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陳平再使匈奴

字數:6603   加入書籤

A+A-


    匈奴王庭頭曼城,椒離正坐在一輛馬車上,透過車窗看著外邊的街道。
    在完成出使工作後,他作為大秦駐匈奴第一任大使駐留在了頭曼城,負責大秦和匈奴方麵的溝通交流。
    車中還有一人,正是大秦向匈奴出使時和椒離隨行的副使陳平,不過他在出使結束後並未留在頭曼城,今次是被特別派遣過來。
    看著車窗外的街道,陳平感慨道:“與初到時相比,此城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當初來的時候,頭曼城哪是這個樣子?
    當時城內的建築是匈奴人借鑒燕趙兩國建築再結合他們的想法而成,因此風格較為奇特,即是能看出有七國之風,但又很奇怪,沒有純粹的七國風格建築。
    但現在不一樣了,城裏多了不少純粹的秦風建築,民居、食肆、商鋪等等,遍布城中各處。
    城內還多了很多秦人,像陳平現在所看到的這座食肆,便是秦人所開,一是匈奴人不太會開這種店,二是門匾上寫著大秦新字,“麻記食肆”。
    食肆門前,兩名穿著大秦服飾、被雇傭的匈奴漢子正敞開嗓子,用蹩腳的雅言吆喝招呼街上的匈奴人過來用餐,喊的是:好吃的麻記食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為什麽要用雅言在頭曼城招呼匈奴人,匈奴人聽不懂,不就會不進店嗎?
    其實,這是為了突出一個純正,表明此店真是秦人所開,裏麵所售賣的食物也是真正的大秦美食。
    正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崇洋媚外”這種思想不僅在後世存在,在這時代也存在,如今的大秦相對於匈奴而言,就是外來的和尚,就是“洋”和“外”,而且大秦還是這麽強的洋外。
    要是讓人用匈奴語吆喝招呼,反會被認為血統不純,不是正兒八經的大秦貨,反而不願進店消費。
    麻記食肆中有食客正在用餐,其中一些人穿著大秦服飾,似乎是秦人,但陳平一眼看出這些人並不是真的秦人,而是一群穿著大秦服裝的匈奴人。
    陳平的目光略過這家食肆,投向所能看到的街道各處,隻見大秦的痕跡已布滿這座城。
    一些房屋上掛著大秦的國旗,街上的行人中有許多穿著大秦的服飾,某些牆壁上刷著簡體字的標語,多是關於大秦和匈奴友好和睦相處,共創美好未來的:
    什麽“華夏是一家,不分你我他”、“兄帶弟,天經地義;弟尊兄,友好互助”、“兄弟齊心,其力斷金;兄弟聯手,未來盡有”……
    陳平還看到一些人在用大秦的禮儀打招呼,在用雅言相互問好,雖然說的很蹩腳,隻有幾句問候語是雅言,但這都說明大秦已在對這座城,甚至整個匈奴產生影響。
    可以說大秦的濃度在頭曼城相當高,恍惚間,陳平都以為自己來到的不是頭曼城,而是還在大秦某座城中。
    隨著馬車繼續前進,忽然一陣明顯帶著稚氣的讀書聲傳來。
    陳平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隻見一座大秦風十足的院子立於不遠處,不見讀書的人,應該是在室內,但讀的什麽能聽得清楚,讀的正是大秦新編教材中的內容。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
    陳平的表情古怪了下,盡管早就知道大秦要在匈奴搞教育,教授匈奴的孩童大秦語言文字,但現在聽到這些,還是不由覺得很奇怪。
    看了眼那處院落,陳平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麵:一群穿著大秦學子服的匈奴孩童乖乖坐在教室中,一名來自大秦的師者站於教室前方,正向這些孩童講說《論語》中的這些話,而孩童們認真地聽他講說,跟著他一句句念誦。
    長此以往下去,這些接受過大秦文化教育影響的匈奴孩童會給匈奴產生多大的變化?
    ‘李念公子,真乃奇才也!’
