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越容易得到的,就越不知道珍惜

字數:10408   加入書籤

A+A-


    “農澤聖睿太子!”
    “農澤聖睿太子!!!”
    魏王府正廳,一片狼藉。
    桌椅東倒西歪,能打碎的花瓶都碎了。
    地麵上,飯菜散落。
    李泰氣喘籲籲的坐在地麵上,整個人徹底紅溫。
    消息傳來的時候,李泰正在招呼柴令武,房遺愛吃飯。
    聽到消息的那一刻,柴令武跟房遺愛,就很識趣的起身,然後李泰掀桌。
    緊接著就是一頓亂打亂砸。
    房遺愛看向柴令武,眼神中的意思很明顯。
    你趕緊去安慰魏王啊,這可是你專長。
    柴令武給了房遺愛一個無奈的眼神。
    太子都被加封為農澤聖睿太子了,我能有什麽辦法。
    總不能想辦法讓陛下收回加封吧。
    房遺愛眉頭一皺。
    那怎麽辦,魏王怎麽辦。
    柴令武翻了個白眼。
    涼拌。
    此時,門外的仆從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的走了進來。
    看到麵前的場景,遲疑半天不敢開口。
    “有話就說。”柴令武催促了一聲。
    仆從連忙匯報:“魏王,府外大食使團求見。”
    李泰正在氣頭上,聽到這話破口大罵:“他們來幹嘛,是來看本王笑話的嗎。”
    “給本王亂棍打走。”
    仆從不敢反對,就準備按照魏王的吩咐,招呼府中侍衛,抄家夥打人。
    “且慢。”
    柴令武適時製止道。
    仆從停下腳步。
    柴令武道:“魏王,前幾日早朝,太子出言幫了羅馬使團。”
    “那羅馬使團所求,便是想讓我大唐出兵,夾擊大食。”
    “此番大食使團前來,必然是為了那早朝上的事情,或可見上一見。”
    李泰沒好氣的說道:“化外蠻夷,有什麽好見的,難道他們還能影響到朝廷局勢不成。”
    對於大唐之外的鬥爭,李泰是沒有什麽興趣的,太遙遠了,對他奪嫡難以產生影響,自然就沒有多少興趣。
    柴令武道:“太子意欲支持羅馬,大食肯定是不想跟我大唐交惡的,這是來尋求魏王支持。”
    “魏王有所不知,這大食雖為蠻夷,然絲綢之路在其國掌控內,對於大唐外商影響力很大。”
    “而且,他們也很有錢,或許能給魏王的事業,添磚加瓦。”
    “況且,不管太子是何目的,總歸是跟大食作對。”
    “魏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呀。”
    李泰聽柴令武這麽一說,頓時覺得有幾分道理。
    看了下正廳的情況,便對仆從吩咐道:“讓他們去偏廳等候,本王稍後過去。”
    “是,魏王。”仆從趕忙去通稟了。
    其實李泰並不是在乎大食使團能給他提供多少錢財。
    錢財再多,還能有五姓七望提供的多?
