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傳“教”於西

字數:6638   加入書籤

A+A-


    聽到翻譯轉述過來的話,王陵笑道:“大王誤會了,此‘出山’並非指李念公子在輔佐皇帝陛下前居於山中,而是指李念公子學問大成,正式任職輔佐於皇帝陛下。”
    “出山”一詞可追溯於《晉書.謝安傳》,是一個本不該出現在大秦這時代的詞匯,但被李念給帶到了大秦。
    “原來如此,還以為李念王子真住在山裏。”歐西德穆斯一世又問道:“使者方才曾說貴邦皇帝陛下想讓貴邦人人皆讀書識字,可都讀書識字,誰去耕種,誰去織衣?若貴邦人人都為學者,貴邦可有那般多職位?”
    王陵笑道:“讀書識字亦不妨礙耕種織衣,讀書讀的好,可能還有利於耕織。”
    王陵並未解釋為何讀書讀的好有利於耕織,大秦設置的科目可不隻是人文學科,還有自然學科,大秦的學子讀書後,會根據偏向分流。
    這些被分到自然學科的學子,會被教授農業、紡織等等知識,在畢業後也會從事這方麵的事務。
    而且,他們也不用擔心畢業即失業,因為大秦現在真包分配!
    大秦的人才缺口太大了,尤其是自然科學方麵,按照李念製定的計劃,大秦在未來幾十年裏,在教育方麵都要以扶持自然科學為主。
    王陵繼續回答歐西德穆斯一世的問題,“至於人人都為學者,大秦能否有足夠的職位,大秦隻恐學者太少,而不怕學者太多。要是真能人人皆為學者,大秦必定已至極盛之世!”
    人人皆讀書識字的大秦,王陵自己都想象不出來那是何等模樣,必然極其先進,極其強大……
    “且學者多,能從中選出的優秀賢才也多,以這些優秀的賢才治國,國家必能更為強盛。”
    聽了王陵的回答,歐西德穆斯一世注意到一個問題,他好像還不知道大秦是以各種方式選才,遂問道:“不知貴邦如何選才?”
    王陵笑道:“大秦選才之法主要有三:一者、有賢名,受人舉薦,得皇帝陛下考察而用之;二者、從軍立功;三者、也是大秦當今最重要的選才之法,參加鹹陽大考!”
    “鹹陽大考”,那是什麽?
    歐西德穆斯一世道:“使者屬於三法中的哪種?那‘鹹陽大考’又是何物?”
    王陵端起麵前的酒杯喝了一口,將酒杯放下後才回道:“說來也是慚愧,王某乃是被皇帝陛下選中為官。”
    至今他都沒想明白,為啥突然被皇帝陛下給派人召去參加稱帝大典,且在稱帝大典結束後,皇帝陛下也沒放他回鄉,反而給了他任命。
    和他同樣情況的人還有很多,像如今的西域總督劉季,也是在稱帝大典前被皇帝陛下召到鹹陽觀禮,從此便簡在帝心,最終被委以西域總督的重任。
    根據他們這些人私下裏的猜測,皇帝陛下之所以會在稱帝大典前召他們到鹹陽,興許和李念公子有關。
    也即是李念公子向皇帝陛下舉薦了他們這些人,李念公子對他們有舉薦之恩。
    可要真是李念公子舉薦的他們,李念公子又是從何處知曉的他們?為何要舉薦他們?
    心緒流轉間,王陵接著道:“鹹陽大考是近幾年大秦設立的選才考試,每年皆有一場,時間定於夏季。”
    鹹陽大考的時間給改了,第一次鹹陽大考舉辦得著急,因此在考試時間上也比較趕,在始皇稱帝大典後不久便舉行了鹹陽大考。
    如今已不是當初,當時因趕工而弄出來的東西自然要調整。
    現定在夏季,是因春季需要耕種,秋季需要收獲,冬季寒冷,唯有夏季是個相對不錯的選擇。
    “鹹陽大考,凡我大秦子民,隻要有才學,自覺能參考,那便可參加。考試科目有曆史、地理、策問、算學、化學、物理!”
