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文得聊完了,咱們聊聊武的

字數:7613   加入書籤

A+A-




    八千萬貫!

    當這幾個字從李承乾的口中說出,傳入眾人耳中。

    包括越國公馮盎在內的所有嶺南道廣州府官員們,皆是瞠目結舌,一臉錯愕懷疑自己耳朵的模樣。

    馮盎吞咽了一口口水“殿下,您剛才說,八千萬貫?!”

    李承乾頷首。

    不過卻是出聲強調“確切的說,是三年八千萬貫,孤倒是樂意投入更多,畢竟如今汪洋大海之上,除了我大唐艦隊之外,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真正意義上的進行遠洋航行。”

    “如今這個時代,也沒有哪個國家,有我煌煌大唐這般好的發展基礎,投入越多,必定是回報越多,但奈何八千萬貫,是孤和一眾大臣們計算商議之後,所能夠給出的最高預算了。”

    說到這裏,李承乾還一副非常遺憾的樣子。

    見狀,不等馮盎開口,坐在一側的廣州府刺史宋京倫便是急忙起身擺手。

    “不少了,不少了殿下,八千萬貫,臣幾乎不敢想象,這八千萬貫若是用在發展廣州府,究竟能將廣州府建設成何等模樣!”

    回過神來的眾人也是紛紛附和。

    “是啊是啊,八千萬貫便是嶺南道十年的財政加起來,也湊不出來這麽多啊,微臣替廣州府及嶺南道的百姓們,叩謝太子殿下聖恩!”

    “臣等,叩謝太子殿下聖恩,殿下蒞臨廣州府,實乃廣州府百姓之幸,嶺南道百姓之幸啊!”

    看著烏泱泱忽而跪了一地的官員。

    李承乾卻是沒有什麽太大的反應,神色平淡的微微頷首,讓他們起身。

    又重新指著自己身後的這幅堪輿圖。

    開始侃侃而談。

    “孤其實早在當初與太原府剛剛展開新政改革之時,對嶺南道其實就已經有了改革的腹稿,而這些年越國公也為此做了不少的前期準備。”

    “一些河道的疏浚,以及港口的修繕,都為接下來嶺南道新政做好了準備。”

    李承乾目光環視一圈。

    銳利又好似能夠看穿在場所有人內心的目光,讓在場這些幾乎都是第一次麵對他的官員們,都是神情或是恭敬諂媚,或是緊張作揖。

    “宋刺史”

    宋京倫趕忙出列行禮“臣在!”

    李承乾伸手指了指堪輿圖上廣州府的位置。

    “廣州府擁有優良的港口條件以及豐富的平地資源,適合大規模的造船廠建設和發展,在孤的規劃之中,廣州府將會是我大唐繼登州造船廠之後,又一大國有造船廠的基地。”

    “相關的人員這一次孤都已經帶來,另外海軍艦隊方麵的訂單也會在這邊造船廠完成整合改建之後,投入到這邊。”

    “宋刺史,你今後任職廣州府刺史的政績考評,這廣州府造船廠的規模以及建造效率,將會是吏部考核的重要指標。”

    宋京倫趕忙點頭,能夠坐上刺史的位置,宋京倫自然不是那種甘於現狀的庸人。

    而對於他這種人而言,比起工作繁重,他們更害怕的,便是暗無天日的不被人看到。

    如今李承乾這位聖太子殿下親自給他下達命令,那他宋京倫,已然算是“天子直隸屬官”。

    “太子殿下放心,臣便是累死,也絕對不會讓殿下新政仁德之心蒙塵!”

    李承乾輕輕頷首“造船廠之事的確是要務,但你也不能因此荒廢了其他之事,廣州府一道首府,粵江流域一幹郡縣新政推行,皆需得廣州府統一調度,此非一郡一縣之事,乃是一道一國之要務。”

    他深吸一口氣,注意到宋京倫臉上的猶豫和彷徨,邁步走到對方的麵前。

    在眾人的注視下,一隻手輕輕搭在對方的肩上。

    “宋刺史,孤知道此事千難萬難,但宋刺史你往些年的述職紀要孤都看過,也比對過的往年的政績,孤覺得你是能夠扛起來的。”

    他環視一圈“孤今日當著諸位臣僚的麵,向你許諾,嶺南道新政若能順利推行,逐項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待孤繼位登基之日,孤封你一個國公!”

