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啥都來得慢,就打臉來得快

字數:9435   加入書籤

A+A-


    陳大誌繃個小胖臉:“你瞅瞅你這麽大人了,一天天還毛愣三光的。”
    “我這邊你著啥急,慢點晚點也沒啥,工作要緊。”
    一邊說著,
    陳大誌還把陳露陽腦袋上左邊的解放帽帽折給放了下來。
    好好的,耳朵都凍紅了!
    陳露陽咧嘴樂:“那不是怕我爸餓著嘛~”
    “您這身小肥肉都是我媽一口一口喂出來的,萬一在我手裏餓瘦了,回家我媽不得收拾我。”
    “滾犢子,一天天的沒個正經!”陳大誌習慣性的哼斥一句。
    “走吧爸,一會兒去晚了老飯館沒地方了。”
    說完,父子倆騎上自行車,向著老飯館殺了過去。
    陳家父子都是肉食動物。
    再加老爺們兒花錢本來就不仔細,
    進了飯店,陳露陽和陳大誌就要了一瓶小燒,庫庫點了好幾樣菜。
    陳大誌惦記媳婦兒,
    點完了菜,還特意買了個燒雞買了豬蹄兒,尋思晚上馮久香回來餓了,家裏還能有口吃的。
    “爸,咱爺倆幹一個?”
    陳露陽高興的端起酒瓶給陳大誌滿上。
    雖然點的菜還沒上來,但是桌子上一盤花生米,一碟小鹹蘿卜也足夠喝了。
    “走一個!”
    陳大誌樂嗬嗬的端著杯,跟自己兒子碰了一下。
    一口小酒進肚~
    舒坦!
    陳露陽瞧著陳大誌高興的模樣,心裏隱隱有些愧疚。
    自己平時不是跟宋廖莎他們喝酒,再不就是想方設法的往女經理身邊跑。
    仔細想想,跟自己爸爸單獨喝酒還沒幾次。
    “爸,一瓶夠不?咱爺倆再來一瓶?”
    “就一瓶吧!明天還得上班,一群人都等著你呢。”
    陳大誌擺擺手,小小的嘬了一口杯裏酒,嘬的特別有滋味。
    “那行,回頭等周末放假了,咱爺倆再好好來一頓。”
    陳露陽晚上還想回家看會兒書,能少喝點盡量還是少喝點的好。
    “你複習的怎麽樣了?”陳大誌放下酒杯,關心的詢問。
    自從意大利工程師來之後,
    陳露陽天天晚上都在家裏點燈熬油的看書,
    好幾次陳大誌起夜,都能瞧見兒子趴在桌子前看書學習的樣子。
    “複習不咋地。”陳露陽苦悶的笑了笑。
    “咋還不咋地呢?你不是成天看書嗎?”陳大誌詫異。
    “我看的全是跟造車有關的書。那些意大利代表不是今天嘮物理,就是明天嘮材料,我要是不先學學是咋回事,根本就翻譯不出來。”
    陳露陽現在確實是每天都在學習。
    但是每天學的跟高考都一點關係都沒有。
    那複習可不就是不咋地麽!
    “虧了有特招生,要不然我這個大學真的就沒戲了。”
    陳露陽夾起一塊花生米,真是感慨萬千。
    人這一生啊,信來得慢,錢來得慢,報應來得慢……總之啥都來得慢。
    就偏偏他媽打臉來得快。
    啪啪的!
    之前他還在陳父陳母炕頭前,信誓旦旦的要靠自己本事考進大學呢。
    結果意大利工程師一來,高考這件事別說複習了,幹脆直接擱置了。
    陳大誌納悶:“你們學科那些東西,不應該是互通的嗎?”
    “你高級的都研究了,低的還不手拿把掐?”
    陳露陽歎了口氣:“關鍵他那玩意兒,高的實在太高,也不接地氣啊!”
    都說專業專業專業!
    專業和緒論那從來都是兩個概念。
    就像大樹上麵長出了很多個樹杈一樣。
    那高考考的是樹墩兒。
    而自己現在天天研究的是樹杈。
    自己會的,它不考。
    它考的,自己不會……
    陳大誌納悶:“可是你之前不還成天複習的挺好嗎?”
