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什麽叫個人崇拜?
字數:9463 加入書籤
報紙是個很恐怖的東西。
因為他打破了階級之間的信息閉塞。
是目前唯一能夠掌控輿論的事務。
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輿論在有些時候,殺人無形,比刀劍還要鋒利。
比如現在,如果李承乾想要搞臭魏王,隻需要在邸報上,把關於魏王一些荒唐事寫上去。
那麽魏王的名聲,就徹底的臭了。
如果針對官員的話,那就更厲害了。
官員本身就是文人,邸報一句話,就能毀掉其一生。
不僅是仕途上,更是整個人生。
當然,現在的魏王,還不值得李承乾這樣做。
太極宮,兩儀殿。
書房內。
李世民手裏正拿著一份邸報在看。
對於邸報,李世民並不陌生。
漢代時,各郡都在京師設“邸”,負責傳達朝廷各種消息。
信息寫在竹簡、布帛上,被稱為邸報。
當時的邸報主要是將朝廷消息傳遞給地方官員閱讀,後也有張貼於宮門,公諸傳抄的情況,所以邸報也被稱為宮門抄,轅門抄。
大唐的情況也類似差不多,朝廷的政事,通過早朝或君臣議會決議後,就會發給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
中書省的官員會根據李世民的旨意,以嚴謹的文字和規範的格式將通告內容撰寫出來,確保準確表達皇帝的意圖。
李世民看過後覺得沒問題,就會傳給門下省,對中書省起草的通告進行審核。
門下省的官員會仔細審查通告的內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是否符合國家利益、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等。
如果門下省的官員認為通告有問題,可以提出修改意見,甚至將其駁回給中書省重新起草。隻有經過門下省審核通過的通告,才能繼續往下傳達。
這就是為什麽五品給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駁回李世民詔敕的原因。
當門下省通過後,就會傳到尚書省負責執行。
尚書省會根據通告的具體內容,將任務分配給各個具體的部門。
吏部負責官員的任免、調動、考核等事務。
若是關於財政稅收、賑災救濟等方麵的詔敕,就由戶部負責。
禮儀慶典、科舉考試等歸禮部,軍事部署、軍隊調動等歸兵部。
有關律法修訂、重大案件審判等歸刑部,工程建設方麵歸工部。
然後會進行抄錄,分發給全國各州縣城。
這就是現在朝廷的‘邸報’,嚴格來說現在大唐唐朝並不以邸報作為稱呼。
而邸報的流傳途徑,主要是在官員中。
“太子倒是聰慧,用俗字寫,這就是他在講武堂推廣普及的簡體字吧。”
“看這筆畫,確實要簡單許多,普通百姓認識起來,倒也沒那麽難,更利於推廣。”
“十文錢一份,這麽大張紙,倒也不算貴了,太子在買賣這塊,倒是聽有想法的。”
“這邸報上的內容也不錯,讓長安百姓知曉那高麗之事,想來民心可用。”
“朕聽說,太子給民間下了訂單,說是為了方便百姓出行,造幾百輛馬車,幾文錢就能搭乘,也不知是否會虧。”
“在賺錢這方麵,朕不如太子也。”
李世民笑嗬嗬的說道。
自從看到煤礦的利益後,李世民在很多事務上,隻要不涉及具體的權力,基本上就不會對太子有所節製。
對於邸報上的內容,李世民並沒有多少意見。
畢竟上麵主要是介紹高麗,還有對高麗殘害邊關百姓,刺殺太子這些事。
這些事也不是什麽秘密。
曲轅犁,造竹紙,青玉案元夕這些事,也都沒什麽新鮮的。
唯一比較突出的,就是對太子在遭遇刺殺的時候,有所歌頌。
李世民平衡太子權力,可不是從太子名聲出手。
反而太子名聲好,他也是滿意的。
這就是李世民受到時代的約束,對報紙可能會產生的影響,無法做到有足夠多的判斷。
畢竟邸報由來已久,現在太子不過是將其作為盈利的手段。
跟李世民的出身也有關係。
李世民自小世家出身呢,說什麽了解民間疾苦,還是差了些。
自小生活的環境,讓他認為皇帝的命令通傳天下,那就是天下人都知道了。
畢竟長安每坊都會有告示,各州地方公廨也會根據皇帝的詔敕,張貼告示並宣讀。
“陛下,太子發教令到各驛置,命各州地方公廨,幫售賣邸報。”
張阿難說道。
這種通傳全國的太子教令,一般是要先通過李世民的同意,才能繼續的。
李世民問道:“太子讓各州公廨,一份邸報賣多少文錢?”