    他也不缺這些。
    之所以答應見上一麵,完全是覺得能給太子添堵。
    隻要是能給太子添堵的事情,那都值得去做。
    “更衣。”
    李泰吩咐一聲,侍女立即拿來新衣。
    方才有些湯汁撒在了衣服上。
    李泰問道:“羅馬使團是怎麽回事。”
    先前李泰也聽說了,但沒怎麽放在心上。
    柴令武道:“大食國在西方崛起,聽說很是強勢,攻占了羅馬很多城池。”
    “羅馬使團在遠西之西,跟我大唐中間,便是大食。”
    “所以羅馬使團希望大唐能出兵,於其一共攻打大食。”
    “朝廷上群臣盡皆反對,畢竟今年就要攻打高麗了,抽調太多兵力,影響民生。”
    “但太子卻覺得可以幫助羅馬,陛下那邊也沒直接決斷,說是從長計議。”
    李泰這時已經更衣完,正準備去偏廳。
    聽到這話,李泰突然想到一件事。
    “這個大食國,本王好像有些印象。”
    “寢房的那塊波斯地毯,本王若沒記錯的話,好像就是波斯使團當初跟父皇求援的時候,所送的禮物吧,後來父皇賞賜給了本王。”
    “當時也是這個大食國攻打波斯,是這樣吧。”
    柴令武道:“魏王好記性,確實如此,當初就是大食攻打波斯,聽說波斯連京畿之地都丟了,其國王都跑了。”
    波斯是薩珊王朝,貞觀十二年,阿拉伯帝國攻打波斯,卡迪西亞戰役後,薩珊波斯一潰千裏。
    象征波斯帝國榮譽的卡維戰旗被撕碎,民眾崇敬的英雄統帥魯斯塔姆被殺,國王伊嗣俟棄都逃跑,阿拉伯人奪取了波斯國都泰西封。
    在這種慘敗的局勢下,伊嗣俟三世向唐朝派出使者。
    李世民反應冷淡,距離遙遠也沒多大興趣。
    “原來如此,看來這大食國,還挺厲害的,打仗打了這麽多年,現在都打到羅馬了。”
    李泰心中有了個對大食模糊的印象。
    畢竟打波斯是發生在貞觀十二年的事情,現在都貞觀十七年了,五年的時間過去。
    大食國那邊還在打呢。
    打仗打五年,還是很有實力的。
    “對,是挺厲害的。”
    “但跟咱們大唐比起來,還是要遜色很多,大食之地貧瘠,哪有咱們大唐繁華。”
    “就是距離遠了點。”
    長安外國人多,外商也多,稍微打聽下就能了解到外麵的不少情況,消息還算靈通。
    柴令武以前不關心,聽說太子在早朝上幫了羅馬使團一嘴,這才去特意打聽的。
    房遺愛很無聊的跟在後邊。
    這些話題,他基本上也插不上嘴。
    心裏還在可惜了,方才都沒吃飽,就被魏王掀了桌子。
    下次一定要快點吃才可以。
    想起高陽公主,房遺愛就很鬱悶,不說一親芳澤,連見麵都難。
    整天還要被訓斥。
    他都不想回去了,待在魏王這裏更舒服。
    偏廳。
    大食使團已經等候多時。
    “見過魏王。”
    阿米爾起身作揖行叉手禮,說著有些蹩腳的漢語。
    跟羅馬使團不同,阿拉伯帝國也算是臨近大唐西域,尤其是大唐的貿易對阿拉伯帝國影響很大,作為絲綢之路的源頭,很多阿拉伯商人都會說漢語。
    阿米爾能作為常駐使團留在長安,自然在漢語上也算精通。
    “賜座。”
    “謝魏王。”
    李泰本來也不想坐椅子的,隻是跪在太累了。
    他本來就胖,更累。
    於是幹脆給魏王府都上了椅子。
    反正現在世家很多人也都這樣,無所謂了。????“貴使前來,可是有什麽事情要跟本王說啊。”
    李泰淡淡的問道,他現在心情不怎麽好。
    阿米爾道:“給魏王帶來了一些我大食特產,還請魏王笑納。”
    阿米爾拍拍手,一堆侍從端來了不少珠寶禮品。
    李泰點點頭,興致乏乏。
    有著父皇的偏愛,李泰什麽奇珍異寶沒見過,萬國上貢的貢品都隨便挑。
    這點珠寶在普通人眼裏價值不菲,但在李泰看來,也就不過如此了。
