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吐蕃已有取死之道
字數:9597 加入書籤
竹紙的製造工藝,李承乾很早就已經公開了。
現在長安大部分的造紙作坊,基本上都是以竹紙為材料。
之所以是大部分,因為工藝的傳播,並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不是說大家知道了這個方法,一下子就能全部拿來直接用。
雖然知曉了工藝流程,但真正造出好的竹紙,還需要熟練的工匠。
包括對竹子的各種加工程序,稍有差池,造出來的紙張就脆了,一碰就碎。
李承乾自然不存在說,還要讓自己東宮裏的紙匠去給其他作坊免費指導。
而即便是摸索出了方法的紙匠,也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心得去告訴別人。
同樣是造紙,不同的工匠造出來的紙張,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況且現在大多數造紙匠,都還是遵循傳統的生產模式,而不是東宮這樣的模塊化生產。
譬如雕版印刷,民間都已經出現很久了,用的人不少,可從來沒有成建製。
模塊化,工廠化,才是生產力飆升的最大優勢。
不對其有深刻的了解,是很難說複刻如今東宮的現狀的。
二鳳顯然沒有要派人來東宮學習的意思。
李承乾自然也沒有義務去告知。
傳統的生產方式也是能賺錢的,就是效率慢了一點而已。
——
貞觀十七年,五月初八。
大唐派出前往天竺的使團隊伍,終於是抵達了吐蕃的國度邏些,也就是後世的拉薩。
使團的成員並不多,大概七十多人。
除了大唐的使團成員外,還有天竺的使臣。
跟曆史上王玄策第一次出使不同,這次他是正使,而李義表為副使。
嚴格來說,李義表是官朝散大夫,行衛尉寺丞、上護軍,要比王玄策品級更高。
但這次王玄策是奉太子教令,所以情況有所不同。
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有兩條路。
一條是西域的絲綢之路。
從長安出發後,經河西走廊,穿越西域然後南下到達天竺。
這是較為成熟的一條對外通道,沿途有較為完善的驛站和補給點,商貿活動也較為頻繁。
玄奘法師就是走這條路,偷渡前往天竺。
但因為李承乾的緣故,使團隻能先行抵達吐蕃,然後才前往西域。
他們並不知道,有一條穿越喜馬拉雅山的捷徑,即唐蕃古道和蕃尼古道。
唐蕃古道是唐朝時期連接中原和吐蕃的重要通道,從長安出發,經過青海等地到達吐蕃。
蕃尼古道則是連接吐蕃和尼泊爾的道路,從吐蕃繼續南下,經過尼泊爾後進入天竺。
大唐使團的到來,讓鬆讚幹布很是重視。
現在正值大唐跟吐蕃的親密期。
鬆讚幹布早些年,派吞彌桑布紮等去往印度學習文字學,創製屬於吐蕃的文字。
與唐朝建立聯係後,就積極向唐朝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在吐蕃崛起之前,青藏高原上分布著眾多的小邦國和部落。
這些小邦國各自為政,沒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政權。
所以吐蕃王朝,實際上是這片土地上所誕生的第一個王朝。
也因此在文化底蘊各方麵,都顯得非常薄弱。
不過吐蕃的統治者,也算是比較勵精圖治的了,讓現在的吐蕃日益強大。
“歡迎遠道而來的大唐使者。”
鬆讚幹布為大唐使團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宴會。
雖然他知道,大唐使團主要是護送天竺使團回去,但這並不影響他借助大唐的聲勢。
畢竟現在的大唐,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自從娶了文成公主為妻後,鬆讚幹布在吐蕃的地位就更加穩固了。
吐蕃雖然建立了中央集權製度,但貴族勢力仍然強大。
貴族們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擁有很大的權力和影響力,他們與讚普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權力製衡。
在重大決策上,讚普往往需要與貴族們商議,不能完全獨斷專行。
更為主要的是,貴族們還擁有自己的領地、屬民和軍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集權構成了挑戰。
除此之外,宗教勢力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讚普的權力,對中央集權形成了一定的製約。
然而文成公主入吐蕃後,在大唐的影響下,鬆讚幹布的權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盛大的宴會過後,王玄策便終於跟文成公主見麵。
“王玄策,奉太子教令,拜見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有些驚訝。
奉太子教令?
好奇問道:“太子讓你來的?”
