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百濟的末路,遼東一統

字數:7588   加入書籤

A+A-


    五月末的百濟,暑氣恰似猙獰猛獸,肆意肆虐著這片飽經戰火塗炭的土地。
    百濟前線的中軍大帳內,氣氛壓抑得令人幾近窒息。
    百濟王扶餘義慈麵色陰沉如水,端坐在主位之上,眉頭緊蹙,仿若一個深深的“川”字,眼眸之中滿是對大唐雄師步步緊逼的憂懼與無奈。
    帳內,老將廉成、文臣樸順楨與大臣金洪吉等人神色凝重,如同一尊尊肅穆的雕像,靜立兩旁,每個人的心頭皆沉甸甸地壓著即將亡國的陰霾。
    就在這死寂般的氛圍之中,帳外驟然傳來一陣略顯急促的腳步聲,瞬間打破了令人壓抑的沉默。
    一名侍衛匆匆步入大帳,單膝跪地,雙手恭敬呈上一封密信,稟道:“大王,遼東急遞密信。”
    扶餘義慈聽聞,眼中閃過一抹疑惑與期許,他猛地起身,幾步疾趨上前,一把奪過密信。
    展開書信,匆匆瀏覽幾眼,原本黯淡的眼眸瞬間瞪得滾圓,臉上先是浮現出難以置信之色,緊接著,驚喜如火花般在眼中綻放。
    “哈哈哈哈,天不亡我百濟啊!”
    扶餘義慈難抑內心狂喜,縱聲大笑。
    言罷,揮舞著手中信件,對著眾人興奮說道:“諸位,此乃我等潛伏於遼東的細作傳來的消息,大唐朝廷禦史已至遼東,還攜來大唐皇帝陛下的詔書,令大唐太子即刻退兵!”
    老將廉成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快步上前,神色肅然道:“大王,此消息雖令人振奮,卻太過蹊蹺。那大唐太子李承乾野心勃勃,現今遼東戰事正酣,豈會僅憑一道詔書便輕易退兵?”
    文臣樸順楨捋了捋胡須,頷首附和道:“廉將軍所言極是,大王。大唐太子一心欲在遼東立下不世之功,以固其位,他是否會違抗詔令,繼續進兵,實難預料。況且,此消息僅來自我等細作,萬一有詐,我百濟恐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扶餘義慈眉頭微皺,麵露不悅道:“你二人,為何總是如此謹小慎微?此乃我百濟之轉機。大唐皇帝詔令如天威,那太子豈敢公然違抗?休要掃了本王興致。”
    大臣金洪吉趕忙賠笑打圓場:“大王息怒。二位大人亦是心係百濟存亡,謹慎些並無過錯。但此事於我百濟而言,確是難得之機。”
    “依臣之見,我等一方麵派人速往遼東,與細作緊密聯絡,進一步核實消息;另一方麵,亦不可懈怠,需做好兩手準備。”
    扶餘義慈思索片刻,緩緩點頭道:“洪吉所言有理。即刻選派精幹之人,星夜兼程趕赴遼東,務必將此事查得水落石出。若大唐真欲退兵,我等需謀應對之策,以防有詐;若消息不實,我等亦要即刻加強防禦,準備迎敵。”
    廉成與樸順楨對視一眼,躬身道:“大王英明。”
    扶餘義慈深吸一口氣,臉上重又浮現出希望的笑容:“若此次能逃過此劫,百濟定可休養生息,重振昔日輝煌。”
    眾人遂在大帳內繼續商討應對之策,氣氛雖依舊凝重,然而那一絲希望的曙光,已悄然穿透陰霾,照進了這座大帳。
    然而,時日遷延,扶餘義慈滿心期盼的大唐軍隊退兵之景,卻如夢幻泡影般並未出現。
    蘇定方所率的大唐雄師,恰似那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於百濟邊境有條不紊地推進著軍事部署,毫無退兵之意。
    戰場在持續,百濟不斷兵敗,為了拖延時間,扶餘義慈走上了當初淵蓋蘇文的老路,大量強製征兵,用士兵的性命來阻擋唐軍的前進。
    即便是這樣,幾天的時間過去後,還是節節敗退,最後隻能困守王都。
    不安的情緒如洶湧潮水,在扶餘義慈心中肆意翻湧。
    他在宮殿內坐立難安,不停地來回踱步,每一步都仿若踏在自己高懸的心尖之上,心中那股強烈的不祥預感,如瘋長的野草般難以遏製。
    終於,他再也無法忍受這般被未知籠罩的煎熬,當即派人急召幾位最為親信的大臣。
    眾人匆匆趕來,齊聚於宮殿之中。
    扶餘義慈滿臉憂慮,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急切問道:“這究竟是何緣由?為何大唐軍隊對退兵詔令置若罔聞,仿若從未有過此事?莫非那消息乃是假的,是敵人故意放出以迷惑我等的煙霧彈?”
