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加封農澤聖睿太子

字數:9017   加入書籤

A+A-


    “好寶貝。”
    “真是好寶貝。”
    “殿下,這等造福萬民之物,就應該立即呈獻陛下。”
    “而後下令工部,天下推廣。”
    “大功德,這可是大功德啊。”
    “就連我這把老骨頭,都能耕上好幾圈,都沒感覺到累。”
    張玄素神情激動,語氣很是誇張。
    先前他還覺得府兵的話有些吹捧,現在自己上手後才感覺到,府兵那叫一個詞窮。
    這已經可以用農作神器來形容。
    能夠節省人跟牛的力氣,就意味著同樣的一天,能開墾出更多的農田。
    尤其是對於開荒來說,更是真正的神物。
    大唐其實土地是很多的,在如今的人口數量上,還能有不少適合耕作的土地。
    但開荒是個非常廢力氣的功夫。
    所謂精耕細作,耕田這塊完全是靠勞力在進行承擔。
    “殿下,如今春耕在即,還請殿下立即稟告陛下,打造這曲轅犁。”
    “屆時陛下在籍田禮上,就用曲轅犁。”
    興奮過後,張玄素當即催促道。
    李承乾笑著說道:“那就勞煩張公去一趟太極宮,帶著這曲轅犁,向陛下稟告如何。”
    張玄素聞言先是一頓,而後對著太子深深作揖。
    “臣,謝殿下隆恩。”
    張玄素整個人都有些顫抖,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太子打造曲轅犁這件事,對於整個華夏曆史而言,而將會是重大記載。
    由他去稟告陛下,那麽在史書上,也會有他的一筆。
    對於文官而言,沒有什麽事情,是比青史留名更為重要的。
    哪怕隻是一筆,那也是能光宗耀祖。
    “快,快把曲轅犁拆下來。”
    “你們兩個抬著,跟我去太極宮麵聖。”
    張玄素指揮著,焦急的就要趕去太極宮。
    詹士府的兩個官員對視一眼,當即就上前,推開要抬曲轅犁的府兵,抬著就跟張玄素跑。
    三人也不管身上的泥土失了儀態,撒腿就跑,生怕是慢了。
    狀若瘋狂,卻沒人嘲笑,都是羨慕的神色。
    詹士府的其他官員捶胸頓足,後悔不已,怎就讓同僚搶先了。
    太極宮,兩儀殿。
    李世民還在跟李靖對弈兵棋。
    作為大唐軍神,在輸過兩盤後,很快就適應了李世民的節奏。
    甚至也跟李世民那樣,快速掌握了運動戰的體係精髓。
    畢竟大半輩子都在打仗,李靖的戰爭經驗,等級比李世民還要高一些。
    熟悉戰術後,雙方便就殺得難分難解了。
    在雙方兵法戰術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兵棋的演變,就成了雙方的軍備競賽,以及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對抗。
    往往一局兵棋下來,至少將近一個半時辰,才能分出勝負。
    此時,正是關鍵之處。
    李世民眉頭緊皺,尋思著從哪個方向對李靖的防線進行突圍。
    就在有了想法的時候,殿外突然傳來大吼。
    “陛下!陛下啊!”
    “大喜!大喜啊!!!”
