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戰起,全軍衝鋒!

字數:12624   加入書籤

A+A-


    貞觀十七年,八月二十日。
    侯君集領軍按照既定路線,從通定渡過遼水,進至玄菟城。
    玄菟城兵力不過數千餘,守城將領不敢與之對抗,任其通過。
    李勣則領兵直逼高麗新城,新城守軍驚恐,不敢與之對戰。
    直到李勣大軍渡遼水趨建安城時。
    建安城守軍意動。
    建安城守軍將領意動。
    這是一座山城,建安城建造在南北兩條起伏的山脊上,山坡上有樹木栽種。這種地形易守難攻,具有良好的防禦優勢。
    城牆用土石築成,呈不規則的長方形,西寬東窄。
    城內形成一大盆地,東高西低,中間有一小山,俗名金殿山,高約二十米,東西長百米米,南北寬十二米,是防守時的指揮中心。
    此刻,金殿山中。
    建安城眾多將領齊聚一堂。
    “唐軍長途跋涉,途徑多城,此刻必然疲憊無比。”
    “前邊城池懼怕唐軍,不敢出兵,使唐軍心中自大,便可認為我等也不敢出兵。”
    “若我等此刻出兵,必然攻其不意,事半功倍。”
    “此番大勝,定能一振我高麗之氣勢,滅他唐軍之威風。”
    聽到這番言論,上首的高麗大將軍有些意動。
    不過還沒有下定決心。
    “大將軍,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屬下已經打聽過了,這次領軍的人,叫李勣,雖有些名氣,但驕傲自大。”
    “且他們剛剛渡過遼水,肯定不會想到我等會先行出擊。”
    不斷有將領讚同出兵的提議。
    當然,也有將領有些擔憂。
    “唐軍向來戰力強盛,我等放棄守城之優勢,與其硬碰,實屬沒有必要。”
    馬上就有將領反駁。
    “哼!汝莫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一名滿臉虯髯的將領猛地站起,聲如洪鍾:“昔日那隋軍百萬之眾來攻,又如何?還不是铩羽而歸!如今這唐軍雖也有幾分能耐,但長途奔襲,早已是強弩之末。我等若趁此時機出兵,必能如那雄鷹撲兔,手到擒來!”
    “將軍此言差矣。”
    一位身著輕甲,麵容略顯清瘦的將領皺眉反駁:“隋軍之敗,原因眾多,豈是能與今日情形簡單類比?”
    “唐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李勣更是身經百戰之將,不可輕視。況且我建安城有天險可守,若貿然出擊,棄城之利,一旦兵敗,我等有何麵目麵對大莫離支?”
    虯髯將領怒目圓睜:“汝就是膽小如鼠!”
    “隻知龜縮城中,守著這山城又有何用?”
    “若不主動出擊,讓唐軍如入無人之境,我等才是真的無顏!”
    “那李勣不過是徒有虛名,聽聞其一路順遂,想必已被勝利衝昏頭腦,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清瘦將領不慌不忙:“非也非也。”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等對唐軍了解幾何?僅因他們路過幾城未遇抵抗,就斷定其驕兵,實乃魯莽。”
    “我建安城地勢雖險,但出兵之後,若後路被斷,大軍便成孤軍,那時後悔莫及啊。”
    這時,又一位身材魁梧的將領拍案而起。
    “汝休要再胡言亂語!”
