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烏孫使者眼中的大秦
字數:6419 加入書籤
直到第二日下午,醉酒的眾人才醒來。
烏孫王氈房內,一眾烏孫高層聚在此處,有人正揉著太陽穴,昨天喝了太多酒,導致今天腦袋還有些蒙。
回想起昨天的經曆,許多人表情古怪。
那些事真是他們做的?
同秦人使者勾肩搭背,稱兄道弟,角力摔跤,像小弟一樣圍著那位秦人使者聽故事,和秦人使者比試誰尿得更遠……
以他們在烏孫的身份地位,平常根本不會做這些事,但昨天不知咋回事,跟中了邪一樣稀裏糊塗就幹了。
但別說,回想起來除覺得古怪外,他們並不感到排斥,甚至還覺得挺有意思!
烏孫王也在回憶昨天的酒宴。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當彰顯出他們烏孫的特色、讓大秦使者感受到他們的誠意,不說一定要有多莊重嚴肅,至少也不該發展成那副樣子,哪有其他國家使者過來,一起跑到外麵去比試誰尿得更遠?
可酒宴為什麽會變成那樣?
似乎是因為那名秦使,從伊雅邀那名秦使共舞後,酒宴就像草原上脫了繩索的馬兒,朝他預料不到的方向狂奔。
但他對那名秦使沒一點怨氣,反而甚是佩服,對方可是在語言存在障礙的情況下吸引住了他們。
原本以為大秦是大國,派來的使者也會和月氏人的使者一樣,昂著頭用鼻孔看他們。
未想到秦人使者不僅沒有,反而與他們很親近,沒表現出一點嫌棄,視他們如同自己人,與他們同吃同喝同耍。
要不說人大秦才是大國強國,雖強卻不倨傲,雖大卻不驕橫,像那月氏人,不如大秦強,派來的使者表現得卻比大秦使者還傲。
月氏人算個什麽東西……
烏孫王這般想著,看向同在氈房內的烏孫使者:“昨日未得空向你問詢大秦狀況,今日與我等說說大秦究竟是何景象?”
聽到烏孫王的問話,氈房內其他人也來了興致,一道道目光落在烏孫使者身上。
回來的路上,烏孫使者便已打好腹稿,此刻聽烏孫王問起,回道:“大王、諸位首領,以我在大秦所見,大秦之強冠絕諸國,月氏、匈奴、東胡皆非其敵,哪怕諸國聯手,也非大秦之敵!”
東胡,他們不算太了解,可月氏和匈奴,他們知道,尤其是月氏,實力相當強,所以一直欺壓他們,然而臥爾良卻說月氏、東胡、匈奴多國聯手也不是大秦對手。
雖知大秦很強,在東邊一國滅了六國,可那是聽聞,沒多少實際的概念。
烏孫使者繼續道:“大秦的皇帝英明神武,他是降臨在人間的神靈,威嚴不可直視!”
他在拜見始皇帝時,根本就沒看清始皇長啥樣,隻看到那位偉大的秦國皇帝端坐於光影之中,偉岸神聖,威嚴的聲音仿佛從天穹高渺之處傳來。
“他深謀遠慮,能預看到未來會發生之事,他能從萬千抉擇中選出最正確合適的一條,因此他發出的每一條命令,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正確無比,秦國的人都十分信任擁護他,願意為他而戰!”
“大秦的皇帝是天下間最偉大睿智英明的王上之王,可稱為萬王之王!”
自家的使者這般吹捧別國的君王,烏孫王心中卻並未生出不滿,當差距大到一定程度,連嫉妒不滿都不會有,他連月氏王都不如,何況是大秦的皇帝。
“大秦的將領皆能征善戰,尤其是那位名叫‘王翦’的將領,據聞便是他率領大秦的軍隊滅了東邊六國中的五國,王翦將軍與傳聞中的那位‘李牧’齊名!”
聽到“李牧”這名字,烏孫王等人的神色更加認真。
盡管沒親身經曆過“李牧”之事,但匈奴、襜襤、東胡、林胡都在李牧手上吃了大虧,李牧的凶名在北方傳得很廣,他們烏孫自然也知曉。
大秦有和李牧齊名的將領?
