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秦人的賢哲多如繁星

字數:6641   加入書籤

A+A-


    柏拉圖、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家,跟你們這些馬其頓蠻子有啥關係?
    你們叫一聲,看柏拉圖、蘇格拉底應,還是不應。
    古希臘和馬其頓帝國屬於征服和被征服的關係,在早先的古希臘人眼中:馬其頓,蠻夷之地也,馬其頓人,一幫野蠻人罷了。
    甚至在古希臘和波斯交戰時,馬其頓人還依附於波斯跟古希臘開片。
    後來古希臘衰弱,馬其頓崛起,亞曆山大將古希臘征服,可這也不能說古希臘就等於馬其頓,古希臘人的東西就是你們馬其頓人的。
    古希臘雖被征服,可古希臘人又不是被滅絕了,你這麽說,有問過古希臘人了嗎?
    對被亞曆山大征服,古希臘人可不怎麽歡迎,對他們來說,馬其頓人是一群外來的征服者。
    當然,這群外來的征服者沒有毀滅古希臘文化,反倒將古希臘文化給推廣傳播開。
    知道歐西德穆斯一世是想以此找回場子,但怎麽可能讓其如願?
    王陵笑道:“我大秦的學者賢哲,遠古時有黃帝、神農、倉頡,夏時有皋陶,商時有伊尹、巫鹹,周時有周文王、周公旦,後春秋戰國,更有百家諸子,至於我大秦現在,王綰首相、王翦老將軍、李斯副相、李念公子皆是極有學識的學者。”
    秦人的學者未免也太多了些,歐西德穆斯一世懷疑王陵在誆他們,那神農氏不是人祖嗎?為啥也是秦人的學者?
    還有那“皇帝(翻譯不知道‘黃帝’是誰,向歐西德穆斯一世等人翻譯時,直接給翻譯成了皇帝)”,也是學者?
    歐西德穆斯一世問道:“神農氏不是諸位先祖,為何又成了學者?那‘皇帝’為何也是學者?”
    王陵道:“神農氏為我等先祖,與其身為賢哲,並不矛盾。神農氏嚐百草,使祖先們能辨明毒草、藥草,有其,我華夏藥理之學才得以發展,為何不是學者賢哲?”
    “至於黃帝,大王誤會了,此‘黃帝’非彼‘皇帝’,黃帝亦為人祖,與神農人祖同處一世,二人皆為我華夏族當時領袖,神農人祖也稱‘炎帝’,他們合稱為‘炎黃’,因而我等亦可稱炎黃後裔。”
    “神農先祖有嚐百草、發展藥理之功,而黃帝先祖有探明人體病症,發展醫理之功,使祖先們在生病後知道為何生病,用哪些藥草能治病。便是在當今,我大秦醫者依舊在學習黃帝先祖所留醫理。”
    “且除此外,黃帝先祖對天文地理、格物音律皆有研究。”
    那確實是一位實打實的學者賢哲,秦人的祖先好生厲害,在身為首領,管理部族的同時,還能在其他方麵也取得非凡成就。
    歐西德穆斯一世沒說話,王陵便繼續道:“倉頡是傳說中為我華夏造字的人祖,雖說我大秦現用文字與倉頡人祖所造已大為不同,但若無倉頡人祖造字,又何來如今之字?”
    大秦現向天下推廣的是簡書,不同於原來的七國文字,但能夠看出簡書是一脈相承的華夏文字。
    “皋陶製定律法,創造‘五刑’,使有法可依,違法有刑。伊尹輔佐商湯建立大商,其於治國、軍事、醫學,乃至庖廚烹飪,都有研究,著《伊訓》、《肆命》等書,於後世影響極大。”
    “商之巫鹹精通占卜、巫術、醫藥,可謂巫、醫之鼻祖。周之文王也是既為君王,又為大賢,其所演《周易》,為我華夏之寶。”
    哪怕是在現代,依舊有不少人研究學習《周易》,且但凡學的人,幾乎都對《周易》極為推崇。
    而在華夏古代,《周易》的地位那更不需要多說,《周易》被奉為儒家聖典,六經之首!
    這時,一大臣問道:“使者,這夏、商、周是何國?”
