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秦將動

字數:6626   加入書籤

A+A-


    匈奴,頭曼城,大秦駐匈奴大使館,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引起了正在大使館辦事的人們注意,循著馬蹄聲傳來的方向看去,隻見一隊大秦騎兵自不遠處過來。
    這確實是大秦騎兵,但他們主要的職責不是作戰,而是作為傳遞消息的信使,每隔一時間都會有信使從大秦過來,帶來大秦方麵的最新消息,以及使館人員家中寄來的書信等。
    眾人好奇地看著這隊信使,暗想這次又帶來了什麽消息?
    到大使館辦事的人幾乎都是商賈,大秦商人居多,混著一些匈奴商人,而作為商人,對信息更為敏感,如此才能把握商機,搶在他人反應過來前賺錢或在政策變更前減少損失。
    朝廷昨天一條命令能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今天一道政令同樣也能讓他們傾家蕩產,要想多賺不虧,自然得及時了解最新的消息!
    在商人好奇的目光中,這隊信使到了大使館前,全員下馬,有使館人員立刻上前對信使們進行初步的身份核查,以及安檢。
    此時,椒離和陳平正在一間房內辦公,作為大秦駐匈奴的唯一使館,日常需要椒離這位大使處理的事務並不少。
    一使館人員從外進來,向二人稟報:“大使、特使,從鹹陽來了一隊信使,現正在審核查驗。”
    椒離點了點頭,回複道:“知道了,有事及時稟報。他們遠途奔波到這,你們要做好接待。”
    對有信使從鹹陽過來,椒離覺得這隻是一次尋常的信使派遣,應當與以往沒有多大不同。
    可過了會兒,那名使館人員再次進來,神情嚴肅地向椒離稟告:“大使,帶隊的那名信使說有密件須您和特使當麵接收!”
    椒離和陳平抬頭看向這名使館人員,兩人都意識到這次從鹹陽傳來的消息可能十分重要。
    “讓他進來!”
    很快,一名身著甲胄的秦將在一隊使館護衛的護送下進到房內,向椒離、陳平行過禮後,秦將從懷中拿出一密封好的銅管:“李承奉令將此物送交大使,請大使查收!”
    椒離並未直接去接,銅管先被使館的人員接過,檢查一番後,才遞交給椒離。
    椒離拿著銅管再次查看了一番,對那秦將道:“大秦駐匈奴大使椒離確認此物密封完好,業已收到!可還有其他事宜?”
    秦將搖頭道:“末將隻得令將此物送交大使,未有其他任命!”
    這隊信使過來的目的應當便是將這根密封的銅管送到他們,如此看來,銅管中攜帶的消息比他們所想的還要重要。
    椒離心中想著,道:“既如此,你便退下吧!”
    秦將隨著使館人員退下,椒離對那名前來稟告的使館人員道:“你等也退下,沒我準許,任何人不得入內。”
    所有人退出房間,房內隻剩下椒離和陳平,在陳平的注視中,椒離將銅管啟封,從中抖出一張被卷起來的皮紙。
    等椒離將皮紙展開後,陳平看到上麵記載的是一篇大秦現正在推行的那種數字。
    這種數字,陳平也學過,知道其妙處,方便於記載書寫,及用來進行數算,但壞處也有,像這種數字容易被修改。
    當然,這篇數字並不是用來數算,而是一篇密文,需按一定的方式進行解密,才能得到其中蘊藏的真正信息。
    隻見椒離看了這篇數字一會兒,隨即在房間中找到幾本書,將幾本書按數字翻開,找到某篇某個字。
    椒離一邊翻書,一邊提筆將這些字給摘抄下來,一個時辰過去,椒離才將皮紙上的數字全轉譯為文字。
    看到轉譯過來的消息,椒離神色不由一驚,他看完後,將紙遞給陳平,並問道:“你怎麽看?”
    陳平看完後,沉思了會兒,道:“這的確能打東胡和月氏一個出其不意,且在此時出兵,東胡、月氏很難準備充足,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失敗的可能,若是失敗,不僅會影響大秦在草原的威望,未來幾年可能再難出兵。”
    “我倒不意外在此時出兵,而是從此信中,似乎認為必定能擊敗東胡、月氏,隻會成功,不會失敗!”
