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暗戰

字數:7199   加入書籤

A+A-


    洛陽城,夜色如墨,工坊內卻燈火通明。
    火炮是一回事,充足的彈藥更是重要。
    實際上來說,一百二十門火炮,已經是足夠了。
    但沒辦法,李承乾本身就患有火力不足焦慮症。
    這火炮打著打著,要是彈藥不夠了怎麽辦呢。
    “殿下,火藥的儲備已按照您的吩咐準備妥當,隻是這硫磺和硝石的采集愈發困難了。”蘇定方快步走到李承乾身邊,低聲說道。
    李承乾微微皺眉,“想辦法,無論如何都要保證火炮的彈藥供應。另外,讓工匠們加緊調試火炮,確保每一門都能在戰場上發揮最大威力。”
    “是,殿下。”蘇定方領命而去。
    李承乾獨自走到工坊的角落,那裏堆放著一些破損的火炮部件。
    蹲下身子,撿起一塊碎片,輕輕摩挲著。“這些火炮,本應是我大唐開疆拓土的利器,如今卻要用來對付自己的父親……”
    李承乾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這次的內戰避不開,他也沒辦法了。
    此時,內侍文忠匆匆跑來,“殿下,密探來報,長安那邊已集結了大批軍隊,由李靖、尉遲敬德和程咬金三位將軍統領,不日便會抵達洛陽。”
    李承乾霍然起身,眼神中閃過一精光:“來得好,我倒要看看他們能奈我何。傳令下去,加強城防,招募更多的壯丁進行訓練,同時密切監視長安軍隊的動向。”
    “是,殿下。”文忠轉身離去。
    李承乾在工坊內來回踱步。
    考慮這一場戰,應該要如何打。
    大量殺死大唐將士,自然不是李承乾想要的結果。
    所以火炮主要是以威懾為主,而不是殺人為主。
    這些人,以後也會是他的兵。
    沒道理說逮著自己人殺。
    殺出個香積寺之戰,又有什麽意義。
    關鍵在於,如何順利的瓦解對方的士氣。
    須知李靖,可是大唐軍神。
    真要鬧到死磕那一步,誰都沒好處。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魏王李泰聽聞父皇李世民已起兵攻打洛陽的消息,興奮不已。
    在府中來回踱步,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深知若李承乾被擊敗,自己便有了爭奪太子之位的絕佳機會。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魏王李泰聽聞父皇出兵洛陽,興奮在房內踱步。貪婪光芒閃爍眼中,仿佛太子之位觸手可及。“哈哈,李承乾,你也有今日!你若倒下,太子之位便是本王的。”李泰自語,得意笑容浮現。
    “來人,速請清河崔氏長公子崔盛玉前來!”李泰急切吩咐。
    不久,崔盛玉身著青衫,風度翩翩踏入書房。步伐從容,麵帶高深莫測微笑,似一切盡在掌握。“魏王殿下,不知召在下何事?”崔盛玉微微拱手,姿態優雅。
    李泰忙迎上前,眼神期待,“崔公子,如今父皇出兵洛陽,此乃良機。李承乾若敗,本王登太子之位指日可待,還望公子為我出謀劃策,確保此戰得勝,讓本王坐收漁利。”
    崔盛玉輕撫衣袖,微微點頭,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不急不緩地說道:“魏王殿下,五姓七望在這天下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枝葉繁茂。如今聯合起來對付李承乾,定能讓他首尾難顧。”
    “先說滎陽鄭氏,長公子鄭宇軒心思縝密,行事果斷。其在洛陽周邊經營的糧莊,皆是一等一的富庶之地。如今不僅停止向李承乾供糧,還暗中破壞運糧道路,設置陷阱、毀壞橋梁。他曾對我說,李承乾若想從周邊獲取糧草,簡直難如登天。那些運糧的隊伍,隻要踏入他所布置的範圍,便會陷入困境,插翅難逃。如此一來,李承乾的軍隊沒了糧草,便如沒了牙齒的老虎,再難有大的作為。”
    “隴西李氏長公子李睿文,在商道上人脈極廣,消息靈通。他憑借家族在商道上的影響力,阻斷硫磺和硝石等戰略物資運往洛陽。李睿文分析,李承乾的霹靂火威力雖大,可沒了火藥,那不過是一堆廢鐵。而且他還安排了不少眼線,一旦發現有物資試圖運往洛陽,便會想盡辦法攔截,讓李承乾的火藥儲備後繼乏力,霹靂火威力受限。”
