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秦、孔“友好”條約
字數:6641 加入書籤
最好是所有外邦人都信仰大秦的神靈,大秦的教派成為世界第一教派。
李念道:“大秦海納百川,神靈也是如此,諸位想信仰我大秦神靈,自無不可,願太一庇佑諸位!”
說著,李念右手貼於胸前,做了一個禮儀,毗賈奴幾人立馬明白過來,這“太一”應當便是秦人所信仰的一位神靈,可能還是最為尊貴的神靈。
幾人也學著李念行禮,“願太一庇佑!”
談好這些事後,偏殿內的氣氛變得愉快輕鬆了許多。
毗賈奴幾人很高興,他們成功搭上了大秦的線,即使日後大秦攻伐孔雀國,他們的利益也能得到保證;扶蘇和李念同樣很高興,有這些人當帶路黨,到時大秦對孔雀國下手,能減少大秦的成本,為大秦少去很多麻煩。
這就叫“合作共贏”,雙方都覺得自己贏了,得到了想要拿到的東西。
但這隻是初步定下大秦和這些人“合作共贏”的框架,具體細節還要具體去談,不是一時便能談妥。
像大秦拿下孔雀國後,該具體怎麽給這些人分配利益,大秦拿多少,他們拿多少,各個向大秦投誠的家族該怎麽劃分地盤;再像大秦要對孔雀國原本的法律進行修改,哪些需要修改,哪些要保留;再像大秦允許其等擁有的武裝力量,該擁有多少,又要做出哪些限製……
這些都需詳細議定,最終達成一份雙方都認可的條約。
扶蘇請了毗賈奴幾人在偏殿用餐,用完餐後,毗賈奴幾人告辭。
待幾人從殿內裏去,扶蘇道:“其等身為一國使者,竟連絲毫羞恥之心也無,仿佛那孔雀國不是其等之國。”
李念笑道:“在其等眼中,隻有自己之利,哪有國家?隻要能保證其等利益,他們並不在乎大秦會不會占領孔雀國。”
“這些人無恥歸無恥,隻要對大秦有利即可。大秦若有此等人,那對大秦是壞事,可其他國邦有這些人,那便是好事!”
扶蘇隻是不太喜歡毗賈奴幾人的無恥,瞧不上幾人的品行,但也明白其他國家有毗賈奴這類人,對大秦是好事。
“我終於明白妹婿為何非要強調教導民眾愛國,若不教導,大秦百姓與這些孔雀國人一般,亡國不遠矣。”
扶蘇又正色道:“妹婿,須得警惕這些孔雀國人,不可使其等在我大秦居占高位。其等能出賣孔雀國,同樣也能出賣大秦!”
李念道:“兄長放心,這正是我為何不提大秦占領孔雀國後,可直接與其等大秦子民身份,便是防範其等得到大秦子民身份後,在大秦占據高位,禍害大秦。”
“其等並非忠心大秦,而是見其國勢衰,大秦勢強,想在孔雀國這艘船沉沒前,跳轉到大秦之上,好保住其等之利。”
扶蘇又道:“妹婿,大秦是否要長期用其等治理孔雀國?地方治理之權長期被其等掌握,於大秦不利。”
李念無奈道:“我也不想讓其等作為大秦的代理人,可大秦如今沒那麽多人力物力控製下孔雀國,隻能做此選。”
“孔雀國疆土人口不下大秦,治理大秦有多難,兄長應比我知曉。”
扶蘇點點頭,治理大秦這樣一個疆域大、人口多的國家,相當不容易。
尤其是剛一統天下之時,別看滅六國,一天下很風光,那也是大秦最難熬的時光:缺乏地方官吏,六國百姓看大秦的眼神帶著懷疑、審視、不信任,還有六國舊貴暗中潛藏……
若沒這位妹婿,走錯一步,大秦都後果難料,扶蘇如今也知道後世曆史,曆史上那個覆滅的大秦顯然就是走錯了。
直到現在,大秦也仍在擺脫自身困境、解決自身問題的過程中。
如果這時再去治理一個和大秦差不多大,人口也相仿的國家……
以大秦當今的國力,很難吃得消!
