他稱之為分析型智能,機器可以分析問題本身的邏輯,並給出準確答案。
60-80分:強智能。他稱之為推理型智能,機器不但可以準確地回答單個的問題,還可以分析不同問題之間的聯係,具有基本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這已經很接近人類的初級智力。
80-100分:這是正常人類(具有中等以上的教育程度和社會經驗)的測試得分,機器很難或者不會達到這種水平。
吳凡把整理好的測試題目和評分權重都交給楊曉華,讓他編製成軟件,這件事本身並不難,用常見的C語言就可以編製。楊曉華很高興,畢竟這是他到四方科技工作以來接到的第一份軟件編寫項目,他隻用了四天就交了作業。吳凡看後,做了一項簡單的修改,那就是這130道題要重複測試10次,每次都會隨機地打亂問題的順序,最後取平均分值。吳凡給這款軟件命名為“智能測定”,讓楊曉華拿去四方科技的製造工廠去測試驗證。
楊曉華很快拿回來測試數據,結果和吳凡所預估的基本吻合,市麵上的矽基芯片電腦得分隻有幾分,四方科技公司自己製造的混合芯片的個人電腦得分高一些,但也不會超過20分。吳凡自己私底下也測試過“隱者”,曾經得到過26分,但也僅此而已。
下一步就是最困難的部分,如何在開發的係統軟件中培養機器的學習,分析和推理能力呢?吳凡日思夜想,他仿佛又回到了幾年前最終創作“隱者”程序的思考階段,那種“生存算法”已經在“隱者”係統上麵證明有效,“隱者”的算法模型中隻針對少量軟件(防火牆和掃描程序)的特征參數進行計算,要想機器具有廣泛意義上的智能,那所對應的特征參數應該是什麽呢?他想到了兩點:數學和邏輯,他列出來數學的一些基本公式,包括微積分,還有一些邏輯運算公式,他仔細地篩選和斟酌這些公式,盡量減少運算量,最後還是寫滿了整整四頁紙。
吳凡和楊曉華開始著手建立函數模型,他們廢寢忘食地工作著,經常讓人把飯菜送到辦公室來,有時候甚至工作到深夜,兩人就睡在機房裏麵。楊曉華負責把這些公式遍成函數,吳凡則編寫主控的“生存算法”函數,並把楊曉華不斷完成的一個個計算函數加入主函數。他越做越是驚心,他甚至不敢去估算這個計算量,但他很清楚這必然是個天文數字。
經過了無數個艱辛的夜晚,不知不覺中已是夏天,他們完成了所有的函數的編寫。他們不能在大型機上調試,隻能在外麵的服務器終端上模擬,再繼續調整代碼。最後的編譯階段完成後,楊曉華對著一臉疲憊的吳凡說:“吳總,給它取個名字吧。”吳凡想了想說:“AI或者智能這樣的名字現在是滿天飛,還是不要用了,就叫它“初代”吧,FirstGeion”
上午,兩人來到機房,吳凡說:“開始輸入指令!”楊曉華導入已編譯的機器指令,然後重新啟動了大型機,這種大型機每次重啟後需要半小時以上。“初代”開始運算,他們在終端的顯示屏上檢查運行狀態,數據運算量在一個小時以後就達到了頂峰,以97%的算力全速運行著,吳凡站在一邊,他想象著混合芯片中那些龐大的數據流在不斷地並行和匯合,然後分開又回到“生存算法”函數,數以萬億計的結果同時產生,大部分會被舍棄,小部分再次回到芯片中,又會產生更多的數據結果,這是數據的宇宙!