    老將廉成眉頭緊鎖,手按劍柄,沉思片刻後道:“大王,此事確實透著怪異。以常理度之,詔書之事或許不假,但以大唐太子李承乾的野心與抱負,他手握重兵,又一心渴望在遼東建立蓋世奇功,不甘心就此放棄近在咫尺的勝利,拒不奉詔,亦非全無可能。”
    文臣樸順楨微微頷首,捋須緩緩道:“廉將軍所言極是,大王。如今局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盤根錯節,我等絕不可輕易下論斷。當務之急,是要想盡辦法盡快查明事情的真相,否則我百濟將一直處於被動挨打之境。”
    大臣金洪吉亦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大王,局勢緊迫,我等必須盡快查明真相,方可尋得應對之策。”
    扶餘義慈咬牙切齒,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猛地一拍桌案,大聲道:“無論如何,此事都要徹查清楚,絕不能留一絲一毫的疑問。即刻派出我百濟最得力的探子,要不惜一切代價打探消息,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弄明究竟發生了何事。我要知曉大唐軍隊的一舉一動,以及那詔書背後隱匿的真實情形。”
    很快,一個令人震驚不已的消息傳來,大唐朝廷禦史遭遇了百濟盜匪的突襲,禦史不幸被擒,唐軍正在全力追查百濟盜匪。
    扶餘義慈聽聞,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仿佛被抽去了渾身力氣,身軀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起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他然明白,這是大唐太子李承乾蓄意放出的消息,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為了能夠繼續毫無顧忌地進攻百濟,哪怕公然違抗大唐皇帝的詔令,亦在所不惜。
    “這個李承乾,竟敢如此膽大包天,目無君上!他眼中還有沒有大唐皇帝,還有沒有天下綱紀!”
    扶餘義慈憤怒到了極點,用力捶打著桌案,桌上的茶杯被震得高高跳起,滾燙的茶水濺得四處皆是。
    “看來他是鐵了心要吞並我百濟,我等之前抱有的所有希望,如今已徹底破滅。”
    扶餘義慈的眼眸中燃燒著絕望與憤怒交織的火焰,那眼神中閃過的決絕仿若寒夜中的利刃。
    猛地從座位上站起身來,雙手因用力而緊緊握成拳,指節泛白,仿佛要將內心的不甘與憤懣都凝聚在這拳頭上。
    緊接著,扶餘義慈聲嘶力竭地大聲吼道:“大唐太子如此欺人太甚,將我百濟逼至這窮途末路之地!我百濟即便已處絕境,也絕不能坐以待斃,任人宰割!”
    “我定要與大唐太子的大軍拚個魚死網破,縱然粉身碎骨,也要捍衛百濟尊嚴,即便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絕不苟且偷生!”
    大臣們見狀,紛紛焦急上前勸阻。
    老將廉成眉頭緊鎖,一臉憂色道:“大王,如今我軍狀況著實不容樂觀。經多日與唐軍苦戰,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諸多將士身負重傷,士氣更是低落至極點。”
    “反觀唐軍,他們兵強馬壯,士氣正盛,氣勢如虹。”
    “在此情形下貿然決戰,無疑是以卵擊石,隻會白白葬送將士們的寶貴性命啊。”
    “大王,還望三思而後行啊!”
    文臣樸順楨亦趕忙附和,言辭懇切勸道:“是啊,大王。我等不能僅憑一腔熱血行事。百濟傳承數百年,無數先輩的心血不可就這樣輕易付諸東流。”
    “此刻,或許尚有其他轉機,未必非要與唐軍正麵決戰,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然而,處於絕望情緒中的扶餘義慈根本聽不進去。
    激動地揮舞著手臂,漲紅了臉反駁道:“難道你們要本王像個懦夫一般,卑躬屈膝地向大唐投降嗎?”
    “我百濟堂堂大國,曆經無數風雨,豈能如此窩囊地走向滅亡!”
    “本王身為百濟之主,自先王手中繼任,哪怕戰至最後一人,流盡最後一滴血,也絕不退縮半步!”
    盡管大臣們憂心忡忡,深知與唐軍決戰凶多吉少,勝算渺茫,但見扶餘義慈那決絕的眼神,透著必死的決心,仿若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也隻能無奈服從。
    然而,陷入絕境一心求戰的扶餘義慈卻未曾察覺,在這看似眾誌成城積極備戰的背後,他麾下的將士們,在曆經長時間殘酷戰爭的折磨後,身心早已疲憊不堪,對勝利的希望已然徹底破滅。
    他們眼睜睜看著身邊的袍澤在戰場上一個個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看著家園被戰火無情地摧毀,化為一片廢墟;看著親人離散,生死未卜。
    他們心中,滿是無盡的恐懼與絕望。
    不少人在心底已然萌生了投降的念頭,他們實在不願再為了一場毫無希望的戰爭白白送命。
    他們渴望和平,渴望能在這亂世中活下去,哪怕隻是卑微地活著。
    當要與唐軍死戰的消息傳開後,在百濟軍營一處偏僻的營帳內,幾位心有反意的將軍正圍坐在一起,營帳內的氣氛緊張而壓抑。
    桌上的油燈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將他們的身影投射在營帳的牆壁上,影影綽綽,仿佛預示著他們內心的掙紮與不安。
    “如今這局勢,我等再打下去唯有死路一條。”
    “大唐太子連皇帝的詔令都敢違抗,可見其決心之大,我等如何能抵擋得住他們如狼似虎的攻勢?”
