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東胡的計劃

字數:6414   加入書籤

A+A-


    東胡,位於大秦之東北,其存在時間相當悠久,在商時便已存在於北方,春秋戰國時,由於和和燕趙相鄰,與兩國接觸較為頻繁,其和燕趙經常在物理上打成一片。
    也是在戰國時,東胡的實力達至最鼎盛,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但很可惜達至鼎盛也沒啥用,曾被燕國捶過,也被趙國揍過,李牧當年在擊敗匈奴時,也順手捶過一頓東胡。
    但就算被捶過揍過,如今的東胡實力還在匈奴之上,和月氏一起欺負匈奴這個小老弟,沒事就敲詐勒索匈奴一番:(今天)小老弟,我看你這千裏馬不錯,整兩匹給老哥?(明天)小老弟,我看你閼氏姿色甚好,送老哥用用如何?
    連冒頓即位後,都被東胡敲詐勒索過,結果被冒頓毒打了一頓。東胡部落聯盟瓦解,東胡各部淪為匈奴的奴隸。
    但東胡各族並未就此消亡,後來的烏桓族、鮮卑族、契丹、室韋、吐穀渾……都和東胡有一定關係。
    現今的東胡雖然實力不在巔峰,但依舊是草原頂尖,和月氏並為草原兩大扛把子,不然也沒膽敲詐匈奴。
    隻是最近大半年,東胡王心情不太好,因為南邊的秦人將手伸到草原來了,原本一直受他敲詐勒索的匈奴傍上了秦人,居然敢不向他進貢千裏馬和美女了!
    秦人甚至還派了使者到他東胡來,表麵說是聯絡建交,謀求共同發展,可實際是在向他宣告:從今以後,匈奴就是我大秦的小弟,由我大秦罩著,你不許再敲詐勒索,懂?要是不懂,後果自負!
    東胡王哪會願意,隻覺得秦人的手伸得太長了,南邊的已經歸了秦人,現在居然連草原上的事也想管?
    南邊的歸你們秦人,但草原的事應該由他們東胡管,彼此應當井水不犯河水,你在南邊種田,我在北邊放牧,各自歲月靜好。
    可秦人貪得無厭,竟不滿足在南邊稱王稱霸,還想到草原來指手畫腳,這讓東胡王極不痛快。
    草原上的蛋糕就那麽大,東胡分一點、月氏分一點、匈奴和其他部族又分一點,大家勉強夠分,可現在多了大秦,蛋糕就不夠分了。
    何況,秦人似乎不想隻要少部分蛋糕,是想多吃多占!
    感到利益受損的東胡王,趁大秦過新年時,派使者前往大秦,希望大秦能守規矩,不要把手伸到草原來,不要給匈奴人撐腰,草原是我們的,不是你們秦人的。
    沒想到那大秦皇帝不僅不領他的情、接受他的誠意,還一點情麵不留地將他的使者給當堂驅逐了出去。
    使者可是代表他、代表東胡,大秦皇帝這般做,等於不給他和東胡顏麵!
    你們大秦在南邊確實很厲害,但我東胡縱橫草原,也不是隨便捏的軟柿子,在草原上爭鋒,你大秦未必是我對手。
    在使者歸來後,東胡王立即聯絡東胡各部族首領,今天正是東胡各部族首領到齊的一日。
    王帳中,東胡王坐於主位,看向帳內的各部族首領,道:“派去秦國的使者已經回來!”
    見東胡王臉色不太好,各部族首領便知道這趟出使的結果不太理想,一部族首領眯著眼睛道:“秦人皇帝沒有答應?還想要繼續插手草原上的事?”
    東胡王道:“讓魯讚進來!”
    在新年祝賀那一日,於章台宮內被始皇帝直接下旨驅逐的東胡使者進入王帳,向東胡王和眾首領道:“魯讚見過大王、各位首領!”
    東胡王道:“給各位頭領講講你在秦國的遭遇!”
    魯讚領命講了起來,當聽到秦人皇帝居然直接將魯讚給驅逐了,眾頭領臉上的神色都不太好看。
    他們也是東胡的一份子,秦人皇帝驅逐魯讚等人,打的不僅是東胡王的臉,也是他們的。
    一首領道:“秦人皇帝這是絲毫沒將我們東胡放在眼裏!”
