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大秦的文化之道
字數:5943 加入書籤
馮去疾疑惑道:“難道此國之民吃不飽、穿不暖?”
李念笑道:“此‘簡陋’並非指不能吃飽穿暖,以毛熊國那時的生產力,吃飯穿衣不是大問題,而是說他們的生產製造能力很強,一年能造出上萬輛坦克,然而此國百姓日常吃穿卻長年隻有那幾樣,連買一輛小汽車,也得排隊等上好幾年。”
“簡單說便是,此國有足夠的生產力,可此國百姓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麵落後於西方諸國!”
王綰道:“也即是此國生產製造能力不弱於西方諸國,甚至猶有強之,然此國百姓的生活卻差於西方諸國,西方諸國的百姓吃喝比他們好,衣物比他們華美,玩樂也比他們精彩。”
李念點頭道:“正是!西方諸國發現毛熊國這處短板後,便利用媒體大肆宣揚,讓此國百姓看到他們西方百姓是如何生活……”
王翦接話道:“而此國之民見西方諸國百姓過得比他們好,自然會心生不滿,他們是超級大國的百姓,過的日子居然不如別國,心中當然不會平衡!”
馮劫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西方諸國是如何宣傳?”
李念道:“從衣食住行、電影音樂、動畫文學等多個方麵進行宣傳,在衣食住行上,像在‘衣’這方麵,西方諸國將他們打造為世界的潮流,也即他們所穿著的衣物便是世界最流行的樣式風格,跟他們穿的一樣便是時尚,穿的不一樣便是老土落後。”
李念想了想,舉例解釋道:“所謂‘潮流’、‘時尚’便如在鹹陽出現了一種花色的衣物,讓許多鹹陽百姓都追捧,而從鹹陽外來的百姓沒有穿這種花色的衣物,而穿著過去樣式的衣物,便被認為是‘老土’、‘落後’。”
經李念這麽一解釋,始皇等頓時全部明了,關鍵的地方也不在於西方諸國百姓穿的衣物究竟怎樣,而在於西方諸國能定義“時尚”、“潮流”。
他們時尚潮流的,那跟他們不同的人,可不就得被其等定義為“落後”、“老土”,然後以此讓不同於他們的人改變穿衣風格,乃至生活習慣,而這顯然也屬於文化入侵的一種。
“再像吃喝方麵,毛熊國人能吃啥,幾乎每天都是重複的那些,而西方諸國卻弄出了多種花樣,還創造了一些知名飲食品牌在全世界流行!”
“甚至,西方諸國還有人建立了他們的餐飲評判標準,以之去評判他國的飲食。這般下來,看到西方諸國百姓吃喝種類比他們多,味道比他們好,還在全世界流行,再看看自己吃的,焉能不心生羨慕?”
李念道:“這也很難怪此國之民,因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溫飽問題初步解決後,人們便不會隻想著吃飽穿暖,而會想如何吃的好,吃的精細,穿的舒適美觀,同時也會產生精神方麵的追求!”
“此國沒能處理好,甚至對之忽視,當然會被西方諸國抓住破綻,狠狠毆打。如果沒有西方諸國與他們對比,情況可能會好些,不知有更‘好’之處,自不會心生向往,然而可惜有西方諸國存在。”
始皇等人聽出了李念講這番話的意思:這是告知他們,不要想著壓製民眾,不讓民眾過好日子,除非你們能保證在大秦外不出現比大秦更好的國家,否則一旦有比大秦更好的國家出現,此國的情況未必不會在大秦發生。
李念繼續道:“相比於衣食住行,電影音樂、文學動畫會造成更危險的文化影響,尤其是電影、文學作品、動畫這些可直接傳播思想之物。電影便是……”
李念琢磨了下,以一個王綰等能了解的方式講解道:“便是利用某些特殊之物將平日言談舉止給記錄下來,就像今日臣與陛下、與諸公在章台宮內議事,整個過程被毫無巨細地記下。不管是此殿內的一應事物,還是我等神情舉止,都會被悉數記錄,然後再呈現於他人。”
始皇看過李念手機中的視頻,自然不難理解電影是何物,這主要是給王綰幾人解釋。
幾人皆是才思敏捷之輩,很快理解過來,王綰道:“便是將我等今日之景記入某物,隨後再呈現於他人眼前?”