    到了如今,雖然還不知道霹靂火的具體配方,但硫磺跟硝石,已然不算太大的秘密。
    李泰眼睛放光,急切追問:“還有其他方麵的舉措?還望崔公子細細道來。”
    崔盛玉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在輿論方麵,範陽盧氏長公子盧誌傑,才情出眾,善用輿論造勢。他安排族中能言善辯子弟,在長安與洛陽間的書院、酒樓頻繁活動。盧誌傑曾與我探討,如今這世道,民心向背至關重要。在書院,他們挑起對李承乾‘罪行’的激烈討論,讓那些飽讀詩書的學子們對李承乾口誅筆伐;在酒樓,讓食客對李承乾嗤之以鼻。散布李承乾意圖謀反、將給百姓帶來戰亂災禍的謠言,擾亂軍心民心,影響陛下對李承乾的判斷,堅定陛下平亂決心。隻要民心亂了,李承乾即便有精卒火藥,也難以穩固統治。”
    “太原王氏長公子王景輝,為人八麵玲瓏,與朝中官員的關係盤根錯節。他利用家族與朝中官員的姻親關係,在朝廷形成輿論勢力。王景輝認為,陛下的決策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朝中大臣的影響。所以他讓官員在朝會上慷慨陳詞,力主陛下堅決討伐李承乾。他還私下裏與不少大臣頻繁往來,曉之以利害,動之以情,讓這些大臣們堅定地站在陛下討伐李承乾的陣營中,從而影響陛下決策和對前線軍隊的支持力度。”
    “另外,我們聯絡與五姓七望交好的小勢力。這些小勢力在洛陽周邊如螞蟻般不斷製造麻煩,襲擊李承乾的運糧隊伍和巡邏士兵,分散其兵力精力,使其難以全力應對長安大軍。這些小勢力,雖然單個實力不強,但勝在數量眾多,且神出鬼沒。他們就像附骨之疽,讓李承乾頭疼不已。”
    李泰興奮拍手,“妙哉!公子智謀過人。本王這就聯係其他家族長公子,共商此事。”
    很快,五姓七望的長公子們齊聚一堂。寬敞議事廳內,氣氛莊重。
    清河崔氏崔盛玉站在廳中,向眾人闡明利害:“諸位,李承乾擁兵自重,若他得勝,五姓七望利益受損。如今陛下出兵,是我們的機會。聯合起來,讓李承乾腹背受敵。”
    範陽盧氏長公子盧誌傑捋須點頭,“崔兄所言極是,我盧氏全力配合。定讓謠言傳播更廣,使洛陽軍民人心惶惶。我已安排族中子弟,深入洛陽城的各個角落,與三教九流之人交往,將謠言傳得滿城皆知。不出幾日,洛陽城必定人心惶惶,軍民離心。”
    滎陽鄭氏長公子鄭宇軒接口道:“我鄭氏已布置妥當,糧草供應斷絕,運糧道路破壞,李承乾難以獲取糧草。而且我還安排了人手,混入洛陽城的一些勢力中,煽動他們對李承乾的不滿,讓李承乾內部也產生矛盾。”
    太原王氏長公子王景輝自信一笑,“我們王氏會讓支持陛下平亂的聲音在朝堂占據上風,促使陛下堅決討伐。我與幾位大臣已經達成共識,他們會在關鍵時候向陛下進言,力主陛下加大對洛陽的攻勢,不給李承乾喘息的機會。”
    隴西李氏長公子李睿文說道:“我族商道眼線眾多,戰略物資難以運入洛陽,小勢力也會持續給李承乾製造麻煩。而且我還讓家族中的一些高手,暗中監視李承乾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他有什麽新的舉措,我們便能及時應對。”
    眾人紛紛讚同,一場針對李承乾的暗中謀劃悄然展開。他們各自安排人手,緊密執行計劃,一張大網向李承乾緩緩收緊。
    在長安皇宮內,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眉頭深鎖,神情凝重。手中戰報詳細記錄洛陽城防禦部署與李承乾軍事行動,每字如巨石壓心。
    “這個逆子,竟將洛陽經營得如此穩固。”
    李世民喃喃,憤怒與無奈交織。
    眼中疲憊盡顯,仿佛瞬間蒼老。曾經可愛的兒子,如今成心腹大患,怎不心痛。
    “陛下,李靖將軍已做好出征準備,可洛陽城易守難攻,強攻恐損失慘重。”
    長孫無忌在旁小心翼翼說道。看著李世民憔悴麵容,心中擔憂。
    李世民微微點頭:“朕知曉,局勢緊迫,不得不攻。傳朕旨意,命李靖盡快製定詳細作戰計劃,戶部加大糧草兵器供應,確保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
    聲音疲憊卻堅定。
    “是,陛下。”長孫無忌領命匆匆離去。
    李世民靠在龍椅,閉眼。腦海浮現李承乾兒時模樣,一起騎馬射箭、談論治國的美好回憶如在昨日。
    可如今,兒子背叛,妄圖分裂大唐。
    “承乾,你為何走到這一步?”