    王陵笑道:“皆為大秦前的王朝,依時間先後依次為夏、商、周,商代夏,周又代商,而周終於大秦!”
    原來是大秦之前的朝代,秦人的曆史隻怕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更悠久,也難怪秦人能知曉那麽多古時之事,他們雖有王朝更迭,卻是一脈相承傳了下來。
    很久很久前的事,都被秦人祖先們給記錄傳下。
    “周公旦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其製禮作樂,使周以‘禮’治國,正是有他,使周有國祚近八百餘載,‘國祚’即是其存在的時間。”
    等會兒,存在了近八百年的王朝,這是多漫長的時光?
    如果那夏、商也和周一樣,都存在了這麽長,那夏朝到現今秦人的曆史豈不是可能有兩千年?
    就這,還沒有算上那夏朝之前的時間,要是算上,哪得多少年?會不會長達萬年?
    秦人的曆史委實悠久!
    在歐西德穆斯一世等人的驚奇中,王陵繼續道:“至於百家,諸子皆為學者賢哲。”
    歐西德穆斯一世等人一聽就知不對勁,光是“百”這個數字就讓他們注意,該不會秦人的諸子百家,有一百多位學者賢哲?
    這數目太驚人了!
    “百家有法家、儒家、墨家、道家、兵家、農家、醫家、陰陽家、名家……諸子則是百家創立者或知名學者,其等因學問淵博,而被尊稱為‘子’,大王和諸位可認為‘子’在我大秦,是對學問高深的學者的稱呼。”
    一大臣從王陵話中想到了什麽,神情驚訝,向王陵問道:“這‘百家’莫非是諸子所建立的學派?”
    聽到這個問題,其他人,包括歐西德穆斯一世也給驚到:啥?秦人有一百多個不同的學派?
    這未免也太誇張了!
    王陵點頭道:“百家正是諸子所立學派,因而合稱‘諸子百家’,像儒家為孔子所立,墨家為墨子所立,陰陽家為鄒子所立……”
    “立百家為諸子,但諸子並非全為百家建立者,像孟子、荀子,這二位是孔子已立儒家後的儒家學者,其等承繼孔夫子學問,又有創新添加。”
    儒家、墨家、法家、醫家、道家、陰陽家……
    醫家、農家、兵家這些倒是能看出是研究什麽的學派,可道家、墨家、陰陽家便不知道是什麽學派。
    歐西德穆斯一世道:“使者可否為我等詳細說說這諸子百家?”
    王陵笑道:“諸子百家之學,非三言兩語所能說盡,大王若有意了解,不如等我方學者與貴邦學者交流時,可親往觀之。”
    “不瞞大王,我方此次前來的學者便是從百家中選出,如酈副使便出自儒家。”
    聽到王陵提及自己,酈食其適時起身,振了振衣袖,向歐西德穆斯一世行了一禮:“儒家酈食其見過大王!”
    先前見到歐西德穆斯一世時也行過禮,但那時是用大秦使團副使的身份,現在他是用儒家弟子的身份。
    酈食其是聽聞大秦要向西方諸國派出使團後,主動請求加入的使團,原因嘛,一是世界那麽大,他想去看看,瞧瞧異域國邦與大秦有何不同;
    二是因為李念給大秦帶來的改變,讓諸子百家意識到此世為大變之世,要想不在時代變革的浪潮中落後,就需要積極去做準備,把握變革中的機會。
    世界都在變,他們這些學派也要隨之而變,否則便會被時代拋棄。
    他們儒家也需要變化,以適應新的時代,酈食其便是儒家的開路先鋒,為儒家前來了解異域諸國,好讓儒家找到在新時代裏繼續傳承下去的辦法。
    使團中的其他學者也都來自其他百家學派,兵、墨、道、法皆有。
    歐西德穆斯一世笑道:“好,便依使者之言。來,使者,滿飲此杯!”