張阿難道:“還是十文。”
李世民點點頭:“那便由著太子去吧。”
說到這裏,李世民又問道:“整個長安城這麽多人,還不夠太子賣邸報嗎,還要往各州發。”
“這邸報太子拓印了多少份?”
張阿難回道:“聽說東宮拓印了四十萬份。”
李世民有些吃驚:“這麽多?太子如何拓印這般多的。”
張阿難解釋道:“東宮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招工匠,有造紙匠三百餘人。”
“東宮自行造竹紙,所造竹紙皆未對外售賣,而是拓印書籍後,再以百文一卷的價錢賣給各書鋪。”
“如今單單是雕刻雕版的木匠,就有兩百餘人。”
“另還有兩百餘人,專門負責進行拓印。”
“這些工匠幹活熟練後,每日可拓印百餘份,日兩萬份,太子上月便已進行拓印,便有了這些數目。”
李世民問道:“長安城內,太子的邸報售賣如何,先前那些書籍,又售賣如何。”
張阿難道:“據說太子在告示欄旁邊建了小木屋,用來賣邸報。”
“清晨開賣,排隊如長龍,至晌午時分,多數地方基本已是售空。”
李世民插話道:“賣這麽快?長安百姓全都在買?”
他有些想不通,為什麽百姓會如此熱衷於買邸報。
十文錢不算多,但也能買兩鬥米了。
去買這邸報為何?
張阿難解釋道:“大致是圖個新鮮,還有些想著,有份邸報,也能教識字這些,畢竟書價昂貴,普通百姓承擔不起。”
李世民點點頭,這麽一說,也就合理了。
隨即不由計算道:“四十萬份邸報,每份十文,便是四百萬錢。”
“東宮造紙拓印的工匠,也就七百餘眾吧,哪怕都是發月錢,算他五百錢,也就不到四十萬錢,能賺三百餘萬錢。”
說到這裏,李世民便問道:“先前太子拓印書籍,是否也是這般賺錢?”
張阿難並不懂得,想了想便道:“或許比邸報更賺吧,畢竟一卷書就百文了,且聽說學子們對東宮賣出的拓印書,向來是供不應求。”
李世民頓時有些心熱起來。
皇帝也缺錢啊。
更何況這是個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賣書的事情,那能叫買賣嗎。
“阿難,你說朕也招一些工匠,給他們發工錢,如太子那般,造竹紙,拓印書籍如何?”
竹子是最不值錢的。因為其生長周期太快了,幾乎是一夜之間,就長了老高。
所以竹紙的成本,主要是在人力成本上,皇宮內也有竹海,隨便砍伐就是。
張阿難頓時道:“陛下英明,天下學子都會感恩陛下。”
李世民聞言,眼睛一亮道:“阿難你這話,倒是提醒了朕。”
“大唐百姓都是朕的子民,如何能厚此薄彼,既是要做,除長安外,其他的州縣亦是要做的。”
“你去一趟工部,傳朕手敕,就不要讓中書省起草了,要他們多招些工匠,在長安,洛陽,太原,揚州,益州,廣州等地,都開設紙坊。”
“前期所需錢財,皆從朕的內庫出。”
太子不過七百餘人的紙坊,就能月入數百萬錢。
若是十個呢?
就算是其他城池的人口少一些,沒長安這麽多。
月入千萬錢,問題不大吧,這可是一萬貫。
一年就是十二萬貫。
成本走內庫出,這利潤自然也是要到內庫裏。
朝廷國庫跟內庫是兩碼事。
李世民也想自己的內庫更加充盈。
內庫的花費是很大的,皇室的奢侈消費,包括宮廷的衣食住行、宮殿的修繕和裝飾、皇室成員的賞賜等,都是從皇帝內庫裏出。
有時候國庫錢不夠的事,皇帝也要從內庫拿錢出來。
內庫的錢財來源,除了各地各國貢品外,還有許多皇家產業。
歸屬於皇帝的莊園土地,礦山、鹽井等所產生的收益,都歸於內庫中。
“是,陛下。”
聽到陛下的吩咐,張阿難就準備去辦。
“等等。”
李世民叫住張阿難,囑咐道:“你先去一趟東宮,跟太子說說這件事,不要讓太子覺得,朕在與他爭利,產生了誤會。”
“你跟他說清楚,朕是看他在辦邸報,放棄了拓印書籍的事,沒了便宜的書籍,豈非是加重了學子們的負擔?”
