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三軍踴躍緩決戰

字數:5012   加入書籤

A+A-


    趙君德遣人,將彭殺鬼送到了後邊的李善道主力部隊。
    彭殺鬼到時,天將已大亮,眼前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築營景象。
    士兵們扛著粗壯的原木健步如飛,沉重的木頭在他們肩頭似也輕了幾分,口中喊著有力的號子。不遠處,另外的兵士們彎腰專注地平整土地、搭建營帳,鐵鏟飛舞,錘子敲擊聲不斷。營地邊緣,隨軍民夫奮力挖著壕溝,揚起的塵土在微光中飛舞,搬運石塊的隊伍絡繹不絕。
    又有步騎數千,列陣在築營營地的兩翼、前邊,充作警戒部隊。
    怎麽也難看出,這是一支已經趕了整夜路的部隊!
    連夜行軍,猶能遵從號令,加緊築營,即使隋軍的正規部隊,也有很多難以做到。
    兩萬部曲,分成了四個營地,中間靠後的一營,是李善道的中軍,他的大纛在朝陽下飄揚。穿過前邊的築營營區,進了中後此營,在忙碌的築營兵士中穿過,彭殺鬼到了一座帳外。
    帳是百子帳,占地甚廣,外頭環列著持矛佩刀的甲士護衛。
    蘇定方進帳通報過後未久,王宣德從帳中出來,召彭殺鬼進帳。
    入進帳內,彭殺鬼不敢多看,忙下拜行禮。——出城時,他已將鎧甲卸掉。很快,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將軍請起。”彭殺鬼從地上爬將起身,兀自不敢抬頭,垂首肅手,恭敬而立。兩眼餘光,他看到帳中兩邊,擺滿了胡坐,不少胡坐上現坐的都已有人。
    清朗的聲音再度響起:“守城多日,將軍辛苦了。將軍與沐陽等,以三千兵,擋住了竇建德三萬餘眾連日的猛攻,功勞顯著!待破竇建德之後,將軍與沐陽等的功勞,我會論功行賞。城內情況現下何如?沐陽怎麽樣了?”說話之人,便是李善道,語氣中帶著撫慰和讚賞。
    彭殺鬼仍是不敢抬頭,恭謹地稟報說道:“敢稟明公,城內守卒士氣高昂,竇建德縱再攻上十天半月,城也必無失!高將軍甚好,唯吳道行受了傷。高將軍令末將,請示明公下步軍令。”
    “我率兵馬已還,這‘十天半月’,竇建德已是攻不得矣。吳將軍受傷了?傷在何處?”
    彭殺鬼回答說道:“敢稟明公,前日竇軍攻城時,其驍將數員,引甲士數十,一度嚐登上城頭,吳道行往援,受到圍攻,負創多處,不過得以了及時的醫治,現已無大礙。”
    “那就好。彭將軍,你先下去休息。下步的軍令,我等會兒告訴你知。”
    彭殺鬼趕忙行了個軍禮,應道:“是。”即在王宣德的引領下,退出了帳外。
    從始至終,他硬是一下頭都沒有敢抬。要說起來,李善道與他說話的時候,話語和藹親切,可不知為何,他竟是感到了比對陣竇建德數萬兵馬攻城時還要大的壓力,汗水涔涔已出。
    李善道正在與薛世雄、李文相、於誌寧等計議下步的進戰計劃,等彭殺鬼出去以後,他端起茶碗,抿了口茶湯,話題轉回來,顧盼眾人,說道:“咱們接著議。”
    剛剛議到了兵馬已還到安德,竇建德未能提前撤走,接下來就可以設法與竇建德進行決戰。
    薛世雄說道:“明公,我主力已還,竇建德部而今是後有堅城,已陷進退失據之蹙,當下誠是我軍主動進擊,以求盡殲竇建德部的絕佳良機!老夫愚意,築營完後,便可搦戰!”
    李文相以為然,說道:“竇建德攻安德多日,部曲當是已經疲憊,我軍今天將營築成,休整一夜,明日便可揮師出擊。其若出戰,便野戰殲之;其若不出,就直搗其營!勝必在我。”
    於誌寧謹慎,說道:“我軍突然還回,竇軍後有堅城未拔,勢定惶惶,此戰的優勢確乎在我,然竇軍畢竟三萬餘眾,兵數多於我軍,明公,仆之愚見,這場仗具體怎麽打,還需細細籌謀。”
    “司馬言之在理。依司馬之見,此戰怎麽打為宜?”
    於誌寧答道:“明公,依仆之見,最好不要上來就決戰,而宜以小股兵力,騷擾其營,抄其糧道,以進一步地打擊其軍士氣,之後再正麵會戰,如此,方能確保戰而勝之。”
    “司馬此議,薛公、文相兄以為何如?”
    李文相摸著胡須,說道:“竇建德是比我軍多了點人馬,但論精銳,其部怎能與我軍相比?王伏寶是他帳下頭號大將,引眾兩萬攻魏刀兒,結果怎樣?反為劉公所敗!二郎,俺到深澤的晚了些,沒能趕上與王伏寶大戰一場,卻小規模的接戰則有。那王伏寶所部,悉竇軍精銳,尚非劉公與俺的對手,況乎二郎今所率者,俱我軍精銳?俺的意思,迎敵慎重,自然是好,可也不需過於慎重。司馬此策,就太慎重了!明日,咱就與竇建德約戰就是!一戰定個勝負。”