    盡管他和椒離也覺得大秦會取得對東胡、月氏的最後勝利,但並不覺得大秦就沒有機會失敗。
    有勝利的信心和覺得己方必勝,沒有失敗的可能是不同的,可這封密信裏便是後一種,隻要大秦出兵,東胡、月氏必定會敗,不會有絲毫意外。
    椒離笑道:“我同樣有這種感受,興許是公子又製出了什麽驚人的奇物,讓陛下認為對東胡、月氏必勝。”
    想到李念,陳平點了點頭,那位公子給大秦帶來的變化是明確可見的,尤其是居住在鹹陽的人,能親身感受到鹹陽發生的變化。
    那位公子博學多才,還極其擅長製作創造各種奇物,製出了某個能擊敗東胡、月氏的奇物,並非沒有可能。
    椒離道:“但此時出兵還得知會匈奴,當立刻通告頭曼等人,此戰不僅是為大秦,也是為匈奴,他們也得出力。”
    這封密信上記載的消息是:大秦不會等到秋高馬肥時再出兵,而是將在近日出兵,與東胡、月氏交戰。
    這個時間出兵的好處在於東胡和月氏的準備不足,要是保密做的好,能打東胡、月氏一個出其不意,一戰便定下局勢。
    可壞處在於東胡、月氏準備不足,大秦的準備同樣未必足夠,若在這波攻勢中沒能徹底擊垮東胡、月氏,那在未來幾年可能再難出兵。
    這是一件有失敗風險的事,可在密信裏,鹹陽方麵透露出的態度卻是:沒有風險,出兵必勝!
    使館很快安排好車駕,椒離和陳平趕往頭曼的王宮。
    由於有大秦帶來的各種事物,如今的頭曼城遠比以往繁華熱鬧,因此有不少匈奴貴族搬來了城中居住,即使不長住,也會在城裏購買宅院,頭曼城裏的生活可比在草原上蹲氈房好多了。
    草原上能享受什麽,頭曼城裏又能享受到什麽?習慣了在頭曼城裏的舒服,誰還願意去草原上風吹日曬?
    大秦也有意將這些人養成一群豬,使其等沉迷享樂,如此才更有利於被大秦侵蝕掌控,變成大秦在匈奴的利益代表。
    不過,大秦在將他們養成豬的同時,也在維護他們在匈奴內的統治,因為此時還不是大秦奪取匈奴的時機,還需要這些人代為掌管。
    椒離和陳平趕到王宮時,頭曼正和一些頭領宴飲,聽聞兩人到來,頭曼趕忙領著這些頭領迎接。
    一進到王宮正殿,椒離、陳平便聞到殿內還存在的酒肉香氣,兩人並不感到意外,頭曼這些人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一清二楚。
    兩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且頗為奢靡,喝酒要喝從大秦運來的美酒,用的東西要產於大秦,吃食要用大秦的香料,由大秦的庖廚烹製,穿衣要用大秦的衣料……
    一切都向大秦看齊,隻是他們享樂,卻苦了匈奴平民和奴隸,據椒離和陳平了解,在這一年中,匈奴平民和奴隸們的日子過得比過去更加艱難,匈奴民間對單於、頭領們的怨氣不小。
    這種怨氣若沒被頭曼等人察覺並予以疏解,遲早會爆發出來,將頭曼等葬滅。
    倒是大秦,在匈奴民間的印象不錯,覺得這是個強盛繁榮的超級強國,很多匈奴人在想他們要是生在大秦,而不是匈奴該多好。
    落座後,身材越發富態的頭曼道:“大使和特使今日前來,可是有事要告知我等?”
    殿內的匈奴頭領都看向椒離,椒離也看向他們,道:“今日有消息從鹹陽傳來,與諸位有關,且此事當盡快告知諸位,我兩才來打擾諸位。”
    聽了椒離話後,頭曼和一眾頭領的神情瞬間認真起來,他們雖已耽於享樂,但並不傻,反而因為想要更長久的享樂,他們更在意自身的權勢和安危,隻有活著並權勢穩固,才能更好地享受。
    聽到從鹹陽傳來的消息和他們有關,自然十分上心。
    應該不是秦皇想對他們下手,否則不會讓人從鹹陽傳消息過來,那就是他們匈奴內部有叛亂,或者有外患?
    內部叛亂,有這可能,但外患的可能性更高,難道秦皇得了消息,東胡、月氏要朝他們動手?