    歇斯底裏的大喊,頓時打亂了李世民的思緒,讓其麵色不爽。
    宦官也趕了進來,連忙稟告:“啟稟陛下,殿外東宮少詹事張玄素求見。”
    李世民無奈道:“好歹也是老臣,怎的這般失了儀態。”
    “讓他進來吧。”
    得到通稟之後,張玄素直接帶著人就奔了進來。
    李世民瞧去,隻見張玄素的官服上滿是泥土,赤著腳,麵色有些發紅,眼睛都在發光。
    在張玄素身後,是同樣兩個滿身泥土的東宮屬官,抬著一個奇形怪狀的耕犁。
    “殿下,大喜,大喜啊”
    張玄素由於過於激動,一下子說話都含糊了,說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話。
    李世民頭疼的擺擺手:“你是說,太子造出了一個新的耕犁,能造福萬民,是這樣嗎。”
    “對對對。”張玄素連連點頭。
    李世民有些好奇的走上前,仔細端詳曲轅犁。
    旁邊李靖也跟著上前去看。
    跟普通的耕犁大致上差不多,但長轅改為曲轅,還多了許多部件。
    張玄素興奮的在旁邊講述介紹:“這個叫犁盤,能自由轉動,節省力氣。”
    “這是犁評,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镵”
    “總共由十一個部件組成。”
    “有了它,百姓與耕牛,能節省一半的力氣,便是臣這老骨頭,都能上手耕上幾圈不覺得累。”
    “陛下看這曲轅犁,不僅能在平原上耕作,便是山區,丘陵地帶,曲轅犁都可以輕鬆地在小塊梯田和坡地上進行耕作。”
    “這能使得我大唐耕田大幅度提高。”
    “犁轅與犁梢之間通過可調節的犁評連接,能夠根據不同的土壤條件和耕作要求調整犁地的深度。”
    “這使得百姓可以更加精準地控製耕作深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的產量。”
    “陛下請看這犁壁,能夠在耕地的同時將土塊翻轉,掩埋雜草和作物殘茬,為播種和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翻轉的土壤也有助於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張玄素滔滔不絕進行細節上的講述,當然這些好處並非是他說的。
    這些話是太子讓他記載在天工開物上。
    當時的張玄素對這些話嗤之以鼻,感覺太子是要誇大自己的功績。
    然而當他親自上手後,就明白太子一點都不誇張。
    於是在陛下這裏,就恬不知恥的全部拿來用了。
    “真有這麽神奇。”
    李世民有些狐疑的問道。
    “請陛下一試便知。”張玄素信心百倍。
    李世民點點頭。
    太極宮也是有耕地的,於是帶著這曲轅犁,前往太極宮的耕地。
    牽來耕牛,讓太極宮衛士上手。
    李靖,張玄素等一眾官員,就在旁邊看著。
    很快,衛士就耕了兩圈。
    “回稟陛下,此曲轅犁,確如張少詹事索所言,要節省大量力氣,操控方便靈活。”
    得到衛士的認可後,李世民略作遲疑,便親自上場。
    李世民也是懂耕田的。
    每年初春的籍田禮,都會耕種一定的麵積。????對於耕犁,自然也不陌生。
    握著握著嶄新的曲轅犁,李世民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
    如果真的有張玄素說的那麽神奇,對於大唐可謂是太重要了。
    耕牛動了起來,李世民輕輕推動曲轅犁,感受著它的輕便與靈活。犁頭輕易地插入土地,隨著他的動作,土地被整齊地翻開。他不禁微微點頭,心中湧起一陣讚歎。
    “此曲轅犁,設計精妙絕倫。”李世民感慨道,“轉彎如此順暢,操作毫不費力,實乃農作之利器。”
    李世民能想象到百姓們使用這曲轅犁在田間勞作的場景。
    推動著曲轅犁,感受著土地在犁下的翻轉,李世民就好像看到了大唐豐收景象在眼前鋪開。
    “果真是造福萬民之社稷神器。”
    耕作了一段後,李世民便停了手,由衷的感歎道。
    “有此神器,何愁大唐不興。”
    眾人躬身作揖:“陛下萬歲,大唐萬歲。”
    李靖建議道:“陛下,春耕在即,如果能在春耕前,讓天下百姓都能用上此曲轅犁,必然能讓今年糧食大增。”
    “對戰高麗,便無須擔憂輜重了。”
    李世民點點頭:“阿難。”
    “臣在。”
    “傳詔工部,立即著手準備曲轅犁之詳細,以文書三百裏加急,傳告各州。”
    “命各地刺史,都護,縣令,立即著手打造曲轅犁,以作百姓耕作之用。”
    大唐也有自己完整的驛站體係,官府規定,驛站快馬一天行180裏,再快便是300裏。
    涉及邊關緊急軍情,不計代價的情況下,日行500裏。
