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殷將軍三罵授首

字數:5850   加入書籤

A+A-


    殷秋部出戰的步騎將到近處,才發覺攔在前頭的木樁陣。
    木樁列了三排,互相間麻繩相連,形如後世的鐵絲網。想要穿過,得從其上翻越。這一翻越,首先衝鋒的勢頭就被扼住了,其次給了薛萬徹步卒陣中射箭的機會。此八百兵卒,半數攜帶了弓弩。一時箭如雨下,殺將來到的殷部步卒,在這木樁陣前、中,紛紛中箭,慘叫不絕。
    屍體或重傷者的身體掛在木樁間的繩上,鮮血淋漓,既令人生畏,複使後續的兵士更難翻越。
    騎將仗著騎兵有馬,試圖令騎從木樁的繩上躍過。一則,木樁不低,四五尺高;二則,三排木樁相距甚近。即便跳過了第一排的木樁,馬匹也放不開速度,還得緊接著跳第二排的木樁。強弩、勁弓所射出的弩矢、箭矢呼嘯射至,轉眼間,三四匹戰馬,連帶騎士中矢!
    戰報傳到後廂,殷秋聞之大怒,催令餘下兵馬加速,卻是親率部眾,前往進攻。
    到了陣前,略做觀察,殷秋令下:“舉盾,弓弩還擊,甲士趨前,拔掉木樁,縱騎突擊!”
    兩百盾牌手被調在了最前,舉起厚實的盾牌,組成盾陣。數百弓弩手緊隨其後,張弓搭箭,向著薛萬徹的步卒陣中射去。奈何薛萬徹步卒陣中的這八百步卒,帶的也有盾牌。外圍的兵士一樣的高舉盾牌,形成了防護,箭矢大多被擋,造不成有效殺傷。
    殷秋見狀,心生一計,命精銳兩團四百人,繞至薛陣的兩側,欲從薄弱處突入。
    兩團精銳得令,從軍中分出,便繞到薛陣兩翼,亦是前以盾護,後以弓射,企圖逼近。薛陣兩翼的兵士向兩邊分開,各從陣中推出了兩輛大型的弩車,每架弩車上列弩矢七支,單隻中間最長的這根弩矢就長三尺五寸!其它六支弩矢稍短,亦三尺上下。乃是絞車大弩!
    這等弩車,又稱弩砲,需數人操作,威力巨大,通常用在攻城撥壘時。李善道部攻清河等城時,吃過這等弩車的苦頭。這幾架弩車係繳獲自長河城的竇軍守軍,原用來守城的。薛萬徹卻將這幾架弩車也運出了城,參與進了此戰。弩車絞動,弦聲震耳,兩麵各十四支弩矢齊發,如長虹貫日,直撲殷秋部的兩團精銳。瞬息間,盾牌碎裂,血肉橫飛,兩團精銳陣腳大亂!
    打個比方,這等的弩車,絕對是當下戰場上的大殺器,如後世的重炮轟擊,擋者立碎,避無可避,其威力足以震懾敵膽。再是勇銳的兵士,麵對這等巨弩,也不免麵如土色,心神俱裂。
    攻薛陣兩翼的這兩團精銳,頓時潰不成軍,紛紛後退。殷秋大怒,喝令:“退者斬!”急再調了兩團兵馬趕到兩翼,欲以人數優勢強行突破!然而,薛陣兩翼的弩車連發,弩矢如暴雨般傾瀉,被驅趕著向前的殷部將士絡繹倒下,——有那隊伍密集處,一支長弩乃至貫穿三四人!
    攻薛陣右翼的殷部四團部曲,最先堅持不住,發一聲喊,丟下了一二十具殘缺不全的屍體,向後退卻。督戰的軍將連斬兩三人,猶自止不住退勢,隻好向殷秋急稟。
    何用來稟?殷秋早就看到!他愈是怒不可遏,在竇建德帳下,他素以悍勇出名,但而下本部兩千兵馬,卻被區區八百步卒擋在道上,且這八百步卒的主將還是曾為竇軍手下敗將的薛世雄的兒子,一個年方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簡直奇恥大辱!他操起長槊,便要上馬潰陣!
    鼓聲自後傳來,是高雅賢率領主力三千行到。
    在百餘親騎的隨從下,高雅賢馳入殷秋軍中,來到殷秋的將旗下,與他相見。
    “三郎,戰況何如?”