    “我等在這城中,難道就坐以待斃?任由唐軍圍城?主動出擊,或有生機,若一味死守,城破隻是早晚之事。”
    “你這般向著唐軍,是何居心,難道心向唐軍不成。”
    聽到這番話,清瘦將領麵容苦澀。
    他不是高麗人,而是前隋將領之子。
    當年隋末大亂,父親為躲避戰亂,舉家逃離來到高麗。
    這些年因自小有學識,又立下些許戰功,累積功勳至於高麗將軍之職。
    因大唐東征,被派遣過來守城。
    然而高麗方麵,對於前隋將領的情感頗為複雜。
    一方麵因為當年隋軍三征高麗而畏懼,一方麵又因為高麗死傷慘重而仇恨。
    不過i淵蓋蘇文是個聰明人,他大肆收編提拔前隋將領或子嗣,形成自身的一股勢力,這也是淵蓋蘇文能在如今完全掌控高麗軍權的緣由之一。
    對於前隋之人來說,除了依附於淵蓋蘇文,就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好了,不必再說了。”
    上首的大將軍聽到這話,也不得不開口。
    再扯下去,就牽扯到了政治層麵。
    淵蓋蘇文,也就是大莫離支隊隋人看重,如果鬧出風聲說自己這邊針對隋人,必然會引起大莫離支的不喜。
    大將軍略作遲疑後,道:“此次確乃天賜良機,若能擊潰一路唐軍,對我高麗來說,必是大勝。”
    “發騎兵三千,步卒一萬,襲擊唐軍軍營。”
    大將軍終究還是沒忍住,如果此番能擊潰唐軍,功勞就太大了。
    高麗兵權至高為大莫離支,也就是淵蓋蘇文統領。
    往下則是五部褥薩。
    高麗將其統治區域分為五部,每部設有褥薩這一官職來管理。
    五部褥薩在地方軍隊中具有較高的領導地位,負責本部的軍事事務以及相關的行政管理,是地方軍事力量的重要統領者。
    然後就是東西南北西部大人。
    這是按照地域劃分的官職,分別管理高句麗不同地區的軍事和行政事務。
    他們在各自的轄區內擁有一定的兵權和決策權。
    臨近大唐邊關的東部大人、西部大人地位較高,權力較大。
    建安城便是隸屬於西部大人的轄區。
    將軍主要有三個級別,大將軍,上將軍,普通將軍。
    上將軍就是五部褥薩和四部大人。
    大將軍一般為城池最高長官。
    這些重要的官職,一般都是高麗王族貴族來擔任。
    但自從淵蓋蘇文自號大莫離支後,就有意打壓王族,提拔更多有功勳的將領上位。
    另一邊。
    李勣麾下先鋒部隊張儉,領八千步騎渡過遼水,正在安營紮寨。
    張儉,字師約,京兆新豐人。
    他是唐高祖從外孫,隋朝皖城郡公張威的孫子,連城縣公張植的兒子。
    曾擔任朔州刺史。
    在頡利可汗勢力強大時,其他邊吏對頡利可汗索取財物的要求不敢拒絕,但張儉獨自拒絕接受頡利可汗不合理的要求。
    還大力教導百姓經營農田,每年收獲穀物數十萬斛,即使遇到霜災旱災,也勸百姓相互救濟,使朔州得以安定。
    李靖平定東突厥後,有思結部落的人前來投靠張儉,張儉接納並安撫了他們。
    對於那些在磧北的思結部落人員,他們的親戚私下相互往來,張儉也不加以禁止。
    張儉徙任營州都督後,曾率領軍隊擊破入侵的高麗軍隊,俘獲和斬殺了大量敵軍。
    後因某些事情被免官,但又被詔令以平民身份領職。
    因為早先年任朔州刺史,跟胡兵關係不錯,所以此次他率領各蕃族騎兵,為先鋒營。
    “張將軍,這些高麗人膽子太小了,跟烏龜一樣躲在城裏不敢出來,真是無趣啊。”
    “一群鼠輩,他們也隻配躲起來了。”
    “我手中的大刀,早就饑餓難耐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痛飲一番。”
    “哈哈,定教他們哭爹喊娘。”
    幾個胡兵首領,笑哈哈的跟張儉說道。
    他們對於這次攻打高麗還是很有興致的,戰功是一方麵。
    最為關鍵的是,對於各部落來說,生活艱難,想要過得好,就隻能是靠搶。
    還有什麽是比依附在大唐旗下,攻打高麗更好的事情呢。
    至少在行軍這段時間,糧食都是大唐供給,兒郎們都能吃個飽飯。
    若是打下一座城,隨便搶點東西,那就發財了。
    張儉性格謹慎,尤其是作為先鋒營至關重要。
    對各首領說道:“根據情報,高麗莫離支淵蓋蘇文,已經向這邊過來,很有可能就是前往蓋牟城,亦或是遼東城。”
    “此人是有些本事的,不可大意。”
    先前擔任營州都督時,淵蓋蘇文繼承父親爵位為高麗大對盧,相當於大唐的宰相。
    針對大唐的劫掠,就是淵蓋蘇文發起的。
    淵蓋蘇文在遼東地區的名聲還是很響亮的。
    聽到淵蓋蘇文要親自前來,幾個胡兵首領的麵色也變得認真起來。
    果然。
    次日。
    天微微亮。
    探馬來報,建安城大軍出動,約莫有上萬軍,向大營行軍而來。
    張儉毫無慌亂,當即命人構建防禦工事。
    同時統領軍隊準備應敵。
    巳時。
    高麗大軍已經逼近軍營。
    他們同樣有著出色的騎兵隊伍。
    遼東地區有著廣闊的草原和適宜的氣候條件,高麗有大量屬於自己的馬場。
    作為東北亞的交通樞紐,其控製了周邊各國的往來通道。
    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高麗能夠與周邊地區進行馬匹的貿易和交流,獲取更多的優良馬種,從而不斷充實自己的騎兵隊伍。
    “盾兵準備,列陣!”