    “好,謝過阿米爾使者了。”李泰有些敷衍的回道。
    柴令武見氣氛有些冰冷,便就開口道:“魏王對禮物很滿意,如果阿米爾使者有什麽想說的,盡管開口說來。”
    阿米爾使者知道柴令武是魏王心腹,述說道:“魏王,實不相瞞,此次前來,除了送上薄禮,還有一事相商。”
    李泰點頭道:“哦?說來聽聽。”
    阿米爾使者目光誠摯地看著李泰:“如今長安城中,誰不知曉魏王名聲,您深得大唐皇帝陛下的寵愛,前途不可限量。”
    “但在這朝堂之上,太子之位既定,難免會有一些波折。”
    “在我等外臣心中,時常能聽聞魏王才華橫溢,您才是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選。”
    “所以我大食願與魏王結盟,共同對抗太子,他日若魏王能登臨太子之位,我大食也能協助交好,共創兩國友誼。”
    柴令武聽到這話,暗道一聲不好。
    李泰臉色一沉,目光銳利地盯著阿米爾使者:“大膽!你這是在挑撥本王與太子的關係嗎?我大唐皇室之事,豈容你一個外邦使者插手。”
    阿米爾使者頓時懵逼。
    這什麽情況,不是都說魏王要奪嫡,跟太子在進行爭鬥嗎。
    怎麽自己說出來,魏王卻是這麽個反應。
    柴令武暗罵一聲蠢貨。
    大家都知道魏王要奪嫡,但是奪嫡這種事情,是能敞開來說的嗎,是能擺在台麵上去說的嗎。
    心裏明白就行了,要是說出來,那可就是大逆不道。
    如果魏王要是應下來,明天傳出話去,說魏王聯合大食要行奪嫡之事。
    恐怕陛下立即就會召魏王入宮,先賞幾馬鞭再說。
    阿米爾使者顯然是沒意識到這裏麵的彎彎繞繞,連忙擺手解釋道:“魏王息怒,我絕無挑撥之意。隻是看到殿下如此優秀,不忍見殿下被太子壓製。”
    “況且,太子如今主張與羅馬聯手攻打我大食,若此事成真,對我大食和殿下您都沒有好處。”
    李泰看著這個蠢貨都無語了,不過想起對方不是大唐人,也能理解一二。
    冷哼一聲道:“本王豈會受你蠱惑。我大唐有自己的決策,不會輕易被外邦左右。再者,太子乃國之儲君,本王敬重還來不及,怎會與你聯手對抗。”
    “你若再胡言亂語,本王定不輕饒。”
    這已經是在提點阿米爾,讓他不要在這個話題上去糾纏不休了。
    要是真生氣的話,現在就已經把他趕出去,哪還會繼續留著。
    阿米爾頗有些不知所措,他雖然熟悉大唐文化,但這種政治鬥爭,顯然是有些陌生了。
    先前接觸的都是商人,或者鴻臚寺的官員,直來直去為主。
    柴令武歎了口氣,道:“阿米爾使者,有些話是不能亂說的,太子殿下是魏王的兄長,魏王對太子一直都很敬重,你說這些話,可是在汙蔑魏王的名聲。”
    “魏王沒有將你趕走,也是看在你是外國人,不懂我大唐禮儀,這才繞過。”
    “這樣的話,切莫再說了。”
    “還是聊聊大食跟羅馬使團之間的事情吧。”
    魏王是可以聯合大食對抗太子的,但不能承認,也不能直接說出來。
    畢竟外邦使臣,影響很大,意義不同。
    說得通俗點,便是既要當婊子,還要立牌坊。
    阿米爾聽柴令武這麽一說,頓時明白了過來。
    “魏王息怒,是我口無遮攔,還請魏王恕罪。”
    李泰點頭道:“下不為例。”
    阿米爾略微遲疑,在心裏組織了一番語言,這才試探著數道:“魏王有所不知,那羅馬之國,向來是反複無常,他們曾經與諸多國家有過和平盟約,然常常是背信棄義。”
    “他們如今請求大唐出兵攻打我大食,不過是想利用大唐的強大兵力,為他們自身謀取利益。”
    “一旦事成,他們未必會對大唐感恩戴德,說不定還會再背後捅刀子。”
    李泰滿意的點點頭,這才像個說話的樣子:“繼續。”