    “臣遵旨。”張阿難領詔後,立即帶著曲轅犁前往。
    張玄素也應該要跟著一起去,然而臨走有些遲疑道:“陛下,此曲轅犁,由太子設計打造,當有大功德,大功勞。”
    上次太子造竹紙,李世民就隻有口頭上的褒獎。
    張玄素這是在為太子求取功勞。
    李靖在一旁說道:“陛下,太子此舉,造物天下萬民,更是增添我大唐國力,理應有所封賞才是。”
    李世民微微點頭。
    其實他也知道,這曲轅犁的影響太大,直接影響到天下百姓,大唐根基。
    若還要去壓製太子,必然會遭非議。
    沉思片刻,李世民開口道:“太子此舉,確實有功於社稷,有功於百姓。”
    “傳詔文書上,詳細記載太子功績,傳告天下。”
    “賞東宮錢五十萬,綾羅綢緞各五百匹,良田千頃,戰馬百匹。”
    “封太子總領農務使,統領天下農事。”
    “賜神農劍,加封太子‘農澤聖睿’之封號。”
    眾人作揖:“陛下聖明。”
    李靖跟張玄素都有些驚訝,不是這次賞賜太大,太子造曲轅犁,能擔得其。
    而是陛下這次竟會如此大方。
    錢財不說,單單傳告天下,就是給太子營造偌大名聲。
    當曲轅犁推廣開來,整個天下萬民,都要歌頌太子。
    總領農務使這是個名頭了,太子作為儲君,自然不可能真的去管理農事。
    神農劍更多的是用來彰顯這次太子的功勞。
    加封為農澤聖睿太子,這個就很厲害了。
    加封功臣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加封太子稱號,這已經不是常見不常見了,而是自古以來的頭一遭,可謂是開曆史之先河。
    本身太子就是儲君,各朝各代的太子,一般都是在學習階段。
    而且皇帝為了防止太子奪權,會有諸多限製。
    對於太子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處理政務,治理國家,而非是建功立業,更不可能去接觸農事。
    太子加封,除非是做出了利於天下的大功德,這就跟皇帝去泰山封禪那樣。
    現在的泰山封禪還是很有含金量的,至於秦二世胡亥,那是被直接忽略了,沒人承認。
    李世民雖然功績夠了,還因為囚父弑兄殺弟的關係,有了汙點,所以沒去。
    可偏偏當今太子,就造出了對國家,對百姓,有大功德的曲轅犁。
    想想都感覺有些離譜,但這又是真是發生的。
    這等造福當代,福澤萬世的功績,確實能夠比擬上泰山封禪。
    東宮,李承乾得到加封的詔書時,直接從太子四輪車上站了起來。
    雖然知道曲轅犁會給他帶來不小的名聲,但二鳳這麽大方,完全是出乎他的意料。
    華夏文明是農業文明,加封農澤聖睿太子,這個稱號,可謂是含金量十足。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
    內侍文忠趕緊拍馬屁。
    而後杜荷,趙節,李元昌,李德謇,也紛紛趕來。
    “臣,拜見農澤聖睿太子殿下。”
    整個東宮,頓時就變得熱鬧非凡。
    蘇玉兒也聽到消息,馬上讓人準備宴席歌舞,大肆慶祝。
    加封當然不是一道詔書就結束的。
    三日後早朝,李世民會在太極殿內,為太子舉辦加封典禮。
    “好想看看魏王聽到這消息後,會是怎樣。”
    宴席上,李元昌坐在李承乾右手,幸災樂禍的說道。
    在民間,李泰有魏王黨人為其歌頌,有個好名聲。
    聲勢上是一直壓製著太子的。
    但是這次,太子功德傳告天下,於名聲聲勢上,必然一時無兩,人人為其歌頌。
    於魏王來說,攻守易形也。
    “魏王府今天可是要遭殃了哦。”趙節笑嗬嗬的說道。
    這是指魏王肯定會大發雷霆,把魏王府都給砸了。
    “我聽說朝堂百官,今日總是彈劾殿下,在陛下那邊告狀。”
    “說殿下專心武事,無心國事,有窮兵黷武之象,上書請求陛下教導。”
    “如今有了這等功績,這些文官的臉都要被打腫了,且看他們還能如何誹謗殿下。”
    杜荷連幹三碗酒,直感覺心中暢快。
    他在太極宮當值,對於朝堂的消息比較靈通,這些事一直讓他憤憤不平,如今有了逆轉,頓時心中大快。
    李承乾端起酒杯,道:“諸君,共飲。”
    有句話叫樹大招風,但是李承乾卻不用在乎這些。
    再大的榮耀加身,他都能承受得住。
    唯一能夠引發的,也就是二鳳的忌憚了。
    然而隨著勢力的加大,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二鳳也不可能因為自己勢力的增漲,就會搞廢太子的把戲。
    不過是另外想辦法再行壓製,無非是見招拆招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