但想想又覺得理所應當,大秦要是沒有和李牧一樣的將領,如何能滅掉東邊那六國?
如果大秦派這位王翦將軍率軍出征月氏、東胡,應該能取得和李牧一樣的戰果。
“王翦將軍如今年紀已大,為了讓他率軍征戰的經驗傳續下去,大秦皇帝特意設立了培訓將領的學校,讓王翦將軍前去教授。”
聽到這話,烏孫王等人再度變色,大秦這是覺得有一個能和李牧齊名的王翦還不夠,想培養出更多的“王翦”!
一烏孫首領問道:“每一位將領領兵征戰的經驗智慧都極其寶貴,王翦將軍願意將他的經驗授於他人?”
烏孫使者點頭道:“當然願意,受其等所教的將領都是他們的弟子,弟子滿天下,這對秦人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耀!而且,這還能讓他們的名字一直被記下去,百年、幾百年後的秦人都會知道他們。”
聽烏孫使者這麽一說,烏孫王等人不由心生羨慕,死後之名能被許多人一直傳記下去,的確很好。
那問話的烏孫首領又道:“我等是否也能派人到大秦那……學校學習?”
烏孫王和眾首領眼含期待地看向烏孫使者,要是大秦能允許他們入那培訓將領的學校學習就好了,他們也可以學習大秦的先進兵法,培養出屬於烏孫的強大將領。
烏孫使者搖頭道:“大秦暫時不招收外人到軍校學習,但我聽聞大秦向匈奴派遣了將領,幫匈奴人訓練軍卒,還和南邊的百越人有相關方麵的交流。”
另一個烏孫某部落頭領道:“秦人幫匈奴人訓練軍卒?秦人有這般好心?”
“秦人稱匈奴人和他們有共同的先祖,是一家的兄弟,所以秦人願意幫助匈奴。如今在大秦都城鹹陽的匈奴人很多,其次是百越人,他們都已和大秦正式建交!”
烏孫王道:“‘正式建交’是何意?”
烏孫使者想了想後,以他自己的理解答道:“‘正式建交’是兩國同意交流往來,會立下誓約記錄,不得隨意反悔,需互換國書、互派使者常駐,即大秦派使者到我們這裏駐紮,我們也須派使者到鹹陽。匈奴、百越各族便有使者常駐於大秦鹹陽!”
聽著就好正式,這才是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往來該有的樣子,哪像他們和人交流往來時那般隨意。
烏孫王又問道:“正式建交有何好處?”
“作為大秦的建交國,可以同大秦貿易,與大秦互通有無,像大秦的貨物可以售賣到我們這,我們的牲畜、皮毛也可售賣到大秦,而且還可派人到大秦學習……”
頓了下,烏孫使者接著道:“大秦雖暫不招收外人到軍校學習,但大秦還設有其他學校,如那大秦國際學院便招收他國之人學習,有許多匈奴人、百越人在那裏學習。”
又一烏孫部落頭領道:“大秦國際學院?那裏能學得什麽?”
烏孫使者道:“能學得的東西很多,如大秦的言語文字,再有某些技藝,像治病救人之法,還有算數、格物……能學的東西多種多樣。”
問話的這位頭領搖頭道:“確實很多,但這些定不會是大秦最厲害的技藝,即使學了又能如何,難道能超過大秦?”
另一頭領不讚成這種想法:“學了確實也難超過大秦,但若是不學,更加沒有機會。且他國都在派人到大秦學習,我等若不派人,必會被人超過。到時,便不隻是大秦遠勝我等,其他部族也會!難道……”
這名頭領看向烏孫王:“難道大王和各位想要其他部族學得大秦的東西後,也遠勝我等?”
是啊,秦人放出來教授他們的東西肯定不是秦人最先進最厲害的,但對他們這些國邦來說,已經相當先進,誰能學會,誰就能領先於除秦人外的其他人。
這些國邦或部族強大起來後,如果想對他們不利,而他們又沒學秦人所教授的東西,那結果隻怕不會太好。
烏孫王看著烏孫使者,道:“和大秦正式建交後,真可派人到大秦學習?”