李念道:“是,但電影通常是對某個故事編造展現,如王賁將軍、蒙恬將軍領兵破東胡、月氏一事,便可編為故事,在其中增添許多原本不存在的細節。”
“像給此番出兵添加本沒有的困難險阻,讓人們感到大秦對東胡、月氏出兵的不易不利,幸得王賁將軍和蒙恬將軍智慧果決,才在驚心動魄的危局中化險為夷,得了此次大勝!”
這下幾人徹底懂了,這電影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編造,那這玩意兒用得好,將是對他國進行文化入侵的利器。
在這電影之中,貶低他國,然後再抬高自己,向其內編造進去對己國有利,對他國有害的觀念,然後再傳播到他國中。
嘶,這手段著實有些厲害……
馮劫皺眉道:“西方諸國利用這電影傳播於他們有利的故事?”
李念點頭:“沒錯,西方諸國製造的電影,自然會在其中彰顯其等奉的思想觀念,如在他們的電影裏,他們自己人常是英雄,負責拯救世界,偉大、光明、正義,其他人則猥瑣、黑暗、邪惡。”
“短時間內也許看不出不妥,可長此以往,有些人便會真信了電影裏表現出的東西,漸而認同西方諸國那套。”
“文學作品、動畫等產生影響的方式和電影相仿,當人們看到西方諸國的、散文時,某些人便會被字裏行間那些觀念想法所滲透影響。像有一書說某人是壞人,於書中詳陳其罪行,宛如親見,要是此書廣傳天下,會否有人真認為此人是壞人?”
始皇道:“《韓非子》中曾有一故事,‘三人言而成虎’,若此謠言廣傳開,定會有人真信此人是壞人。”
李念道:“反之,宣揚自己好也同樣可以達此效果,西方諸國便是以此貶他人褒自己,讓不少國家真視其為燈塔,沿著他們所行過的路去走。孰不知西方諸國發家時,根本不走這路!”
西方諸國怎麽起家的,可不是按西方諸國後來所宣揚的那套,而是靠殖民掠奪起來。
“這些國家按西方諸國所言去走,豈有不走歪之理?何況,西方諸國在他們說的這條路上也包藏禍心!”
“此國亦是如此受了西方諸國影響,其在軍事上很強,可在文化發展上卻不如西方諸國,這個缺點被西方諸國逮住,集中猛擊,最終在此國身上撕開了一條難以自愈的創口。”
王翦道:“此國便未阻止西方諸國對其文化入侵?”
李念道:“自然有所動作,但能不能阻止住又是另一回事。西方諸國在文化方麵對他們的優勢太大,尤其是進入雙方較量的中後期時,此國頹勢難止,西方諸國卻生機蓬勃。”
“人多有追慕美好之性,見西方諸國電影比他們多而有趣,見西方文化作品比他們好而深刻,自然會心向往之,即便此國朝廷阻止,此國之民也會去偷摸去接觸。且此國朝廷之內,也有人認可西方。”
“在軍事實力上,此國本與西方諸國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時期,略有勝之,可在文化上,此國居於下風。這是一場文化上的戰爭,優勢方大勝!”
“此國的結局,陛下和諸位也已知曉,在文化戰敗及其他因素作用下,轟然倒塌,分崩離析。且文化上戰敗的影響深遠,由此國分裂出的國家依舊在承受遺毒。”
聽完這個國家怎麽在文化上被人入侵,始皇等人陷入沉默,如今的大秦肯定不如此國,可這等強國也會被其他國家文化影響,大秦不可不以之為鑒,不可忘記文化方麵的重要。
沉默了會兒後,始皇問道:“西方諸國之害應已為人所知,為何後世還有國相信其等?”