    殷秋咬牙切齒,將戰況簡要述說。
    高雅賢聽罷,到軍前,親自又察望了下薛陣的布局,見八百薛兵,組以方陣,外為三層木樁,盾陣憑護,內以弩車為核心,弓弩為打擊,陣型嚴整,弩矢交錯,形成密集火力網。當於此際,四麵的木樁陣外,除掉後邊,其餘三麵都已是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盡殷部的死傷將士。
    他心中暗驚,沉聲說道:“此陣堅固,硬攻難破。”
    殷秋壓住心頭狂躁,厲聲說道:“八百賊兵而已!我軍五千之眾,難不成還被它擋住不得行?將軍請在此觀戰,俺引精騎突陣,入他娘,奪薛小狗的將旗,斫其頭顱,算你我小功一樁!”
    高雅賢眉峰緊鎖,指向薛陣後部,說道:“三郎,弩車威力大,又有木樁遮攔,你就是帶鐵馬硬攻也不成。彼陣雖堅,然如你所言,隻八百人耳。你我兩部合軍,四麵圍攻,可以破之!”
    殷秋甚是不甘,可他其實也知高雅賢所言極是,隻得便道:“就依將軍之計,四麵合圍。”頓了下,又恨恨說道,“將軍,你我急著搶占漳水渡口,輕裝簡行,卻是未攜弩車、撞車等物,如若不然,這點陣仗,何須你我兩部合力進攻?隻俺一部,就足能潰其陣、斬薛小狗!”
    便兩部合兵,留下了千人原地不動,為預備隊,其餘四千兵馬,分為四部,從四麵壓向薛陣。
    ……
    不遠處的疏林中。
    觀望戰事已頗久的薛萬徹,合上了兜鍪上的麵甲,翻身上馬,令道:“高雅賢部已參戰,到了我等出戰的時候了!公等從俺旗,隨我衝戰,攻我陣之敵不必理會,直取高雅賢、殷秋!”
    二百精騎,在薛萬徹的率領下,如離弦之箭殺出。
    沒有上官道,而是沿著官道邊上,徑直衝向數裏外留在原地未動的那高、殷兩部千人將士。高雅賢、殷秋兩將,正在這千人隊前觀望戰況!薛萬徹一馬當先,長槊搭在肩上,左鐧右刀,配在腰邊,胯下大青馬馳若電掣,從殺聲震野的步陣戰團旁掠過,轉眼已殺近高、殷隊前!
    兩百騎兵,隻看數字不多,可騎兵不是步卒所能比的,騎兵衝鋒起來,人借馬勢,馬借人威,卷土揚塵,說是如狂風驚雷,一點也不大誇大,隻兩百精騎衝陣,氣勢就十分淩厲。
    卻正在圍攻八百薛部步卒陣的四千高、殷兵馬,驀見薛萬徹等二百騎自邊上馳過,無不驚愕!進攻的陣型,登時為之滯亂。舉著盾牌,犯險前進的前陣兵士止住了前進的步伐,後邊跟著前進的後部兵士不禁轉目。薛部步卒陣中的弩車、弓弩趁機,連番激射,慘叫聲再度響徹。
    “揚旗!”
    緊從薛萬徹馬邊的親兵,迎風展開了薛萬徹的黑色將旗。
    ——這麵將旗是專用在騎戰時,比步戰時用的將旗小些,便於在馬上舉揚。
    鬥大的“薛”字,迎風颯颯。
    高雅賢、殷秋為方便觀戰,兩人都在留守原地的那千人將士之前。兩人皆披精甲。高雅賢的甲上還有裝飾,嵌著金邊,陽光下熠熠生輝,相當引人注目。薛萬徹早認準了他兩人,判出他兩人必即是高雅賢、殷秋。驟馬馳近,薛萬徹大喝一聲:“吾汾陽薛萬徹也,二賊授首來!”
    薛萬徹伏兵的地方,離戰場不遠,高雅賢、殷秋兩部留在原地的這千人將士又沒有預備,且又薛萬徹的馬快,故此高雅賢、殷秋來不及調騎往阻,也來不及調弓箭手射箭。
    殷秋獰笑叫道:“好賊兒,老子正待取你首級,聊為微末小功,卻主動送上門來!”撥馬出鬥。
    馳出不到一裏,迎麵薛萬徹已到。
    兩馬接近刹那,薛萬徹的槊尖點中了殷秋腹部的護心鏡。護心鏡,名為鏡,實材質也是精鋼,隻因被拋光打磨,是以喚“鏡”。一槊刺上,因為鏡麵光滑,偏到了一邊,未有刺穿。然這一槊猛刺之力,卻也使得殷秋吃痛。他叫了聲“好賊兒”,兩馬各自前衝,交錯而過,他抽刀出鞘,自下而上撩向薛萬徹的咽喉。薛萬徹仰身避過,槊杆順勢橫掃,打在了殷秋腰杆。
    殷秋再次叫了聲“好賊兒”!
