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龍袍臨朝

字數:3661   加入書籤

A+A-


    朝會之上。
    梁王李愔明顯是刻意早就準備好的,這個時候拿出來所謂的“萬民請願書”,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如今新羅女王金德曼都已經成了自家皇兄妃子多年,前陣子更是誕下了一個女兒。
    今後新羅必定是不會再保留其國祚了。
    梁王李愔出列說出這番話。
    當即朝堂之中文武紛紛出麵附和,掃清了那些分不清大小王,想要賣弄清直的官員,朝堂之中上下皆都明白當今坐在龍椅之上的這位,要的是什麽結果。
    作為未來的國丈之一,吏部尚書王銘根本不用李承乾眼神暗示。
    便是當即隨後出列。
    “啟稟殿下,而今我大唐新政教育改革已然成效斐然,今年科舉各地更是出現了不少賢才,而今帝國大學及官學的優秀學子,也該到了出仕任用的時候了。”
    李承乾見狀,這才一副勉為其難的模樣,沉吟了一下。
    “既然如此,那便按照梁王所言,梁王在新羅經略數年,對新羅也更加熟知,就暫且加封梁王為新羅道布政使,令其全權統轄新羅道政務。”
    “另名靜水侯敬君弘回長安述職.......英國公”
    李承乾一聲輕喚,英國公兼軍機大臣李靖出列。
    “臣在!”
    “你挑選一位治軍之將,前往新羅道任職,接手新羅唐協軍,改其軍製,事務需多多向梁王詢問。”
    李靖會意,當即領命。
    之後又是一些關於地方奏報上來的事情,零零碎碎,其實可以寫成奏折由內閣審閱後告訴李承乾,但是今日李承乾無事既然臨朝,那便可以直接匯報。
    “江南東道布政使兼蘇州府刺史裴楉才,彈劾江南西道布政使兼洪州府刺史牆慕白,言其在江南西道賣官鬻爵,以買賣官爵的名義,大肆從周邊吸納商戶。”
    “江南西道布政使兼洪州府刺史牆慕白,彈劾江南東道布政使兼蘇州府刺史裴楉才,無法無天,強搶百姓,燒毀百姓屋舍,自江南東道劫掠百姓,買賣人口,罪大惡極.......”
    李承乾微微撐著腦袋,這官員們彈劾的奏折其實也就聽一聽。
    實際上是什麽情況,終究是需要當權者自己判斷,有些彈劾聽起來相當嚴重,但實際上就是彼此雙方在打嘴炮。
    有些彈劾聽起來平淡無奇,實際上卻可能是避重就輕,在釋放煙霧彈,混淆視聽,亦或者拖延朝中監察和錦衣衛的調查。
    不過,眼前這兩人是什麽情況,身為親自點人赴任的始作俑者,李承乾自是非常清楚。
    無非就是牆慕白等一眾劍南道升遷調任江南西道的官員們,成立了洪州大學,親自定期擔任授課教授,傳授一些如今新政風氣下為官者需要學習的幹貨。
    商賈們在當地投資達到多少數目,並且保證在當地至少維持五年不低於某個額度的稅款,就能夠以“編外生”的身份,送其家族子嗣進入學習。
    目前大唐一共官方承認的,不算軍校在內其實就五所大學
    位於太原府的帝國大學。
    校址位於長安,但實際上師生卻都在各地營造水利的帝國水利工程大學。
    位於嶺南道廣州府,由楚王建立的南方農業大學。
    位於河北道登州府,暫且由漢王李恪代領校長一職的皇家船舶大學。
    位於大同的大唐國立醫學院。
    洪州大學成立這件事,本身這段時間內閣也在討論,目前其在禮部之中的登記,還是官學,而並非是大學。
    至於那裏的畢業生,自然也不會被承認有大學學士學位,不過,從洪州大學出來的人,再想要考取帝國大學國政學院亦或者工商學院的學位,可就要輕鬆太多了。
    甚至於,直接以官學學曆參加科舉,也是有著比其餘官學出身的人更高的競爭力。
    這一點,如今牆慕白等人治下的江南西道,商賈登記數量激增,就能夠看得出來。
    至於說那裴楉才強搶百姓的事情.......這廝征調了一大群江南東道的牙人,讓這些人進入周邊各道,去挖人。
    什麽能造船的,能蓋房子的,能燒瓷器的.....
    他是來者不拒,有著李承乾給他撥的專款,他做事更是如同戰場上的虎將一般,招式大開大合。
    能把牆慕白氣得寫奏折來朝堂彈劾他,看樣子很快江南東道的造船廠之類的產業,就要大麵積綻放開了。
    李承乾聽得頗為欣喜。
    如今的大唐有著絕對強勢的武力,但卻如同一頭被圈禁在鬥獸場中的猛虎一般,被李承乾和朝堂百官們,刻意的壓製著。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用不了多久,這頭猛虎就要出籠,也必須要出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吏部暫且警告一二便可。”李承乾淡淡吩咐了一聲。
    王銘領命。
    不過隨即,內閣首輔房玄齡卻是又提出來一件事。
    “殿下,如今我大唐已經曆經新政九載,我大唐一些農戶而今都已識得不少字,今年各地官學畢業的學子,相較去年足足翻了一倍有餘。”
    “百姓日子富庶了,供學之風盛行,於此是否該多成立一些大學?”
    李承乾聞言,微微頷首。
    的確,對於如今偌大的大唐帝國來講,五所大學明顯已經遠遠不夠了,而作為第一所由他親自建立的大學,帝國大學如今的規模和院係數量也已經不再適合再擴張下去了。
    帝國大學,必須進行拆分。
    他略作沉吟,沒有給出直接的答複,不過卻也準備接下來召集天策府幕僚們,連同內閣一同商議一個章程出來。
    朝議又提出了一些關於地方的事情,不過隨後內閣也拿出了李承乾滿意的應對之策,很快朝議結束後,李承乾便晃晃悠悠的朝著東宮走去。
    如今皇宮之中,他這個太子的定位很怪異。
    明明都已經穿上了龍袍,百官也都像是集體性忘了“於禮不合”這樣的問題,集體選擇性失明。
    但便是這樣了,他卻依舊住在自己的東宮。