    另一頭領道:“秦人皇帝這般做不僅是沒將我們放在眼裏,也是在擺明他不會放棄插手草原!各位……”
    這名頭領看向其他人,道:“我知道有人不想和秦人開戰,但秦人皇帝已經擺明要插手草原,再無僥幸,我等必須斬斷秦人皇帝伸向草原的手,將他打痛,才能明白草原不是他能伸手之處,打消掉插手草原的念頭。”
    “這事不可退縮,因為草原是我們的棲身之地、我們一切所在,要是我們退縮了,以秦人皇帝的貪婪,他會給我們留一塊草地讓我們放牧,會給我們一片山林讓我等狩獵?到時,我們牛羊在哪放牧,我們從哪獲取吃喝?”
    其他頭領也神情嚴肅,這名頭領的話說的對,不能讓秦人染指草原,否則後患無窮!
    又一頭領道:“可是秦人在南邊太厲害了,燕國和趙國都不是秦人對手,我們能打贏秦人?”
    說這話有動搖軍心之嫌,但這又是事實,那可是秦人,在南邊無敵,滅掉了燕國和趙國的強國!
    那名說“這事不可退縮”的頭領道:“秦人雖強,但並非不可勝。其等雖在南邊無敵,擊敗了燕國、趙國,但在草原,未必能繼續無敵。且其統一南邊才一年有餘,國內定還有諸多事宜需要處理,我等隻要不直接向其出兵,未必會招來秦人!”
    聽到這話,一些頭領反應過來,一人道:“你的意思是向匈奴出兵,不和秦人直接開戰?”
    那名頭領眼神凶狠,道“正是!匈奴人不是以為有了秦人撐腰,便能不將我們放在眼裏了嗎?正好讓他們瞧瞧秦人能否護住他們!”
    正在這時,一陣掌聲響起,隻見是東胡王在拍掌,他道:“郝遮頭領所言甚是,我等打的不是秦人,而是匈奴人,秦人便是為匈奴人出兵,想來也不會太多。”
    “此舉若成,既可震懾匈奴人,還可打擊秦人的威望,讓那些想要投靠秦人的部族知道秦人根本護不住他們!”
    那名叫“郝遮”的頭領道:“除我們之外,還可邀月氏一同出兵匈奴,我們從東向西進攻匈奴,他們從西往東進攻。”
    月氏人和他們一樣,認為大秦插手草原,認匈奴為小弟,侵犯了他們的利益,要不是對大秦有所畏懼,早就出兵治一治匈奴了。
    但如果他們和月氏人約定好,彼此一東一西夾擊匈奴,月氏人定會心動,正好借此讓秦人認識到,誰才是草原的霸者。
    你們秦人厲害歸厲害,但草原不是你們該插手的地方,現在給我們把爪子縮回去。
    還有你匈奴,以為成了秦人的小弟,有秦人罩著,就敢不給我們進貢了?那就好好看看秦人能不能罩得住你們!
    他們兩家可說是目前草原上最強的兩大勢力,聯手共伐匈奴,就算是秦人,應該也會忌憚。
    一頭領道:“月氏人肯定會答應,他們同樣早看秦人和匈奴不順眼,而且秦人還打算向西域伸手,如果秦人在西域站穩了腳跟,讓西域諸國同他們一起對月氏人下手,月氏人日子隻會更難過。”
    “月氏人隻要還有頭腦,一定會選擇和我們聯手。不在這時候阻止秦人,難道要等秦人把手徹底伸進來,把刀架在脖子上再阻止?”
    這番分析很有道理,從地理位置上看,秦人對月氏人的危險程度明顯更高。
    因為在地圖上,匈奴位於大秦北方,東胡位於大秦東北,而月氏位於大秦西北或者說西部。
    大秦將匈奴收為小弟,插手幹預草原,已經可從東、南和北對匈奴造成威脅,如果大秦再同位於月氏西邊的西域諸國建立聯係,那麽月氏便等於落入了大秦陣營的包圍中。
    大秦如果想要對月氏動手,月氏所麵臨的威脅極高!
    月氏人隻要不傻,肯定不會願意這個包圍圈形成,否則那對他們太危險,必須得將之破壞,既然是破壞,最好是在其形成之前。
    在這種情況下,東胡要出兵針對大秦和匈奴,月氏人必定會選擇聯手支持,因為這是他們的機會,一旦錯過就要獨自麵對大秦和匈奴。
    聽了這名頭領的分析後,東胡王和其他頭領心裏長舒口氣,盡管嘴上說著不慫秦人,但實際上還是很有壓力,如果有月氏人和他們一起對抗秦人,那壓力就要小得多。
    畢竟他們可是當今草原最強的兩大勢力,就算是秦人,想將他們擊敗,也肯定不容易!