    交手一合,殷秋已是吃虧。兩人兜馬再戰。殷秋一刀落空,沒功夫還刀入鞘,便將橫刀丟掉,雙手攥緊大槊,對準薛萬徹的左肋,用力戳去。薛萬徹側身一閃,槊尖擦甲而過,激起火星。借著扭腰閃躲之力,薛萬徹反手一槊,刺向殷秋兜鍪。殷秋急低頭,槊尖貼著頭盔刺空。殷秋驚出一身冷汗,三度罵道“好賊兒”,“兒”字出口,頭未抬起,勁風朝著他的脖頸襲來。
    殷秋視野不明,躲無可躲,被這勁風砸到!
    “卡喇”聲響,他的脖子被砸斷了,頭軟綿綿地垂將下去,長槊掉地,他人也摔落馬下。
    卻是砸向他脖頸的,是薛萬徹腰攜的鐵鐧。
    ——鐵鐧此物,李善道軍中用者本是不多,高延霸靠著兩根鐵鞭,往往衝陣拔旗,所向皆克,遂乃如薛萬徹、高曦、蕭裕等等,一幹有力氣的將領紛紛效仿,也都上陣時帶根鐵鞭或鐵鐧。
    “賊廝識得本將名乎?吾汾陽薛萬徹也!”河間兵敗的惡氣,出了半口,薛萬徹大呼如雷,看也不看身死落馬的殷秋一眼,催馬鼓勇,向前疾衝,殺向高雅賢!
    殷秋之勇,在竇建德軍中不說前三,也是前五。
    高雅賢轉馬就走。
    薛萬徹緊追不舍,長槊揮舞,如龍卷風般席卷敵陣,所過處,無人是一合之將。隨在他後的兩百精騎也都殺至。留在原地的高雅賢、殷秋部的這千人兵馬心驚殷秋之死,高雅賢又逃遁而走,亂成一團,被殺了個砍瓜切菜。唯因被這千人敵軍阻攔,高雅賢趁亂已是逃遠,追之不得了。薛萬徹勒馬四望,這千人敵軍的殘兵四散奔逃,戰場一片狼藉,豪情湧上心頭!
    他戰意更熾,長槊駐地,仰天長嘯,兩百騎馳來聚攏,齊聲呐喊:“識得汾陽薛四郎乎?”
    薛萬徹槊指圍在步卒本陣四麵的四千敵兵,喝令:“殺!”
    兩員主將,一個身死,一個逃走,四千敵兵雖人數猶眾,已是無頭蒼蠅。
    底下的進戰何須再作多說。當將此四千敵兵擊潰,追出十餘裏遠,伏屍沿途,因暮色已至,才停下了追擊的薛萬徹勒住坐騎,摘下兜鍪,夕陽映照在他鎧甲上時,血跡斑斑,更顯威武!
    ……
    竇建德不可置信地盯著狼狽跪在帳中的高雅賢:“殷秋戰死,五千兵,被薛萬徹兩百騎破之?”
    “末將該死,敢請明公治罪。”
    淩敬神色嚴峻,說道:“明公,薛萬徹不會無緣無故地出城阻擊,若仆料之不差,此定是仆之前憂,成了現實!李善道必定是已遣兵馬,往攻蓨縣,以遏我軍退還樂壽之路!”
    宋正本說道:“明公,不敢耽誤了,我軍最晚明天就得拔營撤退!並請明公,即刻傳令阜城守卒,出援蓨縣,爭奪漳水西岸的渡口,務不可使渡口被李善道軍占得!”
    ……
    安德西南,永濟渠南岸。
    曆亭縣與平原郡的交界之處。
    入夜時,一支兩萬步騎的部隊開到了這裏,正是李善道部!
    再往前,半日即可到安德城下。
    李文相、趙君德等各營諸將趕來中軍請示:“明公,是就地築營,還是繼續行軍?”
    “萬徹捷報,擊潰了高雅賢、殷秋部,陣斬殷秋。竇建德說不得,今晚就會拔營,全軍撤退,咱們不能功虧一簣。竇建德當是已置下阻擊我軍的部隊在前。君德兄,勞你率你部為先鋒,前行時且需小心,不要中了埋伏,為我主力掃清通道。傳令三軍,兵到安德城外,再做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