王玄策道:“是,太子讓我給文成公主問好。”
文成公主有些迷糊,她沒想到王玄策會這麽說。
畢竟她名義上是公主,實際上不過郡王之女,高高在上的太子,也就零星見過兩次,甚至連交談都沒有過,怎會讓人突然來問好。
“太子有什麽吩咐嗎。”
王玄策道:“太子聽說了一些吐蕃的情況,不希望看到公主在這邊受苦。”
“為大唐之事業,遠嫁他國,確實是苦了公主。”
“所以太子願意為公主提供一些支持。”
文成公主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問道:“太子願意提供哪些支持。”
王玄策沉聲道:“太子願為公主配備兵馬三千,護衛公主安危。”
文成公主有些吃驚。
其實按照大唐的製度,公主在出嫁後,也是會配備一些侍衛的。
從法理上來說,她如果是真的公主,遠嫁配兵,也是正常。
但她清楚自己的地位,隻是宗室女,公主的名頭,不過是冊封的,沒什麽實際意義。
那麽太子要給她配兵,這個中意願就很明顯了。
這是要她對吐蕃的政治,形成影響力。
“三千怎樣的兵馬?”文成公主問道。
王玄策道:“三千精騎。”
文成公主呼吸一滯。
吐蕃人口目前也就兩百萬左右,兵力十餘萬。
而這十餘萬兵力,掌控在鬆讚幹布手裏的,也就數萬而已。
大唐三千精騎在吐蕃國都,絕對是一支非常強悍的軍隊了。
“恐怕讚普不會同意。”文成公主搖頭道。
讚普在吐蕃,是對君主的稱呼,類似於大王。
王玄策淡淡道:“鬆讚幹布會同意的,他需要大唐的助力,而您不僅是讚普的王後,更是大唐的公主。”
來到吐蕃,王玄策也對鬆讚幹布有了些了解。
鬆讚幹布不僅隻有文成公主一個王後,還有四個妃子。
尼婆羅王國的尺尊公主,鬆讚幹布很重視,為她修建了大昭寺,她的到來對鬆讚幹布鞏固吐蕃的統治有一定幫助,因為可以借助尼婆羅的力量。
木雅茹妃嘉姆增,芒妃墀嘉,吐蕃內部的貴族女子,拉攏貴族勢力。
象雄妃勒托曼,通過與她的聯姻,鬆讚幹布加強了與象雄地區的聯係和統治。
由此可見,鬆讚幹布在吐蕃的權力,實際上受到很大製約。
文成公主同意下來。
她更需要大唐對她的支持,這樣才能在吐蕃擁有更大的話語權。????第二天。
文成公主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鬆讚幹布。
鬆讚幹布大喜,當即就同意下來。
在他看來,大唐的三千精騎,就算不會為他效力,攻打他國。
但守護王廷,鎮壓貴族,乃至於不臣,是絕對沒問題的。
王後的強大,同樣也是王權的增幅。
這更加有利於他的統治。
鬆讚幹布立即召見了王玄策,詢問相關事宜。
聽說是太子不想讓自己妹妹受委屈後,就更加滿意了。
知道王玄策等使團是前往天竺。
鬆讚幹布告訴了一條新的路線:“可借道尼婆羅國,而後直抵天竺。”
他的妃子是尼婆羅王國的公主,借道顯然不是問題。
尼婆羅王國也沒膽子敢招惹大唐,巴結還來不及。
王玄策道:“還有一事,須讚普之助。”
“但說無妨。”
“我大唐使團,第一次過去天竺,然路途遙遠,不便人數過多。”
“為我大唐威嚴,想從讚普這裏,借五千兵馬,以為我大唐依仗,不知可否。”
鬆讚幹布道:“唐使的要求,當然沒問題。”
為了大唐的顏麵,也為了他吐蕃國王的顏麵。
鬆讚幹布當即給安排了五千宮廷精銳衛士。
第三天,王玄策帶著浩浩蕩蕩數千人,向尼婆羅王國出發借道。
鬆讚幹布這邊,也安排了使者,告知尼婆羅國王情況。
——
長安城,延康坊。
魏王府中。
李泰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太子製冰所用之法,是消石?隻是消石?”