    在心中感歎了一句,陳平默默收回目光,又看向他處,尋找這座城裏其他的大秦痕跡。
    馬車繼續前進,陳平和椒離今日要前往頭曼的王宮,到達王宮時,陳平發現王宮也變了,某些建築明顯被重建過,亭台樓閣,裝潢雕飾,更具大秦之風。
    陳平目光再一轉,看到在王宮前等候的一群人,剛平複下去不久的古怪表情又重新浮現出來。
    這些人正是匈奴單於頭曼及匈奴各部落頭領,基本都是他當初和椒離出使時所見過的人,隻是和一年前相比,一些人變化蠻大!
    有些頭領穿著大秦的服飾,頭發也整理成了大秦的樣式,當然也有人還穿著匈奴的服裝,作匈奴的打扮。
    但非常統一的是,這些人的身材變得比以前更加魁偉,也即是變得更肥碩,更胖了,笑起來連臉上的肉褶子都出現了。
    這才是讓陳平表情古怪的原因,這些人在過去一年裏日子顯然過得很好,更加養尊處優,哪像是匈奴的頭人,活脫脫一群大秦養出來的肥豕。
    但大秦好像真是把他們當作豕來養的,希望徹底磨消掉他們的雄心壯誌,安安穩穩變成一頭頭隻會享樂長肉的豕。
    不過也難怪,在大秦和匈奴正式建交後,大秦的各種事物輸入到匈奴之中,大秦的美食好玩之物可比匈奴多多了,且大秦日新月異,還在不停推出更多的新奇好玩之物。
    吃要用從大秦過來的食材或調料製作,穿要用大秦的上等布料,事要按大秦的規矩去辦,在如今的匈奴中上層社會中,流行的是用大秦之物,誰家要是沒有點大秦的東西,會被瞧不起。
    吃的比以前美味,玩的比以前爽快,自然逐漸被磨消了心氣和鬥誌,要不是他們還在匈奴,直接能說一句“大秦樂,不思匈”,何況這幫人本就沒啥進取的鬥誌,隻想安然享樂到死。
    見掛著大秦國旗和大秦使館徽記的馬車接近,頭曼等人立刻迎了上來。
    待椒離和陳平下車,肚子明顯壯了不少的頭曼用已經算清楚,但仍有些別扭的雅言向兩人問候。
    在過去一年中,頭曼單於和一些匈奴頭領也學習了大秦的語言和文字,畢竟由他人翻譯轉述,哪有自己就懂好?
    對這種事,大秦當然持支持態度,派了專門的人來匈奴教授,這讓匈奴掀起了一股從上至下學大秦話的風。
    這也是陳平會看見頭曼城內有不少匈奴人會用蹩腳雅言問候的主要原因,雖說不可能每個匈奴人都精通雅言,但學幾句問候語還是不難。
    雙方見禮完,頭曼笑道:“與特使上次相見已是一年之前,特使風采不減!”
    陳平看向頭曼等人,笑道:“可以平觀之,單於和諸位頭人卻非風采不減……”
    頭曼臉上的笑容一滯,但馬上又聽陳平道:“而是較一年以前更上一層,令平好生羨慕!”
    一聽這後半句,頭曼臉上凝滯的笑容又重新流動起來,匈奴眾頭領臉上也布滿濃烈的笑意,場麵和諧愉快。
    頭曼請道:“此地非說話之處,諸位請隨我來!”
    在頭曼引路下,椒離、陳平和幾名大秦駐匈奴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向頭曼王宮而去,這一路上,雙方有說有笑,你說匈奴趣聞,我談大秦奇事。
    到了王宮主殿,陳平注意到這主殿也被改造過,像原本是沒王座的,現給添了一把造型精美、雕有鷹和狼、鑲嵌著各種寶石的王座。
    應是知道皇帝陛下有專門的龍椅,所以這頭曼也給自己弄了一把,但他這隻能稱王座,不能稱龍椅,頭曼應該也不敢如此稱呼。
    殿內還添加了不少有大秦風格之物,像布置在殿中各處的燈盞,明顯是大秦製作,隻是此刻未曾點亮,不知在夜裏會如何,還有那立在王座前的香爐……
    在第一次來的時候,哪有這些東西,肯定是頭曼在得知皇帝陛下皇宮的布置後,仿照製作的。
    這讓陳平的心情有些愉悅,匈奴的單於仿效學習大秦,這是好事啊,說明大秦很強大先進,才能讓他人模仿學習。
    誰會去學習仿效一個弱國?
    分賓主落座後,頭曼問道:“特使此番前來,定有要事……”
    陳平正色道:“確有要事,以我大秦推斷,東胡和月氏可能聯手,會向諸位出兵!”
