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一日殺三子,搶兒媳(大唐曆史)

字數:6443   加入書籤

A+A-


    “雖然在和大食人的恒羅斯之戰中落敗,西域的唐軍其實並未損失太多,也並未失去在西域的影響力,甚至還在繼續擴張。”
    “恒羅斯之戰後的第二年,升任為新一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還遣兵大勝吐蕃,攻占吐蕃戰略要地大勃律,讓大唐對西域的經略達至鼎盛,史載‘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裏,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見到大唐依舊強大,大食人主動向大唐求和……”
    說到這,李念也忍不住搖頭:“如果不是因為那場大亂發生,大唐必定會繼續在西域擴張,再次與大食人一較長短。”
    李念沒立即說起那場大亂,而是道:“玄宗時的唐軍雖依舊厲害,戰力強悍,然和太宗時相比,大唐的邊疆形勢已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在太宗時,大唐對外幾乎一直是在進攻擴張,破國極多,並將所奪得的土地納入大唐治理下,可認為大唐在此時對外的戰略是軍事進攻。”
    “等太宗離世,李治時期發生的事,陛下和諸位也知道,大唐的疆域雖在李治手中達至最廣,然而又給丟了出去,吐蕃、突厥等部族也開始不斷襲擾大唐邊境。”
    王翦已經懂了,道:“所以,大唐對外的戰略從太宗時的主動進攻開始變為防禦?”
    馮去疾問道:“但大唐不還在對外出兵,繼續擴張?”
    李念道:“部分的擴張和主要戰略變更為防禦並不衝突。大唐變更對外的軍事戰略方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太宗時,大唐有一支當時最精銳的騎兵,打服周邊諸國,諸多部落元氣受損,無法對大唐形成有效威脅。”
    “可到了玄宗時,情況便變得不一樣!對外,大唐周邊的諸多部族已恢複過元氣,能對大唐產生威脅,這些部族多為遊牧,就算正麵戰場打不過唐軍,可他們會頻繁襲擾大唐邊境:唐軍來了,我跑,唐軍走了,我又來!”
    “而對內嘛,在前已說過,府兵製到玄宗時已難以為繼,大唐的軍事實力在那時其實是下滑了,是玄宗采納張說的提議,改府兵製為募兵製,才使唐軍重新恢複強大的戰力。可有些損失補得回來,有些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補上!”
    這下都聽懂了大唐邊境的形勢是咋變化的了,唐軍強歸強,可敵人也學刁了:我們是正麵打不過你大唐,但我們可以襲擾你大唐,有本事就來追著我們!
    大唐去追他們,追上打贏了得不到多少好處,大唐不去追他們,又會被他們襲擾,可謂煩不勝煩,且大唐到了玄宗時,騎兵的戰鬥力比於太宗時,還有所下降。
    李念繼續道:“為應對這種邊疆形勢的變化,大唐的對外戰略自然也隨之進行了調整,從軍事進攻變為軍事防禦。大唐在邊關設置多個重鎮,以之聚重兵,扼守於要地!於是,節度使應時而生!”
    “節度使在初設之時,本隻掌管地方軍務,不插手地方治理,也沒有地方行政之權,可這就和東漢末年的州牧一樣。”
    一聽東漢末的州牧,始皇等人瞬間明白了節度使是個什麽玩意兒,這不就是大唐版的州牧?
    “其實,玄宗設立節度使本身沒太大問題,至少在節度使初設之時是如此,因為隻要不給予節度使行政之權,朝廷中央足夠強大,地方上的節度使根本掀不起多大風浪。然而,玄宗這個人吧……”
    “沒問題也能整些問題出來,事情的起因還和武家有些關聯!”
    都到這時了,怎麽還能和武家扯上關係?
    這武家當真是百足之蟲,咋都不僵,不過想想也是,玄宗是武媚的之孫,後來的大唐皇帝都能說和武家有關。
    “玄宗有一武惠妃,其是武媚侄孫女,武媚堂侄武攸止之女,此妃頗得玄宗寵幸,為玄宗誕下四子三女。”
    不受寵也生不了這麽多,雖然好幾個都夭折了。
    始皇等卻是想到武媚、韋後、太平公主幾位,難道這武惠妃也要行此舊事,讓玄宗因而犯錯?