李念又道:“飯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不要看孔雀國這地方好,便想著急拿下。大秦現今的重心不在孔雀國,在匈奴、西南、百越、西域……先得實控下這些地方!”
扶蘇又生出一個想法,道:“大秦雖無法立即控製孔雀國,但可否拉攏孔雀國國內低種姓人,製約其等?”
扶蘇的意思是在利用孔雀國那些高種姓作為大秦代理人,代幫大秦治理孔雀國時,大秦可以拉攏孔雀國國內的低種姓,對高種姓形成製約。
李念搖頭笑道:“這並不可取。如此做,不僅會惡了孔雀國的高種姓,損害大秦的利益,那些低種姓孔雀國人還未必接受。”
“孔雀國的種姓製度能維持下去,最關鍵在於那些低種姓孔雀國人自己接受,甚至還主動維護。因而,大秦提出廢止種姓製度,其等未必領情,更可能會反對大秦。”
“他們既然對種姓製度甘之如飴,大秦又何必去破壞?反倒是留著,有利於孔雀國的穩定,更符合大秦之利。”
正在扶蘇與李念商議時,始皇帶著王綰幾人走了進來。
扶蘇、李念立馬起身,向始皇行禮:“拜見陛下(父皇)!”
始皇擺了擺手,問道:“與那些孔雀國人議得如何?”
扶蘇道:“已初步擬定與其等‘合作共贏’的基礎。父皇且看,這是兒臣記下的內容!”
扶蘇將幾頁紙遞給始皇,始皇接過看過之後,又將這幾頁紙轉給王綰、馮劫幾人。
馮劫看過後,評價道:“國有此輩,孔雀國豈能不亡?”
馮去疾道:“彼輩隻憂己利,而不憂國,為己利可賣國利,大秦當引以為鑒。”
王賁道:“其等就這般甘心讓利大秦?”
李念道:“當然不是,現不過是定下了一些初步協議,若大秦實力不夠,其等隨時可能反悔。因而,在大秦攻打孔雀國時,定會有至少一場硬仗,若大秦勝過,其等才會遵守,若戰敗或慘勝,其等必不遵守。”
始皇道了句“終究得以實力論高下。”,又看向扶蘇、李念,道:“扶蘇、李念,與孔雀國人相議之事,之後也交由你兩。此事為大秦機密,勿走漏風聲!”
像這種投誠賣國,在事發前保密才更有效果,才能裏外聯合打孔雀國一個出其不意。
在始皇幾人到偏殿查看扶蘇和李念辦事進度之時,毗賈奴幾人跟著一名內侍走在章台宮外,毗賈奴走在前,其他幾人在後,彼此未說話。
毗賈奴心中有些怒氣,他本想拿到頭一個向秦人投誠的成就,從而獲得秦人的看重,畢竟第一個賣國給秦人,應當會有些優待。
沒想到這幾個家夥跑了過來,攪和了他的好事。
但他也知道這幾人是害怕他和秦人先一步達成協議,不利於他們向秦人賣國:要是讓你先賣成了,那我們後賣,豈不是得吃虧?
盡管心中憤怒,但木已成舟,怒也沒用,何況他們還是一條船上的,回到孔雀國後還需要彼此相助。
走出一段距離,毗賈奴回頭看向幾人,道:“既然今天都來了,今後便一同行事,嚴禁有人私自行事,幾位以為如何?”
見毗賈奴沒訓斥他們,幾人心裏鬆了口氣,連忙點頭,他們一起賣國,是一條船上的水鬼,當抱團一起行動。
與大秦定下基本的投誠賣國框架後,孔雀國使團眾人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在大秦的待遇得到了提升。
秦人帶他們觀看了運動會、博覽會,還介紹了其他國家的政要與他們相識,並讓他們旁觀了大秦與諸國的“合作”會議。
到這時,他們才知道自己和大秦的差距比他們原本想的還大,也越發覺得不可能跟大秦對抗,向大秦投誠才是正確的道路。
大秦竟然在西邊建立了一個西域聯盟,數十個西域國家加入其中,而這所謂的西域就在他們孔雀國北邊,也即是大秦真有可能從西域攻打他們孔雀國。
如果他們事先毫不知情,被大秦領著一幫西域國家從北邊殺來,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幾乎不用深想。
秦國本就已經很強,還帶一群小弟,他們孔雀國基本不可能抵擋。
秦人在博覽會上展覽的東西也讓他們震驚,秦人當真掌握了屬於神靈才能掌握的雷電之力,不是在欺騙他們。
還有那神奇的紡織機,能自己跑動的蒸汽機車,無不表明秦人的技術遠超過他們。
秦人還邀請他們觀看了火炮演示,親眼見到火炮的威力,孔雀國使團眾人更是震驚。
摩葉上師等人沒欺騙他們,秦人確實擁有恐怖的武器!