    宋京倫“!!!”

    所有人皆是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滿是羨慕和駭然的看著此刻的宋京倫,後者瞪大眼睛,呆呆的看著目光直勾勾的正與他對視的太子李承乾。

    忽而身體一個哆嗦。

    瞬間回過神來,然而,此刻拱著手,彎著腰的他,卻是哆哆嗦嗦好半天,都不知道該如何回話。

    是說一些場麵話的婉拒推辭?

    亦或者是當場狂熱的大聲發誓領命?

    也是浸淫官場多年的他,如今竟像是剛剛步入官場之時,還是擔任一地方小吏,被上司誇獎了一般,大腦一片空白。

    除了驚喜,就還是驚喜

    就連一旁的馮盎也不由神色一怔,隨即便又是立刻想明白了其中關鍵。

    正如李承乾所說,宋京倫的能力是不錯的,而且他當年還是京畿官吏,在此擔任廣州府刺史,一是嶺南馮氏奏請當時的陛下武德皇帝李淵,請調京官治理嶺南道。

    二則是他嶺南馮氏的支持。

    可以說,宋京倫是一個可以穩定嶺南馮氏這個土皇帝,及大唐朝廷之間很好的平衡點。

    大力提拔他,對於擔心功高震主,福溢化禍的嶺南馮氏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臣,臣”

    宋京倫結結巴巴,臉色卻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漲紅,呼吸粗重。

    李承乾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後卻是目光又看向百官之中。

    “潮州刺史何萬裏可在?”

    人群之中,上一刻還羨慕宋京倫得到太子垂青的何萬裏,瞬間一怔,隨即趕忙出列行禮。

    “臣潮州刺史何萬裏,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點點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不錯,何刺史任職潮州刺史如今不過三年,潮州卻也是一派政通人和。”

    何萬裏麵容激動“臣,不敢居功!此皆潮州諸位同僚勠力同心之果!”

    李承乾越發滿意起來。

    大唐能夠成為華夏曆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自然是少不得那些在青史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大人物,但就李承乾看來,真正能夠讓大唐有盛世之勢的。

    還是要依靠如同宋京倫、何萬裏這等並未在曆史上留下姓名,但卻政績斐然的地方長官。

    “孤也有一事要交代於你。”

    李承乾說著,又一次走到那堪輿圖前,伸手指著那潮州治下一名為海陽縣的位置。

    此地在後世也有一個相當響亮的名字,汕頭!

    “海陽縣此地自然條件不錯,衝積平原讓此地有著足夠的平地可以用來建設造船廠,且海岸線很長,適合建造大型海港,雖說水深略有不足,但卻是一個極好的中小型海船的建造之地。”

    “孤的要求也很簡單,廣州府造船廠將來主要承接大型海船及軍艦的建造,而潮州便全力建造中小型海船,海上航行對於商隊而言,成本能低出來很多,未來絕對是百舸爭流的盛景。”

    何萬裏聞言,眼中頓時流露出激動之色。

    “臣!何萬裏!領旨!”

