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東胡、月氏、烏孫
字數:6897 加入書籤
在匈奴使團後,百越各部族使團入殿,他們不是一同向始皇送上祝賀,而是分為了好幾批。
不能認為都是百越人,他們便是和睦團結的一家人,事實並非如此。
就像印第安人,很多人認為印第安人是一族,他們應該很團結,會共同抵禦外敵,然而印第安人很多部族沒將其他部族當自己人,甚至殺其他部族比外敵更狠。
百越各部族也一樣,他們某些部族間的恩怨仇恨極重,讓他們同心協力做一件事,相當不容易。
但這對大秦有利,百越諸部要是放下了仇恨恩怨,團結一心反會讓大秦睡不著。
聽著百越各部族使團送上的祝詞,始皇也一一回複。
在過去一年裏,百越各部也在大秦的影響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但有些百越部族不是那麽聽話,像西甌和駱越便太過有主見,想擺脫大秦對他們的約束。
今年還得加深對百越各部的影響,削弱那些有主見的百越部族。
百越各部後,是東胡、月氏和烏孫一些國家的使團。
這些使團不像匈奴、百越和大秦那般聯係密切,其等過來各懷目的,像東胡和月氏主要是來探聽大秦虛實。
因為以前的匈奴是他們的受氣包,時不時可以欺負下匈奴,讓匈奴人送美女和寶馬。
可現在匈奴認大秦當大哥,有大哥罩著,自然不願再受東胡和月氏欺負。
這讓東胡和月氏人感覺很不爽,認為大秦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原先匈奴人要給他們送美女送寶馬,現在卻敢不送了,不是損害又是什麽?
於是,東胡王和月氏王派使者到鹹陽,借給始皇帝祝賀為名前來探聽大秦虛實,跟大秦聊聊關於他們利益被損一事。
其等雖知大秦實力可能很強,卻並無多少敬畏之心,反而覺得他們和大秦交戰,未必一定是大秦得勝。
東胡的使者獻上祝賀道:“祝大秦皇帝陛下身強體健,安康長壽,祝大秦山河永固,國泰民安,願大秦與吾國交好……”
說到這裏都還算正常,可接著便不對了,隻聽東胡使者道:“吾王是真心想與陛下和大秦交好,請陛下切莫辜負吾王一片誠意!”
這話讓殿內眾臣皺眉,像王翦等武將看向東胡使者的眼神更是變得不善起來。
東胡王區區一夷國之主,也敢對大秦的皇帝這般說話,誰給他們的膽子?
什麽叫“請陛下切莫辜負吾王一片誠意”?
辜負又怎麽了?
難不成你東胡還想對大秦做些什麽?
話裏隱晦的威脅,始皇自然也聽了出來,他淡淡地看向東胡使者:“諸位能前來給朕祝賀,朕很高興,但你所言,朕不喜歡。”
“今日為新年首始,亦為朕稱帝一年之日,不宜殺生,便留你等一命,將其等逐出鹹陽!”
東胡使者還想說什麽,可殿內的侍衛已經上前,而且感受到如果再說,大秦皇帝很可能會取了他們性命,東胡使者遂未再言,老老實實被帶出大殿。
李念平靜地看著這一幕,這其實是一個小的縮影,本質是大秦影響控製匈奴,將勢力觸角伸到北邊,讓東胡和月氏感到了不安。
東胡人和月氏人為北方雙霸,視北方為其等地盤,當然不願意大秦把手伸過來。
衝突便由此產生,而東胡人和月氏人又懷著其他人怕你大秦,我等可不怕你的心思,遂有這番看似狂妄的舉動。
你大秦強歸強,但如果派大軍來北方跟我等交戰,未必一定能贏。
李念認為大秦和東胡、月氏間早晚會有一戰,這是必然要發生的戰爭。
因為大秦雖然戰敗六國,統一了天下,但在東胡人和月氏人眼中,大秦統一天下的戰爭是南方七國的內部戰爭,不是和外邦交戰,覺得大秦是沒遇到他們,沒跟他們交戰,否則絕無可能輕易橫掃天下。
所以,大秦還得需要一場對外的戰爭,並在此戰中以壓倒性優勢擊破敵人,才能真正揚威於諸國。
否則,會有更多國邦認為大秦是一個對內厲害的紙老虎,對外不行。
就像抗美援朝之戰一樣,當時國際上,其他國家根本不認為兔子有多厲害,打倒了“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算啥本事?