    陳露陽歎氣:“之前是之前。那些知識,他不反複複習,就容易忘啊。”
    “現在一天天的事太多了……光是每天伺候馬達加斯加和江邊渡一郎他們,我都感覺精力有點不太夠用,”
    “我真是生怕一句翻譯錯了,讓工人們白幹。”
    瞧著陳露陽疲憊的臉和下巴上胡茬,陳大誌心疼了。
    “來,兒子,多吃點肉補補。”
    他夾起一塊紅燒肉就要放在陳露陽的碗裏,
    再回想之前陳露陽說過自己喜歡吃瘦肉,
    陳大誌粗糙壯實的手一邊拿了一根筷子,把紅燒肉的肥瘦仔細分開,將瘦的撥到陳露陽的碗裏。
    “工作要頂得住壓力,但是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你這才哪到哪啊?”
    “以後困難的工作多了,要是自己不調節調節,回頭工作沒幹完,自己就該先累垮了。”
    看著陳大誌擔憂心疼的模樣,陳露陽咧嘴笑道:
    “放心吧爸,這些我都知道。”
    “我這人心大!”
    “我不能讓我一個人累,我得想辦法讓將江邊渡一郎和馬克波羅波們跟我一起累!”
    要幹大家一起幹,誰也別想閑著!
    陳大誌心裏顫悠了一下。
    “咱也手下留情,別把那意大利和小日本給嚇回國,不給咱們幹了。”
    陳露陽微笑中帶著溫柔:“放心吧爸,他們要是敢走,我第一個打折他們的腿。”
    這頓飯吃的時間不長
    父子倆都是見著好吃的就庫庫悶頭吃的類型。
    再加上陳露陽晚上回家還要看書,
    等菜上齊,倆人連吃帶喝,也就半個多點就風卷殘雲將餐桌打掃幹淨,喝完杯中酒,就拎著熟食回家了。
    陳露陽嘴上說“讓大家跟他一起累”,實際上也是這麽做的。
    具體的實踐方式很簡單!
    開會。
    雖然機械廠沒有開會的毛病,但畢竟涉及到兩個不同國家的合作。
    你要是不天天開個會,見個麵,了解一下彼此工作的進度,換成誰心裏能踏實啊!
    江邊渡一郎倒是還好。
    他在機械廠幹了大半年,已經習慣了廠裏的人和工作節奏。
    每次開會都準時準點出現,按照要求匯報研究進度。
    可馬可波羅波他們就不是這樣了。
    這些意大利工程師們習慣於較為靈活的工作方式,而且喜歡在創意階段擁有更多的自由。
    對於這種定點開會的方式非常反感。
    頭幾次他們還能懶懶散散的過去聽聽,可到了後來誰都不樂意去,幹脆就由馬克波羅波自己去開會了。
    這天早上,
    馬克波羅波、希門達臘達他們剛喝完牛奶吃完早餐,
    陳露陽就頂著一張熟悉的笑容,操著一口熟絡柔軟的意大利口音再次出現在車間裏,通知他們10點在會議室開會。
    馬可波羅波崩潰一樣的發出一連串的怒罵。
    “他們這些人是鍾表嗎!是機器嗎!為什麽總是十點開會!!”
    罵罵咧咧之中,
    馬可波羅波頂著蓬亂的頭發,麵對牆壁瘋狂輸出十多分鍾,才拖遝著腳步,渾身寫滿了抗拒的走向會議室。
    此時的會議室裏,機械廠眾人也壓著火。
    小吳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手表,嘴裏罵道:
    “這意大利人靠不靠譜啊!回回都遲到!”
    “再磨嘰一會兒都到中午飯點了!”
    曹青杭坐的很穩。
    他抬起手揉揉眼睛,雙手向天空伸舉打了個哈欠,道:
    “等吧,人家工程師大老遠來一趟也不容易!”
    正說著,
    馬可波羅波頂著解放帽走了進來。
    原本馬可波羅波自己是有帽子的,但是也不知道為啥,他一瞅見解放帽就稀罕的不得了。
    好歹是讓陳露陽領著他去國營商店買了一頂,天天走哪帶到哪。
    似乎為了表達對開會這種非人道主義工作形式的抗議。
    馬可波羅波的右手一直扒拉解放帽的耳朵,
    彈一下,撥一下,
    就跟那大姑娘閑的沒事坐著扒拉辮子一樣,給機械廠眾人看的煩膈應到不行。
    就在馬可波羅波準備例行公事地敷衍幾句的時候,敲門聲響起了。
    “曹工,車頂板材造出來了。”
    一個工人急匆匆的敲門走了進來。
    聽到這個消息,原本沉悶的會議室瞬間活躍起來。
    他們盼了這麽多天,可算是把實物盼出來了!
    不過還沒等曹青杭等人高興,工人又道:“但是車頂板材形狀偏差,樣車車頂試製失敗了。”
    失敗了?
    “去看看!”