    椒離道:“此事機密,請諸位盡量保密,勿使為外人知!”
    頭曼等人正色保證道:“大使放心,我等必會保密,若違此誓,必死無全屍!”
    其實,在密信中並未強硬地要求非要讓匈奴人保密。
    因為匈奴頭領不少,要想讓這些人完全保密住,本就是件極難的事,且大秦出兵還得讓其等動用不小的人力和物力,想掩蓋也不容易。
    當然,如果能保密住,則更好!
    這也是讓椒離和陳平疑惑的一點:鹹陽方麵對匈奴人是否能保密住,並沒那麽重視,似乎已認定就算被東胡、月氏得知大秦要出兵對付他們,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大秦依舊能夠得勝。
    這種必勝的底氣從何而來,為何這般有信心?
    椒離當然沒說“各位不必發誓保密”,而是道:“此事便是陛下決定將在下月初出兵,由王賁將軍領軍,征討東胡、月氏。”
    聽到椒離話後,頭曼等都不由麵露驚訝,不是約好的秋季再出兵,為何下月初就要出兵?現在離下月初可沒多久了!
    但轉念間,頭曼等便覺得想通了秦皇選擇在下月初就出兵的理由:一、不等到秋時,可讓東胡、月氏無法做足準備,其等實力達不到頂峰;二、東胡、月氏定然也以為大秦會在秋季出兵,因而警戒心不會那麽重,大秦此時出兵,有機會打東胡、月氏一個出其不意。
    可這也有壞處和風險,成功了自然是好,可若失敗……
    不僅大秦將丟失在草原的威望,數年內恐將難再伸手進來,他們匈奴更沒得好。
    他們站到大秦一方,已經不容於東胡、月氏,此戰若是失敗,秦人大不了退回秦國,他們可就慘了,恐會全族淪為東胡、月氏的奴隸。
    秦皇決定下月出兵,不是在和他們商議,而是通知,但他們好像也沒得選,從選擇站隊大秦開始,他們便隻能跟著大秦老大哥走到底。
    現在不答應配合大秦出兵,結果會更加不好!
    這就是給人當小弟的痛處,大哥平時罩著你,給你好處,但大哥有事讓你做,那你也得跟,想隻拿大哥的好處而不給大哥辦事,大哥第一個就會修理你。
    但大秦老大哥這麽強,連有李牧的趙都被大哥滅了,區區東胡、月氏,得勝的可能性很大,隻是這時間太倉促了,大哥事先完全沒給他們打招呼,突然便傳來這消息,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這點時間,東胡、月氏做不好充足準備,他們也做不足啊!
    頭曼等認真思考,覺得秦皇和大秦諸公絕非無智之輩,其等敢突然決定出兵,必定是認為大有勝算。
    這麽一想,頭曼等擔憂的心安穩下來,隻要大哥能打贏,那他們做些事又有何妨,等大哥擊敗了東胡、月氏,即使最肥美的肉不會給他們,但吃點剩下的、喝些湯,也能混個飽。
    隻是,大哥為何如此有底氣能擊敗東胡、月氏?難不成大秦老大哥有必勝的手段?
    頭曼等心裏也生出這想法,擔憂的心更加穩定,在這種情況下,老大哥能必定獲勝,最好不過。
    畢竟他們沒有其他選擇,總不能現在背叛大秦,再去抱東胡和月氏大腿,且不說會惹怒大秦,東胡、月氏可非善茬,以往便一直勒索欺辱他們,現在投過去,定會更遭欺辱。
    頭曼等人心裏已經有了決斷,向椒離道:“多謝大使告知,此事實源於我等與東胡、月氏間的恩怨,大秦兄長是為我等才卷入其中,大秦兄長為我等興兵,我等又豈能落於人後?大秦兄長想要我等如何做,隻管吩咐便是!”
    聽到頭曼的回答,椒離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笑道:“單於和諸位頭領當真深明大義,諸位在這段時日,請盡可能籌集糧草,以待我大秦鐵騎到來。陛下知諸位族中糧草也不富足,於密信中有令,待平滅東胡、月氏後,其部族糧草財貨,由諸位先取!”
    這番話後,頭曼等人臉上均露出笑容,秦皇陛下果真仗義,竟然肯讓他們取東胡、月氏的糧草財貨補充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