    一頭領看向還在帳內的魯讚,問道:“你等出使秦國,沿途定有見聞,有何感受?秦軍是否如傳聞一般,為虎狼之師?”
    聽到這個問題,其他頭領也都看了過來,雖然東胡各部族不學《孫子兵法》,沒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但相似的道理是有的,當然要多了解一番秦人的實力,好做相應準備。
    魯讚聽到這問題後,深吸一口氣,認真回道:“大王、各位首領,據我等在往秦人國都鹹陽路途所見,秦人實不可小覷!此非是要長秦人誌氣,滅自家威風,而是誠心所言!”
    “秦人並不像傳聞中那般富有,其等也有窮困之地,但我等途中所見秦人皆十分自信,極有鬥誌,若以其等為軍,定士氣如虹。且秦人對他們的皇帝極其崇信,以秦人皇帝的威望,隻要其願意下令,定有眾多秦人願為其而戰!”
    “秦人的軍卒,我等也見過,其等不動時,如同巋然屹立的城牆,當動起來時,又如草原上的狂風。”
    想起護送他們去往鹹陽的那一支秦軍,魯讚又補充道:“他們隨將領命令在不動和動之間轉換,隻要將領需要,便能從最堅實的城牆化為最寒冷的風暴,在戰場殺戮,收割性命。”
    那支護送他們的黑甲秦軍留給他們的印象太深,其等不動時,彷如最堅硬的城牆,沒人可將之擊穿,可等其動起來後,頃刻化為一片摧毀一切的黑色洪流。
    他們當時便設想過,同等人數下,如果他們東胡的騎兵和這支秦軍對陣,誰會勝,誰會負?
    心裏得出的答案讓他們很沮喪,如果在戰場上和這支秦軍相遇,他們東胡的軍卒絕對會被擊潰。
    魯讚忠告道:“秦軍很強,稱得上虎狼之師,他們不僅訓練有素,武器甲胄也相當優良,若在戰場相遇,最好不要和秦軍正麵交鋒,需設伏、依靠秦人不了解草原環境與他們交戰。”
    他們東胡雖在草原稱王稱霸,但人口、生產力遠遜大秦,他們用的兵器甲胄當然也遜於大秦,同等兵力下正麵作戰,他們根本不可能有優勢。
    要想和秦人作戰,隻有盡可能削弱秦人的優勢,放大自身的優勢,像將秦人引入他們熟而秦人不熟之地。
    “秦人如今還有許多我等看不懂之物,在那鹹陽城時,我等曾看到有數座高大的建築在噴吐煙氣,也不知是作何用。如果是在打造兵器甲胄,以那建築的大小,一天能打造的數量可能極大!”
    這倒是誤會了,雖然確實也在製造武器,但這並不是那地方主要的活,那裏主要是進行各種實驗,將李念抄過來的各種技術轉化為在大秦這時能用。
    “秦人皇帝麾下文臣武將甚多,滅南方六國的文臣武將幾乎都在,若我們要同秦人交戰,其很可能會派出滅六國的將領和軍隊。這些將領久經沙場,軍卒也是能征善戰的老卒!”
    東胡王和眾頭領的神情更加嚴肅,早就知道秦人很強,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現在聽了魯讚話後,感覺這骨頭比想象中的還要難啃。
    他們除了有對草原比秦人更熟悉這個優勢之外,在別的方麵好像都不如秦人,秦人的士卒比他們多,秦人的刀箭甲胄比他們多,還比他們的鋒利堅硬,秦人的將領帶兵可能也比他們厲害……
    那他們還要和秦人對抗不?
    當然得要對抗,秦人的手還未徹底伸進來,還沒有在草原站上站穩腳,此時不反抗,那在以後就更沒有機會。
    東胡王閉眼沉思了會兒,隨後猛地睜開:“就在秋天出兵,攻打匈奴!那時,馬兒養得健碩,糧草也充足,是出兵的最好時候。”
    說完這兩句,東胡王一掃帳內各位首領:“誰讚成,誰反對?”
    沒人反對,都知道讓秦人插手進草原,整個東胡的生存都可能受到嚴重影響,除非他們願意向秦人臣服,但給秦人當狗,頭上坐個大爺,哪有自己稱王稱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