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清算大族,聯姻鮮於

字數:4538   加入書籤

A+A-


    “何事讓子遠如此欣喜?”
    張虞皮笑肉不笑,問道。
    許攸沒看出張虞的不悅,得意而笑,說道:“仆奉君侯之令,審查袁紹帳下文武違法之事,今攸已悉數整理完畢。君侯如能依名單嚴懲,冀州士民將心悅而賓服。”
    說著,許攸奉上一封竹簡,說道:“如審配在冀州諸郡內兼並田畝多達千頃,門下食客、部曲、隱戶約有五百戶;而審氏一族借審配之權勢,在冀州中擁田兩千頃,耕牛、馬匹千頭,錢財積如山丘。”
    一頃為一百畝,千頃則是十萬畝。依照理想情況,富裕的情況下,一戶授百畝之田,千頃良田可授千戶百姓。今隸屬於審配與審氏的田畝多達三千頃,足夠讓三千戶百姓富裕,養活兩萬百姓輕鬆,故三千頃田不可不多!
    “三千頃!”
    殿內眾人臉上或露出愕然之色,或是倒吸口涼氣,他們都沒想到審配家族竟如此富庶,當真不愧是冀州的頂級世家。
    杜畿感慨說道:“河東毌丘氏擁田四百頃,我便以為是巨富。而今與審氏三千頃相比,亦是有所不如。”
    “審配一向以剛直享譽河北,卻不料其與族人名下竟有三千頃田。若是貪腐之輩,不知名下會有多少田畝。”賈詡忍不住說道。
    “常侍趙忠昔在魏郡時,投獻田畝有萬頃,府宅如宮宇,是為巨貪爾!”許攸笑眯眯道。
    在土地為重要的生產資料上,權利勢必伴隨財富的聚集,而財富的聚集勢必伴隨田畝的流轉。因此在古代一旦出現免稅群體,出於各種利益,田畝都會聚集在免稅群體名下。
    如明朝時期,因朱元璋對子弟豐厚,因此授予藩王經濟上的特權。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田畝便登記在藩王名下。而這些田畝一旦登記在藩王名下,朝廷便無法支配及收取賦稅。
    除藩王外,明朝的勳貴、皇帝都會侵占田地。其中名義上貢獻於皇帝的皇莊是天然的免稅保護傘,勳貴會將田畝投獻於皇莊,從而令自己名下田畝免稅。
    士紳階級中的大士紳因含權度高,因此所交賦稅往往會少許多。而中下士紳因含權度低,家境富裕,往往承擔了不少的賦稅。
    在東漢時期,諸侯王不具備經濟特權,因此田畝不會聚集在此類群體下。但龐大的士族階級,因地方關係盤根錯節,關係能直通朝廷,因此名下存在大量田畝,所以東漢士族群體可以說是人人巨貪。
    諸葛亮遺書中留下薄田十五頃之語,在後世某些人眼裏,清廉者應該分文不收,但在東漢社會環境中,諸葛亮無疑可稱之清廉。如之前郭圖收取將領賄賂雖說觸犯了法律,但所收金額之少,一度讓張虞有愧疚心理。
    念及於此,張虞抬頭看了眼許攸,暗忖:“連審配都貪那麽多,不知以貪財而出名的許攸會貪汙多少?”
    見張虞瞧著他,許攸臉上露出笑意,問道:“君侯,審氏違法亂紀,令士女怨恨,攸請命查抄其家族。”
    張虞點了點頭,說道:“審氏作惡多端,由董昭上任後親理,子遠可率郡兵查抄審氏。記著審榮投降有功,其親眷不可妄動,田畝不可清查。”
    “多謝君侯!”
    見張虞將清算審氏的任務交給他,許攸臉上嘴咧開,拜謝道:“攸必不負君侯期望。”
    “餘者氏族由伯侯上任之後親理,不可冤枉一人,亦不可放過以一人,如有不決之事可上報於我。”張虞叮囑道。
    “遵命!”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袁紹失敗了,那些追隨他的親信將會遭到張虞的清算,吐出他們往昔所得的利益,交於張虞分配於屬下。
    至於罪名?
    莫開玩笑,爬得高,肮髒的證據越多,尤其是親近之人難免狐假虎威。因此如果要清算,張虞可全部清算。