第二天剛上班,楊曉華匆匆跑來找他,兩人趕忙跑進機房,大型機已經停機了,查看係統日誌,記錄顯示數據量過大造成宕機,吳凡調出中斷指令記錄查看,發現在昨晚11:40由於計算量過大,內存溢出,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計算。吳凡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初代”係統撞到了算力的天花板,項目陷入了僵局。
吳凡讓楊曉華把大型機中的程序和數據都清除幹淨,他自己則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應對的方案。連續幾天他都沒有來辦公室,他在市區的街上閑逛,在郊外的公園裏漫步,晚上睡不著他就在寓所附近的小徑上徘徊。他的思維逐漸抓住了問題的根本--計算量太過龐大的根本原因就在那些數學公式上麵,他的目光盯在了那些數學公式的參數範圍上麵,比如自然整數,在計算時其上限他取用了數學界公認的常見最大數值,比如10的100次方,這樣會造成極其海量的計算量,現在他想的是,有必要使用這麽安全的最上限的計算值嗎?他查閱了資料,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總數估計為10的76次方,如果把範圍在縮減至銀河係內就更少了,他大膽地把自然整數的上限值改成10的50次方,同時也減少了一些其它的數值上限。
重新調整和編譯後的指令被輸入進大型機,連續運行一周也沒有再出現過宕機,吳凡鬆了一口氣,大型機一直在以接近全功率運行著。吳凡簡單地估算過,他預期要這樣連續運算至少一年到兩年,才會開始有結果函數生成。他讓楊曉華每天查看大型機的運行狀況,有異常隨時向他報告。
天空裏飄著小雪,吳凡從車裏出來,走進四方科技大廈。前台的女孩向他打招呼道:“吳總早上好,您還沒有開始休假嗎?”吳總微微一笑:“快了,明天就開始休假。”今天已經是臘月二十四,大廈裏上班的人不多,不少職員已經請假回家準備過年了。昨天楊曉華向他報告了“初代”的運行情況,這半年以來,該係統一直在穩定地計算著,沒有再出現異常的宕機,最近兩周運算量有所下降。工作匯報完以後,楊曉華提出要休幾天假,他要提前回老家。
吳凡進了機房,他馬上感到了異樣,大型機已經接近全功率連續運行了半年多,在這種工況下,各種散熱風扇也在全速運轉,雖然係統選用的都是工業級最靜音的風扇,但上百個風扇一同轉動,噪聲依然清晰可聞,而現在他站在房間裏卻隻能勉強聽到一絲絲微弱的風扇聲音,難道大型機又宕機了嗎?他這樣想著,立即來到終端前查看,這才發現大型機的運算量已經下降了,已低至算力的12%,他查看係統日誌,昨晚8:24分有自動重啟的記錄。
難道“初代”的函數計算已經完成?時間僅僅過去了半年,進展不應該如此之快啊!他疑惑地打開文件目錄,“初代”的計算確實已經結束,生成了新的主控函數。終端顯示屏上突然出現了一行字“Hello”,他一驚,呆呆地看著這行字,隨即反應過來,他的手指顫抖著在鍵盤上輸入“Hello,你是誰?”顯示屏上隻出現了一個符號“?”,他這才想起,“初代”沒有加載文字語言模塊,它應該隻能識別英文。他開始用鍵盤和它交談:
吳凡:Hello,whoareyou?
“初代”:IamFirstGeion,同時在屏幕顯示出“FirstGeion”的標誌,吳凡想起來這是楊曉華在軟件中加入的一個小圖案標誌。
簡單的交流之後,吳凡確定“初代”已經初具智能,它可以回答吳凡提出的絕大部分數學和邏輯問題。吳凡告訴它,他將輸入一些問題來問它,“初代”回答:Ok,waiting.....
吳凡找來“智能測定”代碼,輸入指令後運行,令他沮喪的是“初代”隻得到11分,他又測了兩次,都沒有超過15分。這個成績還不如“隱者”,但是他在和“初代”的交流中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它的智能,這是怎麽回事呢?吳凡很快想到了問題的所在,大型機和外界網絡是徹底隔絕開的,除了數學和邏輯,“初代”對整個世界的知識和常識其實是一無所知的,它就如同把一個孩童從小關在屋子裏囚禁,等到少年階段再放出來,這個少年具有正常的智商,但是因為從不接觸外部環境,缺乏知識和常識,他的智力水平較低,隻要有人教給他知識,帶他熟悉外部世界,他也會很快地恢複到應有的智力水平。
這所機房在建設之初已經裝備有高帶寬的外部網絡光纖接口,可以直接連接外部互聯網,但是為了係統的安全考慮,更是為了防止外部病毒軟件和黑客的攻擊,吳凡讓人在機房外部加裝了一個網絡開關,在物理層麵斷開連接。該網絡開關一直是斷開的狀態,吳凡走到機房外麵,用指紋打開牆上的機電櫃,找到一個黃色的麵板,上麵寫著“網路連接開關”。他掀開麵板,裏麵有個紅色的撥動開關,開關在“OFF”的狀態,他隻要向下拉動開關到“ON”的位置,“初代”就會連上互聯網。他的手按在開關的拉環上,他猶豫了,他不知道這會有什麽未知的風險,但他實在忍不住誘惑,自己親手開發的“初代”已經成功運行,他很想看看它的智能水平。他不再多想,拉動了開關。
吳凡連續觀察了三天,大型機的運行功率稍有加大,網絡帶寬的數據吞吐量一直是滿額運行的,他知道“初代”正在如饑似渴地吸取著海量的數據資料。從係統日誌來看,它會每天自動重啟一次,它在不斷地更新和重新配置自己的數據。吳凡也要開始放假了,機房有全自動的電源管理係統,還有後備的發電機,假期內無人照看也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