    在第一次鹹陽大考時,曆史、地理、政策問答是合在一起為策問,但現在給分開了,格物也給分成了化學、物理,沒有生物。
    李念原本也想設生物這一科,但考慮到這時代的生物水平,最終沒設,隻是在策問中加了些與生物有關的題。
    如今的鹹陽大考正變得更規範,但不像後世的高考,更像公務員考試,隻是沒後世公務員考試那般折磨考生。
    當然,對這時代的人來說,鹹陽大考還是挺折磨。
    “每科皆有試題,考生答對得分,打錯不得,最終以考生所得分數排名,排名榜單會張貼於鹹陽,因而在鹹陽大考能夠排於榜上也被稱作‘榜上有名’,那些鹹陽大考排名在前的賢才,會單獨以姨丈金榜刻錄其名,又稱‘金榜題名’。”
    這是真.金榜題名,倒不是李念整出來的,而是始皇帝從李念那聽到有“金榜題名”之說後主動搞的,目的自然是增加鹹陽大考考生的榮譽感。
    始皇帝還定下規矩,每一屆鹹陽大考的金榜都會收藏於皇宮,第一屆的考生本沒有金榜,也被始皇給補上了。
    說到金榜時,王陵語氣裏很是羨慕,他也想參加一次鹹陽大考,然後金榜之上有其名。
    歐西德穆斯一世等聽到大秦以鹹陽大考選才,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暗自皺眉,有人神色欣喜,但沒人跳出來阻止王陵講說。
    王陵繼續道:“凡能入榜者,將會受陛下接見,陛下還會賜衣設宴,讓其等跨馬遊於鹹陽,有詩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鹹陽花’。”
    說著,王陵更遺憾沒能參加鹹陽大考,中榜之後跨馬遊街。
    坐於王陵下首的酈食其則撚須微笑,他可是參加過鹹陽大考,榜上有名,跨馬遊街過的,那是能讓他記一輩子的榮耀之事!
    王陵在講說時,一直在觀察歐西德穆斯一世等人的神情,見有很多巴克特裏亞大臣皺眉,便知道他給這些人講了鹹陽大考,這些人也不會借鑒學習。
    巴克特裏亞很難弄出類似鹹陽大考的選才考試。
    因為巴克特裏亞的大臣幾乎都出身於王公貴族,家世擺在那,隻要能活著長大,權勢地位自然而然會來,哪還需要去參加考試?
    而鹹陽大考是讓天下有才之士皆可去考,這意味著即便不是貴族,也可參加,那這些不是貴族的人要是參考被選中,豈不是在動他們的奶酪?
    他們傻了才會去整個類似鹹陽大考的選才考試出來分自己的利益。
    這也是曆史上,西方古代為什麽沒有科舉製度的一大原因,他們不是不知道在東方那個大國有一種叫“科舉”的選拔人才之法,而是他們抵製、不想弄。
    所以,王陵在講鹹陽大考時不怎麽擔心,他講了,這幫人也學不了。
    那些神色欣喜的人也不是為平民賢才能參加鹹陽大考而高興,而是羨慕大秦對那些榜上有名的考生的優待。
    東方那個神秘的秦國,真是個尊重學識、優待學者的國度,難怪那位秦國皇帝想要秦人人人皆為學者,他要建立的是一個學者之國,而那位李念王子應該是他的首席學者。
    歐西德穆斯一世笑道:“貴邦選才之法倒是有趣。”
    聽了王陵話後,歐西德穆斯一世在心裏快速琢磨了一番,那鹹陽大考有利於選才,且能利於君王掌權,可惜在巴克特裏亞實行不了,他要是敢實行,這王位隻怕很難坐穩。
    他能反得了狄奧多圖斯二世,自然也有人能反得了他!
    而且,巴克特裏亞也沒有實行的基礎——沒那麽多讀書識字的人。
    巴克特裏亞讀書識字有才幹的人幾乎都是貴族,這些人生來便要當官,並不需要鹹陽大考這種途徑。
    歐西德穆斯一世暗歎一聲,站在作為君王的角度,他很想搞出一個巴克特裏亞大考,可惜不行。
    歐西德穆斯一世又問道:“使者所言化學、物理,這是何物?”
    王陵笑道:“這是兩門自然科學,闡述天地變化之道,像鳥為何飛於空中,魚為何遊於水底……”
    歐西德穆斯一世來了興趣,追問道:“那貴邦可有答案?”