    然治大國如烹小鮮,張虞會先列出部分名單,讓杜畿上位後清算,一者用來懲治袁紹舊部,二者用於安撫民心。
    其餘列名之人將視情況而定,隻要犯事不嚴重,可清算可不清算。如甄氏因甄宓成為張虞的侍妾,大概率能避免此次清洗。
    又聊了幾句,眾人見天色漸晚,便依序告退。而許攸的話,因張虞另有事情吩咐,單獨留下多說了幾句。
    望著許攸離開的身影,張虞眼睛微眯,露出些許寒芒。
    “讓王淩入宮!”
    “諾!”
    少許,便見王淩急匆匆入宮,僅是臉上依有鬱悶。
    見王淩心情寫在臉上,張虞笑道:“彥雲可在生氣?”
    王淩悶聲說道:“我怎敢生氣,許攸所說之語不假,若無他泄露袁紹機密,我軍欲下冀州,恐不會這般輕鬆。”
    張虞指了指位子,笑道:“功歸功,過歸過。他若不叛逃我軍,遲早會被審配整治。況我對他不薄,已酬他獻計之功。”
    張虞封賞大方,打下鄴城後不久,張虞便封許攸為鄉侯,享食邑八百戶,故許攸不作死,便可永享富貴,綿延於子嗣。
    “那君侯喚我至此,不知是為何事?”王淩疑惑問道。
    張虞抿了口酒,淡淡說道:“你遣人收買許攸府上仆從,多探聽許攸近日所為。若有發現許攸公報私仇,及縱容子弟為惡之事,需好生記下。”
    聞言,王淩眼睛一亮,問道:“君侯可是欲懲治許攸?”
    “許攸有功於我,豈能因些許貪汙便懲治功臣!”張虞笑道。
    今下有些肮髒的事要許攸去做,而留下許攸的犯罪證據,僅是為了不時之需。若許攸不知死活的話,莫怪他下手了。
    “遵命!”
    王淩欣喜而應。
    停頓了下,王淩似乎想到什麽,低聲說道:“君侯,家姐最近寫信於我,詢問君侯近況,並問甄氏顏色何如?”
    張虞神情收斂,問道:“你是怎麽說?”
    王淩撓了下頭,說道:“我言君侯甚好,僅是因初下冀州之故,不便回安邑。而那甄宓顏色,淩言不及家姐豔麗!”
    張虞笑道:“彥雲答得不錯,稍後我會將你姐接至鄴城。”
    說著,張虞反問道:“若我無記錯,丈人可是正為彥雲聘取令狐氏女子?”
    “父親本欲為我與令狐氏之女為妻,然近日以來父親欲讓我與冀州大族女子成婚!”王淩說道。
    “那彥雲有何想法?”
    “父親之見為老人之見,今願聽君侯之見!”王淩說道。
    張虞沉吟了下,說道:“令狐氏為太原舊時大姓,今雖不及王氏顯赫,但是為鄉梓友鄉,聯姻將能互幫互助。然以我之見,彥雲不如與幽州大族聯姻,如鮮於氏為幽州大族,子弟俊傑輩出,鮮於輔之妹正值嫁娶之齡,相貌端正,頗適合彥雲。”
    張虞親族太少,除了張楊外,便無成年的直屬男丁。而今若想聯姻,唯有從小追隨自己的小舅子聯姻。
    在東漢時期,作為豪強的鮮於氏根本無法與士族令狐氏相比,但今時為亂世,鮮於氏掌握了幽州的部分兵權,其統戰價值比令狐氏高太多了。
    曆史上,鮮於氏在漢末崛起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鮮於氏通過經學出仕從豪強進化為士族,並與鮮卑貴族聯姻下,其名聲漸是顯赫。
    今鮮於氏如果能和王淩聯姻,將能間接攀附上張虞的關係。而張虞也能拉攏到鮮於氏,有了鮮於氏的支持,加上張虞與劉氏的聯姻,幽州大概率能以和平的形式並入到張虞之下。
    王淩沉吟片刻,拱手說道:“盡依君侯之見,若父親有詢問此事,恐需君侯回複。”
    “嗯!”
    見王淩無異議,張虞露出笑容,說道:“後日,你持我書信北上,先與鮮於輔會麵,再拜謁劉幽州。”
    “諾!”王淩應道。
    為了讓劉和同意他稱王,張虞早早就派人與鮮於輔聯絡。經使者的溝通,不僅張虞便有意與鮮於輔聯姻,而鮮於輔也渴望與張虞聯姻,於是張虞便安排了王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