在這種武器下,他們孔雀國的象兵的確難以抵擋,光是火炮產生的聲響就能將大象給驚到,而象兵都不能擋,其他軍隊則更難。
到時,訓練有素的秦軍將火炮拉上戰場,他們除了憑借堅固的工事防守,根本不可能和秦人正麵交戰。
不僅有先進的技術,恐怖的武器,秦人本身也堪稱可怕,那些秦軍遠比他們的軍隊訓練有素。
即使不依仗火炮,依靠秦軍本身的素質,他們也不可能勝過。
不愧是在數百年諸國爭鋒中最終得勝的國家,那位西方大帝沒繼續攻打到這裏,是他的幸運,否則其一世英名十有八九會折在這。
麵對這樣的秦國,毗賈奴等人更堅定了投誠的想法,與秦人對抗沒有前途,唯有向秦人投誠。
感受到秦國遠勝於他們的強大,毗賈奴等人更積極與大秦溝通。
經過數日磋商,雙方就諸多內容逐漸達成一致,商議出了一份雙方都接受的條約。
這一日,章台宮偏殿,看著扶蘇和毗賈奴在兩份文件上按下指印,李念笑著宣布:“從今日起,《秦、孔友好條約》簽立!”
聽到李念的話,扶蘇和毗賈奴臉上露出笑容,尤其毗賈奴,有種終於塵埃落定的感覺。
他此番出使秦國的最大任務終於達成,隻要秦人遵守這份條約,即使未來孔雀國被秦人滅亡,他們也不會有損失,說不定還能借助秦人的力量獲取超過以前的利益。
這份條約中,規定大秦日後攻伐孔雀國時,將保障毗賈奴等人的權益,但毗賈奴等人也必須為大秦攻伐孔雀國提供便利,包括但不限於為大秦提供孔雀國軍隊駐防圖,為大秦軍隊提供向導、糧草等。
在大秦攻下孔雀國後,其等須承認大秦為宗主國,大秦對孔雀國擁有合法的統治權,但大秦也須任用其等幫助大秦治理孔雀國。
他們正是因害怕秦人攻打到孔雀國,讓他們性命權勢不保,才主動過來與秦人接觸,如今條約已簽立,毗賈奴等人想從大秦這裏得到的安全感已經有了。
當然,還得看秦人願不願意遵守。
不過,毗賈奴個人認為秦人應當會遵守這份條約,除非秦人不想長久統治他們孔雀國,隻想搶掠一番便走。
而以秦人的眼光謀略,不可能會選擇這等短視的做法,必會向長遠看,想長久統治他們孔雀國,隻要秦人有長久的想法,那麽便會遵守這份條約,用他們的力量。
沒辦法,秦人是很強,比他們強的多,但秦人目前沒有力量同時治理兩個大國,且秦國的目標也不隻他們孔雀國。
西域聯盟、匈奴國、百越國……都會牽扯秦人的精力。
在沒法騰出更多力量的情況下,秦人選擇與他們“合作共贏”是必然之事。
條約已經簽立,那他們也到了歸國之時,不知道國內那些在等待這份條約的人,看到條約後,會否滿意?
不滿意也沒法,這已經是他們與秦人協商出的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扶蘇叮囑毗賈奴道:“諸位務必注意保密,我大秦有言‘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條約若是泄露,會嚴重影響大秦與諸位今後的謀劃。”
毗賈奴當即向扶蘇保證:“殿下放心,我等必會保密,不使外人知曉!”
扶蘇看了眼毗賈奴,怎麽看怎麽覺得不太靠譜,他這段時間可是從李念那聽說了很多有關這個國家的後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