    曹青杭等人瞳孔一縮,站起身,就要去車間現場看看情況。
    馬克波羅波看戲一樣的看著曹青杭等人起身,以為今天會議結束了。
    可下一刻,陳露陽將車頂樣車試製失敗的消息告訴他之後,
    馬可波羅波愕然的雙手捏成小錐錐。
    “我們的設計都是按照科學的數值測算過的,怎麽可能試製車會失敗?”
    馬克波羅波坐不住了。
    “東西在哪,我去看看。”
    當下,
    馬克波羅波跟著陳露陽他們,快速的走向生產車間。
    ……
    此時的生產車間裏
    一群人圍在機床四周,臉色凝重的看著上麵架著的幾個小汽車外殼。
    這些小汽車外殼的車頂板上麵坑坑窪窪,不是有褶皺就是形狀偏差,完全不像模型和設計圖上的那麽絲滑柔順。
    “怎麽會這樣?”曹青杭皺眉問。
    “我們起先以為是生產失誤,可連續生產了幾個都是這樣。”
    生產車間的主任臉色凝重:“咱們的衝壓設備的加工能力不夠,以現在的生產設備和加工工藝很難造出這種雙曲麵車頂線條。”
    聽到車間主任都說這話了,車間的氣氛凝固了。
    陳露陽最近天天跑生產車間,對於這裏的生產環境和生產設備很熟悉。
    機械廠目前使用的金屬衝壓工藝,主要通過衝壓模具對金屬板材進行壓力加工,用以形成車身各部分的零件。
    這種衝壓工藝對於製造相對簡單的形狀,比如平麵或彎曲角度較小的車身部件還很容易,但是對於雙曲麵車頂設計要求板材在多個方向上彎曲並達到非常精確的形狀,這就不容易了!
    陳露陽最近翻了許多物理、高數和化學的專業書,
    所以一看這車的輪廓就知道是由於現有衝壓設備的加工能力、模具設計以及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限製造成的。
    “怎麽會這樣……”馬克波羅波皺眉。
    曹青杭他們聽不懂,但是陳露陽卻聽的真切。
    他雖然實踐能力不行,但好在最近的理論能力算是拔高上去了。
    陳露陽看向生產車間主任,問道:“咱們能不能從成形技術和溫度控製方麵改進改進?”
    看著生產主任的目光,陳露陽道:
    “比如我們可以嚐試改變一下車頂板的金屬板材受力方式,逐步拉伸,確保板材能夠在多個方向上均勻受力,這樣是不是就能盡量避免這些大麵積的褶皺和不規則形狀。”
    “又或者,在部分衝壓過程中采用加熱技術,通過加熱板材至適宜的溫度,減小材料的硬度和成形阻力,從而更容易成型複雜的曲麵。”
    曹青杭輕輕挑了挑眉,眼神中帶著一絲驚訝的看著陳露陽。
    全然沒有想到陳露陽能說出這些話。
    “這些辦法很好,我們也都考慮過。”
    生產主任對陳露陽的建議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但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進行生產設備升級,研發更為精密和適應雙曲麵車頂的衝壓模具。”
    意大利設計師對小汽車的設計太高難了。
    如果不進行生產設備升級,根本就不能滿足更高的加工精度和更複雜的設計要求。
    曹青杭看向陳露陽,“你問問馬可波羅波時候是啥意思?”
    陳露陽將生產主任的話翻譯給馬可波羅波,又征求了一下他的意見。
    馬克波羅波蓬亂著頭發,一臉糟糕的看著車間的機床以及慘兮兮的車頂,
    “參數需要調整……”
    馬克波羅波的眼神中露出沉思。
    之前他們在設計汽車車頂線條的時候,已經考慮過機械廠現有生產設備,確保在最大限度上適應機械廠的生產能力並克服設備的局限性。
    可是眼前車輛的慘狀實在有些超脫他的預料。
    陳露陽翻譯道:“他說同意咱們研發新模具的想法,同時他們也要回去重新設置參數,調節車頂的曲線。”
    曹青杭:“問問他們對於模具方麵能不能給咱們提供一些幫助。”
    出乎機械廠眾人的意料,
    馬可波羅波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說會安排他們的專業技術人員一同來進行模具研發。
    雙方簡短的溝通之後,馬上達成統一協定。
    機械廠負責用新的生產受力方式和衝壓加熱來調整生產手段,逐步改進嚐試製作新型車頂。
    意大利工程師設計團隊則是重新對車頂參數進行調整,看看能不能在現有條件下,通過確保曲率在衝壓過程中更加均勻。
    除此之外,就是兩方共同設計研發新的衝壓模具。
    三管齊下,
    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解決車頂變形褶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