    “弓弩手準備,聽號令,三段擊,列陣。”
    “騎兵準備,左右側翼遊走。”
    簡短的命令迅速下達地方,唐軍有著非常成熟的防禦體係。
    最前麵是一陣列的塔盾士兵,架起長矛,應對騎兵衝鋒。
    後世的排隊槍斃並非是首創,這樣的戰術唐軍早就已經應用到了弓弩手陣營中。
    除了五千各部落騎兵隊伍外,張儉還有三千唐軍將士步卒。
    另一邊。
    高麗大軍在靠近兩百步外,就停了下來,開始整備陣型。
    精銳的將領,很少會讓士兵直接衝鋒的。
    因為這樣一窩蜂的衝上去,不僅會大量消耗士兵的體力,也會讓整個陣型變得混亂不堪,甚至出現人踩人的現象。
    實際的交戰,要麽是重騎兵衝鋒陷陣,要麽就是短兵交接。
    為什麽高麗被視作中原王朝之心腹大患。
    因為他們的戰術運用,包括排兵布陣,皆跟中原王朝同種同源。
    “列隊!前進!”
    排列好陣型的高麗步兵,舉著盾牌,向著唐軍緩步前行。
    三倍於唐軍的步兵數量,猶如一片海浪,逐漸朝著唐軍陣營吞噬而來。
    這種壓迫感是很強烈的,如果不是精銳士兵,在這樣的壓迫下,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崩潰。
    不過對於唐軍來說,雖有三倍敵軍,卻也算不得什麽。
    有些年輕的士兵,沒見過大場麵,不由有些緊張的吞咽口水。
    旁邊的老兵沒有說話,隻是用肩膀頂了一下,給於其堅定的目光。
    感受到袍澤帶來的力量,年輕的士兵在這一刻,也變得無畏起來。
    士氣是可以傳染的。
    “一百二十步。”
    “一百步。”
    “八十步,弓弩手準備。”
    “六十步,射擊!”
    號令之下,漫天箭雨朝著高麗大軍落下。
    在這樣的對抗中,根本不需要瞄準,隻需要進行拋射即可。
    六十步的範圍,足以造成最大殺傷。
    高麗方麵。
    “防禦,舉盾!”
    密集的箭矢,一波又一波,好似暴雨臨盆,不斷落下。
    高麗士兵聚攏在一起,高舉盾牌,盡可能的避免受到傷害。
    即便如此,依舊不斷有人中箭。
    對於防禦的一方來說,箭雨的優勢很大。
    頂著箭雨,高麗大軍不斷逼近。
    “二十步,備戰!!!”
    唐軍士兵頓時放下弓弩,轉而裝備長矛,橫刀。
    十五步。
    十步。
    五步。
    雙方前排的將士們,都已經能看清對方的目光。
    堅韌,無畏。
    視死如歸。
    “殺!!!”
    “殺!殺!殺!”
    巨大的咆哮聲響徹天際,雙方怒吼著廝殺在一起。
    沒有華麗的招式,沒有漂亮的身法。
    哪怕是敵人衝到了麵前,也不閃不避。
    手中長矛,一刺,一收,向前逼近。
    當身邊的袍澤倒下,後麵的士兵立即就會接替上來。
    唐軍如是,高麗亦如是。
    個人勇武在此刻不值一提,隻有一往無前的衝鋒,戰鬥,直至死亡。
    步兵對陣,騎兵也在相互廝殺。
    左右兩翼的騎兵直接開始對射,衝鋒。
    這是屬於輕騎兵的對決。
    不斷有人從馬上跌落。
    在這樣的戰場上,從馬上跌落,就以為隨著死亡。
    五千騎對三千騎。
    唐軍優勢更大,迫使高麗騎兵隻能退守步兵方陣旁白。
    這一退,左右側翼的空擋就露了出來。
    對步兵方陣形成威脅,以至於有些許混亂出現。
    畢竟人的精神有限,還需要觀察側翼突襲,就容易分神。
    不過唐協軍的胡兵也不敢貿然衝進步兵方陣中去。
    一個時辰。
    兩個時辰。
    從巳時到未時。
    烈日悄然落下,一片雲彩自藍天飄過,帶來些許陰涼。
    然戰場上的廝殺,並未有過絲毫停止。
    雙方的將領,在後方靜靜的看著。
    雖然高麗有著人數上的優勢,但唐軍的協同作戰太強了。
    哪怕是到現在,陣型依舊沒有任何混亂,井然有序,猶如死神的鐮刀,不斷收割著衝來的高麗士兵。
    相比之下,高麗大軍的士氣正在不斷跌落。
    如果不是督戰隊壓著,恐怕早已有潰敗的跡象了。
    當天空變得陰涼之際。
    張儉大喝一聲:“備戰,披甲!”