    聽聞陳平之言,頭曼等人並沒多少驚訝,他們隻是沒了雄心壯誌,又不是變成了傻子,在決定傍上大秦時,就已知道這麽做可能會招來東胡和月氏不滿,會針對匈奴。
    但頭曼等人也有考慮,難道不傍上大秦,東胡和月氏就不會欺辱他們了?
    答案是“一樣會!”,東胡、月氏根本就沒將他們放在眼裏,今天來敲詐點好馬,明天來勒索點美女,好似他們匈奴是東胡、月氏養殖的牛馬一般,隨意取奪。
    既然反正都會被針對欺辱,那為何不傍上大秦這座靠山呢?
    傍上大秦後,依靠大秦的實力,說不定還能震懾住東胡和月氏,讓其等不敢再欺辱。
    而且,與其受東胡、月氏敲詐勒索,不如孝敬大秦老大哥,畢竟大秦老大哥是實打實的強者,孝敬一位真正的強者可比受東胡和月氏這等小人敲詐勒索要好。
    何況,他們匈奴當時也沒選,大秦老大哥派使者過來擺出的那架勢明顯是:當不當我小弟,跟不跟我幹?不幹幹你!
    一麵是得罪大秦老大哥,一麵是得罪東胡、月氏人,怎麽選擇,隻要是腦子正常,都不會選錯。
    並且,選擇了大秦老大哥,雖然會重重得罪東胡、月氏,但在東胡、月氏對他們下手時,大秦老大哥應當會幫助他們,除非大秦老大哥不想插手草原,不想在草原站穩腳。
    因為他們匈奴投靠大秦老大哥,便是老大哥的小弟,小弟被欺負時,老大哥自然要出手,如不出手,草原上其他部族會怎麽看?大秦老大哥還怎麽建立威信?
    可選擇了東胡、月氏,當大秦老大哥打過來的時候,以東胡、月氏的秉性,不僅不會對他們伸出援手,甚至會落井下石,趁機勒索。
    現在這情況可不就證明他們投靠大秦老大哥是個明知的選擇,老大哥得知東胡、月氏要對他們下手,立刻便派使者過來知會他們。
    東胡、月氏,一個便能讓他們匈奴難受,現在兩個要同時向他們出兵,沒大秦老大哥相幫,隻怕會真的過不去。
    一頭領問道:“特使,東胡、月氏要在何時出兵?”
    陳平搖頭:“暫不知曉確切時間,但當會在今年,大概在秋季,那時戰馬經過休養,正秋高馬肥,糧草也充足,其等若要出兵,那是最好之時。”
    確實,秋天是草原出兵的最好時間,春天、夏天和冬天都不太好,冬天天氣寒冷不利,而春天由於一個冬的消耗,馬兒瘦弱,糧草會有不足,夏天正值恢複元氣之時。
    另一頭領問道:“可這也不能確定其等便會在今年就會出兵,去年其等便未曾出兵……”
    匈奴投靠大秦已經有一年了,東胡、月氏肯定不是現在才知道,去年並未出兵,為何今年就會呢?
    陳平看了眼這名頭領,回了一句:“皇帝陛下今年向西域烏孫國派出了使者。”
    有頭領還未反應過來,但頭曼和一些頭領已轉念明白了,那烏孫是西域之國,大秦向西域的國邦派出使者,會讓月氏人坐不住。
    就算東胡不出兵,但月氏人也會出兵,因為一旦西域諸國和大秦聯係建交,月氏人的處境將變得極為危險。
    而月氏人如果出兵,隻有三個選擇:要麽出兵向西域諸國,要麽出兵向他們匈奴,要麽出兵直接向大秦……
    這三個選擇中,向大秦出兵,應當不會選,實則隻有向西域諸國或向他們匈奴這兩個選擇。
    這是從月氏人的角度考慮,要是換成東胡的角度,東胡如果出兵,隻有兩個:向他們或者向大秦。
    綜合東胡和月氏人的選擇,兩方要是想聯手,那就隻有一個選擇:向他們匈奴出兵!
    而月氏人的情況又迫在眉睫,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大秦伸手到草原,又插手到西域,他們必須在大秦達成目的前做出反應。
    所以,東胡和月氏人如果出兵,會在今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