    高延霸拍案而起,說道:“李公所言,正合小奴之意!郎君,咱主力忽然回還,如司馬所說,竇軍措手不及,現定慌張一片!趁其慌亂,此不正我軍出擊的時機麽?司馬所慮雖周,然不免過慎。郎君,戰機稍縱即逝,不宜拖延。小奴敢請為明日先鋒,一定能為郎君大獲全勝!”
    帳中坐上餘下諸將,隨著李文相、高延霸的建議,也都紛紛應和,踴躍求戰。
    李善道止住諸將,複問薛世雄,說道:“薛公,你以為呢?”
    薛世雄撫摸著花白的胡須,遲疑了稍頃,說道:“司馬所言有理,李公和高將軍所言也有理。但是戰事非兒戲,須兼顧謹慎與果敢。老夫愚意折中,不如明日先作搦戰,試試竇軍而下的虛實,再決大計。這樣,既不失時機,亦能確保萬全。不知明公,以為如何?”
    卻這薛世雄話說得委婉,究其話意,還是偏向於謹慎行事,與於誌寧的意見相近。
    ——這也可以理解。還是那句話,打了一輩子的仗,臨老,卻在河間被雀兒啄了眼,河間的這一場敗仗,對薛世雄肯定會造成不小的影響,故雖與竇建德決戰在即,或言之,他“報仇在即”,卻越在這個時候,他自然的就反而越會小心,以免出現甚麽不必要的閃失。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於誌寧、薛世雄與李文相、高延霸的意見,都不能說是算錯,無非是他們的出發點不同而已。一個的出發點是竇建德的兵數多餘己軍,所以認為應當慎重進戰;一個的出發點是己軍精銳勝於竇軍,並且判斷竇軍現在應當是已經陷入軍心惶惶的境地,所以認為應當速戰速決。
    但兩種意見,選擇哪種?最終決策還需李善道定奪。
    從不同的意見中,選出正確的意見,事實上,本也是做主公者的必備技能之一。
    “文相兄、延霸、諸君,你們求戰心切,這說明我軍將士士氣可用,很好。但竇建德現已陷入困境,一則不排除困獸猶鬥,二則戰場的主動權已在我軍手中,大可從容布置,是以,我意薛公與司馬之議,可以用之。隻要這場仗,我軍打的好,殲滅竇建德是早晚之事,何必急切!”
    細細斟酌多時,李善道做出了他的決定。
    決定采用薛世雄、於誌寧之議,除掉他說的這兩個原因外,其實還有個考慮在內。即是李文相、高延霸等將的“求戰心切”,一方麵固表現出了士氣的可用,可另一方麵,也隱含著輕敵的風險。就像火燒太旺時,得控製火勢一樣,若一味冒進,放任輕敵思想的泛濫,恐陷不利。
    仍是那句話,每逢大事要靜氣。
    李文相、高延霸等可以求戰心切,但作為主將,李善道此時,最需要的卻是冷靜與理智。
    冷靜方能洞察全局,理智才能運籌帷幄。
    李善道前世雖無征戰經驗,近年來早已是沙場宿將,親身打過的仗、聽說過的仗多了去了!焉會不知戰事如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之理?故而,他決不能容讓渴勝之心衝昏頭腦。
    ——即便是一戰殲滅竇建德後,河北之地就將盡為他有的這個誘惑,確乎是足夠之大!
    高延霸是真的渴於立功,尚有不甘,但李善道的話,他從來遵從,於是隻好也就改了自己的建議,連忙改口說道:“是,是,郎君說的是,反正竇老狗已經陷入困境,他是進退無路,我軍大勝,將他殲滅是遲早之事!的確不需要過於著急。郎君深謀遠慮,小奴拍馬不及!”
    “延霸,也不能說你拍馬不及。”
    高延霸受寵若驚,說道:“哦?郎君莫不以為小奴?”
    “你這拍馬……”
    高延霸問道:“敢請郎君垂示,小奴拍馬怎樣?”
    當下尚無“拍馬屁”這詞,——“拍馬屁”此詞由來,是後世的北方遊牧民族在相遇時,會通過拍打對方的馬屁股並稱讚馬匹來表示尊敬和友好,李善道因亦就未再多說,摸了摸短髭,哈哈一笑,轉走了話題,問李文相,說道:“文相兄,你說呢?”
    李文相應道:“是,高公說的對,二郎深謀遠慮,思慮周詳,俺適才確是有些心急了。”
    餘下諸將亦都沒有再提異議。
    “那就這麽定了!今日築營,明日遣兵一部,出營搦戰,以試竇軍現下的軍心、士氣。試過之後,再計議決戰!同時,司馬‘斷其糧道’此策是個好計策!再遣遊騎,抄其阜城、蓨縣、弓高到安德的通道。竇軍三四萬眾,所攜軍糧定難持久,糧道給他一斷,對我軍更為有利。”
    底下的進戰之法定下,李善道召還彭殺鬼,令他回城,將定下的這個戰法,告訴高曦,並轉令高曦,嚴守城池,靜待李善道主力與竇建德決戰之時,可視情況從城內出兵,加入戰團。
    築營一日,竇建德未有遣兵出擾。
    到入夜時,出乎了李善道等的意料,卻一人自稱奉竇建德之令,求謁李善道,呈上書信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