    “然而武惠妃雖受玄宗寵愛,但玄宗即使沒有了皇後,也沒立她為後,更別說立她所生育的皇子為太子。”
    “玄宗原本的發妻,王皇後無子,後來還因‘符厭事件’於開元十二年被廢,所以玄宗當時所立的太子非皇後嫡出……”
    又是一個王皇後,這大唐宗室就這麽喜歡娶了姓“王”的女子為皇後,然後再給廢掉,且同樣還有個姓“武”的寵妃。
    這故事聽著有點耳熟啊!
    但玄宗怎麽會拿他爺爺高宗的劇本呢?
    那必然得給再開幾個與眾不同的大眼!
    “玄宗在開元三年便立了太子,立的是次子李瑛,此子為趙麗妃所生,而這趙麗妃的出身不太好,據史載是個倡伎,隻是頗受玄宗喜愛,被納為妾室。”
    立的是次子,那也就是還有個長子,就算不是嫡長子,但這次子也不是嫡子啊,這位大唐玄宗的長子又出了什麽問題?
    好像當皇帝的,長子都很容易出問題,不管是嫡長子,還是庶長子,很難有能得善終者。
    王綰問道:“長幼有序,縱使無嫡子,然長子在前,玄宗為何不立長子為太子,反而立次子?莫非玄宗長子早夭,或不受玄宗喜愛?”
    李念搖頭笑道:“那倒沒有,玄宗對他那位長子應該很喜愛,其本有機會被玄宗立為太子,在其於天寶十一年去世後,玄宗還追贈其為‘靖德太子’。隻是這位比較倒黴,在打獵時被傷及了麵部。”
    那還真是倒黴,本來有機會成為玄宗的皇太子,卻因為打獵被毀了容而失去了機會。
    “但這位因為傷及麵部而未能成為太子,對其反而是件好事,讓他得以躲過殺身之禍。玄宗立了次子為皇太子,且這位皇太子的母親還曾是一倡伎,陛下和諸位覺得武惠妃會如何想?”
    這問題用腳都能想到答案,本妃出身高貴,沒有成為皇後,兒子也沒能成為太子,反倒叫一賤人之子成為太子。
    這口氣如何能咽得下去!
    蒙恬道:“那武惠妃自是不會心甘,認為趙麗妃之子都能為太子,其子為何不能?”
    李念道:“武惠妃正是如此作想,且當時宰相張九齡已被罷相,接替張九齡的李林甫,是一位大大的奸臣,他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勢,揣摩清了武惠妃的心意,時常在武惠妃麵前說壽王的好話。”
    “壽王是武惠妃之子,聽到當朝宰相稱讚自己兒子,武惠妃當然高興,也越發覺得趙麗妃之子都能為皇太子,自己兒子為何不能?”
    “於是,再一次受到女婿楊洄攛掇的武惠妃設計構陷當時的玄宗太子與另外兩位皇子。構陷很簡單,他們殺不了太子和兩位皇子,但有人可以殺了一位太子兩位親王!”
    始皇眯了眯眼睛,沉聲道:“這武惠妃借了玄宗之手,使玄宗親自殺了自己兒子?”
    李念點了點頭:“武惠妃派人召太子和兩位皇子入宮,說宮中有賊,請他們相助捉拿,這三人答應了下來,帶人著兵甲入宮。”
    “而在另一邊,武惠妃又告訴玄宗:‘太子與二王要謀反,他們著鐵甲進宮!’玄宗派人一看,果真與武惠妃所言一般。”
    “而玄宗也是靠政變才有皇位,對這類事自是相當敏感,太子和兩王帶兵進宮,正好戳到了他的逆鱗上,讓玄宗生出了殺機!”
    馮劫道:“那武惠妃不愧是玄宗寵妃,已將玄宗心思琢磨清矣,知玄宗所畏懼擔憂之事,便以此為刀。”
    但到這還是聽不出這武惠妃和大唐那場內亂有何關係,最多也就是讓玄宗殺了幾個皇子罷了。
    李念接著道:“玄宗在決定處置太子和兩王時,曾問詢過李林甫,李林甫回答此為玄宗家事,非其所該幹預。”
    王綰道:“看似置身事外,不參與玄宗家事,實則是以退為進,堅定玄宗殺三人之意。”
    李念道:“玄宗先廢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為庶人,不久之後,又將三人全部賜死,在後世也被稱為‘一日殺三子’!”