那是沒遇到我們,否則絕對能將這隻兔子揍得鼻青臉腫。
等到抗美援朝後,國際上的這種思想才消弭下去,很少有國家再看小覷兔子:因為這隻兔子是真能打,裝備那麽先進的鷹醬也在其手中栽了跟頭!
當然,現今大秦的局勢和兔子當年還是有很大不同。
現在的大秦是被認為是強國,但有人不服氣,覺得大秦戰績有水分,他們不一定會敗給大秦,所以想和大秦扳扳腕子。
但兔子當年,可是沒多少人瞧得起,連毛熊也不認為兔子能打出什麽優秀的戰績,隻要能代他們消耗一下鷹醬就好,最終還得他們親自熱身下場。
結果沒想到兔子這麽能打,打得鷹醬嗷嗷叫痛。
雖然形勢和當年的兔子不同,但大秦也得有一場對外戰爭,以此立威讓周圍的其他國邦知道:大秦不僅有能力滅了六國,也同樣能打贏諸位,都給我老老實實聽話。
李念並不希望大秦在最近幾年發動對外戰爭,但某些事並不會以他的意誌為轉移,此乃立威之戰,懾國之戰,不得不打。
而且,從大秦的利益看,東胡和月氏也屬於要被解決的兩個禍患。
東胡還好說,位於大秦東北,再一定時期內,對大秦的利益影響都不大,可月氏位於大秦西北,再大秦和西域之間,若不處理,會威脅到大秦在日後對西域的規劃。
像大秦和西域諸國通商,可月氏人卻派兵襲擾,阻斷商路,再像逼迫西域諸國不得和大秦貿易,都將嚴重影響大秦利益!
月氏必須得被處理,即使其不主動招惹大秦,也一樣要被處理。
東胡使團被驅逐後,月氏使團進殿,瞧見東胡使團的下場,月氏人使者學聰明了。
盡管心裏的想法和東胡人差不多,不滿大秦將手伸到北邊,損害他們利益,想將大秦伸出的手斬斷,但未直接表現出來,將不滿和不喜埋在心裏,向始皇送上賀詞後,沒有多言。
烏孫派使者過來,又和東胡、月氏不同,他們倒沒有覺得大秦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是覺得大秦在今後肯定會有大動作,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想過來看看。
過去一年,大秦雖未專門對西域進行布置,但對西域也開始產生影響,有不少大秦之物流傳到西域,受西域諸國王公喜愛追捧。
這可是東邊那個強秦出產的器物!
因此,從西域來大秦的諸國商人也在過去一年裏多了起來,可以預見在今年內,到大秦的西域商人會更多,對西域的影響會更大。
看到秦皇直接驅逐東胡使團,不給東胡留一點顏麵,烏孫使者驚訝於大秦皇帝的霸道。
說驅逐一國派來的使者,那便驅逐,再敢多言,直接斬殺!
烏孫使者在心中暗歎這才是大國君主該有的霸氣,可惜他們不是大秦,烏孫王自然也不敢像大秦皇帝一般。
同時,他也看出了大秦和東胡人或月氏人早晚有一戰,霸道的大秦是不會允許東胡、月氏這些不服從他們的國邦。
而如果在那一戰中,大秦要是得勝,甚至滅了月氏,那麽大秦的疆域就要直接和他們烏孫相鄰了。
倘若真到了那時,他們烏孫和西域諸國都將受大秦嚴重影響。
烏孫使者操著奇怪的語氣,用雅言道:“祝偉大的大秦皇帝永不日落,永恒照耀庇佑大秦,祝大秦千秋萬載,萬世不朽!”