這些時日,東宮突然大力收購消石。
這讓很多人頓時有了心思。
在大唐,消石除了藥用外,最多的用途就是煉丹了。
東宮的製冰法,便是道士煉丹所獻。
如今夏季炎熱,正是酥山最為暢銷之際,很多人都想得到東宮的製冰法,李泰自然也想。
以前東宮購買這些煉丹材料,都是買一堆,這讓很多道士沒有頭緒。
現在東宮大力收購消石,經過一番實驗後,消石能製冰的方法,很快就被嚐試出來。
李泰也很快得到了消息。
“看來我們也可以製冰了。”柴令武當即說道。
冰肆鋪的收益,很多人眼紅。
房遺愛則眼睛一亮道:“咱們自己要能製冰的話,這日後就有了吃不完的酥山了。”
李泰懶得搭理房遺愛,轉而道:“看來我們也要購買消石。”
柴令武道:“不過長安跟洛陽的消石,幾乎已經被太子買光了。”
李泰對此並不意外:“那就去其他地方買,總能買到的。”
消石在大唐並不常見,因為主要是煉丹,藥用,所以不跟其他貨物那樣庫存大。
一直到唐朝晚期,火藥被發明,並開始應用於軍事,才開始大量對硝石礦的挖掘。
目前大唐的硝石,除了部分硝石礦外,多數還是來源於地霜,廁所土等。
——
東宮。
長孫無忌急衝衝的趕來。
“殿下,為何東宮的冰塊,越來越少了。”
他有些急。
夏天來了,酥山自然成了最好的暢銷品。
冰肆鋪前可謂是大排長龍,從早上開門到宵禁前關門,幾乎都沒有歇息的時候。
原本長孫無忌覺得自己應該躺著數錢,結果東宮這邊的冰塊供應,卻跟不上了。
還一日比一日少。
好像又回到了剛開冰肆鋪的時候,到晌午就賣光,隻能無奈關門。
得到這個消息後,長孫無忌就趕到東宮來了。
“舅舅應該聽說了,我最近正在大力收購消石的事情吧。”
李承乾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轉而問道。
長孫無忌皺眉道:“我聽到傳言,說製冰法的根本,就是消石,這是真的?”
李承乾點頭道:“沒錯。”
長孫無忌下意識道:“所以那麽多的消石,全部都用光了?”
李承乾搖搖頭:“沒有,消石製冰,可以重複使用,用完之後還能再用,不存在消耗一說。”
這沒必要瞞著,因為等到製冰法被發現,長孫無忌自然會清楚。
“那又是為何,先前存了那般多的消石,少說上萬斤有吧,怎麽也要比之前更做更多的冰塊出來。”
長孫無忌不明白。
李承乾直接道:“因為我另有用作。”
長孫無忌不由問道:“還能作何用?”
李承乾道:“這個舅舅就不要追問了,總之現在東宮的消石,將不會被用來製冰了。”
“至於冰肆鋪的買賣,我可以把消石製冰的方法,告訴舅舅,往後舅舅就招些人自己做吧。”
“我東宮內還有不少製冰所用的器具,舅舅也可搬一些走,包括幾名懂得製冰的工匠,也可送予舅舅。”
製冰的硝石,現在已經被大量製作成火藥了。
即便是李承乾全力收購消石,但這段時間以來,也就幾百斤的數目。
比如藥店,一般也就存個幾斤就夠了,煉丹所用,也不會太多。
所以李承乾幹脆不製冰了,全部拿來造火藥。
地下冰庫裏,可是有一萬五千多斤的硝石,按照配比,能造出兩萬餘斤黑火藥來。
加上已經造出的兩千斤,預計能造出兩萬五千斤黑火藥。
如今天氣熱,晾曬快,加些人手,七月之前,大概是能造完的。
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挖硝石礦。
但硝石礦最大的儲存點,是在吐蕃。
後世青海地區有部分,甘肅小部分。
吐蕃那邊不好去,青海跟甘肅,李承乾已經派人去勘察了。
但很顯然,不是短時間內能找到的。
以現在的勘察技術,尋找少量的硝石礦,很大程度看運氣。
所以吐蕃這個地方,就很重要了。
這種感覺,就跟後世美國在中東發現石油一樣。
是肯定要掌控在自己手裏的。
至此,吐蕃王朝,懷璧其罪啊。
長孫無忌聽到太子這麽說,也很無奈,不過製冰法都給了,至少以後能自己製冰了。
看太子這意思,以後大概是不想參與到冰肆的買賣中來了。
ps:白日忙,今晚大概隻有一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