    王陵道:“這卻不知,不瞞大王,我對化學、格物不甚了解。”
    歐西德穆斯一世聞言有些失望,但轉念又一想,秦人居然在研究這些,著實有趣。
    王陵道:“大王若想了解,可派人到大秦留學,鹹陽有一座大秦國際學院,專門教授外邦學生。”
    歐西德穆斯一世等聽到這話,心裏有些不爽,這秦人使者隻提他們可以派人去秦國留學,卻不提秦人到他們這來留學,顯然是覺得他們的學識水平比不上大秦。
    這秦人使者看著平易近人,實則是個相當傲慢之人。
    王陵卻沒覺得他有說錯,就巴克特裏亞的學識水平,怎麽可能與大秦相提並論?
    歐西德穆斯一世道:“等使者回返貴邦時,我會派人隨使者前往貴邦。”
    王陵點了點頭,盡管派留學生來,看大秦怎麽改造他們,先進的知識別想學走,但大秦的“先進”思想可以帶回去。
    歐西德穆斯一世又問道:“請問貴邦信何神靈,可是宙斯神王?”
    這問題讓王陵愣了下,咋突然問到信什麽神了?
    不過,在來前對可能被問到的問題做過推演,王陵搖頭笑道:“我等不信宙斯神王,我等所信神靈為天帝太一。”
    “太一,先天而生,先天而存,有詩曰:‘先有混沌後有天,天帝太一更在前’,太一為萬物之始,亦為萬物之終,其即為道……”
    一邊的翻譯已經抓瞎,他都聽不太懂王陵說的什麽東西,更別說準確翻譯給歐西德穆斯一世等人,隻能根據他自己的理解,糊裏糊塗翻譯:
    秦人信仰的神靈為天地間第一輪太陽,因此祂是天地的皇帝,整個世界的皇帝。
    祂誕生存在於世間之時,還沒有現在的天地,連現在的天地之前的世界也不存在,秦人用詩稱讚祂,“啊,偉大的神靈啊,天地已經很古老,而您比天地之前的世界還要古老。”
    祂是萬物的起始,也是萬物的結束,祂是一切的有靈眾生的主,也是一切無靈之物的主……
    雖說翻譯得不太準確,不少內容是翻譯自己揣測的,但還是將歐西德穆斯一世等人給震住了。
    聽上去,秦人信仰的這個神靈好像比他們信仰的宙斯神厲害多了啊,在天地未誕生前就已存在,還是一切之始,一切之終。
    被李念等人編改過後,大秦的祖神教有著嚴謹的神話體係,不是這幫人從希臘那搬過來的希臘神話體係可比。
    巴克特裏亞的這幫人信奉的是古希臘神靈,以神王宙斯為主,而希臘神話是個啥樣,知道的都知道。
    並且,李念還在編造祖神教的神話背景時,采用了一些後世的東西,簡單說,給天帝太一的設定極高。
    這麽做的目的是將天帝太一徹底與道相合,使其沒有人格,隻有神格,即天帝太一就是道的另一個稱呼,祂不是人,沒有人的情感和欲望,祂是道,以防止有人打著天帝太一的名義作亂。
    天帝太一都沒有人的情感和欲望,怎麽可能附身、托夢給你們,下達神諭讓你們作亂,你們定是在說謊。
    既然在這個時代,信仰神靈不可避免,李念隻能努力讓神真成神,隻接受信仰,而不“自己”插手凡塵俗世。
    “太一辟開混沌,使混沌世界化為當今天地,其感天地孤寂,遂造皇天、後土、女媧、伏羲眾神……”
    “然雖有眾神,天地依舊荒蕪,遂令女媧、伏羲兩位大神造出一種有智生靈,此生靈便是我等人……”
    歐西德穆斯一世等聽著王陵講神話故事,雖說他們聽的是翻譯改編揣測版,但依舊聽得極有興致。
    因為王陵所講的神話跟他們所知的某些神話能對得上。
    可是他們聽聞的神話來自希臘,而王陵所講的神話來於大秦,一者在西,一者在東,怎可能正好對得上?
    世間哪有這麽巧合之事?
    歐西德穆斯一世等在心裏琢磨,可琢磨出的答案讓他們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