    一日間殺三位皇子,其中一位還曾是太子,這還是那個即位初頗為英明的李隆基?
    這大唐皇位真是充滿腥風血雨,原先聽李念講說玄宗對兄弟的態度,還以為會有所改變,沒想到對兒子舉起屠刀,毫不留情!
    始皇問道:“此時,玄宗即位已有多少年月?”
    李念道:“即位已二十五年矣,玄宗也已有五十二歲,所以才有‘玄宗當皇帝不錯,隻是活得太久,死得太晚’一說。”
    “玄宗如果在開元二十五年前便死去,曆史上的評價會很高,在天寶三年前去世,評價雖會低,但也會不錯,就算是天寶十四年前去世,大概也會評價還行,可玄宗偏偏很能活,一直活到七十八歲。”
    聽到玄宗去世時的年齡,始皇等人都覺得確實是很能活,將近八十歲,屬於相當的高齡。
    李念又道:“雖然構陷謀害了太子與兩王,但武惠妃也沒能得到她想要的好處,倒不是玄宗看破了她的構陷,而是武惠妃自己因為構陷一事得了病。其一病不起,在同一年十二月離世。”
    武惠妃到這就死了,那大唐的那場驚人內亂跟她有什麽關係,一個死人還能影響後麵的事?
    李念的回答是“當然能!”,始皇等人隻見李念臉上帶著奇怪的笑意:“武惠妃十分得玄宗寵幸,對玄宗來說,她溫柔體貼,知他心意,後宮中美人雖多,卻無人能與武惠妃相比。”
    “因而武惠妃過世後,玄宗非常傷心,將其追封為皇後,諡貞順,但少了武惠妃這般貼心的人兒,玄宗是吃不好、睡不香,就在這時,他聽說壽王李琩的王妃有傾國之色……”
    等會兒……
    饒是以始皇等人的城府心性,聽到李念這一番話後,也有些維持不住臉上的表情。
    壽王李琩,李念這小子剛才提到過,是武惠妃與玄宗之子吧?
    也就是武惠妃處心積慮想要推上太子之位的那位!
    這般說,壽王李琩的王妃,不就是玄宗與武惠妃的兒媳?
    玄宗這個年過半百的老東西看上了自己的兒媳,想要將之霸占為己有?
    終於明白了李念為啥要講武惠妃了,武惠妃隻怕做夢也沒想到,在她死後,玄宗會把她兒子的王妃給搶了。
    且玄宗搶了壽王妃,肯定不會讓壽王成為太子,繼承皇位,隻要玄宗在世還未退位,那壽王就是離皇位最遠的那位皇子。
    武惠妃的一應謀劃所想,在玄宗對壽王妃起了心思後,一切都成了一個非常滑稽的笑話,且如果她不死,玄宗說不定還不會生出搶兒子王妃的念頭。
    要是武惠妃能在死後得知後麵發生的這些,不知會作何感想?
    玄宗這廝也是會玩,已經道德淪喪到搶兒子的王妃,這讓父子二人以後還如何見麵,壽王和那壽王妃又如何相見?
    前有太宗霸占兄嫂弟媳,後有高宗私通小媽,現又有玄宗搶奪兒子媳婦,不得不說不愧是一家人!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大唐的那場內亂十有八九與這位壽王妃和玄宗有關。
    始皇這時又想到一點,李念這小子以前說過大唐也有一位華夏曆史上頂尖的美女,難道便是這壽王妃?
    李念似乎知道始皇在想什麽,笑道:“這位壽王妃姓‘楊’名‘玉環’,其出身弘農楊氏,華夏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羞花’!”
    “在聽人說壽王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後,玄宗不管什麽禮製道德,將楊玉環給招進宮中,一看,他這兒媳果真姿容絕世,且楊玉環還精通音律,擅歌舞,又性情婉順,能懂玄宗心意。”
    “如此美麗又懂他心意,還能歌善舞的絕色佳人,玄宗哪能不心動?這樣的佳人怎能做他的兒媳,應當成為他的妃嬪才是。詩人白居易便在《長恨歌》中寫到:‘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