    隨後,李承乾又親自的給幾個粵江流域郡縣長官下達了各自發展的命令。

    比如重點發展種植水稻及茶葉的韶州(後世韶關市)。

    大規模種植甘蔗、花生、大豆等作物發展製糖和榨油業的循州(後世河源市)。

    為廣州府及潮州發展造船業提供木材資源,提供水運條件的康州(後世陽江市)

    這一次會議直接連開了兩天。

    似乎是逐漸適應了這位聖太子殿下雷厲風行的性格,馮盎等人也是紛紛逐漸的進入到了後世那種開會的狀態,少去了李承乾最不喜的奉承。

    提出方案,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做出初步計劃

    “捕魚業是一個很好的能夠在前期為百姓增收的行業,前期登州那邊會以借調的方式,暫且租借廣州府這邊一批海上捕魚船,用於發展捕魚業。”

    “孤這次也帶來了不少諸如玻璃廠和罐頭廠的骨幹工匠,想要讓百姓切切實實的為新政投入熱情,那朝廷就必須以身作則的,首先讓百姓們能吃到一些紅利。”

    “捕魚船隊還有罐頭廠,各郡都要參與進來,鼓勵農閑的百姓進入作坊務工,領取工錢”

    李承乾侃侃而談,台下一眾官員們紛紛肅然點頭頷首,手中不停的記錄著東西。

    見今日情況差不多了。

    李承乾將手中的粉筆丟到一旁,拍了拍手中的粉塵。

    雙手撐在麵前的桌案前,目光幽幽的在在場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

    坐在距離他最近位置的馮盎,率先察覺到了不對。

    果然。

    下一刻,眾人便看到李承乾臉上的笑容緩緩收去。

    說出了一句令在場眾人皆是心驚肉跳的一句話。

    “諸位,文得聊完了,那麽接下來,孤就要跟諸位大人聊聊武的了”

    馮盎心道一聲果然!

    他目光不由在在場的官員身上一一掃過,好在,能夠參加這兩日的會議的,都是經過東宮以及長安吏部審查的地方能臣。

    雖說不一定都幹淨,但想來太子殿下都已經給不少人做出了任命,沒必要跟一些死人浪費時間。

    眾人緊張的看著此刻忽而大變臉的太子李承乾。

    “當初孤在太原府推行新政之前,就曾經說過,孤的新政紅利絕不能落在碩鼠蠹蟲之手,那樣的話新政惠政落在百姓身上,也會是苛政暴政!”

    隨同李承乾來到嶺南道的錦衣衛千戶崔孝國,不知道何時走了進來。

    身後還有幾名抬著大箱子的錦衣衛。

    “殿下,您要的東西,屬下全都帶來了!”崔孝國拱手,肅穆行禮。

    李承乾一揮手。

    “那就分給諸位大人們看看吧。”

    言罷,立刻便有錦衣衛將那一口口的大箱子,當著眾人的麵當場打開。

    映入眼簾的是裝著滿滿當當的一本本書冊。

    書冊以捆為單位,厚度和大小不一,但在那最上麵的一冊封麵,赫然正寫著一個個的人名。

    一名錦衣衛將一捆書冊拿出來,放到潮州刺史何萬裏的麵前,而後廣州府刺史宋京倫麵前也擺了一冊。

    而後循州刺史、韶州刺史、康州刺史

    還有廣州府的一些要員們,也是紛紛領到了寫著他們名字的一本本冊子。

    李承乾見遲遲沒有一個人敢有動作“怎麽?不如孤親自幫諸位大人念念?”

    此話一出,眾人連道不敢,滿是緊張的將麵前書冊上的細繩解開,而後掀開最上麵的一頁。

    潮州刺史何萬裏瞳孔猛地一縮,本能瞬間起身,椅子發出巨大的動靜。

    “嘩啦!”

    僅僅是第一頁的內容,便是嚇得他臉色慘白至極。

    “貞觀元年,原潮州刺史告老,時長安戶部典書丞中郎何萬裏,奉旨調派,接潮州刺史職,元年三月初赴任”

    “妻齊氏弟隨至潮州,宴客,受得商賈豪強金百兩,珍珠百枚,美人三”

    何萬裏麵容顫抖,瞳孔更如同地震一般。

    哆哆嗦嗦的再次翻開之後一頁。

    “貞觀元年,七月時潮州募疏浚河道之款,何萬裏之妻齊氏受潮州世族女眷邀詩會以聚,得翡翠白玉盤三對,鳥羽金簪一支潮州世族孫、錢二族以族困為由,捐河款兩百貫”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