    阿米爾頓時明白了該怎麽去跟魏王交流,畢竟他之前從未與大唐皇室交流過,不明白他們說話的方式。
    “我聽聞太子殿下在朝堂上幫那羅馬使團說話,肯定是羅馬使團蠱惑欺騙了太子殿下,所以還請魏王能夠撥亂反正,讓太子殿下看清羅馬使團的真麵目。”
    李泰這次就比較滿意了,道:“看來這羅馬使團,確實是一群奸詐小人,連本王大兄都敢蠱惑欺騙。”
    “本王定要向陛下稟告,治羅馬使團欺瞞之罪。”
    柴令武適時道:“空口無憑,怕是陛下難以相信,不如先找到足夠證據,屆時一同呈獻給陛下。”
    李泰道:“此言甚好,隻是這外邦之事,本王不善熟悉。”
    柴令武當即道:“阿米爾使者肯定是熟悉的,如果有他幫助,定然事半功倍。”
    李泰點頭道:“有阿米爾使者的幫助,想來定是能打破羅馬使團之陰謀。”
    阿米爾目瞪口呆的看著魏王跟柴令武一唱一和。
    腦子都有些轉不過彎來。
    柴令武這時問道:“阿米爾使者可願助魏王一臂之力。”
    阿米爾連忙點頭:“願意,我願意。”
    這邊魏王聯合大食。
    另一邊,拜占庭使團的納倫德也在積極行動。
    想通過各種關係,能有麵見太子的機會。
    跟魏王府不同,東宮都是在大內,沒有召見,他們連皇城的大門都進不去。
    不過納倫德還是聯係到了波斯使團的人。
    波斯對拜占庭的態度並不友好,羅馬跟波斯向來積怨已深,雙方曾經爆發過曠日持久的戰爭。
    宗教信仰的差異和由此引發的衝突,使得兩國在文化和意識形態上存在巨大分歧。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波斯跟拜占庭也沒有聯合的意願。
    但納倫德一句話,還是讓波斯使團願意幫助拜占庭使團。
    “隻要大唐願意出兵,不管是波斯,亦或是我們羅馬,都是好的事情。”
    波斯使團一聽也是,於是就同意暫時的聯合。
    而東宮內。
    李承乾其實一直對拜占庭使團有所關注。
    內侍文忠也在匯報他們想要麵見太子的情報。
    “越容易得到的,就越不知道珍惜。”
    “先晾一段時間吧,也可以看看他們能有什麽辦法見到孤。”
    中亞地區的戰爭,其實對李承乾來說,也是挺遙遠的。
    而且他們不管怎麽打,也很難觸及到大唐的利益。
    大唐這邊的貿易經濟,多的是人想要,完全不用在乎外界的影響。
    況且對於大唐本身來說,地產物博,自給自足。
    大唐雖設有專門的互市管理機構,對於進入大唐進行貿易的外國商人以及他們所攜帶的貨物會征收一定的稅收,但更多的是象征意義。
    況且在大唐初期,並沒有形成形成係統、完善的商稅征收體係。雖然有市稅等商業相關稅收。
    但征收範圍、稅率等規定不夠明確和細化,導致稅收征管存在漏洞,商人們容易找到規避稅收的方法。
    盡管唐朝商業較為繁榮,但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以長安洛陽的繁華地區,其他地區就比較凋零了。
    最早有萬國來朝的是隋文帝的隋朝,到唐朝這裏也沒多少年,對於商業經濟發展,自然有所忽視。
    換個角度說,大唐對外的商品,主要是香料,象牙等一些奢侈品,沒有也不影響。
    但對於外國來說,大唐卻是他們發家致富的關鍵所在。
    如果阿拉伯帝國跟大唐的關係破裂,影響到雙方的貿易經濟往來,這對於大唐來說,不會有什麽影響,大家該幹嘛幹嘛。
    而對於阿拉伯帝國,就影響很大了,他們作為絲綢之路的中間商,大唐的貨物可是最為暢銷的緊俏貨,許多人都在這條路上賺得盆滿缽滿,為之依靠。
    如果大唐把商路斷了,對於阿拉伯帝國來說可謂是巨大的打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