    他有著五十名親衛。
    而這五十名親衛,皆身穿明光鎧。
    披甲不是親衛披甲,而是給戰馬披甲。
    “上馬槊!”
    四米長的馬槊,由輔兵遞到親衛們的手裏。
    張儉手持馬槊,大喝:“隨我衝鋒!”
    五十名親衛緊隨張儉,形成尖字形陣容。
    於此同時,各族首領也帶著心腹精銳緊緊跟隨。
    先是小跑,再逐漸提速,緊接著全速奔馳。
    “殺!”
    四米長的馬槊,前方有效進攻距離為兩米,高麗騎兵在麵對這樣的衝鋒時,根本不敢與之硬對,隻能倉促回轉,把後背露了出來。
    胡騎兵則彎弓追射,不斷有高麗騎兵被射下馬。
    跑得慢的,遇到張儉的重騎兵,直接就被馬槊刺死了。
    “左迂回!”
    眼看臨近高麗方陣,張儉開始轉向。
    兩側緊隨的親衛猶如羽翼,輕輕掃過一側高麗步兵。
    強大的慣力不需要多大力氣,隻要緊握馬槊,就能輕易捅死高麗士兵。
    “右迂回!”
    憑借著明光鎧強大的防禦能力,張儉率領親衛不斷側擊高麗步兵方陣,迫使高麗方陣形成更大的混亂。
    原本就已經士氣跌落的高麗大軍,在此刻已經是臨近崩潰的邊緣。
    張儉的重騎衝陣,猶如是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麗中軍。
    “大將軍,撤退吧。”
    主張守城的清瘦將軍急聲道。
    到了現在,他們已經敗了。
    他看到,先前跟他爭吵的那個彪悍將軍,想要對唐軍進行反擊。
    然而當遇上唐軍重騎的瞬間,直接就被馬槊洞穿,殺他的人,不過是唐軍將軍的一名親衛。
    打到現在,高麗中軍已經沒有了出戰的必要,因為唐軍勝利的天平已經落下。
    唐軍將軍的衝鋒,不是勝負的關鍵,隻是讓本就要崩潰的高麗大軍,崩潰得更快一些。
    唐軍的步兵方陣,簡直太可怕了。
    嚴苛的紀律悍不畏死,驚人的意誌力支撐著他們不斷向前,在高麗大軍的洪流中,硬生生的殺出一條路來。
    “大將軍,我們還能守城,若是在這裏折損過大,建安城危矣。”
    看到大將軍遲疑,清瘦將軍連忙勸說。
    先前鬧著要出戰的將軍們,此刻一片沉默。
    “鳴金,收兵!”
    大將軍最後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前方的戰場,憤憤說道。
    隨即調轉馬頭。
    儀仗隊在大將軍的命令下,有節奏的敲擊金鉦銅鑼。
    鳴金之聲,響徹戰場。
    鳴金也是有區別的,如果連續快速的敲擊,就代表著緊急撤軍。
    這種有節奏的敲擊,則表示緩步收兵。
    然而鳴金之聲一起,高麗士兵頓時回轉。
    哪有什麽窮寇莫追,這是痛打落水狗的最好時刻。
    也是拿人頭,得戰功的最佳時機。
    “全軍衝鋒!!!”
    張儉高聲呐喊。
    親衛們聞言跟著發出咆哮。
    所有聽到的士兵,隨同咆哮。
    在戰場上,這就是最好的傳信方式了。
    後方的儀仗隊,立即緊敲戰鼓。
    唐軍緊緊追殺,一直到建安城下這才停止。
    一萬三千高麗大軍。
    能回城的,已不足半數。
    張儉以八千對一萬三,斬殺高麗士兵五千餘眾。
    ps:這幾天更新不給力,是一直在吊水。白天吊水,隻能晚上寫。
    明天還吊一天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