烏孫使者道:“當是可以,大王可問詢大秦使者,正式建交會定下諸多盟約,大王到時自知。”
烏孫王點頭歎道:“不愧是大秦,遠非我等能及!”
烏孫使者說的某些東西,他們連聽都沒聽過,更別說了解知曉,由此也可見大秦的強盛。
感歎完這句,烏孫王又道:“繼續說在大秦所見!”
烏孫使者繼續道:“大秦的官吏皆由博學的賢人擔任,他們是大秦最聰明智慧的一批人,大秦為招納這些賢人,還設置了一個名為‘鹹陽大考’的活動。”
一頭領好奇道:“什麽是‘鹹陽大考’?”
烏孫使者道:“‘鹹陽大考’是一種比試,但比的不是誰的箭更準、誰的力量更大,而是誰更有學識。‘鹹陽大考’會將大秦的賢人都吸引過來,他們在一起比試學識,選出其中學識高者作為官吏。”
“在大考中被選中的賢人會被列榜傳告天下,獲得大考頭名者為狀元,次者為榜眼,再次者為探花……”
“眾多上榜的賢人會騎著馬遊覽鹹陽,接受其他人觀禮,還會被大秦皇帝賜衣,受大秦皇帝召見賜宴。因此,鹹陽大考也被秦人視為頂尖的榮耀之事。”
“為有更多賢才,大秦皇帝設立專門培養賢才的學校,招收大秦聰慧的孩童到那學習。一批接一批,大秦的賢才源源不斷,由這些博學的賢人作為官吏,大秦又怎會不強盛?”
聽著烏孫使者的話,烏孫王等人在心中試想了一番,更感受到大秦的可怕:一批又一批學識淵博的賢才,一批又一批熟知兵法的將領,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工匠,源源不絕,不斷增多……
以後的大秦,所有官吏都是學識淵博的賢才,領兵大將都是由王翦這等將領教授出的,還有掌握了各種各樣工藝的工匠。
如果大秦是他們的對手,光是想想便感到絕望,本就已經很強,還在不斷變強,幸好他們和大秦並非敵人,甚至,他們還有機會和大秦交好。
烏孫王等人所想是建立在大秦的技術不發生進步的情況下,如果他們考慮大秦的技術不斷在發展,會知道大秦比他們所想的還可怕。
“雖未親眼見過大秦之軍在戰場是何等模樣,但秦皇陛下曾讓我等觀摩過秦軍操演,其等動時如風雷一般迅疾,不動時如高山一般堅韌,他們訓練有素,所配兵甲也頗為精良,若與秦軍對陣,我們的兒郎恐難是其對手。”
在鹹陽時,始皇帝曾安排過一次軍演,未展示熱兵器,但秦軍在軍演中所展露出的戰鬥力依舊驚訝到了各國使者。
秦軍就是這時代最強的軍隊,沒有之一!
沒有人說話,烏孫使者接著道:“大秦不是一個遍地黃金、河裏流著蜜糖的國家,秦人也有生活貧困者,但他們自信尚武,很有勇氣,崇信大秦皇帝,據聞大秦有千萬之民。”
千萬之民,便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成為軍卒,也不是他們烏孫能比得了的,大秦人多地廣,各方麵都勝於他們,不可能是大秦對手。
“鹹陽是大秦的都城,是我見過最繁榮最美麗最偉大的城……”
烏孫使者連說三個“最”,如果可以,他還想去大秦,常駐於鹹陽,那裏實在太好了,與鹹陽一比,他們烏孫就像是個野人部落,既不愛幹淨,也不講衛生,生活也遠沒有鹹陽豐富多彩。
“鹹陽的人很多,據說和我們族人總數差不多。鹹陽的街道寬敞幹淨,兩邊多是售賣貨物的店鋪,有匈奴人、百越人在鹹陽開店售賣他們的東西,買的人不少。若我們和大秦建交,到時也可在大秦開設商鋪,售賣族中之物……”
雖未到過鹹陽,但在烏孫使者滔滔不絕的講述中,一座繁榮文明的城市浮現在烏孫王等人腦海中。
由城觀國,能建設出如此之城的大秦必定強盛非凡,巍然有城,其名“鹹陽”,立於東方,巍然有國,其名為“秦”,立於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