    歐西德穆斯一世想的是:希望他們的學者能爭口氣,在交流時勝過秦人的學者。
    秦人雖學派多,學者多,但秦人的學識未必能比得上他們,歐西德穆斯一世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確切說他是對柏拉圖、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這些古希臘哲學家有信心。
    秦人的學者雖不弱,但應當還不如亞裏士多德這些賢哲,他們對世界、對人、對國家的了解太深了。
    孰不知華夏諸子完全不會遜色於這些人。
    那些人對自然、對社會的了解深,華夏諸子難道就不深?
    老子的“道”,孔孟的“仁”、“義”、“禮”、“智”、“信”,韓非子的“法”,便是在自然科學方麵,墨子也不遜色。
    且這世界的大秦因為李念的到來,自然科學方麵如今更遠超西方諸國。
    古希臘哲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東西,大秦知道,古希臘哲學家們沒研究出的東西,大秦也知道。
    酒宴結束,王陵等人回到歐西德穆斯一世給他們安排的住處。
    對於大秦使團,歐西德穆斯一世給予了最高規格的接待,王陵等人的住處是一處大宅,據聞原是狄奧多圖斯王朝一名貴族的府邸,後歐西德穆斯一世篡了狄奧多圖斯二世的鳥位,處置了一批狄奧多圖斯二世時的大臣,此處宅院便是在那時被沒收而來。
    宅院一間房中,除了在城外領兵的曹參,王陵、酈食其等主要使團成員齊聚。
    王陵笑道:“這巴克特裏亞國與大秦著實不同。我觀那巴克特裏亞之王,看似為王,實則是各城認可的共主,地方之權實在於各地總督。”
    酈食其道:“這位國王本也是一名總督,其是謀逆造反,才成為國王。此國之王便有如周天子,各地總督和那些貴族便是周朝分封的諸侯。”
    酈食其一語點破了西方諸國的製度,隻是他不知道西方直到兩千年後也沒大一統過,依舊是這樣。
    當然,也正是因為歐洲沒有始皇帝一樣的帝王將之統一,才一直是散裝狀態。
    這也是始皇或者說大秦的偉大之處,大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可不是簡簡單單地將地給統一了,還通過一係列措施要讓人也統一。
    地統一簡單,但僅僅隻是將地統一,必不得長久,隻要那位締造統一的雄主一死,被其強行拚合到一起的地很快便會分崩離析,亞曆山大的馬其頓帝國便是如此。
    亞曆山大在世時征服了那麽多地方,打下了那麽廣袤的土地,可等其一死,很快便發生了繼業者戰爭,馬其頓帝國解體為多個國家。
    要想人死而地不崩,就需要將人統一,將大一統的觀念給紮根於人心,而要做到這一點,便要讓不同地域的人有一套共同的係統。
    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地同域”便是在給天下人製定一套共同的係統。
    有人認為即便沒始皇帝、沒大秦,也會有其他人完成同樣的事,達成同樣的功績,但觀西方可見,未必會有。
    始皇的確有過,但又的確於華夏有大功。
    當然,始皇和大秦隻是起了個頭,未將大一統給真正落實,是後來的大漢真正完成了對人的大一統。
    從此之後,不管華夏諸侯割據成何等模樣,總會有猛人出現,將分崩的華夏重新給聚在一起,若沒有實現真正一統,那些雄主都會感覺缺了點什麽。
    酈食其又道:“以往覺得周時分封甚好,現見到此國,分封有大害。”
    他身為儒家弟子,以前相當崇信周朝分封那一套,如今想來,那時的自己是見識少了。
    房內另一使團成員笑道:“此國還有一點很有趣,貴族、平民、奴隸分得極其分明,奴隸很難成為平民,平民亦很難晉升為貴族。”
    大秦雖然也有貴族王公,但平民還是有辦法轉變身份,可在這,在出生時便基本決定了一切。
    又一使團人員道:“據聞那孔雀國也是如此,各種姓之間幾乎不可逾越,不過我等若是到孔雀國,將直接為高種姓。”
    聽到這人說他們到孔雀國將直接為高種姓,房內眾人都笑了笑,有著一種自豪感,咱們大秦,即便是平民,走到其他國家也是貴族、高種姓。
    又有一使團成員向王陵問道:“正使,那巴克特裏亞國主賜給我等的女子要如何處置?”
    剛才酒宴結束,歐西德穆斯一世給他們每人賜了一名女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