這是他到鹹陽後,剛學會不久的雅言,還是專門學來用於今日。
隨著各國來大秦的人增多,現在鹹陽居然出現了專門給外國人教授語言文字的人。
李念在得知這種情況後,並未下令阻止,反而讓人好生關注,因為這是在向外輸出傳播大秦的文化,本身對大秦有利。
讓其他國邦的人學習大秦語言,總比大秦去學習其他國邦的語言文字更好。
聽了烏孫使者話後,始皇很高興,烏孫使者話中那“永不日落”四字,尤其得他喜歡。
因為這正好戳中了他要將大秦打造成日不落帝國的想法。
始皇笑道:“諸位應當不過我大秦新年,但也祝諸位新年快樂,新年有好運!”
這一句,經由翻譯轉述,烏孫使者才聽懂。
得知大秦皇帝在祝福他們,烏孫使者領著使團其他成員謝恩:“感謝偉大的陛下吉言!偉大的陛下,外臣有一請求!”
其實對烏孫使者想做什麽,始皇帝知曉得一清二楚,因為其等入鹹陽後,就一直處於被監視之中。
始皇道:“是何請求?”
烏孫使者道:“外臣想代吾王與大秦正式建交。”
這不是出使大秦前,烏孫王給他定下的任務,而是使者到了鹹陽後自己定的。
大秦太強了,雖說在一路上還能看到很多不足,如大秦人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吃飽飯、穿好衣、住好房,可秦人的那種精氣神讓他們感到震驚害怕。
哪怕是一衣衫襤褸的秦人,在見到他們時也不卑不亢,滿是自信,且其等對未來生活抱有極大憧憬,覺得今後一定能過好。
由此,秦人們充滿了幹勁和活力,在向著他們期望的美好生活努力,所展現出的拚搏精神和鬥誌令烏孫人震撼。
如果這些秦人成為軍卒,那絕對是一支恐怖的軍隊,絕無其他軍隊可敵!
偏偏這些秦人還真有軍事經驗,不少秦人親身參與過伐滅那六國的戰爭,即使沒有參與過戰爭的秦人,也幾乎接受過軍事訓練。
他們現在隻是受大秦皇帝之令,在家鄉耕種建設,可一旦大秦有令,他們會迅速化為一支可怕的戰兵。
秦人對他們的皇帝也極其信任,認為他是天下間最偉大最英明的君王,願意為他們的皇帝而戰。
等到了鹹陽,見識過鹹陽後,烏孫使者更是得出一個結論:大秦之強,烏孫絕不可敵!
既然不可敵,自然要選擇和大秦交好,大秦必定不會止步於現今,其必定會繼續變得更加強盛,會將其影響力朝四麵八方輻射,諸多國邦都要為其所影響。
到時,大秦一呼一吸之間,諸國顫栗,諸王震動!
烏孫使者看出大秦現在還處於蓄力階段,此時不和大秦交好,難道要等大秦威懾四方,淩於諸國之時再來?
那時便已晚了,而此刻向大秦請求建交,倘若成功,那他們便是西域第一個和大秦正式建交之國,其中的份量絕對非後來和大秦正式建交的西域諸國相比。
而對於大秦能否將影響力輻射到西域,烏孫國使者持完全肯定的態度,大秦絕對能夠做到揚威西域,震懾百國!
聽到烏孫使者提出的請求,眾臣都麵帶微笑,感覺倍有麵子。
大秦威名赫赫,竟讓這烏孫國使者主動請求和大秦建交。
始皇帝道:“此事,朕可以準許,但你須知曉,與大秦正式建交非三言兩語而定,將有一係列事宜,互遞國書、互派大使……”
聽到始皇允準後,烏孫使者心裏狂喜,謝恩道:“多謝偉大的皇帝陛下!陛下所言之事,外臣知曉,外臣定會辦妥!”
始皇道:“既如此,那便這般定下,待你回返時,朕會派使者與你同往烏孫。”
李念也沒想到烏孫國使者竟會主動請求與大秦建交,他原本對西域的計劃是排在稍後。
因為剛天下一統,得休養生息,不能濫用人力和物力,且比起西域,李念認為要優先解決匈奴、百越、月氏及東胡問題。
這些國邦就位於大秦周圍,而西域諸國和大秦還隔了一定距離,不能著急。
但現今烏孫國使者主動送來一把梯子,大秦沒道理不接,如果能操作好,能先於他原本的計劃往西域落子。
烏孫國使者再次向始皇謝恩:“外臣謝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