“朕這也是為了大唐學子們考慮。”
張阿難認真的點點頭:“臣明白,必定向太子講述清楚。”
——
帶著陛下的吩咐,張阿難來到了東宮。
其實太極宮距離東宮真的很近,不過二十米的距離。
要知道後世小區的樓間距,都有五十米的要求了。
然而兩座高聳的宮牆,卻把東宮跟太極宮分成了兩大塊,如同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張阿難得到通傳後,來到東宮正殿。
看到的是太子高坐禦座上,下麵則有六個畫師,正在給太子作畫。
這裏麵,還有那位羅馬公主。
看到這樣的情況,張阿難也不好打擾,隻能是先等候著。
李承乾怎麽突然要給自己畫肖像了。
這就是邸報的第二步了。
在邸報上,印上自己的肖像,讓所有看到邸報的人,都能知道,太子長得是什麽樣子。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搞個人崇拜了。
什麽是個人崇拜。
後世法國拿破侖皇帝,反法聯盟的壓力下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的厄爾巴島。
逃離厄爾巴島後,回到法國的他隻有七百人,遭遇路易十八的第五軍團鎮壓。
拿破侖來到兩軍陣前,下馬摘帽後,向對麵咆哮道:‘士兵們,向我開槍,向你們的皇帝開槍。’
而後全軍士兵陣前叛變,歸降拿破侖。
出發的時候七百人,當他回到巴黎的時候,已擁有14萬正規軍和20萬誌願軍。
除此之外,還有希特勒。
李承乾希望達到什麽程度?
他要的是,當他的身邊,沒有任何一個衛士。
當他瘸著腿,走在長安的街道上,走在大唐的任何一個城市。
不需要太子教令,不需要皇權威懾。
隻需要登高一呼。
莫不雲從響應。
當他瘸著腿,走到任何一個軍隊麵前。
不需要兵部調令,不需要虎符。
隻需要一聲令下。
所有的將士都會聽從他的命令。
這就是李承乾想要的。
讓整個大唐,為他狂熱。
要讓著大唐天下,都認得他,記得他,追隨他。
所以肖像的傳播,就很重要了。
在張阿難來到這裏之前,其實已經畫了不少了,但都不能讓李承乾滿意。
這肖像畫是要進行微雕的,就像是印章那樣進行微雕。
更注重是對麵相的複刻,要讓看過肖像的人,再看到他的時候,一眼就能認出來,這就是太子。
所以對於相貌上,一定要細致嚴謹,並且把那份氣質也展現出來。
大唐的繪畫注重意境,但在寫實上,也是能行的。
這些畫師就是擅長寫實人物畫。
不多時,畫像就完工了。
這時張阿難才過來給太子說陛下的想法。
聽到二鳳也要開造紙印刷廠,李承乾有些失笑。
“父皇開紙坊,是為了大唐天下學子考慮,孤當然是支持的。”
聽到太子這麽說,張阿難也鬆了口氣。
“臣先告退。”
他要回稟陛下,太子的想法。
李承乾則拿起幾個畫師的畫作看了起來。
一番對比之下,還是狄奧多西的最讓他滿意。
這跟拜占庭帝國現在的繪畫理念有很大的關係。
宗教是拜占庭繪畫的核心主題與精神內涵。
繪畫作品大多取材於《聖經》,旨在宣揚基督教教義、表現基督和聖徒的形象及事跡等,以增強人們對基督教的信仰和理解。
比如描繪耶穌的誕生、受難、複活等場景,以及聖徒們的修行、傳道等經曆,都是常見的繪畫題材。
受到這樣環境的影響,狄奧多西畫出的太子像,姿態端莊,麵部表情嚴肅而莊重,眼神專注且帶有神聖的光芒。
跟其他的畫像放在一起,這種對比就更加清晰了。
“好,就是這幅了。”
“還是你畫的讓孤最為滿意。”
李承乾笑著說道。
聽到太子讚賞,狄奧多西笑得很是開心。
接下來,就是交給少府監的大師級工匠進行雕刻了。
第二版的邸報上,將會進行留空,所有的邸報,都會印上太子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