李念道:“因為西方諸國先進強大,縱使西方諸國信用不佳,但因其等強大,便有國願信,且不信他們,他們便會對其他國家發起製裁,乃至出兵。文化入侵也得有足夠實力作為支撐!”
“大秦今後,不但要在軍事經濟上發展,文化方麵已不可忽略,在臣的想法中,大秦當在多方麵領先諸國,無有薄弱處。”
不用李念作這番總結,始皇等聽了李念講說的文化重要性後,也有此想法。
如果大秦隻作為一個閉關鎖國的地方性國家,可以不著重文化的發展,甚至發展文化反而對想維持大秦穩定的君臣不利。
因為發展文化,必定要加大對教育方麵的支持投入,而教育又會啟迪民智,王公貴胄們的位子就不一定有那麽穩了。
可大秦要邁向世界,那就得發展文化,構建出大秦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優勢,建成屬於大秦的文化護城河。
這也是李念要鼓動大秦邁向世界的一大重要原因,不然怎麽找理由讓始皇更加支持對教育的投入呢?
始皇帝可是封建君王,華夏曆史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頂尖的聰明人,要是拿不出讓他心動的好處,其會願意他的王朝產生不穩定因素?
幸虧始皇帝對功業看得更重,李念拿出的大秦日不落、萬王之王、後世帝王之楷模吸引到了他,否則不可能說動始皇。
這不是騙,而是用巨大的好處去吸引始皇帝讓大秦發展!
李念又道:“文化的發展好處,既可讓大秦保持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先進性,以之去影響他們,就像後世西方諸國所做的一樣,大秦也要讓諸國以說大秦語、習大秦字、用大秦物為榮。”
始皇知道這恐怕是李念這小子的執念,後世的西方諸國在整個世界影響力巨大,後世的華夏子孫十有八九要學西方諸國之語。
不過,在他的大秦不會發生這種事,要學也是諸國學大秦的語言文字!
“要讓他們接受大秦的文化風俗,思想觀念和大秦一樣,以想來到大秦成為大秦子民為榮。如此一來,我大秦亦可得到諸多的他國人才,而諸國人才流失到大秦,又可進一步削弱諸國!”
“文化發展還可為大秦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大秦現今雖不能做出電影,但漫畫、等卻不難製出,將之發行於諸國,當可為大秦賺得不菲之利。”
這話聽得始皇等人頗為心動,需要後世先進技術的東西做不了,可漫畫、不需要,能以之成為大秦的一種文化潮流,既用於影響他國,還可從他國賺取財貨,一舉數得!
李念話鋒一轉,道:“然文化想得到發展,必須有更多讀書識字之人,因為讀書識字者更容易創造出文化作品,像著書,是讀書識字者寫出一本書容易,還是不讀書識字者容易?”
王綰等人看了眼李念,這應該才是這位想要講的重點,其想要讓大秦更支持民眾讀書識字。
但他們也沒反對,他們能看出民眾讀書識字後會帶來的弊端,可他們也明白這件事可以阻止一時,卻不能阻止一世,且這位給他們帶來的後世發展經曆已告訴他們,一個國家想強盛就得發展教育!
如果是以往,不知這位來自後世,不知世界之大,他們興許會駁斥這位大膽妄為,其言是在妖言惑眾,動搖社稷根基,當處以極刑!
但如今,大秦已走向了一條不同的道路,他們也開眼看到了大秦外的廣袤世界,若再阻止這位,反而是對大秦不負責,是對華夏不負責,也是對後世子孫的不負責。
大秦停滯不前,可大秦外的諸國卻不會停滯不前,萬一讓他們趁著大秦停滯時將大秦超過,隨後再入侵大秦,誰為罪?
王綰幾人一邊心中思索,一邊聽李念斬釘截鐵道:“而大秦想有更多讀書識字者,必須加大對教育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