    心中刺痛,淚水滑落。
    在李靖的營帳內,三位將軍圍坐,氣氛嚴肅。洛陽城地圖攤開桌上,不同顏色標記標注信息。
    “洛陽城城高牆厚,李承乾麾下兵強馬壯,正麵強攻非良策。”
    李靖皺眉,目光緊盯地圖,似尋破城關鍵。
    尉遲敬德撓頭,一臉憨厚:“李總管,那該咋辦?總不能幹等著。”
    程咬金也點頭:“是啊,老程不想與太子兵戎相見,可陛下有令,不能違抗。”
    李靖沉思片刻,抬眼看向兩位將軍:“我有一計,先在城外設伏,截斷糧草供應,並且派人暗中燒毀洛陽糧倉,待其內部混亂、糧草短缺,再發動總攻,可事半功倍。但需密切關注洛陽城內動向,以防變故。”
    尉遲敬德和程咬金對視,紛紛點頭讚同。
    “李總管此計甚妙,斷其糧草,如同斷其命脈。”
    尉遲敬德大聲說,眼神興奮。
    程咬金咧嘴笑道:“沒錯,等他們餓得沒力氣,咱們再殺進去,手到擒來。”
    然而,他們清楚計劃實施不易。
    洛陽周邊地形複雜,李承乾定會加強糧草運輸保護。
    但為完成陛下命令,隻能全力以赴。
    隨著時間推移,洛陽城和長安氣氛愈發緊張。洛陽城內,李承乾加緊布置防禦。
    城牆上增設瞭望塔,士兵日夜觀察城外,眼睛瞪得如銅鈴,不放過任何可疑跡象。
    城門處設重重障礙,拒馬樁、鹿角似鋼鐵防線。
    “殿下,據密探來報,長安有小動作,洛陽周邊糧草供應困難,城中流傳不利於我們的謠言,運糧隊伍和巡邏士兵遭不明勢力襲擊。”
    蘇定方向李承乾匯報,麵露焦急。
    李承乾冷笑,眼神憤怒,“哼,定是五姓七望和李泰搞鬼。傳令加強周邊警戒,徹查糧草問題,抓捕造謠者,穩定軍心民心。增派兵力保護運糧隊伍和戰略物資,堅決打擊襲擊者。”
    李承乾聲音冰冷,怒火中燒。
    “是,殿下。”
    蘇定方領命迅速安排。
    洛陽城百姓感受大戰來臨的緊張,街頭巷尾彌漫不安。
    集市不再熱鬧,攤位稀疏,小販麵露擔憂。
    人們聚集低聲議論戰爭,眼神恐懼迷茫。
    “這可咋辦呀,聽說長安軍隊快來了,咱們會不會遭殃?”
    老婦人擔憂,滿臉皺紋,眼神無助。
    “唉,不知太子能否守住洛陽。”中年男子歎氣,無奈搖頭。
    謠言影響下,部分百姓對李承乾產生懷疑,人心惶惶。
    但也有人堅定支持太子。
    在這緊張氛圍中,李承乾與李世民兩方暗中準備與較勁激烈進行,五姓七望的加入讓局勢更複雜,雙方堅信能贏,可風暴如何收場,無人能知。
    每個人如在巨大棋局中,棋子命運難測。
    戰爭陰雲如厚重烏雲,籠罩洛陽城和長安,壓得人喘不過氣,隻待驚雷爆發……
    在長安,魏王李泰密切關注計劃進展,不時召見五姓七望長公子詢問。
    “崔公子,如今謠言傳播得怎樣了?”李泰焦急問。
    崔盛玉微笑,“魏王殿下放心,謠言在洛陽城廣泛傳播,人心浮動,效果顯著。如今洛陽城的百姓,人心惶惶,對李承乾的信任也在逐漸瓦解。”
    “好,很好!那糧草截斷和小勢力襲擊情況呢?”李泰追問。
    “滎陽鄭氏和隴西李氏已成功阻斷糧草和物資供應,小勢力不斷製造麻煩,李承乾有些應接不暇。據我得到的消息,李承乾已經增派了不少人手去保護運糧隊伍,但那些小勢力神出鬼沒,讓他們防不勝防。”崔盛玉自信回答。
    李泰聽後大笑:“妙極,繼續如此,李承乾必敗。本王離太子之位又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