    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皺著眉頭,滿臉憂慮地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恐懼。
    很顯然,因為扶餘義慈要死戰,有些原本應該保密的消息,已經被泄露出來。
    他們的聚集,也是因為一些大臣,不想跟著扶餘義慈去送死。
    另一位將軍輕輕歎了口氣,點頭附和道:“是啊,我等兄弟死傷慘重,再如此下去,百濟的百姓亦將生靈塗炭,整個海東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依我之見,莫如投降大唐,或許還能保住眾人的性命,也可讓百姓免受更多的苦難。”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但又擔心貿然投降會遭到扶餘義慈的嚴懲。
    畢竟,扶餘義慈一直強調要與大唐決一死戰,對投降之人絕不會手下留情。
    這時,為首的將軍環視眾人一圈,壓低聲音道:“我等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謀個萬全之策。大王已然鐵了心要決戰,我等若直接投降,他必定全力阻攔,甚至會殺了我等。所以,我等隻能趁其不備,將他控製住,然後向唐軍投降。”
    眾人聽後,皆覺此計可行,但又擔憂行動失敗。
    於是,他們開始詳細商議行動計劃,從如何避開大王親衛,到如何在不驚動他人的情況下突襲扶餘義慈的大帳,每一個細節都反複斟酌。
    “我等宜選在夜裏行動,夜裏守衛相對鬆懈,且扶餘義慈亦在熟睡之中,警惕性會降低。”一位將軍說道。
    “不錯,但我等亦要小心,切不可讓消息走漏。一旦被發覺,我等皆將死無葬身之地。”另一位將軍提醒道。
    經過一番周密商議,他們終於製定好了計劃,事不宜遲,決定在今夜行動,趁扶餘義慈熟睡之時,突襲大帳。
    其實,扶餘義慈並非毫無察覺。
    這幾日,他在軍營中巡視時,總覺有些異樣。
    將士們見他時,眼神躲閃,不複往昔的敬畏與忠誠。而且,他還發現一些士卒在私下裏交頭接耳,見他過來,便立刻閉嘴,神色慌張。
    但他一心隻想與唐軍決戰,將這些異常皆歸結為將士們對戰爭的恐懼,並未深入探查。
    扶餘義慈未意識到危險正一步步逼近。依舊全身心地投入到備戰之中,日夜謀劃著如何與唐軍決一死戰,如何在絕境中為百濟謀得一線生機。
    終於,到了夜晚。
    月色如水,灑在百濟軍營的每一個角落,將整個軍營籠罩在一片銀白之中。
    那幾位心懷反意的將軍,率領著一隊精心挑選的士卒,他們身著黑衣,臉上蒙著黑布,隻露出一雙雙堅定的眼睛。
    他們悄然朝著扶餘義慈的大帳摸去,腳步輕盈而又謹慎,未發出一絲聲響。
    大帳周圍的守衛,有的已被他們策反,見他們過來,隻是微微點頭,便放他們過去。
    而那些未被策反的守衛,則在不知不覺中被他們迅速而無聲地解決掉。
    當他們來到大帳前時,扶餘義慈正在帳內熟睡,鼾聲陣陣。
    他絲毫未察覺到外麵的動靜,依舊沉浸在自己的夢鄉之中,或許在夢中,他還在指揮著百濟的軍隊,與大唐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最終取得勝利。
    為首的將軍一揮手,士卒們迅速衝進大帳。扶餘義慈從睡夢中驚醒,還未及睜開眼睛,便覺有幾雙手死死地按住他,將他從床上拖了下來。
    他驚恐地睜開雙眼,見眼前一群將士,心中頓時明白發生了何事。
    “你們.你們竟敢背叛本王!”
    扶餘義慈憤怒地咆哮著,眼中幾乎要噴出火來,他拚命掙紮著,但被綁得結結實實,動彈不得。
    “大王,我等亦是為了百濟的百姓,為了兄弟們的性命。如今再戰下去,唯有死路一條。我等不想再看到更多的人死去,不想讓百濟的百姓受苦。”
    為首的將軍無奈地說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愧疚,但更多的是堅定。
    扶餘義慈咬牙切齒道:“你們這群懦夫,為了一己之命,竟然背叛百濟,背叛本王!我百濟的顏麵都被你們丟盡了!爾等必遭報應!”
    旁邊的一名士兵冷哼一聲:“我看是跟著大王,才會遭報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